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收获 苏雪林 一九二四年,我由法国朋友介绍到里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收获

苏雪林

一九二四年,我由法国朋友介绍到里昂附近乡村避暑,借住在一个女子小学。因在假期,学生都没有来,校中只有一位六十岁上下的校长苟理夫人和女教员玛丽女士。

我所在的学校开课本来就迟,我在这里住了一夏,又住了半个秋天;每天享受新鲜的美食,我的体重竟增加了。

到了葡萄收获的时期,村里处处贴了采摘葡萄的招纸,大家都到田里相帮采摘葡萄。

记得一天傍晚,我和苟理夫人同坐院中菩提树下谈天,一个脚蹬木屐、腰围犊鼻裙的男子到门口问道:“我所邀请的采葡萄工还不够,明天你们几位肯来帮忙么,苟理夫人?”

我认得这位威尼先生,他在村里颇有田产,算是一位小地主。他平日白领高冠,举止温文尔雅,俨然是位体面的绅士,在农忙的时候,却又变成一个满身垢腻的工人了。

苟理夫人答应他愿意帮忙,又问我愿否加入。她说,相帮采摘葡萄并不是劳苦的工作,一天还可以得六法郎的工资,并有点心晚餐,她自己是年年都去的。

我并不贪那酬劳,不过她们都去了,独自一个在家很闷,不如去散散心,便答应明天一同去。

第二天,太阳的第一缕光线由菩提树叶透到窗前,我们就收拾完毕了。苟理夫人和玛丽女士穿上围裙,吃了早点,大家一齐动身。路上遇见许多人,男妇老幼都有,都是到田里采摘葡萄去的。这里是产葡萄的区域,几十里内,尽是人家的葡萄园,到了收获时候,阖村差不多人人出场,所以很热闹。

威尼先生的葡萄园,在女子小学的背后,由学校后门出去,五分钟便到了。威尼先生和他的四个孩子,已经先到园里。他依然是昨晚的装束,孩子们也穿着极粗的工装和笨重的破牛皮鞋。另有四五个男女,想是邀来帮忙的工人。

那时候,麦陇全黄,而且都已空荡荡的,只有三五头白色的牛,静悄悄地在那里吃草。无数参差不齐却株距相等的白杨,似一支支朝天绿烛,插在淡青朝雾中;白杨外隐约看见一道细细的河流和连绵的群山,不过烟霭尚浓,辨不清楚,只见一线银光,界住空蒙的翠色。天上紫铜色的云像厚被一样,将太阳包裹起来;太阳却不甘蛰伏,挣扎着要探出头来,时时从云阵缝隙处漏出奇光,似放射了一天银箭。这银箭落在大地上,立刻传明散采,金碧灿烂,渲染出一幅奇丽的图画。等到我们都在葡萄地里时,太阳早冲过云阵,高高升起了。红霞也渐渐散尽了,天色蓝莹莹的似一片清的海水,近处黄的栗树红的枫,高高低低的苍松翠柏,并在一处,化为斑斓的古锦;秋,供给我们的色彩真丰富呀!

威尼先生田里葡萄种类极多,每一球不下百余颗,颗颗匀圆饱满。采下时放在大箩里,用小车载到他家榨酒坊。我们一面采,一面拣最大的葡萄吃;威尼先生还送来装在瓶中榨好的葡萄汁和切好的面包片充作点心;但谁都吃不下,因为每人工作时,至少吞下两三斤葡萄了。

天黑时,我们到威尼先生家用晚餐。那天帮忙的人,同围一张长桌,都是脚蹬木屐、腰围围裙的朋友,无拘无束地喝酒谈天。玛丽女士讲了个笑话,有两个意大利的农人合唱了一阕意大利的歌,大家还请我唱了一支中国歌。我的唱歌,在中学时常常是不及格的,而那晚居然博得许多掌声。

这一桌农家饭,我们吃得比巴黎大餐馆的盛宴还痛快。

我爱我的祖国。然而我在祖国只尝到连续不断的破灭的痛苦,却得不到一点收获的愉快。过去的异国之梦,重谈起来,是何等的教我亲恋啊!

(选自苏雪林散文集《绿天》,北新书局1928年版)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是一篇出色的把绘景与抒情结合到一起的散文,开篇几段,近乎平直的叙说,简练明晓,作者闲适的心情却可感。

B. 一大段描绘早晨景色的文字,既似一幅立体的油画,又似一幅幅跳动的画页,写尽了绮丽动人、瞬间变化的晨辉景象。

C. 作品描写到“我”与当地人的交往情形,感受到他们的真挚情谊及勤朴性格和自己在与他们一起生活时的愉快心情。

D. 文章最后突然一转,记忆中欢快的情形被时下破灭的痛苦感所替代,重点突出了对现实的不满;对比分明,有力深沉。

2.结合全文,请分析题目“收获”的含义。

3.作品中有一大段早晨的景物描写,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1. D 2. ①指具体的秋收,是收获葡萄的季节;②指收获的欢乐和友谊,把欢乐推上一层, 是文章透过现象深入义理之中。 3. ①营造了温煦的外在环境,给人以温暖;②烘托了收获季节人们愉悦的心情,显 现既写实又象征的主题;③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作者把早晨变化描绘得层次分明,有 声有色,静中有动,动中有变,树似绿烛,光似银箭,比喻贴切,形色俱佳,给人以美的享 受。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D项,“重点突出了对现实的不满”错误,应为“使人更觉记忆的美好和现实的悲哀”。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农夫汤姆养了一群羊。放牧时,他总是放声高唱:我雪白的羊群啊,多么可爱……”可是有件事让他感到有些遗憾——他的羊群里还有一只黑羊。汤姆盘算着要卖掉黑羊:这样我的羊群里就都是可爱的白羊了。

冬天到了。一天,在一场暴风雪中,汤姆与羊群走散了。当暴风雪停息的时候,漫山遍野银装素裹,汤姆四处寻找,哪里还有羊群的影子?这时,汤姆看到远处有一个晃动的小黑点,他跑过去,果然是那只黑羊!其他的白羊也在那里。汤姆高兴地抱起那只立功的黑羊:多亏有了你!

春天,汤姆的羊群里又多了几只黑羊,他的歌声依旧嘹亮:我的羊群啊,多么可爱……”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微信朋友圈里的很多人往往是现实生活中的朋友,私密性是微信朋友圈的基本属性。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个人在各自朋友圈发信息时,要承担一定的“注意义务”。

①个人在朋友圈发布或转发信息要慎重

②还要恪守公共交往规则及秩序

③朋友圈又具有公共性质

④不能盲目动指头

⑤基于互联网的开放性

⑥在朋友圈里除了要遵守社交礼仪外

A. ⑥④⑤②③①    B. ⑤③⑥②①④

C. ③⑥①⑤④②    D. ①⑤⑥②③④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重庆綦江区石壕镇万隆村,村民主要靠种植玉米和马铃薯维持生计,实施精准扶贫后,上万亩高山草甸发展乡村旅游过上了好日子。

B. 生逢乱世的苏州九如巷张氏昆曲家族,无法改变动荡不安的社会大环境,却能默默坚守、继承、保持,直至和平年代的到来。

C. 这片古老、神奇、瑰丽、丰饶的科尔沁右翼中旗土地,人文历史独特秀美,自然风光悠远厚重,人们赋予其富有诗意的名字。

D. 华北制药厂新药研发的重大成果,即以中医药替代西医抗生素从而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已然备受关注,并进入临床实验阶段。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二十世纪60年代,便有人批评“凯旋而归”是错的。“旋”就是“归”,再加一个“归”字,岂不是“叠床架屋”吗?

②老李的心脏病很严重,医生劝他立刻手术,他拒绝了,说自己身体好能抗住;医生又劝他半工半休,可又是与虎谋皮,没有结果。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如果上级想多看成绩,基层就会多展示好的一面,粉饰雕琢自然就会多一些。

④今年我们河北省大部分地区可谓风调雨顺,冬温夏清,这是多么可喜的事情。

⑤还有不到一百天就要参加高考了,同学们应该珍惜还在校园的日子,一旦毕业,大家就都会各奔东西,风流云散了。

⑥“海归”人才优势明显,他们就业其实很有市场,但是部分人好大喜功的求职方式堵住了自己的路。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②⑤⑥    D. ②④⑥

 

查看答案

根据相关提示,在横线处填写句子。

①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对“不辩礼义而受之”的可耻之事所持的态度是“___________?”

②《三峡》中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离骚》中表明当时社会中的人们违背准则,把苟合取悦别人奉为信条的两句: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