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从寒门子弟到行政长官 20世纪30年代,梁振英的父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从寒门子弟到行政长官

20世纪30年代,梁振英的父亲梁忠恩只身离开家乡山东威海闯荡香港,在清水衙门当警察。梁振英于19548月出生,有一姐一妹,是家中独子。二十岁之前,梁振英与家人住在七号差馆宿舍及荷李活道警察宿舍。那里没有独立卫生间,一层楼十几户人家共用一个厕所。小时候,为省一毛钱的电车费,梁振英和姐姐、妹妹都是走路上学。上中学时,为节省每顿一块五毛钱的饭钱,梁振英总是步行半个小时回家,用十分钟时间狼吞虎咽地吃完饭,再匆匆忙忙赶回学校上课。从上幼儿园起,梁振英就已经开始忍受贫困生活的煎熬。但懂事的小振英只是默默承受,从不抱怨。稍大一点儿时,他就开始分担家务活,帮助母亲买菜、择菜。为了贴补家用,帮附近的塑料玩具厂加工塑胶花。当时梁振英才十一岁,下午到学校上学,其他时间则要干活——要么背着几十公斤重的材料往返家里与工厂,要么与家人一起做塑胶花。这段时光尽管清苦,却被梁振英视为第一堂人生课,不仅培养了他不畏艰辛、自食其力的能力,还让他认识到执著追求的可贵。

梁振英从小成绩优异。他从荷李活道警察小学毕业后考入香港著名的中学——英皇书院,后又进入当时的香港工业学院(现香港理工大学)修读建筑测量系。取得高级文凭后,梁振英于二十岁那年前往英国布里斯托理工学院(现为西英格兰大学) 攻读估价及地产管理学。在留学英国的三年多时间里,梁振英靠半工半读维持自己的学习及生活费用。他每周打工三个晚上,每次六个半小时,回到宿舍时往往是凌晨了。为了节省车费,他每天上学放学都要步行十多公里。即使这样,他仍然坚持参加社会活动。当时梁振英是当地香港留学生的学生会主席,经常举办中国文化宣传活动,每个星期天他还去教当地的华侨子弟学中文。1977年,梁振英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绩从布里斯托理工学院毕业。

学成回港的梁振英,开始了自己白手起家的创业历程。起初,他加入老牌测量师行仲量行,成为一名测量师。过了五年,梁振英被擢升为这家英资公司的合伙人及该企业第一位华人董事。当时年龄不足三十岁的梁振英年薪已高达上千万港元。1988年,三十四岁的梁振英被评为香港十大杰出青年

1993年,梁振英创立了梁振英测量师行。2000年,通过互换股份与英国DTZ及新加坡的戴玉祥产业咨询公司合并,梁振英测量师行易名为戴德梁行。这家布点遍及四十三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房地产服务公司,迅速发展成为亚太区最具规模的物业顾问公司。2006年,梁振英成为该公司最大的个人股东,首度晋身集团董事局。一年后,梁振英又由戴德梁行北亚区主席升任为亚太区主席。此时,离他事业起步刚好三十年,梁振英已从一无所有的小青年变成了颇具经济实力的香港企业家。

作为香港专业联盟主席,梁振英率先鼓动香港十个专业团体五万多专业人才加强与内地交流。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内地的改革开放刚刚起步,身为香港专业人士促进现代化协会成员的梁振英,就开始与内地结缘,并频繁穿梭于深港沪之间。  

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开始。1984年,中英谈判碰上新界的租约问题。当时,新界的全部土地楼房,不论地区、新旧、用途,地契年期全部在1997627日届满后,由中、英两国共同解决。由于当时内地还没有房地产市场,缺乏经济和合约上的知识,中央想找个香港人咨询意见。有位官员记起一个经常到内地讲课的年轻人——梁振英,就请他帮助写意见书。梁振英立即动笔撰写。几个月后,这份意见书中的建议成为中方意见,并成为《中英联合声明》附件三《关于土地契约》的主要内容。

在帮助和支持内地房地产事业发展的同时,梁振英亦开始在政治上崭露头角1985年,梁振英出任香港基本法咨询委员会委员;1988年,三十四岁的梁振英出任基本法咨询委员会秘书长;1993年,出任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预委会政务小组港方组长;1996年出任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副主任;1997年出任香港特区第一届行政会议成员、召集人。此外,他还担任第十届和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等职。梁振英不无自豪地回忆道:参与回归的全过程,为香港回归效力,亲历国家和平统一的阶段性成果,这是我一生中最大的成就和最难忘的经历。

(选自2012年第6期《名人传记》,有改动)

1.下列对传记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E.本文撷取梁振英人生的若干片段,描写他积极生活、刻苦学习、心系祖国的事迹,记叙梁振英从寒门弟子到成为香港行政长官的历程。

A. 梁振英童年时代忍受了贫穷生活的煎熬,他从不抱怨,积极分担家庭生活的负担。艰苦的生活锻炼了他自食其力的能力和顽强的意志。

B. 梁振英从小学习成绩优异。在香港取得高级文凭后,前往英国留学,学费和生活费自己打工解决,还经常参加社会活动,以全班第一名成绩毕业。

C. 梁振英学成回港后,加入了老牌测量师行——仲量行,很快就成了行业的领头人,工作了十年的时间就被评为香港十大杰出青年

D. 梁振英四十岁时创立了自己的测量行,几年后与英国和新加坡的两家公司合并,他的戴德梁行成为亚太区同行中规模最大的公司。

2.梁振英青少年时代是如何面对贫困生活的?(6分)

3.最后一段画线句子在文中起何作用?请简要说明。(6分)

4.梁振英从寒门学子成长为行政长官,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梁振英成功原因的理解。(8分)

 

1. BA 2. ①默默承受,从不抱怨。他认为清苦的生活是第一堂人生课,认识到执着追求的可贵。②积极面对贫穷的生活:节约花费,走路上学,上学时间回家吃饭;③年龄不大就分担家务,帮工厂做活赚钱补贴家用。 3. 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帮助和支持内地房地产事业发展”是对上文的总结,“在政治上崭露头角”引起下文。 4. ①梁振英小时候的贫困锻炼了他吃苦耐劳、执着追求的品质,为他的成长及整个人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②优秀的学业为后来成为颇具实力的企业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③具有管理才能,工作不久就被擢升为公司的合伙人及该企业的董事。自己创立公司后,公司很快就成了亚太国际公司,他升任为亚太区主席。④爱国热情促使他早在内地改革开放刚刚起步时就利用自己在香港的影响力鼓励专业人士加强与内地交流,他也频繁穿梭于深港沪之间。特别是他在涉及香港回归的一系列问题上成为中国政府的得力智囊,从而使他成为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 【解析】 1.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以意逆志

早在两千多年前,孟子就提出了诗歌欣赏的一个基本方法——“以意逆志”。孟子说:“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就是说,我们在解说、欣赏诗歌的时候,不能就表面意思去理解字词,更不能拘于个别字眼去理解诗句,而应该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

古典诗歌中所蕴藏的思想感情是通过语言文辞表达出来的,然而这些语辞是历史的产物,于今天相隔较远,所以欣赏古典诗歌,我们首先要通过对诗句、文辞的准确解读,窥见作品的意旨、作者的情感。

在解读字词诗句的过程中,我们要“识字”,正确理解字义、词义,更要注意对古典诗歌中常用词语的特定含义的理解。这些语汇,大多是前人留下的语言材料。由于历史的积淀,往往具有特定的内涵,形成了某一特定的意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作品的感情基调。如果我们在阅读时望文生义,可能就会出现理解上的偏差。如王之涣的《凉州词》是一首尽人皆知的边塞诗,而明代杨慎就认为它是说皇恩不及边塞,是一首讽刺作品。究其原因,主要是他没有注意到诗中“孤城”“杨柳”“玉门关”等重要意象的特定含义。在汉唐诗歌中,“孤城”往往与戍边士卒的乡思有关;“杨柳”一词既有折柳送别的意思,又指乐府《横吹曲辞·折杨柳》曲,均有惜别之意;而“玉门关”亦和征夫离情有关。所以,如果我们抓住了这些意象,梳理出作品的意脉,自然会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是边关戍卒的思乡之情。

另外,我们的主观感受、生活体验,对欣赏古典诗歌也有很大的帮助。如果我们在生活中随时留意,用自己的生活体验去解诗,就能从作品中领会生活情趣。如,杜牧《山行》一诗,不少欣赏着认为“白云深处有人家”“霜叶红于二月花”等句最妙,说是从中看到了作者心情之悠闲。但是,如果我们有过“山行”的经验,就会知道此诗首先写了路途之“远”、气候之“寒”、天色之“晚”,诗人显然行色匆匆,绝不只是漫步山间,悠闲看景,但诗人在第三句却置天晚、秋寒、山元、径斜于不顾,“停车”赏看枫林,这就凸现了霜染枫叶之美、诗人爱赏之深。这“停”与“行”的矛盾,恐非有山行经验者不能深悟。

如果我们善于把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主观感受融入欣赏过程中,有时还会超出诗人创作的原意,生发出新的旨趣。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等诗句,都被后人赋予了新的寓意。所以,我们今天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生活的情况,在全新的意义上借用古典诗篇、诗句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1.从原文看,下面对“以意逆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歌鉴赏流程中如果不结合自己的主观感受,又没有足够的生活体验,就可能无法领悟诗歌中蕴含的生活情趣。

B. 欣赏诗歌的关键在于“识字”,正确理解字义、词义,更要注意对古典诗歌中常用词语的特定含义的理解。

C. 诗歌鉴赏应立足全诗,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主旨,并以自己的切身体会揣摩作者的本意。

D. 把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主观感受融入诗歌鉴赏过程中,可能还会超出诗人创作的本意,甚至会有新的旨趣,新的解读。

2.对“我们要‘识字’,正确理解字义、词义,更要注意对古典诗歌中常用词语的特定含义的理解”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在诗歌鉴赏中,解读古典诗歌中常用词语特定含义,如果阅读时望文生义,就会出现理解偏差。

B. 在诗歌鉴赏中,更要注意对古典诗歌中常用词语的特定含义的理解。由于历史的积淀,这些常用词语往往具有特定的内涵,阅读时望文生义,必会影响了作品的感情基调。

C. 在诗歌鉴赏中,要对词句准确解读,更要注意对古典诗歌中具有特定内涵的意象的理解。

D. 在诗歌鉴赏中,对古典诗歌中常用词语的特定含义的解读,更偏重于对字义、词义的正确理解。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明人杨慎解读《凉州词》是讽刺作品,认为它是说皇恩不及边塞的,后人也常用“春风不度玉门关”来表现受冷落、被忽视,这些解读都是不正确的。

B. 一些欣赏者认为“白云深处有人家”和“霜叶红于二月花”句表现了作者心情之悠闲,这种解读也是基于自己的主观感受和生活体验,所以作者认为这种解读也是正确的。

C. 古典诗歌中的语辞与今天相隔甚远,所以欣赏古代诗歌时要准确解读诗歌的诗句、文辞。

D. 诗歌鉴赏要准确解读诗句文辞以窥见作品的意旨、作者的情感,不可以凭着自己的生活学习情况,借用古典诗篇、诗句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位物理学家曾致力于研究某课题,因成绩不佳便转换了领域,结果意外获得了许多新发现。不少同行称赞他“审时度势”,“跨界”思维让他打开一片新天地。但有位大科学家却不以为然。他表示尊敬这位物理学家,但却不能容忍这样的做法,这就好比寻找一块木板最薄的地方,在容易钻透的地方拼命钻了许多孔。只有持之以恒地“朝最厚的地方钻孔”,在最吃劲的地方磨砺,才能取到火种。但是也有人说,一辈子钻“最厚的地方”,不如多钻几处“最薄的地方”,那样更有成就感。

钻“最厚的地方”还是“最薄的地方”?对个体来说,这是一道事关自我发展的选择题;对国家民族而言,则是事关前途命运的必答题。

处于大发展时代的你,对此有何感触和思考?请联系现实生活,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例句相同。

示例:孟子黄宗羲,著书立说,立潮头发先声,一代哲人具有鲜明的民本思想。

材料:

爱国精神     科技成就     文学贡献

屈原   岳飞   白居易   沈括   杨靖宇   袁隆平

遭贬谪吟歌赋   战沙场驱敌寇   埋头干创新见

探物究理    抵御外侮    感怀时事

 

查看答案

下面是一份求职信的正文部分,其中有五处用语不得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日前惠顾贵校网站,得知招聘教师的消息,很希望能到贵校高就。本人毕业于天一大学化学专业,是一名有四年工作经验的高中化学教师。现附上我的简历,请您拜读。如有意向,可以与我洽谈。不胜感谢!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凭阑观潮起,逐浪扬风帆。黄海之滨,浮山湾畔。(        );海纳百川,见证着开放包容的广阔襟怀。应约而至,__________。一架架飞机降落在青岛机场,上合组织领导人齐聚岛城,共商合作发展大计。齐鲁大地、孔孟之乡,人文气息扑面而来。和而不同、世界大同,是“和合”思想的时代思辨,是中国理念同“上海精神”的__________;源远流长的儒家文化、会场内的亭台楼阁元素、地方特色的节目表演……一个个细节更凸显出中华文化底蕴。而外交礼宾细节之变,日益折射出的东方大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诚挚友好的仪态、沉稳大气的姿态、从容自信的心态。

9日晚,青岛国际会议中心宴会厅在灯光的映照下__________,犹如海浪中的风帆,蓄势待发;背景墙上的巨幅工笔画《花开盛世》__________,恰若辉煌锦绣,尽显雍容华贵;宴会厅内,灯火通明,各方嘉宾静静聆听习近平主席的讲话。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2018.6.12,有改动)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外交礼宾细节之变,折射出了东方大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诚挚友好的仪态、沉稳大气的姿态、从容自信的心态。

B. 外交礼宾细节之变,日益折射出的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东方大国诚挚友好的姿态、沉稳大气的心态、从容自信的仪态。

C. 外交礼宾细节之变,日益折射出了东方大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诚挚友好的心态、沉稳大气的姿态、从容自信的仪态。

D. 外交礼宾细节之变,折射出了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东方大国诚挚友好的姿态、沉稳大气的仪态、从容自信的心态。

2.根据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下列在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风送千帆,奔涌着合作共赢的澎湃力量

B. 心存一处,演绎着美美与共的大同世界

C. 乐奏万方,响彻在寥廓丰饶的齐鲁大地

D. 文承一脉,彰显着融通相生的文明之邦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风云变幻    肝胆相照    巧夺天工    赏心悦目

B. 风云变幻    相得益彰    美轮美奂    叹为观止

C. 风云际会    相得益彰    美轮美奂    赏心悦目

D. 风云际会    肝胆相照    巧夺天工    叹为观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