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忘川① 聂鑫森 国学研究所的研究员贺望川,是个奇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忘川

聂鑫森

国学研究所的研究员贺望川,是个奇人,奇在记性惊人忘性也惊人,所以他有个字号忘川。

他的肚腹里确实“藏”了不少书,读书博而专,《论语》、《孟子》、《庄子》、《老子》、《荀子》、《韩非子》……,他可以闭目诵读。你问某书某段话该如何正确评断,他会滔滔不绝地先说出自秦汉到清代名流的观点,末了才说:“敝人的见解是——”

这是什么记性?简直就是一部活电脑。

可他的忘性也令人匪夷所思。出门忘记带钥匙;别人问他的手机号码,他怎么也想不起来,不得不问妻子和同事;有时夜里回家,他找不到这条小巷,只好四处问人该怎么走。

妻子取笑他:“你这是什么记性?别哪一天把自己弄丢了。他说:“我只记我该记的事,其余的就拜托你了。”

一星期前,贺望川请一位老朋友到离家不远的一家“百鱼斋”吃中饭。这里的菜品皆与鱼有关,各道菜都可口,两人尽兴喝了一斤酒。该结账了。贺望川一摸口袋,忘记带钱夹了友人也和他一样,出来得匆忙,除了记得带香烟、打火机,别的都没带。

贺望川对服务员说:“对不起。我让我的朋友留下做人质。这个人质可得好好侍候,他是湘楚大学的著名教授。我家离此不远,我快去快回。”

回到家里,取了钱,贺望川正要出门,忽听有人喊:“贺教授在家吗?有快递。”

妻子说:“你盼望的小谢来了。”

“肯定是北京寄来的快递,我的学生们出版了几本新书,说三天会到,果然到了。”

“谢定山小友,星期天你也没休息?”

“因为有你的快递,我知道你想先睹为快,就赶快送来了。”

“快坐下。先喝茶。”

小谢是快递公司的送货员,专送文化街这条线路。贺望川购书量大,又有各地的友人、学生寄赠书籍、资料,所以每隔几日,小谢就要上门来送货。一送就送了两年,彼此变得相当亲稔。

贺望川用剪刀剪开塑料包装袋,取出几本书来,爱不释手地翻了一遍,说:“我的学生都成气候了,‘新松恨不高千尺,太好了。小谢,每次都辛苦你,令我铭感啊。”

“贺教授,您客气了,我干的就是这个活。说真的,能为你们这些大学者送快递,是我的荣幸。可惜家里条件差,我只读了高中,就从偏远的山区到城里来打工,可我从心里敬重你们,我爹我爷爷也是。我一回家,他们就问学者是什么样子,说了些什么话,我都一一告诉他们。”

贺望川忍不住大笑起来:“你就说,这些读书人不多一只眼睛不多一个鼻子,和大家没什么不同。”

“可他们不信,尤其是爷爷,我要他进城来看看,可他早已瘫在床上了,没法来。”

“什么时候你领我去,让他看看我——一个似僧似俗的人。”

“那会让爷爷乐翻天的。我就代爷爷先谢谢你了。”

小谢作古正经站起来,向贺望川深深地鞠了一躬。

他们正说着话,留在饭店里的友人领着服务员,风风火火地走了进来。

“你真是个‘忘川’无疑!把我丢在饭店,也不拿钱去赎。我家住得远,要不我会领着服务员去取钱,免得又登你的门。”

贺望川这才猛醒过来,赶忙向友人谢罪,然后付款给服务员,再另加小费。

……

一眨眼,就过去了一个月。

盛夏,炎天署地。

来贺家送快递的,忽然换了另外一个姓马的小伙子贺望川很奇怪,问:“小谢呢?”

小马说:“他爷爷病重,恐怕熬不了几天了,小谢请假回老家去了,由我暂时代替他。”

“他老家在哪儿?”

“是本市管辖的株洲县朱亭镇大龙山村,坐汽车去要大半天。”

“你有小谢的手机号码吗?”

“有。”

贺望川赶快用笔把地址和手机号码记下来。

小马问:“贺教授记这些做什么?”

“我答应过小谢,要去看望他爷爷,这个事我忘不了。君子不能言而无信,我明天就去,让儿子开车送我去。”他转过脸问妻子:“你愿意去吗?”

妻子说:“有道是夫唱妇随,我也去!”

(有删改)

(注)①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中,人死之后要过鬼门关,经黄泉路,在黄泉路和冥府之间,由忘川河划之为分界。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写了贺望川请友人到饭店吃饭,竟忘了带钱,表现了老朋友相聚“相忘于江湖”的真性情,自有感人之处。

B. 小说善于运用语言描写表现人物,贺望川的一句“新松恨不高千尺,我的学生都成气候了,太好了”,就表现了他渴望学生成才的急切心情以及对学生成就的赞美之情。

C. 小说结尾,贺望川夫妇要去看望快递员小谢的爷爷,不但突显了他们平等待人, 懂得感恩等特点,而且形象地揭示了主旨。

D. 小说以“记性”为中心谋篇布局,使情节更简洁,主要集中在贺望川的“忘记”上,同时集中刻画了他的性格特点,使主题更突出。

2.贺望川说“我只记我该记的事”,请你概括文中写了哪些他记住的事?

3.文章以“忘川”为题,有何妙处?

 

1. D 2. ①贺望川记得《论语》、《孟子》等许多古籍以及先贤的校勘、注释、解说。②他记得自己的学生要寄来出版的新书。③他记得曾经答应去探望小谢的爷爷。 3. 答:①“忘川”即贺望川,概括了人物忘性大的特点;②“忘川”是绰号,以此为题,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③文章围绕中心人物贺望川的“忘”与“不忘”谋篇布局,塑造了一个不拘生活小节,沉浸于学问之中,诚恳待人、言而有信的学者形象;④“忘川”在中国神话传说中有着独特的象征意义,以此为题,可以引发读者对生活的深入思考:我们在生活中该记住什么,该忘掉什么。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人物形象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D项,“主要集中在贺望川的‘忘记’上”说法错误,应为“主要集中在贺望川的‘不忘’上”。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章信息,分析概括文章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仔细阅读把握文章内容大意,梳理文章结构,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确定答题区域,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本题题目是:贺望川说“我只记我该记的事”,请你概括文中写了哪些他记住的事。本题信息筛选点是贺望川“他记住的事”,通读文章,找到相关段落筛选出相关句子,第四段“他的肚腹里确实‘藏’了不少书,读书博而专,《论语》、《孟子》、《庄子》、《老子》、《荀子》、《韩非子》……,他可以闭目诵读。你问某书某段话该如何正确评断,他会滔滔不绝地先说出自秦汉到清代名流的观点”,第十段“肯定是北京寄来的快递,我的学生们出版了几本新书,说三天会到,果然到了”,第三十六段“我答应过小谢,要去看望他爷爷,这个事我忘不了”根据这些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即可。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把握文章标题作用能力。小说标题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答题:①交代小说的时间、地点、环境,创设了故事背景,渲染了环境氛围;②标题是否是小说的线索,组织全文,寄托情感,深化主题;③标题是否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④标题是否暗示了情节的发展或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呼应文章内容;⑤标题是否一语双关,象征,是否对主题的表现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⑥标题是否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答题时,结合文本内容具体进行分析。本题题目是“文章以‘忘川’为题,有何妙处”,通读全文,“忘”与“望”谐音,因为“贺望川,是个奇人,奇在记性惊人忘性也惊人,所以他有个字号忘川”概括了人物忘性大的特点或概括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同时这个题目,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我只记我该记的事”忘记该忘记的,更好的烘托了一个不拘生活小节,沉浸于学问之中,对人亲切、言而有信的学者形象。还表现了文章的主题,忘却琐事烦扰,忘记个人得失,沉浸于读书求知,修身养德。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人工智能近来很火。普通人若要感受人工智能,跟阿尔法狗对弈也许不太好实现,但跟自己手机“对话”就容易多了。拿起手机,屏幕自动点亮,放下就自动锁屏;在早高峰的地铁里打电话,不再需要扯着嗓门嚷嚷,手机能将说话人声与背景噪音分开并增强,轻声细语也能顺畅交流……这些功能,依靠人工智能芯片,在国产手机上已经能实现了。

在手机上显神通,应用从B端(商家端)走向C端(客户端),是人工智能发展的一个好现象,说明经过几起几落,人工智能的“虚火”在慢慢下降,一些人工智能技术开始跨越商业化鸿沟,从实验室走到生产车间再走进寻常百姓家。是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鉴别人工智能真伪虛实的利器。诚然,人工智能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大量自由探索的基础研究取得技术突破。但是另一方面,我国企业提高竞争力和经济转型升级迫切需要人工智能提供动力,人工智能研究也需要更多地瞄准产业方向、消费需求。即便是代表当下人工智能技术最前沿的阿尔法狗项目,也在升级技术,瞄准新材料开发等更多重要的现实应用。

人工智能将与互联网一样,融入各行各业中,它的发展潜力正是在于将来各行各业深度应用的前景,全球科技巨头对这一趋势的判断高度一致。我国虽然在部分技术与应用方面已经取得不少进展,但整体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差距。进一步挖掘应用,提升人工智能的通用性,应该成为有市场优势的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追赶的重要途径。

从企业层面来说,要多挖掘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有大量行业和领域能够与现行人工智能技术融合,但技术并不是生搬就能用好,要细分研发、生产、制造、销售各个环节,分析人工智能技术具体如何融入,能否提高企业生产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满足消费升级需求。同时,人工智能应当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企业不仅要拿得出硬技术,还要提升软实力,加强精益化管理、全面质量管理。技术先进了,各项管理能力也要跟得上、相匹配,才能让好技术真正发挥效力。

从政府层面来看,促进人工智能应用,扶持之余更要提供保障,加强标准建设和监管为人工智能应用创造公平宽松的环境。比如加大数据开放和共享,为技术提供更多应用对象;建立标准体系,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保障公平竞争等等。

此外,还须建立和逐步完善统一的法律法规。不仅将今后一段时间内人工智能应用纳入有序监管的视野,也要确保在更远的将来,当人工智能像人一样思考的那天来临,人类仍能成为人工智能的主人。

(摘编自赵展慧《人工智能应用为重》)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工智能芯片在手机上的应用,让老百姓已经全面感受到了人工智能的便捷。

B. 目前,人工智能应用从B端走向C端,一些技术开始从实验室向市场转化。

C. 尚处于起步阶段的人工智能技术如果瞄准产业方向、消费需求,就能取得技术上的突破。

D. 我国的人工智能部分技术与应用取得不少进展,但各方面都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首先从国产手机已经能实现的一些功能说起,使读者轻松感受了什么是“人工智能”。

B. 文章接着阐述了人工智能要不断发展,重视应用,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意义。

C. 文章点明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景,同时也指出进一步挖掘应用,提升它的通用性是我国追赶发达国家的唯一途径。

D. 文章后半部分从企业、政府、法律等层面阐述了如何促进人工智能在各行各业的应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趋势是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进入寻常百姓生活。

B. 提升人工智能的应用空间,可以更好地为企业提高竞争力和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动力。

C. 企业即使在生产中融入人工智能技术,但管理跟不上,也未必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交易成本。

D. 当人工智能取得技术突破时,只有对其加强精益化管理,并将其应用纳入有序监管,未来人类才会真正成为人工智能的主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⑴世界会向那些有远见和目标的人让路(电视广告语)

⑵平凡人生,精彩记录。(电视公益广告)

⑶现在,决定未来。(电视公益广告)

⑷每个人都有表演的天分,所需的无非是心动的舞台(电视公益广告)

⑸未曾经历,如何懂得(电视公益广告语)

⑹决定你心情的不只是天气(电视公益广告)

⑺文明就像一盏灯,灯光亮一些,我们身边的黑暗就会少一些;心灵就像一扇窗,窗户打开光亮就会进来。(电视公益广告)

⑻是先有鸟还是先有蛋,你不知道我不知道,只有鸟知道;是鸟先消失还是蛋先消失,你知道我知道,只有鸟不知道。(电视公益广告)

请从上面选出三条广告语立意,使之形成有机的联系。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某同学拟了一个被拒绝后常见的四种反应及应对方式的构思框架,请把下面这个构思框架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字。

 

查看答案

补全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中打破老师的神秘地位,客观地表述了弟子和老师之间关系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谷粒”作为比较对象,从细微之处突出阿房宫耗费之巨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屈原在《离骚》中以神仙借指楚怀王,抱怨楚怀王荒唐,不体恤民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国内、国外两个方面阐释了国家常常会灭亡的原因。

(5)李商隐《无题》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作者运用蓬山、青鸟的神话传说,寄托自己对爱人的情深意长。

(6)《论语.为政》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成为教师的条件是温习学过的知识进而又能从中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夜雨述怀     王十朋

夜深风雨撼庭芭,唤起新愁乱似麻。

梦觉尚疑身似蝶,病苏方悟影非蛇。

浇肠竹叶频生晕,照眼银釭自结花。

我在故乡非逆旅,不须杜宇唤归家。

(注)①王十朋,南宋政治家,诗人,曾因批评朝政遭压制。②“竹叶”指竹叶青酒,“银釭”指银灯,结灯花为报喜之兆。

1.下列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是(  )

A. 身似蝶

B. 影非蛇

C. 逆旅

D. 杜宇

2.对这首诗中“愁”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因夜深风雨交加,天气突变,难以入眠而感到愁苦。

B. 因梦醒身体虚弱,有些恍惚,没有痊愈而感到烦恼。

C. 因受当权者压制,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而感到苦闷。

D. 因常年羁旅在外,子规啼之,触动乡思而感到悲愁。

3.结合全诗,赏析画线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