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仿下面是某公司的原材料进货检验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

仿下面是某公司的原材料进货检验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

 

公司首先对原料来料进行检验,分验出不合格产品和合格产品,并对它们进行研发确认(或“开具确认证明”),合格品要开具合格证明,然后仓库验收;不合格产品要开具不合格证明,并对采购的不合格原料做出退货处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面是某公司的原材料进货检验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这是一个流程图,故考生要关注箭头的指向,还要关注概念之间的关系。从题干来看,这是原材料进货检验流程图,应按照由上往下的顺序进行表述,第一步是对原料来料进行检验,这一步分检出“合格”和“不合格”产品,下一步就要对这些产品进行研发确认,对于合格的产品要开具合格证明,接着就是仓库验收;对于不合格的产品,要开具不合格证明,并对采购的不合格原料做出退货处理。考生按照这种方式进行答题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是某同学写给老师的一段表达感恩的文字,其中有五处使用不当,请指出并做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表达合理。

值此第34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您的劣徒从心里由衷地向您表示感谢,感谢一年来您对我的悉心指导,我将励精图治,力争取得更加优异的学习成绩。虽然您走了,但我永远铭记您的谆谆教诲,祝您在新的岗位枯木逢春。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美育概念出现较晚,但无论中外都很早就懂得美育的重要性并付诸实践。古希腊的柏拉图虽然总体上貶低、排斥艺术和审美,但他在青少年教育上却非常自觉地利用艺术和审美对孩子进行全面良好的教育。他建议,“我们不是应该寻找一些有本领的艺术家,把自然的优美方面描绘出来,使我们的青年像住在风和日暖的地带一样,四周一切都对健康有益,天天    于优美的作品,(         ),来呼吸它们的好影响,使他们不知不觉从小就培养起对于美的爱好,并且培养起融美于心灵的习惯吗?”可见,柏拉图大力提倡用优秀艺术作品对青少年实施美育,极为重视对青少年的美育教育,以陶冶、改善和培养他们的心灵。

在我国,两千多年前所倡导的“乐教”“诗教”就蕴含美育的基本内涵。西周时期,礼乐便纳入当时的学校教育,统治者重视诗、乐对民众的心灵教化作用,用以保持民风淳朴、       。《乐记》就已强调乐教因人的本性而进行心灵疏导以产生      的感染功能,“故乐行而伦清,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这正体现了那个时代所要求的艺术教化即美育的效果。到王夫之,又继承上古以降的“习与性成”思想,强调日常生活(无疑包括艺术、审美)和习惯对人       的长期感化、教育作用。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柏拉图极为重视对青少年的美育教育,大力提倡用优秀艺术作品对青少年实施美育以陶治、培养和改善他们的心灵。

B. 柏拉图极为重视对青少年的审美教育,大力提倡用优秀艺术作品对青少年实施美育,以陶冶、改善和培养他们的心灵。

C. 柏拉图极为重视对青少年的审美教育,大力提倡用优秀艺术作品对青少年实施美育以陶治、培养和改善他们的心灵。

D. 柏拉图极为重视对青少年的美育教育,大力提倡用优秀艺术作品对青少年实施美育以陶治、改善和培养他们的心灵。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像呼吸优美的作品中的清幽境界

B. 像从一种清幽境界呼吸一阵清风

C. 像从优美的作品中呼吸一阵清风

D. 像呼吸一阵清风一样享受清幽境界

3.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耳濡目染       国泰民安      潜移默化      日积月累

B. 耳闻目睹       国泰民安      耳提面命      与日俱增

C. 耳濡目染       政通人和      耳提面命      日积月累

D. 耳闻目睹       政通人和      潜移默化      与日俱增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意思一致。

(2)酒文化与中国古典诗词的创作有密切关系: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 ”写诗人被贬后独自饮酒,借酒浇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 ”写词人用酒祭奠江月,表达自己的情感。

(3)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说:人和人相处,很快便会度过一生。因此,有的人选择了面对面在室内畅谈的生活状态,即“___________________”;有的人选择了不受约束、自由放纵的生活方式,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定林(注)

王安石

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值月相寻。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注)定林;寺院名,位金陵(今南京)。北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王安石第二次被罢相后,常到此游憩。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人罢官,加之牙齿病痛,内心悲苦之情用一“凉”字全部托出。

B. 在诗人眼中定林幽静的环境适宜修身养性,祛除心中的无限烦忧。

C. 颔联“脱屦”“敷衾”的动作,看似平淡,恰是诗人心情的写照。

D. 颈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写出了诗人在定林的心境。

2.“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一联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戴若思,广陵人也。若思有风仪,性闲爽,少好游侠,不拘操行。遇陆机赴洛,船装甚盛,遂与其徒掠之。若思登岸,据胡床,指麾同旅,皆得其宜。机察见之,知非常人,在舫屋上遥谓之曰:“卿才器如此,乃复作劫邪!”若思感悟,因流涕,投剑就之。机与言,深加赏异,遂与定交焉。

若思后举孝廉,入洛,机荐之于赵王伦曰:“伏见处士广陵戴若思,年三十,思理足以研幽,才鉴足以辩物;安穷乐志,无风尘之慕,砥节立行,有井渫之洁;诚东南之遗宝,宰朝之奇璞也。惟明公垂神采察,不使忠允之言以人而废。”伦乃辟之,除沁水令,不就,遂往武陵省父。时同郡人潘京素有理鉴,名知人,其父遣若思就京与语,既而称若思有公辅之才。以讨贼有功,赐秣陵侯。帝为晋王,以为尚书。中兴建,为中护军,转护军将军、尚书仆射,皆辞不拜。发投刺王官千人为军吏,调扬州百姓家奴万人为兵配之,以散骑常侍王遐为军司,镇寿阳,与刘隗同出。帝亲幸其营,劳勉将士,临发祖饯,置酒赋诗。

若思至合肥,而王敦举兵,诏追若思还镇京都,进骠骑将军,与右卫将军郭逸夹道筑垒于大桁之北。寻而石头失守,若思与诸军攻石头,王师败绩。若思率麾下百余人赴宫受诏,与公卿百官于石头见敦。敦问若思曰:“前日之战有余力乎?”若思不谢而答曰:“岂敢有余,但力不足耳。”又曰:“吾此举动,天下以为如何?”若思曰:“见形者谓之逆,体诚者谓之忠。”敦笑曰:“卿可谓能言。”敦参军吕猗昔为台郎有刀笔才性尤奸谄若思为尚书恶其为人猗亦深憾焉。至是,乃说敦曰:“周顗、戴若思皆有高名,足以惑众,近者之言曾无愧色。公若不除,恐有再举之患,为将来之忧耳。”敦以为然,又素忌之,俄而遣邓岳、缪坦收若思而害之。若思素有重望,四海之士莫不痛惜焉。贼平,册赠右光禄大夫、仪同三司,曰简。

(选自《晋书 戴若思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敦参军吕猗为台郎/有刀笔才/性尤奸/谄若思/为尚书/恶其为人/猗亦深憾焉

B. 敦参军吕猗为台郎/有刀笔/才性尤奸谄/若思为尚书/恶其为人/猗亦深憾焉/

C. 敦参军吕猗为台郎/有刀笔/才性尤奸/谄若思/为尚书/恶其为人/猗亦深憾焉/

D. 敦参军吕猗为台郎/有刀笔才/性尤奸谄/若思为尚书/恶其为人/猗亦深憾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孝廉,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通过举孝廉,在社会上形成在家为孝子,出仕做廉吏的與论和风尚。

B. 爵,即爵位,又称封爵、世爵,是古代帝王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等,后代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不尽相同。

C. 祖饯,古代出行时举行祭祀祖宗的仪式以求平安,称“祖”;摆酒宴送行称“饯”,即现在所说的饯行。《史记・荆轲》中有“既祖,取道”。

D. 谥,即谥号,古代帝王、贵族、杰出的官员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进行评定后,所加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戴若思知错就改。他年轻时不拘节操行为,与他的同伙劫持了陆机的船只,在陆机的劝说下,幡然醒悟,痛改前非。

B. 戴若思才华横溢。陆机把他比作清洁的井水、东南之遗宝、奇异的美玉;同郡人潘京找到他交谈,称赞其有公辅之オ。

C. 戴若思深受器重。元帝征发千人担任军吏,调集万名土兵,委派他与散骑常侍王遐等人镇守寿阳,并亲自为他送行。

D. 戴若思刚正不阿。面对叛臣王敦的质问,他不卑不亢;对奸臣吕猗,他厌恶有加,最终因此被害,深受有识之土敬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机察见之,知非常人,在舫屋上遥谓之曰:“卿オ器如此,乃复作劫邪!”

(2)敦以为然,又素忌之,俄而遣邓岳、缪坦收若思而害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