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一) 淮南厉王长者,高祖少子也,其母故赵王...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一)

淮南厉王长者,高祖少子也,其母故赵王张敖美人。高祖八年,从东垣过赵,赵王献之美人。厉王母得幸焉,有身。赵王敖弗敢内宫,为筑外宫而舍之。及贯高等谋反柏人事发觉,并逮治王,尽收捕王母兄弟美人,系之河内。厉王母亦系,告吏曰:“得幸上,有身。”吏以闻上,上方怒赵王,未理厉王母。厉王母弟赵兼因辟阳侯言吕后,吕后妒,弗肯白,辟阳侯不强争。及厉王母已生厉王,恚,即自杀。吏奉厉王诣上,上悔,令吕后母之,而葬厉王母真定。真定,厉王母之家在焉,父世县也。

(二)

高祖十一年七月,淮南王黥布反,立子长  淮南王,王黥布故地,  四郡。 上  将兵击灭布,厉王  即位。厉王蚤失母,常附吕后,孝惠、吕后时以故得幸无患害,而常心怨辟阳侯,弗敢发。及孝文帝初即位,淮南王自以为最亲,骄蹇,数不奉法。上以亲故,常宽赦之。三年,入朝。甚横。从上入苑囿猎,与上同车,常谓上“大兄”。厉王有材力,力能扛鼎,乃往请辟阳侯。辟阳侯出见之,即自袖铁椎椎辟阳侯,令从者魏敬刭之。厉王乃驰走阙下,肉袒谢曰:“臣母不当坐赵事,其时辟阳侯力能得之吕后,弗争,罪一也。赵王如意子母无罪,吕后杀之,辟阳侯弗争,罪二也。吕后王诸吕,欲以危刘氏,辟阳侯弗争,罪三也。臣谨为天下诛贼臣辟阳侯,报母之仇,谨伏阙下请罪。”孝文伤其志,为亲故,弗治,赦厉王。当是时,薄太后及太子诸大臣皆惮厉王,厉王以此归国益骄恣,不用汉法,出入称警跸①,称制,自为法令,拟于天子。

六年,令男子但等七十人与棘蒲侯柴武太子奇谋,以车四十乘反谷口,令人使闽越、匈奴。事觉,治之,使使召淮南王。

(节选自《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注)①警跸:警戒清道,断绝行人,是帝王出入时的规矩。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赵王敖弗敢             内:通“纳”

B. 厉王母亦               系:囚禁

C. 厉王失母,常附吕后       蚤:通“早”

D. 厉王有材力,力能       扛:把东西放在肩膀上

2.下列虚词填空,正确语序的一组是 (  )

立子长  淮南王,王黥布故地,  四郡。上  将兵击灭布,厉王  即位。

A. 为  凡  自    遂    B. 遂  凡   为  自

C. 为  凡  遂    自    D. 遂  自   为  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汉高祖经过东垣时,赵王进献美人(即后来的厉王之母)给他,后来赵王又专门在宫外造房子给她住。

B. 贯高谋反之事,牵连到了赵王,赵王被囚禁,厉王之母也一起被抓起来了,她虽然有孕在身也没有得到高祖的赦免。

C. 厉王在其母死后依附吕后,因而免于祸患,但他内心却始终怨恨辟阳侯,怪他当初没有尽全力救自己的母亲。

D. 孝文帝和厉王关系很好,常常称他为“大兄”,厉王到辟阳侯府上把辟阳侯杀了,而孝文帝也没有怪罪他。

4.下列句子正确的复句关系是(    )

“上以亲故,常宽赦之”

A. 递进    B. 因果    C. 承接    D. 假设

5.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吏奉厉王诣上,上悔,令吕后母之,而葬厉王母真定。

(2)吕后王诸吕,欲以危刘氏,辟阳侯弗争,罪三也。

 

1. D 2. A 3. D 4. B 5. (1)狱吏抱着厉王送到皇上面前,皇上后悔莫及,让吕后抚养他,并在真定县安葬了厉王的母亲。 (2)吕后封吕家亲戚为王,意欲夺取刘氏天下,辟阳侯不挺身抗争,这是第三桩罪。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本题中,D项,“厉王有材力,力能扛鼎”中“扛”如解释为“把东西放在肩膀上”,则与语境不合,从文中来看,这句话是说“厉王有才智和勇力,能奋力举起重鼎”。此处的“扛”应读“ɡānɡ”,是“用两手举”的意思。故选D项。 2.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虚词填空,正确语序的一组”,这是考查虚词的用法,考生可以根据句间的关系和虚词的常见用法进行选择。本题中,从语境来看,第一处是说皇上立儿子刘长做淮南王,“淮南王”前面缺少一个动词,应填“为”,排除BD两项;第二处,前面说“王黥布故地”,意思是“让刘长掌管昔日黥布领属的封地”,一共“四郡”,应使用“凡”,意思是“共,一共”;第三处,“将兵击灭布”应是皇上亲自所做的事情,应填写“自”,意思是“亲自”;第四处,前面说“击灭布”,后面说“即位”,前后之间的顺承关系,可以使用“遂”,意思是“于是”。故选A项。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D项,“孝文帝和厉王关系很好,常常称他为‘大兄’……”错误,从文中来看,语段二说“从上入苑囿猎,与上同车,常谓上‘大兄’”,这段话承前省略主语“厉王”,由此可知,应是厉王称孝文帝为“大兄”。故选D项。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的句子,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句子正确的复句关系”,要想把握复句之间的关系,应先了解复句之间有哪些关系,如承接、递进、转折、因果等,然后依据句意辨析关系。“上以亲故,常宽赦之”,前一句中“以……故”是固定短语,意思是“因为……的缘故”,这已经提示前后依据之间应是因果关系;然后理解这两句话的意思,这两句话是说“皇上因为念及手足亲情,时常宽容赦免他的过失”,由此可以确定应是因果关系,故选B项。 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奉”,捧着,此处根据语境可以翻译为“抱着”;“诣”,到,送到;“上”,皇上;“令吕后母之”中“母”,名词活用为动词,抚养;“之”,代词,代厉王;“葬厉王母真定”省略句、状语后置句,应为“(于)真定葬厉王母”。第二句中,“王”,名词使动,让……称王,封……为王;“以”,目的连词,来;“危”,使动用法,使……危,也可意译为“夺取”;“争”,抗争;“罪三”,定语后置句,应为“三罪”;“罪三也”,判断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从“抵制韩流”看消费型民族主义

梁文道

①韩剧风猛烈吹袭大陆后,就有很多人看不过去要出来说话,这种事我们大可以引为茶余饭后的闲谈话题,一笑置之。但是我们也应认真思索,为什么我们可以这么轻易地把爱韩剧就等于汉奸、看国产片就等于爱国的逻辑理直气壮地宣之于口,而且竟还有市场?很多人之所以能够不假思索地说出这种话,是因为近年有一股更大的潮流,这股潮流就是“消费型民族主义”。

②首先,我们要注意它与抵制日货的理路不尽相同。不管你同意与否,提倡抵制日货的人至少还试图搬出一套罢买日货可以打击日本商界,然后日本企业会抱怨日本政府外交政策的推理。“消费型民族主义”却是诉诸感情直觉,要大家以抵制某产品的方式直接表达爱国情怀。当然,实际操作起来,“消费型民族主义”又会和抵制日货运动相混杂,成为后者的指导精神。

③其次,“消费型民族主义”不是一种经济政策上的保护主义。奉行保护主义的国家如韩国,会硬性规定电影院每年要有一定日数放映韩片,以保证电影生产数量的稳定,以阻挡外来电影带来的竞争压力,目的是扶持自己国家的特定产业。保护政策好还是不好,各有各的观点,但它起码也是套言之成理的说法。“消费型民族主义”着眼的却不是这么深层次的产业发展问题,它只不过是一种浮浅的情绪表达和标签。

④“消费型民族主义”的出现,靠的是两种逻辑。一个是民族主义本身的空洞,另一个是市场营销的文化转向。什么叫民族主义的空洞呢?难道民族主义不是很强大很澎湃的一种意识形态吗?的确,它是的。但它之所以强大,之所以能够把一切事物都纳在民族旗号下,照研究民族主义的人类学家安德森的说法,正是因为它的内涵是空的。举个例子,由于没有人能够肯定到底某物的民族性是什么,所以我们才能把一件衣服说成是很有民族性的,一部汽车是很民族的,甚至连一种动物也是很能代表某民族的(尽管他在血统上和这一民族无关,也不是这一民族培育出来的品种),没有什么不可以被命名为很民族的。

⑤也要注意如今的市场营销越来越强调感性和文化,怎样将一件产品从市场上芸芸竞争者中区分出来,靠的不一定是价廉,也未必是物美,而是它带给你的体验与文化印象。所以广告和设计等创意产业才会变得日益吃香,所以一双外国名牌运动鞋要比同厂生产的本地杂牌贵得多。诉诸正统的国家印象正是产品营销的手段之一,某个服装品牌标榜自己来自法国,让人穿了就变得很高档很浪漫,与某位明星标榜自己是土产中国人,让人看了就证明自己很爱国,其实是同一回事。

⑥“消费型民族主义”建立在这两种逻辑之上,几乎可以运用于所有商品而无往不利。它总是呼唤大家的身份认同,要求大家“团结”,叫大家“是中国人的就得看中国片”“是中国人的就得抽中国烟”“是中国人的就要穿中国内裤”,仿佛电影、香烟与内裤和人一样都是有国籍的。但说到底,“消费型民族主义”只不过是商人们促销的借口,经不起严格分析,纯粹是种循环论证:我是中国人因为我看中国人投资的电视剧,我看中国人投资的电视剧因为我是中国人。

(选自《噪音太多》,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消费型民族主义”不同于抵制日货的理路,从而成为实际操作中抵制日货的指导精神。

B. “消费型民族主义”基于民族主义的空洞和市场营销的文化转向,用于所有商品无往不利。

C. 作者认为“消费型民族主义”只着眼于产业发展的浮浅层面,不及经济政策上的保护主义。

D. 如今产品的体验与文化印象越来越成为产品的竞争优势,这促进了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写抵制韩流现象,是为了由此引出“消费型民族主义”的概念,随后进一步分析。

B. 文章第六段单独作为一个论述层次收束全文,表达作者对“消费型民族主义”的否定批判。

C. 文章运用举例论证和对比的方法,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分析得出“消费型民族主义”的特点。

D. 文章在论证中以大量篇幅阐述“消费型民族主义”基于两种逻辑,彰显了作者的理性思考。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如今市场营销的文化转向的背景形势下,物美价廉的商品不一定能在芸芸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B. 如果民族主义的内涵充实具体,它就不可能成为把一切事物都纳在民族旗号下的强大意识形态。

C. 通过罢买日货来打击日本商界从而引起日本企业的不满,是“消费型民族主义”者的一厢情愿。

D. 按“消费型民族主义”的要求,具有爱国情怀的人就应该抵制其他国家的产品、消费本国产品。

 

查看答案

对下面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西江月·示儿曹,以家事付之

辛弃疾

万事云烟忽过,百年蒲柳先衰。而今何事最相宜?宜醉宜游宜睡。

早趁催科了纳,更量出入收支。乃翁依旧管些儿,管竹管山管水。

(注)此为词人晚年闲居瓢泉之作。词人后被起用,到多地任职。并于镇江创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A. “西江月”为词牌名,词牌不仅规定了词的格式,也决定了词的内容。“示儿曹,以家事付之”是标题。

B. “万事”一句,言往事如烟,笔调看似轻松,实则深重,山河碎,志不达,峥嵘岁月,挥之不去。

C. “百年”一句,以入秋就早早凋零的蒲柳来自比,告知孩子们自己已步入人生之秋,体质渐弱。既为实情,也是自伤。

D. “早趁”两句,谓诸多家事,如及时催租纳税,计划开支等,现都一并交付儿辈,紧扣标题,突显主旨。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中国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行台,“台”指在中央的尚书省,出征时随驻地而设立的临时性政务机构称为“行台”,又称行尚书台或行台省。

B. 郎中,是分掌各司事务,职位仅次于尚书、侍郎、丞相的高级官员。郎中本是官名,是帝王侍从官的通称。宋代始作为医生的称呼。

C. 丁内忧,指遭遇母亲的丧事。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期间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预吉庆之典,任官者必须离职,称“丁忧”。

D. 乞骸骨,指古代官吏自请退职,意谓把官职交还给皇帝,使骸骨得归葬故乡,又称“致仕”。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赋、比、兴是文学创作手法。赋是直陈其事;比是打比方,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B. 宋词习惯上可为婉约、豪放两派,婉约派的代表作家有柳永、李清照等,豪放派的代表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

C. 徐志摩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新月派”的代表,作品有《再别康桥》、《冷翡翠的一夜》、《春风沉醉的晚上》、《爱眉小札》等。

D. 葛朗台、夏洛克、阿巴贡分别是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莫里哀《吝啬鬼》中的主要人物。

 

查看答案

对画线部分的修辞方法判断不同类的一项是(   

A. 母亲眺望的目光是一根无形的线,牵扯着远方游子的心。

B. 人民群众的革命干劲真像决了堤的洪水,一泻千里,豪情奔放,势不可挡。

C. 眼泪,当不了子弹,顶不了油烧,流那有啥用?

D. 他这次来,十有八九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