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葫芦谐音“福禄”,代表着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季羡林提到,“我国民族确属兄弟民族,具有共同的原始葫芦文化传统”。葫芦外形柔和圆润、线条流畅,上下球体浑然天成,符合“尚和合”“求大同”的理念。“左瓢右瓢,可盛千百福禄;大肚小肚,能容天下万物”,葫芦蕴含着多层次的吉祥文化,幸福、平安、和谐、多子等。可以说,葫芦身上凝结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其实,不仅我国人民喜爱葫芦,“一带一路”的许多沿线国家人民都对葫芦与葫芦文化有共同的情感基础。一般认为葫芦的原产地是非洲,我国人民与非洲人民均有源远流长的葫芦种植历史。同时,历史文献表明,印度人民对葫芦“多子多孙”的文化寓意与中国人民有共识,这一点可以由季羡林先生所翻译的印度大史诗《罗摩衍那》所记载的“须摩底呢,虎般的人!生出来了一个长葫芦,人们把葫芦一打破,六万个儿子从里面跳出”,给予证实。蒙古族的民间故事《金鹰》同样表明,葫芦在蒙古民间具有繁衍生息的含义。葫芦作为日用品和吉祥工艺品,受到“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人民广泛喜爱。中亚的阿富汗人惯用葫芦做喜庆场合用的化妆品容器和鼻烟壶。在以色列、土耳其和一些阿拉伯国家,常见葫芦用作烟具和装饰工艺品。甚至在美国、日本、南美洲诸国,均可见到葫芦文化的踪迹。
由此可见,葫芦文化可以成为连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纽带之一。众所周知,尽管“一带一路”的倡议是开放包容的,但沿线涉及许多个国家,且其范围还在不断扩大,各国在政治体制、宗教制度、经济发展模式等方面尚存在较大差异,亟需共同的文化载体作为交流与合作的桥梁。中国与其他各国在葫芦实体、葫芦工艺造型的爱好,以及葫芦文化内涵的审美习惯等各方面均存在共识,这种依附在葫芦载体上的文化“共通性”非常宝贵。以葫芦等传统文化作为切入点,加强民间交流,可以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建立互信、开展合作奠定基础。
中国有着悠久而成熟的传统葫芦文化。在中国,葫芦的种植历史和被作为图腾崇拜的历史十分悠久。距今七千年前的浙江河姆渡遗址,曾出土过葫芦种子,而《诗经·大雅·绵》中有“绵绵瓜瓞,民之初生”的诗句记载。不仅国内学者有大量的葫芦文化研究文献,而且基于中国葫芦文化的影响力,国外的葫芦专家也非常重视研究中国的葫芦文化。如德国的吴森吉著有《葫芦在中国文化上的用途》一文,日本的小南一郎、田分直一分别写出关于中国葫芦神话的《壶中的宇宙》与《祭壶村——台湾民俗志》等文章。中国的传统葫芦文化已被公认为世界葫芦文化中的瑰宝。另外,目前中国葫芦文化产业在资本、市场以及人才方面均具备了一定的产业基础。中国的葫芦文化产业专业人才存量大,主要包括葫芦栽培、剪纸、雕刻等领域的能工巧匠,以及设计师、画家、民俗学家、收藏家等葫芦文化方面的专家。中国葫芦原料的质量与工艺造型技术享誉海外,其文化产品的营销基础较好。
(摘编自扈庆学《一带一路与葫芦文化》,《光明日报》2018年7月6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葫芦”成为中国人向往美好生活的象征,这与它的谐音“福禄”的吉祥之意有关。
B. 葫芦从外到里体现出“和”“同”“容”的理念,凝结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C. 葫芦源自非洲,作为日用品和吉祥工艺品,受到“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人民广泛喜爱。
D. 中国学者有大量的葫芦文化研究文献,德国、日本等国的专家也重视研究中国的葫芦文化。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二段首句即提出了本段的论点,起到了承接首段的作用,通过采撷文学作品而用例证法进行论证。
B. 作者举出《罗摩衍那》和《金鹰》,或引用或概述,目的是印证中印两国人民对葫芦有着“多子多孙”的共识。
C. 第三段阐述民间交流引起了人们重视葫芦文化,导致葫芦文化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具有“共通性”。
D. 第四段援引文物和文献,证实中国有着悠久而成熟的传统葫芦文化,它已被公认为世界葫芦文化中的瑰宝。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从人们对葫芦的谐音和实际形态等认识来看,中华民族对自己所生存的环境中的事物怀有热爱之情。
B. 中国和一些国家在葫芦文化审美习惯上存在共识,这给人的启示是,只有求同存异,才能促进不同国家间的文化交流。
C. 在中亚、阿拉伯等国有葫芦制作的一些工艺品,葫芦文化可以作为共同的文化载体成为中外交流的桥梁。
D. 目前中国葫芦文化产业在资本、市场以及人才方面均有基础,下一步就是要提高葫芦的产量和葫芦的质量。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宋代有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八德”是宋代对中华道德的新建构,是对中华道德的新发展,影响着后世,以致影响到朝鲜、韩国等东亚各国,乃至全世界。
请从“八德”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推崇的中华道德。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下面是某公司员工离职流程图,请把这个图撰写成一段文字,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
下面是某学生写的请柬的初稿,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
我校文学社约莫于8月20日晚8点在校礼堂举办“中学生诗词诵读大会”。是这样的,您是我省著名的朗诵专家,对诗词诵读研究还行。今个诚邀您拨冗莅临大会。希望您能不吝赐教,为活动提出宝贵意见。一定要准时哦。
① ② ③ ④ ⑤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天坛,不仅因世界上现存最大的祭天建筑群而著称,其形态各异、历史悠久的古柏群也 。天坛名柏很多,以干纹奇特优美而驰名的“九龙柏”就是其中的代表。
“九龙柏”是明永乐十八年所植,如今巍然屹立在回音壁外西北侧,它高达18米,树干周长达3.8 米。它的奇特之处在于躯干上布满了突出的干纹,从上往下扭结纠缠,像数条巨龙绞身盘绕。细细品味, 。然而这既不是人工雕琢.也不是画工彩绘,却是树体本身天长日久 !“九龙柏”之所以生长成这样,据林学家考证看,可能是因表皮细胞分裂不均造成的结果。
除了“九龙柏”,天坛还有“迎客柏”“问天柏”“莲花柏”“卧龙柏”等一大批有名柏树。( )?这是因为,柏树常青长寿,其木质芳香,经久不朽,人们视其为吉祥昌瑞之树,在天坛大量种植。
每年定期为古树施肥复壮,在地面打孔通气,改良土壤,增加保护设施,加强树周施工监管……多措并举之下,近几年,天坛公园没有一棵古树病亡。众多古树虽已数百岁高寿,至今仍是枝繁叶茂、苍翠挺立,把天坛点缀得 、生机盎然。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举世瞩目 惟妙惟肖 浑然天成 美轮美奂
B. 举世闻名 栩栩如生 巧夺天工 美轮美奂
C. 举世闻名 栩栩如生 浑然天成 古色古香
D. 举世瞩目 惟妙惟肖 巧夺天工 古色古香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据林学家考证,可能是因表皮细胞分裂不均造成的。
B. 据林学家考证看,可能是因表皮细胞分裂不均造成的。
C. 据林学家考证看,可能是表皮细胞分裂不均造成的结果。
D. 据林学家考证,可能是因表皮细胞分裂不均造成的结果。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为什么在天坛里种这么多柏树呢 B. 为什么在天坛里种品种繁多的柏树呢
C. 为什么在天坛里种有名的柏树呢 D. 天坛里种这么多的柏树有什么好处呢
补写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
(2)白居易《琵琶行》中用无声的人和江景衬托琵琶女一曲弹罢后的艺术效果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辛弃疾的《永遇乐》一词中,表现沦陷区的人民已经安于异族统治,竟至于对异族君主顶礼膜拜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