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中学生渴望友情,网络社交为中学生打开了一扇门,定能让中学生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网络社交还极大地拓展了他们的交际面,一定会让他们朋友遍天下,同时让他们了解不同的世界,不同的生活。过去孩子和外界接触,会受到种种客观条件的限制。现在网络社交完全没有了地域、背景等约束。
①网络社交不一定就能让中学生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的“通知”在格式、内容、表达得体等方面有五处错误,请指出并改正。
通知
高一全体师生:
为了更好地迎接本月底的期中考试,经学校党组织研究决定,于11月25日在学校操场举行期中考试动员大会,希望全校师生准时参加,无故不参加者,后果自负。
2018年11月22日
高一年级组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日,华东政法大学一许姓同学因故未及时上交作业,写文论证“迟交作业的合理 性”,没想到其授课老师——法律学院副教授马寅翔写了一篇《关于“迟交作业案”的归入法分析》来回应许同学,师生之间一来一回的精彩“论辩”走红网络。最终马寅翔老师接受了这份迟交的作业,他表示之所以如此“回复”,是因为希望学生能够将所学法律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理解规则意识。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要不要接受一份“迟交的作业”,都是小事一桩。然而,原本 的事情,却迅速“爆红”,引发了公众称赞,确实 。师生之间用专业 知识对答固然是一个亮点,( )。马老师的处理看上去似乎“顺手偶得”,但当中蕴含的尊重学生、平等对话的理念 值得借鉴。而引导学生将专业所学 ,应用于现实场景,更是体现了教育者的 。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最终马寅翔老师接受了这份迟交的作业,他表示之所以如此“回复”,是希望学生能够将所学法律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理解规则意识。
B. 最终马寅翔老师接受了这份迟交的作业,他表示之所以如此“回复”的原因是希望学生能够理解规则意识,将所学法律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C. 最终马寅翔老师接受了这份迟交的作业,他表示之所以如此“回复”,是希望学生能够理解规则意识,将所学法律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D. 最终马寅翔老师接受了这份迟交的作业,他表示之所以如此“回复”的原因是希望学生能够将所学法律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理解规则意识。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但众多吃瓜群众关注的不仅是“专业术语”的精彩与否,更多的是被其中蕴含的师生平等交流的精神所打动。
B. 但众多吃瓜群众关注的不是“专业术语”的精彩与否,而是其中蕴含的师生平等交流的精神。
C. 但众多吃瓜群众更多的是被其中蕴含的师生平等交流的精神打动,并非只是关注“专业术语”的精彩与否。
D. 但众多吃瓜群众是被其中蕴含的师生平等交流的精神打动,而不是关注“专业术语”的精彩与否。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微不足道 出人意表 融会贯通 良苦用心
B. 微不足道 始料不及 豁然贯通 苦心孤诣
C. 不足挂齿 始料不及 豁然贯通 苦心孤诣
D. 不足挂齿 出人意表 融会贯通 良苦用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描写静中有动、生气勃勃的画面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荆轲刺秦王》中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气氛,表现荆轲慷慨赴难、为国捐躯的精神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3)《离骚》中表达自己虽爱好修洁严以律己,但早晨进谏晚上就被贬黜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题春晚
(宋)周敦颐
花落柴门掩夕辉,昏鸦数点傍林飞。
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本诗题目中的“春晚”二字,当是暮春之晚。全诗所描写的,是乡村暮春的晚景。
B. 第二句中的“点”字用得极妙,既写出了整个暮色的苍茫,天色昏暗,又暗示了诗人所距之遥远。
C. 第三句出现了人物的形象,诗人可能白昼一天都在伏案,薄暮时分,便走出屋子凭栏远望,欣赏着村野景致。
D. 整首诗采用以动衬静的手法,写出了乡村生活的宁静,表现了作者心境的安宁,也流露出了“自是寻春去较迟”的感慨。
2.有人评价这首诗的境界是“静而不寂”,请结合诗句谈谈你对这个特点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专诸者,吴堂邑人也。伍子胥之亡楚而如吴也,知专诸之能。伍子胥既见吴王僚,说以伐楚之利。吴公子光曰:“彼伍员父兄皆死于楚,而员言伐楚,欲自为报私仇也,非能为吴。”吴王乃止。伍子胥知公子光之欲杀吴王僚,乃曰:“彼光将有内志,未可说以外事。”乃进专诸于公子光。
光之父曰吴王诸樊。诸樊弟三人:次曰余祭,次曰夷眜,次曰季子札。诸樊知季子札贤而不立太子,以次传三弟,欲卒致国于季子札。诸樊既死,传余祭。余祭死,传夷眜。夷眜死,当传季子札。季子札逃不肯立,吴人乃立夷眜之子僚为王。公子光曰:使以兄弟次邪季子当立必以子乎则光真适嗣当立故尝阴养谋臣以求立。
光既得专诸,善客待之。九年而楚平王死。春,吴王僚欲因楚丧,使其二弟公子盖余、属庸将兵围楚之灊;使延陵、季子于晋,以观诸候之变。楚发兵绝吴将盖余、属庸路,吴兵不得还。于是公子光谓专诸曰:“此时不可失,不求何获!且光真王酮,当立,季子虽来,不吾废也。”专诸曰:“王僚可杀也。母老子弱,而两弟将兵伐楚,楚绝其后。方今吴外困于楚,而内空无骨鲠之臣,是无如我何。”公子光顿首曰:“光之身,子之身也。”
四月丙子,光伏甲士于窟室中,而具酒请王僚。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门户阶陛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也。夹立待,皆持长铍。酒既酣,公子光详为足疾,入窟室中,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既至王前,专诸擘鱼,因以匕首刺王僚,王僚立死。左右亦杀专诸,王人扰乱。公子光出其伏甲以攻王僚之徒,尽灭之,遂自立为王,是为阖闾。阖闾乃封专诸之子以为上卿。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使以兄弟次邪/季子当立/必以子乎/则光真适嗣/当立/故尝阴养谋臣/以求立
B. 使以兄弟次邪/季子当立/必以子乎则光/真适嗣当立/故尝阴养谋臣/以求立
C. 使以兄弟/次邪季子/当立必以子乎则光/真适嗣当立/故尝阴养/谋臣以求立
D. 使以兄弟/次邪季子/当立必以子乎/则光真适嗣/当立/故尝阴养/谋臣以求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九年,这里指的是王僚在位的第九年。这种纪年法属于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以王公在位的年数来纪年,又如赵惠文王十六年。
B. 顿首,指磕头。古代的一种交际礼仪。跪拜礼之一,为正拜。以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
C. 丙子,十二天干和十地支可以按一定的顺序组合起来,纪年、纪月、纪日。这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一笔不可抛弃的宝贵财富。
D. 上卿,是古代官名。春秋时,周相及诸侯国都有卿,是高级长官,分为上、中、下三级,即上卿、中卿、下卿。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伍子胥从楚国逃到了吴国,为了博取公子光的信任和支持,他把有才能的专诸推荐给了公子光,以帮助他实现自己的“内志”。
B. 公子光的父亲吴王诸樊因为自己的三弟贤能,所以没有把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大弟弟,想通过依次传递的方法最终传给季子札。
C. 楚平王死后,吴王僚说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不去寻求成功就不会有什么收获,所以派自己的弟弟带兵围困了楚国的灊水。
D. 公子光依靠专诸刺杀王僚而夺位成功,他没有忘记自己对专诸的承诺,封专诸的儿子做了上卿。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方今吴外困于楚,而内空无骨鲠之臣,是无如我何。
(2)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门户阶陛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