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所说的“恶乎待”且顺应天地万物变化规律的逍遥之境是“___,____,____。”
(2)李密在《陈情表》对晋武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层层铺垫之后终于提出自己的希求, 即_____,这几个字也高度概括了他在表中陈述的“辞不赴命”的原因。
(3)高二的上学期即将过半,小鹤深深地感觉到自己浪费了许多时间,她在自己的日记本上 写下《归去来兮辞》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告诫自己过去 的已然过去,未来要好好把握。
(4)《滕王阁序》中与范仲淹《岳阳楼》中的“渔歌互答,此乐何极”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又更胜一 筹,写尽渔家人宁静祥和之乐的句子是 : “_____,______”。
(5)小枚做了学生干部后特别在意别人的对他的负面评价,这让他很痛苦。读到《庄子·逍遥 游》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后,他觉得自己应该像这样不在 意别人的褒奖或贬低。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长沙过贾谊宅①
刘长卿
三年谪宦②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注释:(大历八年(773 年)至十二年间的一个深秋,诗人遭诬被贬睦州司马,途径长沙作此诗。②贾谊曾被汉 文帝重用,后被疏远,外放为长沙王太傅长达三年。
1.贾谊的经历,经常被后世诗人们写进诗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用典。请根据第二单元的学习 内容进行推断,下列选项中没有使用典故的诗句是
A. 尚激抟溟势,期君借北风。(崔涂《喜友人及第》)
B. 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宋之问《送杜审言》)
C.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D. 吾爱崔秋浦,宛然陶令风。(李白《赠崔秋浦三首之一》)
2.诗题为《长沙过贾谊宅》,诗中哪两句对题中之“过”进行了展开?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 感情?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 下面小题。
客舍悲秋有怀两省旧游呈幕中诸公
岑参①
三度为郎便白头,一从出守五经秋。
莫言圣主长不用,其那②苍生应未休。
人间岁月如流水,客舍秋风今又起。
不知心事向谁论,江上蝉鸣空满耳。
注释:(大历四年(769 年),岑参在嘉州刺史任满后滞留蜀中。由于戎沪间受乱军阻路,只好折回成都,此诗 即做于成都客舍,此时离诗人去世仅四五个月的时间。②其那:怎奈。
次韵唐公①三首其三·旅思
王安石
此身南北老,愁见问征途。
地大蟠三楚,天低入五湖。
看云心共远,步月影同孤。
慷慨秋风起,悲歌不为鲈②。
注释:(张壤,字唐公,北宋嘉佑六年契丹国母生辰使,王安石友人。②《晋书·张翰传》记载张翰在洛阳,因见 秋风,于是想起家乡的莼菜羹、鲈鱼脍,说“人生贵适意尔”,当日辞官归乡。
下列对《客舍悲秋有怀两省旧游呈幕中诸公》和《次韵唐公三首其三·旅思》两首诗的比较鉴 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自己宦海沉浮的无奈之情。
B. 两诗都言及秋日,颇有“逢秋悲寂寥”之况味。
C. 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身边无人可以倾诉的寂寞。
D. 两诗都运用了以景结情的手法,读来余韵无穷。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 下面小题。
吴德基者,名履,婺之兰溪人也。有司举于朝,为南康丞。南康俗悍,其民以为丞儒者也,易之,德基自如。数月皆周知其情伪,有所发擿,一县惊伏。德基乃更以宽化之。民有诉,召使 前与语,弗加咄叱。民或援丞裾相尔汝,弗责也。
县令周以中初至,召民转输至郡不得,躬至乡召之。一民逸去,命卒笞之。不肯伏,走入山,骂令曰:“官当在县,何以至此为? ”令怒,吏卒因以语动令,欲诬一乡民图贿利,获六七人下狱,扃钥甚严。德基计民无罪,自出巡狱,叱卒释之,卒以他辞解,德基槌碎狱门遣之,曰:“若无罪,还告父兄无恐。”乃往告令,令怒,曰:“民无道,众辱我,君乃释之,何轻我至是耶?”德基曰: 犯使君者一匹夫尔其乡人何罪且法乃天子法岂使君解怒具乎令意惭乃已
(节选自宋濂《吴德基传》,有删改)
1.下列对划波浪线句子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犯使君者一匹夫尔/其乡人何罪/且法乃天子/法岂使君解怒具乎/令意惭乃已
B. 犯使君者一匹夫/尔其乡人何罪/且法乃天子法/岂使君解怒具乎/令意惭/乃已
C. 犯使君者一匹夫尔/其乡人何罪/且法乃天子法/岂使君解怒具乎/令意惭/乃已
D. 犯使君者一匹夫/尔其乡人何罪/且法乃天子/法岂使君解怒具乎/令意惭乃已
2.请把文中划线的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民以为丞儒者也,易之,德基自如
(2)民无道,众辱我,君乃释之,何轻我至是耶?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王景崇,邢州人也。为人明敏巧辩,善事人。唐明宗镇邢州,以为牙.将.,其后尝从明宗,隶麾下。后事晋,累拜左金吾卫大将军,常怏怏人主不能用其材。汉高祖起太原,景崇取库金奔迎高.祖.。高祖至京师,拜.景崇右卫大将军,未之奇也。高祖攻邺,景崇不得从,乃求留守起居表,诣行.在.见高祖,愿留军中效用,为高祖画攻战之策,甚有辩,高祖乃奇其材。 是时,汉方新造,凤翔侯益、永兴赵赞皆尝受命契丹,高祖立,益等内顾自疑,乃阴召蜀人
为助,高祖患.之。及已破邺,益等惧,皆请入朝。会回鹘入贡,言为党项所隔不得通,愿得汉兵为援,高祖遣景崇以兵迎回鹘。景崇将行,高祖已疾,召入卧内,戒之曰:“益等已来,善矣;若 犹迟疑,则以便宜图之。”高祖乃诏景崇兼凤翔巡检使。
(节选自《新五代史》)
1.下列句中加点字都与“高祖患之”中的“患”字用法最相似的一项是
A. 川泽纡其骇瞩 B. 雄州雾列
C. 襟三江而带五湖 D. 而后乃今将图南
2.下列句子与“未之奇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而彼且恶乎待哉
B. 之二虫又何知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C. 童子何知 望长安于日下
D. 奚以知其然也 南冥者,天池也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牙将,即亲兵或卫兵,是唐末和五代时期节度使的私兵。节度使所树之旗为牙旗,所居之 城为牙城。
B. 高祖,古代帝王的庙号,庙号是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文中的汉高祖指五代十国 时期后汉开国皇帝刘知远。
C. 拜,指三省六部制出现以后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古代表示授官的词语还有 “除”、“授”等。
D. 行在,即“行在所”。是皇帝所在的地方,本指京都,后泛指皇帝所到之处。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 下面小题。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1.下列对文段中加点虚词的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 “决起而飞”中的“而”,表示修饰,此处可以不译
B. “时则不至”中的“则”,表示承接,可译为“就”
C. “腹犹果然”中的“然”,可译为“……的样子”
D. “适千里者”中的“者”,可译为“……的人”
2.下列各句中“之”字与例句中“之”字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A. 报养刘之日短。 B. 审容膝之易安。
C. 之二虫又何知 D.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3.下列选项中与“适莽苍者”中的“适”字用法相同的是
A.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B. 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C. 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 D. 行行将复行,去去适西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