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微信朋友圈里的很多人往往是现实生活中的朋友,私密性是微信朋友圈的基本属性。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个人在各自朋友圈发信息时,要承担一定的“注意义务”。
①个人在朋友圈发布或转发信息要慎重
②还要恪守公共交往规则及秩序
③朋友圈又具有公共性质
④不能盲目动指头
⑤基于互联网的开放性
⑥在朋友圈里除了要遵守社交礼仪外
A. ⑥④⑤②③① B. ⑤③⑥②①④
C. ③⑥①⑤④② D. ①⑤⑥②③④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重庆綦江区石壕镇万隆村,村民主要靠种植玉米和马铃薯维持生计,实施精准扶贫后,上万亩高山草甸发展乡村旅游过上了好日子。
B. 生逢乱世的苏州九如巷张氏昆曲家族,无法改变动荡不安的社会大环境,却能默默坚守、继承、保持,直至和平年代的到来。
C. 这片古老、神奇、瑰丽、丰饶的科尔沁右翼中旗土地,人文历史独特秀美,自然风光悠远厚重,人们赋予其富有诗意的名字。
D. 华北制药厂新药研发的重大成果,即以中医药替代西医抗生素从而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已然备受关注,并进入临床实验阶段。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二十世纪60年代,便有人批评“凯旋而归”是错的。“旋”就是“归”,再加一个“归”字,岂不是“叠床架屋”吗?
②老李的心脏病很严重,医生劝他立刻手术,他拒绝了,说自己身体好能抗住;医生又劝他半工半休,可又是与虎谋皮,没有结果。
③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如果上级想多看成绩,基层就会多展示好的一面,粉饰雕琢自然就会多一些。
④今年我们河北省大部分地区可谓风调雨顺,冬温夏清,这是多么可喜的事情。
⑤还有不到一百天就要参加高考了,同学们应该珍惜还在校园的日子,一旦毕业,大家就都会各奔东西,风流云散了。
⑥“海归”人才优势明显,他们就业其实很有市场,但是部分人好大喜功的求职方式堵住了自己的路。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②⑤⑥ D. ②④⑥
根据相关提示,在横线处填写句子。
①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对“不辩礼义而受之”的可耻之事所持的态度是“___________?”
②《三峡》中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离骚》中表明当时社会中的人们违背准则,把苟合取悦别人奉为信条的两句: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问题。
塞下曲六首(其三)
李白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①。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②
阵解星芒尽③,营空海雾消。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④。
注:①渭桥:位于唐代长安西安北渭水上。②辞汉月:指离开京城。天骄,指匈奴,这里指敌人。③星芒尽:指战争结束。④霍嫖姚:即霍去病。
下列对这首诗相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鉴赏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首联写战马飞奔出渭桥,风驰电掣,既说明兵强马壮、军队士气旺盛,又渲染了军情急迫的紧张气氛。
B. 颔联并没有直接描写战场厮杀场景,在“弯弓”“插羽”之间就迅速结束了战争,照应了首联的内容。
C. 颈联描写“破天骄”的景象,战争结束后,敌军营寨空无一人,紧张气氛消失, 烘托出战争的悲壮惨烈。
D. 尾联是说军队凯旋后只有像霍嫖姚这样的大将才能被绘像于麒麟阁,“独有” 二字略有讽刺当政者之意。
E. 尽管全诗笔力雄健,气势雄浑,基调乐观高亢,意境壮美,但作者在结句仍不免流露出怀才不遇之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训,始名仲言,字子训。擢进士第,补太学助教。从父逢吉为宰相,以仲言阴险善谋事,厚昵之。郑注佐昭义府,仲言慨然曰:“当世操权力者皆龊龊,吾闻注好士,有中助,可与共事。”因往见注,相得甚欢。时逢吉方留守,怏怏不乐,思复用,知与注善,付金币百万,使西至京师厚结注。注喜,介之谒王守澄。守澄善遇之,即以注术、仲言经义并荐于帝。仲言持诡辩,激卬可听,善钩揣人主意,又以身儒者,海内望族,既见识擢,志望不浅。始,宋申锡谋诛守澄不克,宦尹益横,帝愈愤耻。而宪祖之弑罪人未得虽外假借内不堪欲夷绝其类顾在位臣持禄取容无仗节死难者注阴知帝指,屡建密计,引仲言叶力。仲言数进讲,至阉寺,必感愤申重,以激帝心。帝见其言纵横,谓果可任,遂不疑,而待遇莫与比,因改名训。训本挟奇进,及大权在己,锐意去恶,故与帝言天下事,无不如所欲。与注相朋比,务报恩复仇,尝所恶者,悉陷党中。迁贬无阕日,班列几空,中外震畏。帝为下诏开谕,群情稍安。训一岁至宰相,谓遭时,其志可行。训时时进贤才伟望,以悦士心,人皆惑之。尝建言天下浮屠避徭赋,耗国衣食,请行业不如令者还为民。既执政,自白罢,因以市恩。始,注先显,训藉以进,及势相埒,赖宠争功,不两立。然方事未集,乃出注使镇凤翔,外为助援,内实猜克,待逞,且杀之。及训既败,乃奔凤翔,为盩厔将所执,械而东。训恐为宦人酷辱,祈监者曰:“得我者有赏,不如持首去。”乃斩之。
(节选自《新唐书》)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而宪祖之弑/罪人未得/虽外假借/内不堪/欲夷绝其类/顾在位臣持禄取容/无仗节死难者/
B. 而宪祖之弑罪人/未得/虽外假借/内不堪欲/夷绝其类/顾在位臣持禄取容/无仗节死难者/
C. 而宪祖之弑罪人/未得/虽外假借/内不堪/欲夷绝其类/顾在位臣持禄取容无仗/节死难者/
D. 而宪祖之弑/罪人未得/虽外假借/内不堪欲/夷绝其类/顾在位臣持禄取容无仗/节死难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宰相是古时辅佐帝王、掌管国事的最高行政长官,正式官名在各朝多有不同。
B. 宦尹即宦官,是供皇族役使之人。因与权力中心接近,常有宦官专权的情形。
C. 班列指朝议时官吏的行列位次,依资历、声望在位置上有前后、左右的区别。
D. 浮屠也称浮图或佛图,是梵语(古印度语)音译,可以指佛、佛教徒或佛塔。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训善于谋事,受到逢吉厚爱。他听说郑注喜好士人,且宫中有人相助,于是前往攀附;李逢吉知道二人交好,送他百万金币,让他以厚礼结交郑注。
B. 李训言词中听,切中皇帝心意。他有诡辩之才,言词慷慨激昂,为皇帝讲解诗书文史时,谈到宦官都会感慨愤怒,借此激励皇帝,从而得到皇帝的信任。
C. 李训官至宰相,笼络天下人心。他常引荐有声望的贤才来取悦士人,人们都受到迷惑:他曾提议让所有浮屠都还俗为民,执政后又主动请求停息此事。
D. 李训赖宠争功,与郑注不相合。他依靠郑注的帮助入宫,二人权力相当后却势不两立;他出于猜忌之心,找借口让郑注离京镇守凤翔,想要杀死郑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身儒者,海内望族,既见识擢,志望不浅。
(2)与注相朋比,务报恩复仇,尝所恶者,悉陷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