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西周建立伊始,周公制礼作乐,构建了辉煌的礼乐体制。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西周建立伊始,周公制礼作乐,构建了辉煌的礼乐体制。肃雍和鸣的礼乐、华美的服饰、精致的礼器、文雅的举止等是礼乐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礼乐作为一种融诗、乐、舞为一体的艺术形式,具有一定的观赏性,是周代“文饰化”艺术精神的体现。

周代是一个礼制社会。从祭祀天地山川到祭祀祖先神灵,从出生到加冠再到丧葬,可以说从生到死都有礼仪相伴。在宗庙中,在族长乡里之间,在诸侯国的外交场合等,都要演奏礼乐。

礼乐最突出的是其等级化特征。比如钟鸣鼎食是天子特殊地位的象征,大夫和士是无权享受的。礼乐演奏的主要目的是传达尊卑长幼的观念,塑造温文尔雅、谦和有礼的贵族气质,最终达到维护社会等级秩序和稳定社会结构的目的。所以当孔子看到八偷之舞被大夫级别的贵族借越时,气愤地说“是可忍,孰不可忍”。

礼乐文化在社会治理方面能够有这样大的作用,是因为礼乐文化具有审美属性,能够使人身心愉悦,并在轻松愉快的审美过程中达到治理社会的目的。从有关记载可以看到,春秋时期人们已经认识到了礼乐的审美属性。《论语·述而》记载:“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这里,孔子看重的显然是礼乐的审美功能。

礼乐有如此强烈的审美效果与其演奏场合有一定关系。礼乐演奏时,会摆放各种典雅贵重的青铜礼器。众多列席者身穿精美的礼服,身上佩戴叮当作响的玉佩,依照尊卑长幼的秩序排列,行为举止彬彬有礼。而且,周代的礼乐往往用编钟、编磬等大型乐器进行演奏。礼乐演奏还要按照固定的程序演奏固定的乐曲。如《礼记·乡饮酒义》记载,举行乡饮酒礼时,要按照程式来演奏《诗经》中固定的乐曲。因此,礼乐是一种程式化的艺术。

礼乐作为一种庙堂音乐,乐曲的情感和节奏与个人情感和喜好没有太大关系。虽然《礼记·乐记》开篇就讲:“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但这里提到的“人心”,并不是某一个具体个体的它理感受。礼乐承载的不是作为个体的人的情感,而是一种集体性的情感。礼乐的审美功能在于:使个体忘掉小我,找到一种精神归属感,获得心灵的净化和灵魂的升华。这是礼乐特殊审美功能的体现。

礼乐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源头之一,有很多值得我们今天反思和借鉴的地方。比如在隆重的扬合演奏固定的礼乐,以美的形式承载教化内容,这种文化模式值得借鉴和推广。它能够通过艺术的形式形成共同体意识,不具有外在强迫性,是个体价值和群体价值的自然交融。

此外:当今人们较之以前有了更多的自由和个人空间,但却有越来越多的人深陷孤独之中。虽然我们在各种电子传媒的虚拟世界中时时与他人联结,却总是无法有效除去这种孤独感。这种状况的出现,与人和人之间缺乏情感上的深层沟通以及缺乏归属感有关。周代集体性的礼乐表演和观赏的模式,也许可以帮助处于孤独状态的人走出困境。

(摘编自陈莉《周代礼乐的审美功能及其现代意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礼乐体制是由周公创立的,礼乐融诗、乐、舞为一体,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B. 礼乐适用范围虽然较广,但不同身份地位的人、不同场合所用的礼乐并不相同。

C. 礼乐文化的审美属性能让人身心愉悦并找到精神归属感,进而实现社会治理。

D. 通过观赏礼乐表演能有效消除现代人们的孤独感,实现情感上的深层沟通。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先解说了礼乐这种艺术形式,然后从其特点与对现代生活的作用来进行论述。

B. 文章以维护社会等级秩序和稳定社会结构为立论前提,分析了周代礼乐的审美功能。

C. 《论语·述而》中所说孔子闻《韶》而三月不知肉味的事例,论证了礼乐具有审美功能。

D. 举行乡饮酒礼要按程式来演奏《诗经》中固定乐曲的事例,说明礼乐具有程式化特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孔子见大夫级别的贵族演奏八佾之舞而气愤是因为这样不利于贵族气质的培养。

B. 春秋时期人们已经认识到了礼乐的审美功能,而对礼乐的教化功能视而不见。

C. 礼乐演奏时,演奏效果是由礼器、礼服以及列席者秩序排列、行为举止来决定的。

D. 古代礼乐所承载的是集体性的情感,与个人的情感和喜好关系不大,是一种庙堂音乐。

 

1. D 2. B 3. D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D项,“能有效消除现代人们的孤独感”错误。从文中“也许可以帮助处于孤独状态的人走出困境”的信息来看,“也许”一词没有肯定,只是作者的主观推断。“实现情感上的深层沟通”于文无据。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伴随着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出现了很多新思想、新事物,而“流行语”正是这些新思想、新事物的见证。“流行语”来源于社会生活,记录了社会的某些侧面,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一个时期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和事物。据有关部门和媒体统计,近两年来中国流行语包括“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品质革命”、“中国赞”、“青春是用来奋斗的”、“佛系”、“工匠精神”、“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中国梦”、“正能量”、“最美山寨”、“断舍离”等。

以上流行语引发了你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选择其中两三个关键词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整体;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吕思勉先生曾就中国历史的研究做过简明扼要的论述,请把这个研究框架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得当,表述精准,语言连贯,不超过70个字。

 

查看答案

下面是某中学百年校庆公告的正文初稿,在表达上有五处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

弦歌不断,薪火相传。金秋十月,xx中学将迎来建校百年生辰。为了更好地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学校决定于2018年10月15日在校内庄重举行建校百年庆典活动。诚邀社会各界宾朋拨冗惠顾,恭候广大校友荣归我校。

特此公示,敬祈周知。

2018年10月10日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从2018年6月19日开始,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将游戏成瘾正式列入精神疾病,网络游戏带来的“数字健康”问题需要我们共同应对。如何防止游戏参与者从“着迷”走向“沉迷”,是破解这一公共卫生课题的          通过不少互联网公司主动作为,由“娱乐游戏”向有益于技能成长的“功能游戏”转型,扭转了建构行业伦理的积极态度。然而,市场如马,脱缰则野,游戏市场的乱象仅靠市场自我调节难以消除,必须善用法律与制度。比如(          )。这既是引导游戏产业健康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共建清朗网络空间的必然要求。不少研究表明,青少年走上网游成瘾之路,也与其成长环境          。与其一味苛责、视游戏为          ,不如一点一滴改善家庭教育,通过增亲子之情、添假日之乐、促健康之趣,在         中为孩子培养多元爱好,提升自控能力,从而摆脱“数字健康”问题,更好地拥抱数字生活。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燃眉之急密切相关洪水猛兽耳濡目染

B. 当务之急息息相关洪水猛兽潜移默化

C. 当务之急休戚相关毒蛇猛兽潜移默化

D. 燃眉之急紧密关联毒蛇猛兽耳濡目染

2.文中画横线的问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通过不少互联网公司主动作为,由“娱乐游戏”向有益于技能成长的“功能游戏转型,摆正了建构行业伦理的积极态度

B. 通过不少互联网公司主动作为,由“娱乐游戏”向有益于技能成长的“功能游戏”转型,展现了建构行业伦理的积极态度。

C. 不少互联网公司通过主动作为,由“娱乐游戏”向有益于技能成长的“功能游戏”转型,端正了建构行业伦理的积极态度

D. 不少互联网公司通过主动作为,由“娱乐游戏”向有益于技能成长的“功能游戏”转型,呈现了建构行业伦理的积极态度。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加强源头评估与管控,强化监管,建立游戏分级制度,创新手段

B. 加强源头评估与管控,建立游戏分级制度,强化监管,创新手段

C. 创新手段,强化监管,加强源头评估与管控,建立游戏分级制度

D. 加强源头评估与管控,创新手段,强化监管,建立游戏分级制度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表现了乐声轻细的特点,以“__________________”一句表现了乐声流畅的特点。

(2)《永遇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宋文帝刘义隆那样草率出兵,虽有“______________””之雄心,也只怕会是“_______________”的结局。

(3)龚自珍《己亥杂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自然的循环法自比,表示自己虽辞官,仍关心国家命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