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朱光潜先生说过,诗是培养趣味的最好媒介。不懂得诗,人生便无趣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譬如读小说只见到故事而不见到它的诗,就像看到了花架而忘了架子上的花 ②同样,不懂得诗,文学的趣味也必然低下 ③因为一切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文学的各种样式都可当成一首诗看 ④如果对诗没有兴趣,对于别的文学作品的佳妙处终不免有些隔膜 ⑤所以,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必须从读诗入手
A. ③④⑤①② B. ②③①⑤④
C. ②③④①⑤ D. ②③④⑤①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人以“稷”为五谷(黍、稷、麦、稻、菽)之长。古代帝王、诸侯祭祀土神(社)和谷神(稷),故合称为“社稷”,后用来代称国家。
B. 宫、商、角、徵、羽为古代音乐的五声,又称五音。
C. 古人常用伯、仲、叔、季表示兄弟间的排行,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D. 刎颈之交、莫逆之交、布衣之交、忘年之交,都用来形容交情很深。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虽然我只是芸芸众生,但我仍固执地希望我的生命能开出光艳的花来,而不愿成为像蚂蚁一般的虫豸。
②作家观察人物,对外表行动固然要注意,但更重要的是了解人物的内心。要像母亲一样,身临其境,将心比心,体贴入微。
③最近,湖南张家界大峡谷高空玻璃桥成功合龙,但很多专家认为其危险性近似与虎谋皮,不值得其他旅游景点效仿。
④近几年,国家反腐的力度越来越大,隔三差五就听到落马贪官在狱中或庭上痛定思痛式的忏悔,试问:“这忏悔又警醒了谁?”
⑤西方大国可以伸出援手帮助一个小国,培育个“典范”,但对中国这样的潜在战略对手它们是不可能真心相帮的,遏制与落井下石倒更符合它们的逻辑。
⑥企业的发展不能只靠拿云捉月的管理者或依赖于源源不断的外来资本,唯有遵循企业和市场发展规律进行内涵式发展才是正道。
A. ②④⑤ B. ③④⑥
C. ③⑤⑥ D. ④⑤⑥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描写秋日傍晚开阔江面上美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勃的《滕王阁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山岭平原辽阔,河流湖泽纡回的壮丽图景。
(3)傍晚时分,一叶叶小渔船飘荡在鄱阳湖的水面上,船歌相呼应和,悠长而辽远。此景此情正应了王勃《滕王阁序》中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描写水光山色,被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描写当地繁华富庶的句子是:闾阎扑地,________________;舸舰弥津,________________。
(6)庄子《逍遥游》中,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两句对即将南飞的鲲鹏的“背”、“翼”作了夸张而浪漫的描写。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1.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田园将芜(田地荒废) 乃瞻衡宇(世界)
三径就荒(接近) 有酒盈樽(满)
B. 引壶觞(拿来) 审容膝之易安(仔细看)
策扶老(拄着) 矫首遐观(举)
C. 息交以绝游(断绝) 出岫(有洞穴的山,文中泛指山峰)
西畴(田地) 巾车(布篷)
D. 寻壑(山沟) 或植杖而耘耔(除草)
东皋(高地) 聊乘化(姑且)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
B. 既窈窕以寻壑
C. 幼稚盈室,瓶无储粟
D. 悦亲戚之情话
3.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各句中与众不同的一项是( )
A. 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B.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C. 策扶老以流憩
D. 范增数目项王
4.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B. 乐夫天命复奚疑?
C. 曷不委心任去留?
D. 复驾言兮焉求?
5.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载:一边
B.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盈:满溢
C.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命:安排
D.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期:约定
6.下列表述与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开篇破空而来,喊出久郁心中的志向:“归去来兮!”再回首在官时日,作者用“心为形役”的痛苦自责之词,做了精辟的总结。
B. 小舟漂摇,衣袂飘飘,写尽归田的欢愉,与“惆怅而独悲”的做官心境形成鲜明对比,一“问”一“恨”,显归意之坚,归心之切。
C. “松菊犹存”似说坚贞芬芳的节操仍在,“出岫”之云,“倦飞”之鸟,犹言做官本来无心,“流憩”“遐观”“盘桓”,其实是作者遗世独立生活的写照。
D.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作者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既不愿奔走以求荣华富贵,也不期望得到皇帝的器重赏识,而是回归田园,乐天安命享余生。
7.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十旬休假”,即“旬休”,古代官吏,每十天休息一天,此处为第十个旬休日。
B. “三江”,泛指长江中下游一带;“五湖”,泛指太湖流域一带。
C. “三秋”,秋季的第三个月,即农历九月。柳永《望海潮》中“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与此同。
D. “弱冠”,指20岁,古代以20岁为弱年,行冠礼,为成人。
阅读下面的文章
中国建筑的“文法”
梁思成
一个民族的建筑有它自己的构造规则或组合方式,如同语言的“文法”。中国建筑就具有特殊的“文法”。
我们的祖先在选择了木料之后逐渐了解了木料的特长,创始了骨架结构初步方法——
中国系统的“梁架”。这以后他们发现了木料性能上的弱点,当水平的梁枋将重量转移到垂直的立柱时,在交接的地方会产生极强的剪力,那里梁就容易折断,于是他们用许多斗形木块的“斗”和臂形短木的“拱”,将上面的粱枋托住,使它们的重量一层一层递减集中到柱头上来。梁柱间过渡部分的结构减少了剪力,消除了梁折断的危机,这是一种“文法”,而斗、拱、梁、枋、橡、檩、檀柱、棂窗等,就是主要的“词汇”了。
斗和拱组合而成的组合物,近代叫做“斗拱”。至迟在春秋时代,斗拱已很普遍地应用。它不仅可以承托粱枋,而且可以承托出檐,增加檐向外挑出的宽度。《孟子》里就有榱题数尺“之句,意思说檐头出去之远。这种结构同时也成为梁间檐下极美的装饰。可能在唐以前,斗拱本身各部已有标准的比例尺度,到要到宋代,我们才确实知道斗拱结构各种标准的规定,全座建筑中无数构成材料的比例尺度都以一个拱的宽度作度量单位,以它的倍数或分数来计算。宋时把每一结构的做法,把天然材料修整加工到什么程度的曲线,撑卯如何衔接等都规格化了,形成了类似“文法”的规矩。
中国建筑的“文法”还包括关于砖石、墙壁、门窗、油饰、屋瓦等方面,称作“石作做法”“小木作做法”“彩画做作法”和“瓦作做法”等。
屋顶属于“瓦作做法”。它是中国建筑中最显著、最重要、庄严无比、美丽无比的一部分,瓦坡的曲面,翼状翘起的檐角,檐前部的“飞橡”和承托出檐的斗拱,给予中国建筑以特殊风格和无可比拟的杰出姿态,这都是内中木构使然,因为坡的曲面和檐的曲线,都是由于结构中的“举架法”的逐渐垒进升高而成。盖顶的瓦,每一种都有它的任务,有一些是结构上必需的部分,略加处理使同时成为优美的瓦饰,如瓦脊、脊吻、重脊、脊兽等。
油饰本是为保护木材而用的。在这方面中国工匠充分地表现出创造性。他们使用各种颜色在梁枋上作妍丽繁复的彩绘,但主要的却用属于青绿系统的“冷色”而以金为点缀,所谓“青绿点金”,柱和门窗则只用纯色的朱红或黑色的漆料,这样,建筑物直接受光面同檐下阴影中彩绘斑斓的梁枋斗拱,更多了反衬的作用,加强了檐下的艺术效果。
至于建筑物之间的组合,即对于空间的处理,我们的祖先更是表现了无比的智慧。院落组织是中国建筑在平面上的特征,无论是住宅、官署、寺院、宫廷、商店、作坊,都是由若干主要建筑物,如殿堂、厅舍,加以附属建筑物,如厢耳、廊庞、院门、围墙等周绕联络而成一院,或若干相遂的院落,这种庭院,事实上是将一部分户外空间组织到建筑范围以内,这样便适应了居住者对于阳光、空气、花木的自然要求,供给生活上更多方面的使用,增加了建筑的活泼和功能。数千年来,无论贫富,在村镇或城市的房屋没有不是组成院落的。一样,在一个城市部署方面,我们祖国的空间处理同欧洲系统的不同,主要也是在这种庭院的应用上。
1.下列对斗拱作用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烈。
A. 整座建筑物无数构成材料的比例尺度,是根据它们相对于拱的宽度,按倍数或分数计算出来的。
B. 用斗拱承托梁枋,是为了减缓梁枋直接压在木柱上所产生的剪力,以消除梁折断的危机。
C. 斗拱既有实用价值又有审美价值,既可以用来承托梁枋和出檐,也可以用来装饰美化建筑物。
D. 檐下彩绘的梁枋斗拱,在阳光的直接照射下,色彩显得更加绚丽,艺术效果格外强
2.下列涉及中国建筑“文法”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黑色的漆料,就应该是它的“语汇”。
A. 中国建筑屋顶的辉煌,表面上出自瓦脊、脊吻、重脊和脊兽等的奇妙组合,实际上全都源自建筑物内部的木构。
B. 盖顶的瓦,有一些具有双重功能,既能在结构上发挥作用,也能成为美化屋顶的饰物,如瓦脊、脊吻、重脊、脊兽等。
C. 梁枋上妍丽繁复的彩绘,使用了各种颜色,主要的用属于青绿系统的“冷色”,并以金为点缀,这就是“青绿点金”。
D. 如果说“彩画作做法”是中国建筑特有的一种“文法”,那么木柱和门窗上朱红或
3.下列对文章最后一段内容的理解和推断,准确的一项是
想象力和创造性。
A. 在中国,无论官署寺院还是住宅作坊,都是由若干主、辅建筑物按一定的布局规则组合而成的一个庭院。
B. 把阳光、花木等引入到建筑范围内,打通内外,让居住者尽享无限空间带来的生趣,并使建筑更加活泼和适用。
C. 数千年来,遍及中国的构型各异的建筑,从富丽堂皇的宫廷到简陋朴素的民居,无一不是同一结构的院落。
D. 院落组织有主有次,主次分明,错落有致,显示了古代中国人在空间处理上非凡的
4.本文阐述了中国建筑的多种“文法”,请列举其中的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