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12分)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沧州牢城营内收管林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12分)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沧州牢城营内收管林冲,发在单身房里,听候点视。却有那一般的罪人,都来看觑他,对林冲说道:此间管营、差拨十分害人,只是要诈人钱物。若有人情钱物送与他时,便觑的你好;若是无钱,将你撇在土牢里,求生不生,求死不死。若得了人情,入门便不打你一百杀威棒,只说有病把来寄下;若不得人情时,这一百棒打得七死八活。林冲道:众兄长如此指教,且如要使钱,把多少与他?众人道:若要使得好时,管营把五两银子与他,差拨也得五两银子送他,十分好了。正说之间,只见差拨过来,问道:那个是新来配军?林冲见问,向前答应道:小人便是。那差拨不见他把钱出来,变了面皮,指着林冲骂道:你这个贼配军,见我如何不下拜,却来唱喏?你这厮可知在东京做出事来,见我还是大剌剌的。我看这贼配军满脸都是饿文,一世也不发迹。打不死、拷不杀的顽囚,你这把贼骨头好歹落在我手里,教你粉骨碎身,少间叫你便见功效。林冲只骂的一佛出世,哪里敢抬头应答。众人见骂,各自散了。

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却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差拨哥哥,些小薄礼,休嫌小微。差拨看了道:你教我送与管营和俺的都在里面?林冲道:只是送与差拨哥哥的。另有十两银子,就烦差拨哥哥送与管营。差拨见了,看着林冲笑道:林教头,我也闻你的好名字,端的是个好男子,想是高太尉陷害你了。虽然目下暂时受苦,久后必然发迹。据你的大名,这表人物,必不是等闲之人,久后必做大官。林冲笑道:皆赖差拨照顾。差拨道:你只管放心。又取出柴大官人的书礼,说道:相烦老哥将这两封书下一下。差拨道:既有柴大官人的书,烦恼做甚!这一封书值一锭金子。我一面与你下书,少间管营来点你,要打一百杀威棒时,你便只说你一路患病未曾痊可。我自来与你支吾,要瞒生人的眼目。林冲道:多谢指教。差拨拿了银子并书,离了单身房自去了。林冲叹口气道:有钱可以通神,此语不差。端的有这般的苦处。原来差拨落了五两银子,只将五两银子并书来见管营,备说:林冲是个好汉,柴大官人有书相荐在此呈上。已是高太尉陷害,配他到此,又无十分大事。管营道:况是柴大官人有书,必须要看顾他。便教唤林冲来见。

且说林冲正在单身房里闷坐,只见牌头叫道:管营在厅上叫唤新到罪人林冲来点视。林冲听得呼唤,来到厅前。管营道:你是新到犯人,太祖武德皇帝留下旧制,新入配军,须吃一百杀威棒。左右,与我驮起来。林冲告道:小人于路感冒风寒,未曾痊可,告寄打。差拨道:这人见今有病,乞赐怜恕。管营道:果是这人症候在身,权且寄下,待病痊可却打。差拨道:见今天王堂看守的多时满了,可叫林冲去替换他。就厅上押了贴文,差拨领了林冲,单身房里取了行李,来天王堂交替。差拨道:林教头,我十分周全你。教看天王堂时,这是营中第一样省力气的勾当,早晚只烧香扫地便了。你看别的囚徒,从早起直做到晚,尚不饶他。还有一等无人情的,拨他在土牢里,求生不生,求死不死。林冲道:谢得照顾。”(节选自《水浒传》第九回,有删改)

1.下列对选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4)( )

E.选文借有钱可以通神这句话,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世态人情,也表现了林冲的感慨和无奈。

A. 选文写了林冲发配沧州,初入牢营的一段情节,作者将笔墨集中在对林冲见差拨的细节描写上。

B. 由于被高太尉陷害,林冲一进牢营就得到了一般的罪人的同情和关照,却遭到差拨的辱骂和恐吓。

C. 差拨一见林冲就破口大骂,是因为林冲只是唱喏,没有及早把柴大官人给管营等的书礼拿出来。

D. 选文通过对管营、差拨、牌头等人相互勾结欺压犯人的具体描写,形象地反映了牢营的黑暗现实。

2.差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这个人物?请简要分析。(4)

 

3.鲁迅先生在《花边文学·大雪纷飞》中曾说:《水浒传》里的一句那雪正下得紧,就是接近现代的大众语的说法,比大雪纷飞多两个字,但那神韵却好得远了。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说明理由。(4分)

 

 

1. D 2. ①概括介绍牢营情况,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②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制造悬念,使故事产生波澜。 3. 两种身份:①教头身份。②配军身份。四种性格和心理:①谨慎小心。②沉着冷静。③隐忍顺从。④顾及颜面。 【解析】 1.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三)

1973 牛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内有《老子》两种版本,甲本字体比较早,不避汉 高祖讳,应抄写于高祖即帝位前,乙本避高祖讳,可能抄写于文帝初。乙本前面有《黄帝书》四篇,系“黄”、“老”合抄之本。

郭沫若先生曾指出,道家都是以“发明黄老道德意”为其指归,故也可称之为黄老学派。《老 子》和《黄帝书》是道家的经典,在汉初被抄写在《老子》前面的《黄帝书》显然在当时公众心 目中已据有崇高位置,不会是刚刚撰就的作品。同时,《黄帝书》与《申子》、《慎子》、《韩 非子》等有许多共通文句,而申不害、慎到、韩非二人均曾学黄老之术,这些共通之处可认作对《黄帝书》的引用阐发。申不害和慎到的年代,前人推为战国中期,《黄帝书》不应更晚。至于《黄帝书》与《老子》的共通之处也甚多,入《黄帝书•经法》篇云“王天下者有玄德”,什么是“玄 德”,文中未见解释,查《老子》五十一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持,长而不宰,之谓玄德。”帛书所讲“玄德”显然由此而来。此例甚多,那么为《黄帝书》所称引的《老子》必须再早上一个时期, 也就是不会晚于战国时期。

古书中有关老子和孔子关系的记述很多,但矛盾和可疑之点不少。近来有陈鼓应先生《老学先于孔学》一文,专门讨论《论语》受《老子》的影响,用以证成“《老子》成书早于《论语》”。如《论语•卫灵公》:“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无为而 治”是老子的学说,细味孔子的话,是讲唯有舜称得起无为而治,很像是针对已有的学说而发,《论 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朱熹指出:“或 人所称今见《老子》书。”因此这一条是《论语》引用《老子》的铁证,而且是对《老子》的批评。 从这些情形来看,古书所记老子长于孔子,可以认为是确实可信的。

(摘编自李学勤《<老子>的年代》,有删改)

根据原文,下列推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老子》成书时间早于《黄帝书》,且《老子》成书时间不会晚于战国时期。

B. 《黄帝书》成书早于《申子》、《慎子》、《韩非子》,也就是早于战国中期。

C. 《老子》一书的成书时间早于《论语》的成书时间,老子其人也长于孔子其人。

D. 从《论语》引用《老子》的铁证,可知《黄帝书》的成书时间也早于《论语》。

 

查看答案

(二)

曾经有人说沈从文是个文体家。沈先生曾有意识地试验过各种文体。《月下小景》叙事重复铺张,有意模仿六朝翻译的佛经,语言也多四字为句,近似偈语。《神巫之爱》的对话让人想起《圣经》的《雅歌》和萨福的情诗。他还曾用骈文写过一个故事。其他小说中也常有骈偶的句子, 如“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可沽酒”,“地方像茶馆却不卖茶,不是烟馆却可以抽烟”。 但是通常所用的是他的“沈从文体”。这种“沈从文体”用他自己的话,就是“充满泥土气息”和“文白 杂糅”。他的语言有一些是湘西话,还有他个人的口头语,如“即刻”、“照例”之类。他的语言里有 相当多的文言成分———文言的词汇和文言的句法。问题是他把家乡话与普通话,文言和口语配 置在一起,十分调和,毫不“格生”,这样就形成了沈从文自己的特殊文体。他的语言是从多方面 吸取的。间或有一些当时的作家都难免的欧化的句子,如“……的我”,但极少。大部分语言是具有民族特点的。其中写人叙事简洁处,受《史记》、《世说新语》的影响不少。他的语言是朴实 的,朴实而有情致;流畅的,流畅而清晰。这种朴实,来自于雕琢;这种流畅,来自于推敲。他 很注意语言的节奏感,注意色彩,也注意声音。他从来不用生造的,谁也不懂的形容词之类,用 的是人人能懂的普通词汇。但是常能对于普通词汇赋予新的意义。

(节选自汪曾祺《沈从文和他的边城》)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沈从文在自己创作的过程中曾有意尝试过各种各样不同的文体,因此有人说他是个文体家。

B. 作者列举《月下小景》、《神巫之爱》和骈文的故事,意在证明沈从文对不同文体的尝试。

C. 沈从文的语言大多是具有民族特点的,但偶尔也会吸取一些当时作家很少使用的欧化句子。

D. “沈从文体”既包括他从多方面吸收且能调和的语言面貌,也包括他朴实流畅的语言风格。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列小题。

(一)

鲁迅说过:“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种毁灭是抗争、拼搏以后的毁灭,抗争与拼搏体现了人的一种精神。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从天上盗取火种,触怒了主 神宙斯,被锁在高加索山崖上,每日遭神鹰啄食肝脏,但普罗米修斯毫不屈服,最后坠入深渊。 罗丹的大理石雕塑《马身人首》中,人臂绝望地扑向一个它所抓不到的目标,而马足则陷于尘土 不能自拔,表现出人性与兽性的冲突,象征着灵与肉的斗争,具有强烈的悲剧性。可以说,没有 抗争就没有悲剧,冲突、抗争与毁灭是构成悲剧的三个主要因素。

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因为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美好事物的毁灭是令人伤 悲的,因此现实中的悲剧不能作为直接的审美对象来欣赏,否则人就是泯灭了人性的人了。现实 中的悲剧只能激起人的同情、义愤,迫使人采取严肃的伦理态度和实践行动。民主革命时期,在 演出歌剧《白毛女》的过程中,曾多次出现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打甚至险遭枪击的事件,这 是人们以实际的道德评价代替了审美活动。现实的悲剧只在客观上具有悲剧的审美性质,它们必 须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成为欣赏的对象,美学上所谓的“以悲为美”才能实现。

(摘编自王晓旭《美的奥秘》)

下列各项中,其性质不属于原文所论悲剧的一项是

A. 中国远征军赴缅甸对日作战局势节节败退,戴安澜将军在带领军队向缅北野人山撤退时腹 部中弹,他坚持指挥军队抗战突围,最终伤势恶化,以身殉国。

B. 在电影《狼牙山五壮士》中,五位八路军战士为了掩护大部队撤退及当地群众安全转移, 阻击了 3000 多名日寇的多次进攻,弹尽粮绝之后,跳下悬崖。

C. 在《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为守住誓言和爱情,面对焦母的无情拒绝,家人的“威逼利诱”, 最后“举身赴清池”,焦仲卿最终也“自挂东南枝”。

D. 老舍笔下的祥子,纯朴善良,勤劳能干,有着骆驼般坚韧的精神,在饱受旧社会、旧制度 的沉重打击之后,沦为自甘堕落的行尸走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赵国的一个人,由于家中鼠患猖獗,便养了一只猫。猫倒也不孚人望,吃了不少的老鼠,但同时也吃了他家养的鸡。他的儿子便提出了动议:“何不把猫赶走?”于是,父亲就讲了一番道理:“老鼠是我家的大患。它们糟蹋粮食,咬齿被服,洞穿墙壁,毁坏器皿,久而久之,会使我家陷入冻馁(挨饿)的境地,这不比猫吃鸡更有害吗?鸡没有了,我只不过少吃几只鸡,总比挨冻受饿强吧,为何把猫赶走呢?”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请为下面的事件拟写一条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5个字(包括标点)。(4分)

教育部近日公布了义务教育阶段19个学科科目的新课程标准具体内容。今年秋季新学年,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正式启用,中小学生将有望用上据此修订的新教材。

新课标降低了小学生会写汉字的要求。依据新课标,三、四年级学生须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会写1600个左右,而旧课标则要求学生会写2000个左右。新课标对一、二年级学生会写字的要求也从原来的8001000字统一调成800字。

此外,语文新课标还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须达400万字以上,推荐背诵的优秀篇目共有136篇,对比旧课标,语文科目在小学和初中阶段都增加了背诵篇目。其中小学阶段增加了6篇,初中阶段增加了14篇。

有学生家长质疑:最没用的就是死记硬背,识字才有用,为什么现在要反着来呢?这究竟是改革还是折腾?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