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赵国的一个人,由于家中鼠患猖獗,便养了一只猫。猫倒也...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赵国的一个人,由于家中鼠患猖獗,便养了一只猫。猫倒也不孚人望,吃了不少的老鼠,但同时也吃了他家养的鸡。他的儿子便提出了动议:“何不把猫赶走?”于是,父亲就讲了一番道理:“老鼠是我家的大患。它们糟蹋粮食,咬齿被服,洞穿墙壁,毁坏器皿,久而久之,会使我家陷入冻馁(挨饿)的境地,这不比猫吃鸡更有害吗?鸡没有了,我只不过少吃几只鸡,总比挨冻受饿强吧,为何把猫赶走呢?”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放眼长远 不计得失,放眼长远是一种风度,是一种坚韧,是一种高贵的品质。 梁启超先生因西医的误诊而病情恶化,当时舆论的批评和质疑之声让西医一时无立足之地,可梁启超先生却尊重西医,并且为西医解围,不能让自己成为口实,阻碍中医医学的发展。 无疑地,梁启超先生着眼于整个中国医学的前途,并非自己身体安康。他放眼长远,看到的是民族,是国家的利益,而不是个人的得失。如若不然,他大可以利用舆论与那些质疑西医的国民抗拒西医,要求赔偿。但他以超人的气度,远大的目光放眼于整个中国医学前途,他的放眼长远令人可敬可佩。 放眼长远可以让人受益终生。楚汉之争,刘邦知人善任,其才能不及萧何、曹参,谋略不如子房,杀敌不若韩信,却依旧成为一统天下的皇帝。这与其放眼长远密不可分。无论是鸿门宴还是退出关中,都为其以后的称雄奠定基础。他不会与项羽硬碰硬,而是着眼大局,变身小事,这正是其高明之处。 放眼长远不是人人都能做得到的,必须有非凡的坚韧与超常的毅力。放眼长远是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专注,放眼长远是曹雪芹“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的《红楼梦》,放眼长远是毛泽东长征时不辞艰苦的行路,放眼长远是袁隆平在乡间小路熟睡时做的“超级杂交水稻”梦。 古往今来,在政治、文学艺术等领域都不缺乏这样的鲜明例子,或许他们在当时并不是那么著名,甚至还会遭到否定,遭到批判,但他们还是会放眼长远,留下精神财富与物质财富,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 假若没有司马迁的坚韧毅力,会出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吗?假若他没有放眼长远,那他遭受宫刑之后就会自感无颜活在世上而去求死;但他还是做到了放眼长远,这才有了在史学上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史记》流芳百世。 放眼长远,你会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升华灵魂价值。南非总统曼德拉就任总统时,格里高一度惶恐不安,那是因为曼德拉还是囚犯时,在那蛮荒的罗本岛上,格里高每天折磨他,甚至在他的饭中倒入泔水,强迫他吃下去。曼德拉就任总统时邀请了格里高参加其就职仪式,格里高担心总统会报复他,但曼德拉却拥抱了他,并感谢格里高让他学会了隐忍,学会了控制情绪。曼德拉这一番出人意料的言行,让格里高无地自容,更让所有在场的人肃然起敬,人群中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他以提升自己的品质来消解了格里高的不安,他放眼于自己的人格与坚韧,赢得了总统的宝座。 放眼长远是一种选择,可能你会遭到质疑与否定,别放弃,时间会证明,你的牺牲将永远不会化成“0”。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写作能力。材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对材料的分析、整合,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属于自命题作文。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本题材料是一篇寓言故事,故事讲述一个人家中鼠患猖獗,便养了一只猫。猫不孚人望,吃了不少的老鼠,解除了这家人的鼠患。可是猫在吃老鼠的同时也吃了这个人家中养的鸡。这个人的儿子便提议把猫赶走。这个人便给他的儿子讲了一番道理:老鼠是他们家的大患。老鼠糟蹋粮食,咬齿被服,洞穿墙壁,毁坏器皿,久而久之,会使他们家陷入冻馁(挨饿)的境地,这比猫吃鸡更有害。鸡没有了,他们家只不过少吃几只鸡,总比挨冻受饿强吧,为何把猫赶走呢?故事中这个人的儿子没有长远的目光,一时鼠患解除,没有想到猫被赶走,鼠患会回来。鼠患与猫吃鸡相比,显然是鼠患更糟糕这个人的儿子没有权衡好鼠患与猫吃鸡的利弊大小,要赶走猫。猫解决了这个人家的鼠患,但猫也有缺点就是吃鸡。而这个人的儿子却因为猫的缺点就赶走猫,对猫求全责备。还有,在没有猫的时候,这个人家的主要问题是鼠患,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鼠患。当弄来了猫,主要矛盾鼠患被解决了,这是猫吃鸡就成了这个人家的主要矛盾,儿子便提议把猫赶走来解决信息矛盾。根据以上分析,作文可以参考以下立意:①做事,用人都要权衡利弊大小;②做事不要怕付出代价,因噎废食;③用人不要求全责备,以瑕掩瑜;④问题的解决只是一时的,要目光长远;⑤当环境改变了,事物间的矛盾也会变化;⑥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情况发生改变,观点和做法也要随之改变;等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为下面的事件拟写一条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5个字(包括标点)。(4分)

教育部近日公布了义务教育阶段19个学科科目的新课程标准具体内容。今年秋季新学年,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正式启用,中小学生将有望用上据此修订的新教材。

新课标降低了小学生会写汉字的要求。依据新课标,三、四年级学生须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会写1600个左右,而旧课标则要求学生会写2000个左右。新课标对一、二年级学生会写字的要求也从原来的8001000字统一调成800字。

此外,语文新课标还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须达400万字以上,推荐背诵的优秀篇目共有136篇,对比旧课标,语文科目在小学和初中阶段都增加了背诵篇目。其中小学阶段增加了6篇,初中阶段增加了14篇。

有学生家长质疑:最没用的就是死记硬背,识字才有用,为什么现在要反着来呢?这究竟是改革还是折腾?

 

查看答案

下面是从一封信中摘取的一段话,其中有五处用词不得体,请指出并加以改正。

您的信已收到,寄来的特产我就笑纳了,看到这些家乡特产,我又忆及您对我一贯的关心和爱戴,真是不胜感激。至于您托我为您的犬子毕业联系工作一事,我定会鼎力相助,请您放心。俗语云:来而不往非礼也。过几日,我将托人惠赠给您一件礼物,相信您会喜欢。

 

查看答案

语言应用题。

在一些人的心目中,植物都是不声不响地长大,即使遇到食草族的侵扰,也只有默默忍受。其实不尽然。植物是非常有智慧的,为了防止食草族的侵袭,它们有的浑身布刺,有的身披铠甲,而另一些则怀揣毒药,倘若有不知好歹的胆敢冒犯,定叫它吃不了兜着走。

除了防御,有些植物还会积极地组织反击。当山艾树受到天蛾幼虫啃食时,它们会分泌一种物质。摄入这种物质的天蛾幼虫,蛋白消化障碍和生长停滞等问题就出现了,从而无力继续为非作歹。

更让人称奇的是,有些植物在受到毛虫袭击时,(                           )。其实,它们早就        ,与这些食虫豪绅结成了互惠联盟。结果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毛虫很快就会成为食虫族们的盘中美味。比方野烟草是烟草天蛾幼虫的最爱。当烟草天蛾幼虫在野烟草叶子上                   的时候,野烟草受损的叶片会分泌一类叫绿叶挥发物的化学物质,这些绿叶挥发物发散到空气中,就成了野烟草的一种求救信号。酷爱烟草天蛾卵子的大眼长椿则会闻讯赶来,搜捕幼虫附近尚未孵化的卵子,专门吸食里面的营养,从而解除了野烟草的       

除了反击、求救,植物们还能搜索到同类的求救信号或抗击动态,得到“危险就在身边”的情报,这样它们才能及时巩固自己的防御系统,以避免危险来临时        。例如上面提到的山艾树积极反击天蛾幼虫的例子,在这场反击战进行得十分激烈之时,山艾树周围的同类甚至异类们(例如野烟草)也嗅到了硝烟的味道,从而得以早早备好胰蛋白酶抑制剂,以随时应战。看来,植物远比我们想象的聪明得多。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摄入这种物质的天蛾幼虫,蛋白消化障碍和生长停滞等问题就会发生,从而无力继续为非作歹。

B. 天蛾幼虫只有摄入这种物质,才会出现蛋白消化障碍和生长停滞等问题,因而无力继续为非作歹。

C. 这种物质一旦被天蛾幼虫摄入,就会出现蛋白消化障碍和生长停滞等问题,从而无力继续为非作歹。

D. 天蛾幼虫一旦摄入这种物质,就会出现蛋白消化障碍和生长停滞等问题,从而无力继续为非作歹。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周围的食虫族们会向它静悄悄地群发化学求救信号

B. 会向周围的食虫族们群发静悄悄的化学求救信号

C. 周围的食虫族们会静悄悄地群发化学求救信号

D. 会静悄悄地向周围的食虫族们群发化学求救信号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居安思危      狼吞虎咽      后顾之忧      猝不及防

B. 居安思危      大快朵颐      燃眉之急      措手不及

C. 未雨绸缪      大快朵颐      后顾之忧      措手不及

D. 未雨绸缪      狼吞虎咽      燃眉之急      猝不及防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出师表》篇目中,诸葛亮向君主提的诸多建议中,表明要自信、说话要合乎道理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春望》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刻画自己的形象,表达出忧囯思乡之情。

(3)《氓》中表现女子家人对其不理解的外在表现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可以看出女子的无助。

(4)《离骚》中,表明作者坚持理想,即使遭遇酷刑也不会改变决心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屈原在《离骚》中,明确表明自己在朝中选择道路没有看清楚的句子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春题湖上

白居易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注释):白居易822--824年任杭州刺史,这首诗作于他离任那年的春天。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首句的“画图”二字可谓诗眼,其后五句以虚实结合的手法写画图中的景象。

B. 诗人在山水诗中嵌入农事,别出心裁地把农事诗化了,不仅体现出诗人对湖区劳动者的关怀,同时在诗的写作上也是一种变革、一种出新。

C. 这首诗前六句写景,后两句写情,做到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全诗不仅结构上曲折委婉,而且借景深化了诗旨。

D. 尾联以不舍意作结,表达了诗人因喜爱西湖而不愿离开杭州的心情。

2.这首诗前三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