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化自信,当然不是文化的自我自信。文化并非主体,...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化自信,当然不是文化的自我自信。文化并非主体,主体是人。在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要坚定文化自信,不能只看到物,看到文化的载体,而要理解中华文化的深层内涵。无论是文物还是典籍,都只是文化的载体,而灵魂是载体中的内在精神。

文化自信不能离开国家。正确的文化观不能离开正确的国家观。国家对于共同文化的形成和认同至关重要。要形成和维护一个统一的中华民族文化,必然要有一个统一的而非分裂的国家。民族是文化的主体,而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中国各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统一而强大的国家保障。当一个国家被消灭或处于分裂时,它的文化发展也会中断。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文化没有中断,因为中国自古至今始终是中国。中国人是龙的传人。中国有过分裂,但统一是主导的。即使当时存在不同的民族政权,它仍然处于中国这个大的疆域之内,因而极容易统一,中华民族的文化保存和继承相对完好。历史证明,当国家分裂,文化发展的血脉会中断,何谈文化自信!

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同时是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鲁迅先生虽然批判了中国人的劣根性,但他也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的话,强调中国并没失掉民族自信力。近代中国人的一盘散沙是统治者的“治绩”。中国近代表现的国民劣根性并非中国人本质特性,而是朝廷腐败和社会腐败的“治绩”。

文化自信当然包含人数众多的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知识分子和文化人的自信。各个文化专业领域的知识分子都能从自己专业领域发现文化自信的历史根源和文化传统,也都能以自己的创造性贡献强化人民的文化自信。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十八大以来,中国学者和专家以一个拥有丰富文化传统和文化自信的大国学者的身份参与世界的文化交流极为平常。可以预期,在世界文化学术论坛和文化交流中,中国学者会日渐增多。单面输入和接受的时代已经结束。中国学者广泛参与世界文化的交流,就是文化自信的一种表现。

文化自信问题不仅属于文化,它与国家的强大、民族的独立密不可分。坚定文化自信,就是坚定民族的自尊、自强。中国现在已经不再像旧中国那样在世界政治舞台缺位,而是带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带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自信地走向世界政治舞台的中心。  

(《光明日报》,2018年1月8日15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文化自信的主体是人。坚定文化自信,不是看文化的载体,而是要理解中华文化的深层内涵。

B. 有一个统一而非分裂的国家是形成和维护一个统一的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础。

C. 如今,中国学者和专家参与世界文化学术论坛和文化交流极为平常,中国学者正日渐增多。

D. 我们正带着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走向世界政治舞台。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段从内涵方面界定了文化自信的主体是人,灵魂是文化载体中的内在精神。

B. 第二段谈文化自信与国家的关系,强调统一的国家和中华民族对于文化发展的重要性。

C. 第三段用鲁迅的话证明近代国民劣根性并非中国人本质特性,而是统治者的“治绩”。

D. 第四段从中国学者广泛参与世界文化交流角度谈文化自信包含了知识分子和文化人的自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化的载体包括文物和典籍,理解载体中深层内涵和内在精神,能更好地坚定文化自信。

B. 文化自信不能离开国家。只要一个国家不被消灭或处于分裂,它的文化发展就不会中断。

C. 文化专业领域的知识分子也都能以自己的创造性贡献对人民的文化自信起到强化作用。

D. 文化自信与文化相关,但国家的强大、民族的独立也为文化自信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1.B 2.C 3.B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A项,曲解文意。原文内容为“要坚定文化自信,不能只看到物,看到文化的载体,而要理解中华文化的深层内涵”,选项中的“不是”改变原意。C项,已然与未然。原文有限定“可以预料”“会日渐增多”。D 项,信息遗漏。原文信息是“带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走向世界政治舞台的中心”。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某校高三的一名男生想报名参加空军招收飞行学员的选拔考试,却遭到全家反对。家人欲阻止他,认为学飞行危险性太大,也太辛苦。他为此非常苦恼:放弃理想,太不甘心;坚持下去,可能会伤了父母的心。

针对此事,你有何看法?请综合材料内容,联系实际作文,阐述你的思考与观点。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800字左右。

 

查看答案

请阅读某中学高一五班向全校师生所发邀请函的正文,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为引导我班同学积极参与“名著伴我成长”阅读活动,经班主任同意,我班决定于5月1日当天下午3点,在学校礼堂组织路遥的拙作《平凡的世界》阅读报告会。届时,将由贵班语文课代表主持。在此诚邀欢迎各位领导、老师及广大同学光临指导。

(1)文段中有两处语句表达重复,必须要删掉两个词语,分别是___________

(2)请找出并修改文段中使用不得体的两个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的四句话,其中语意矛盾的一项是

(示例)九层之台,起于垒土,万丈高楼平地起,道出了打好基础的真谛。

(材料)心境     复习     谦逊

不管风吹浪打       温故可以知新     虚心使人进步

虚怀若谷   心如止水    查缺补漏    不耻下问    充耳不闻    亡羊补牢

A. 心如止水,充耳不闻,不管风吹浪打,道出了良好心境的真谛。

B. 查缺补漏,亡羊补牢,温故可以知新,道出了及时复习的真谛。

C. 虚怀若谷,不耻下问,虚心使人进步,道出了谦逊好学的真谛。

D. 不耻下问,充耳不闻,温故可以知新,道出了虚怀若谷的真谛。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四大名著均为章回小说,它们不同于西方的小说结构,每章大多有悬念,有包袱,虽然一环紧扣一环,但是又可独立成为故事。它们跨越的时空,涵盖的人文,纵横的历史,凸现了四大作者的手笔之雄浑,视野之开阔。大观园内外的五百多人物饱满了性格的缤纷;三国争霸的惊心动魄宏大了汉末的群雄奇观;__________。它们是国人难以逾越的文学瑰宝,堪为中国小说史上的巅峰璀璨。

A. 水泊梁山一百单八将淘尽了宋代江湖的斑驳峥嵘

B. 斑驳峥嵘的宋代江湖淘尽了水泊梁山一百单八将

C. 宋代江湖的斑驳峥嵘被水泊梁山一百单八将淘尽了

D. 水泊梁山一百单八将把斑驳峥嵘的宋代江湖淘尽了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央视《朗读者》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是因为其节目新颖、文化内涵丰富的缘故。

B. “关爱生命,杜绝校园欺凌”的主题班会,有效地增强了中学生自我保护。

C. 风靡一时的电影《解忧杂货店》改编自日本作家东野圭吾的同名小说。

D. 教育是否兴盛强大,是一个国家兴盛强大的标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