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过去我们熟悉的是信封信纸,现在熟悉的是微信微博;...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过去我们熟悉的是信封信纸,现在熟悉的是微信微博;过去熟悉的是笔墨纸砚,现在熟悉的是鼠标键盘;过去熟悉的是书香墨宝,现在熟悉的是手机电脑。现在与过去对比,会引起我们许多联想和感慨。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结合你的生活体验与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明确文体;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守住民族文化的根脉 如果说经济的主体是物质丰富的创造,政治的主体是根本利益的保障,那么文化的主体则是精神家园的耕耘。文化,是民族延续的重要标志,是国民素质和科技水平的重要保障;传统文化则是民族的认同与归属。然而,在一个人心愈发浮躁功利化的社会,文化俨然成为一种奢侈品,似乎给人以可望而不可及的感觉。因此,我们应该重建文化家园,解决精神的归宿与寄托问题,守住民族文化的根脉,这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必须要求。 文化传承是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是精神的寄托和灵魂的归宿。泱泱大国,不曾断代,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在这曲折迂回但又不曾断流的文化潮流中,我们有着无可比拟的传统建筑,我们有着引以为傲的传统文化,我们有着修身养性的史书典籍。我们可以游故宫,览皇家王室之恢宏;登长城,观群山环抱之雄伟;赏园林,品江南水乡之柔情;我们可以包饺子,盼游子归家之团圆;赛龙舟,思爱国屈原之情怀;插茱萸,念异乡亲友之安危;我们可以吟唐诗,赞平仄音韵之美妙;诵宋词,叹国家兴亡之苍茫;读小说,慨人生命运之起伏……在中华文化的长河里徜徉,我们乐此不疲,流连忘返。传承悠悠大国之风范,继承光辉文明之伟大,不断地从经典中汲取营养,才能不断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文化虚无,是对民族文化的否定,是信仰的坍塌时代的悲哀。大文豪鲁迅在《拿来主义》一文中曾批判过对文化的不正确做法。我们处在一个急剧变革的时代,这是一个既充满梦想又不乏困惑的时代;这是一个抛弃传统,丢掉根本,一味奉行“民族虚无主义”与“历史虚无主义”的时代;这是一个崇洋媚外,一切都是外国的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正在割断自己的精神血脉,努力把自己打扮成老外的时代,这种虚无主义盛行、缺乏信仰的时代,它正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所以,研究生考试出现的问题,就能理解。中华文化强调以德治国,以文化人、强调“仁者爱人”等等思想。这些思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它是滋养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生生不息的血脉,深深融入每个炎黄子孙的精神基因中,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根据要求写作的能力,以材料作文的方式呈现。材料内容中信封信纸、笔墨纸砚、书香墨宝,代表的是传统文化;飞信微信、鼠标键盘、手机电脑是现代科技。这则材料实际上引导我们如何看待两者的关系,现在与过去的对比。(1)可以从“守住传统文化”的角度立意。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立身之本,是我们的精神家园。看来,传统文化不能丢,应该坚守。(2)可以从“没有发展便没有一切”的角度立意。如果一味抓住传统文化而不知变通,势必会造成畏步不前的情况。因此,要注重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3)可将两者结合在一起来谈,既要注重传统文化,又要重视科技发展,两者并不是水火不容,矛盾对立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是教育部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结构图,请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开头,把这幅图的基本内容改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序合理,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

 

查看答案

某中学将于2017年5月27日举行2017届毕业生成人礼仪式。以下是X班班委会代表同学向全体家长发出的邀请信。其中有两处词语运用不简明,三处词语运用不得体,请指出并修改。

尊敬的各位家长:

①我校将于2017年5月27日早8时在普育广场举行2017届毕业生成人礼仪式,我们谨代表班级全体同学诚邀家父家母到场观礼。②18岁,意味着责任、义务,意味着勇敢、担当。③在这个庄严时刻,您的到场实属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④成人之际更要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届时我们还将惠赠礼物一份。⑤请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拨冗出席,对此我们敬谢不敏。

X班班委会

2018年5月16日

词语运用不简明的两处是:

(1)              改为        

(2)             改为        

词语运用不得体的三处是:

(3)        改为        

(4)             改为        

(5)             改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未来,每粒沙子都可能拥有自己的IP地址。”现在看来,这种描述似乎是        ,但不可否认的事,这是对物联网产业未来发展最为精彩,也最能引发人无尽联想的描述了。不论物联网发展到哪个阶段,都摆脱不了经济运行整体状况对它的影响,这是一种        、相互促进的关系,我们可以从相关的调研报告中看出些许端倪。据埃森哲预测,2030年产业物联网将为全球创造14.2万亿美元新产值,而中国将新增1.8万亿美元新产值。

物联网绝对不是一个新的概念,与其相关的很多概念,在历史和科技发展中都曾出现过,譬如工业化的平台、产业互联网平台等。因此我们可以说,(       )。不同于以前,在现今的科技语境中说起物联网,我们得到的是        的互联,包括手机、冰箱、汽车、眼镜等,都是互联互通的,这似乎多少带有“理想”的味道了。

近五年,随着互联网的爆发式增长,人类社会不断变革着的消费与沟通方式,成熟的消费互联网生态体系已经成型

与此同时,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互联网用户,移动互联网用户总规模2015年7月已达9.05亿;到2016年1月,4G用户数就将超过3G用户数。

庞大的市场基础成就了消费互联网的成功,从BAT的崛起与其市值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

A. 互联网的爆发式增长,不断变革着人类社会的消费与沟通方式,成熟的互联网生态体系消费已经成型。

B. 随着互联网的爆发式增长,不断变革着人类社会的消费与沟通方式,使成熟的消费互联网生态体系已经成型。

C. 随着互联网的爆发式增长,人类社会不断变革着的消费与沟通方式,成熟的互联网生态消费体系已经成型。

D. 互联网的爆发式增长,不断变革着人类社会的消费与沟通方式,成熟的消费互联网生态体系已经成型。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物联网实际上是一种理念,它代表了我们的期待和向往

B. 代表了我们的期待和向往的一种理念的实际上就是物联网

C. 物联网代表了我们的期待和向往,它实际上是一种理念

D. 它代表了我们的期待和向往,物联网实际上是一种理念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天马行空   相辅相成   无所不在   可见一斑

B. 随心所欲   相得益彰   无所不在   见微知著

C. 天马行空   相得益彰   无所不至   可见一斑

D. 随心所欲   相辅相成   无所不至   见微知著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文末所说的“_____”,点出李蟠的文章爱好,而“_______”,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

(2)李白的《蜀道难》中“__________”用夸张手法极言山峰之高,山峰座座相连离天还不到一尺,而“_____”则写出了瀑布飞泻,争相喧闹的场景。

(3)文人学者为了表明志向寄托情怀,常从名篇佳句中选字取意,命名书屋或居室。如柳亚子有一书房曰“磨剑室”,即取意于贾岛的诗句“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请判断下列书屋名称取意于哪些名句。(任选一个)

“十驾斋”取意于“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镜庐”取意于“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过裴舍人故居

刘长卿

惨惨天寒独掩扃,纷纷黄叶满空庭。

孤坟何处依山木,百口无家学水萍。

篱花犹及重阳发,邻笛那堪落日听。

书幌无人长不卷,秋来芳草自为萤。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描绘了一幅寒天黄叶空庭图。在一个萧瑟寒冷的秋天,诗人经过故人的旧居,这里已人去楼空,诗人独自掩上院门,看到黄叶纷纷飘落,铺满了冷清的庭院。

B. “篱花犹及重阳发”写出了虽然故人不在,但是篱下的菊花仍然在重阳时节绽放,寄寓着友人高洁的情操。

C. “邻笛那堪落日听”用向秀《思旧赋》之典,写诗人徘徊在故人旧居庭院里,正当落日时分,听到邻家传来笛声,更增添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D. “秋来芳草自为萤”句中“萤”指萤火虫,多于夏季就水草产卵,幼虫入土化蛹,次年春天变化为虫,古人因此误认为萤是由腐草化来的,故在写到幽冷凄清的氛围时常写到“萤”这一意象,用以烘托诗人孤寂凄苦的感受。

2.简析颔联“孤坟何处依山木,百口无家学水萍。”所表现的诗人心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