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时间,“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淹没了黄尘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城”;岁月,“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名字”:秦始皇、刘邦、唐太宗,荆轲、烛之武、蔺相如、廉颇、樊哙、苏武、孔子、庄子、司马迁、梁启超、苏轼、辛弃疾等。这些名字“在历史的天空闪烁”,人间有“一股英雄气在驰骋纵横”。
以上这些历史人物身上散发着的“英雄气”有许多依然有现实意义。对此你有怎样的理解和感悟呢?请从以上人物中选取两三个来解读。
要求:选好人物,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下面一段文字在表述与论证上有一些问题,请对其进行修改并阐述理由。
多与人交谈,可以使自己的大脑得到锻炼。有些发明家就是在与生人的交谈中,受到启发,产生灵感,因而有所发明创造的。经常说话,尤其是在生人面前说话,总是尽量说准确、鲜明、生动些,这就能促进大脑功能的进化,可以锻炼大脑的思维能力。不少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当自己和生人交谈时,思路会变得敏锐起来,各种原先没有想到的内容,必定出现在脑海里。画家不停地挥毫泼墨,数学家不停地演算推导,都锻炼着头脑的机敏。为了提高工作能力,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多与生人交谈。
请在空格中填上适当的字,使每一行都成为一句名家诗(词)。
山 |
|
|
|
|
| 山 |
|
|
|
|
| 山 |
|
|
|
|
| 山 |
|
|
|
|
| 山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一段时间以来,各地纷纷打响了“抢人大战”,招数频出,当真是令人 。这些“招数”,乍一看很吸引人,但细细的思考来却有 之感,均是通过落户、补贴、购房等政策吸引人才。
要“量身定做”,不要“ 。人才数量固然是评价引进人才发展的一项重要原则指标,但如果片面地强调人才数量,易造成城市间“恶性竞争”,使得行政成本、人才资源的极大消耗浪费。引才数量应因地制宜,要仔细参考社会发展情况、本地人才数量、产业结构格局等基本城市指标,进行“量身定做”,穿“合身的衣服”,才会美观得体。
要“实用主义”,不要“贪慕虚名”。诚然,博士海归人人都爱,引来一个诸如“百人计划”的高层次人才,就会让本地人才层次“跃升一个台阶”,这样的“虚名”可能会让部分地区背上“沉重的负担”,陷入高层次人才引不来、实用人才不想引的“两难之地”。
( )。立足自身环境、优化自身环境是人才发展的基本条件,惟有把握这一要点,才能制定出更高效、更精细、更具鲜明比较优势的引才政策,才能在日益激烈的“抢人大战”中 ,牢牢把握断时代人才发展的新优势和主动权。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手忙脚乱 千人一面 蜂拥而上 崭露头角
B. 手忙脚乱 千人一面 一哄而上 脱颖而出
C. 眼花缭乱 千篇一律 一哄而上 脱颖而出
D. 眼花缭乱 千篇一律 蜂拥而上 崭露头角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人才数量固然是评价人才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但如果片面地强调人才数量,易造成城市间“恶性竞争”,使得行政成本、人才资源极大地消耗浪费。
B. 人才数量固然是评价人才发展的一项重要原则,但如果片面地强调人才数量,易造成城市间“恶性竞争”,使得行政成本、人才资源极大地消耗浪费。
C. 人才数量固然是评价人才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但如果片面地强调人才数量,易造成城市间“恶性竞争”,使得行政成本、人才资源的极大消耗浪费。
D. 人才数量固然是评价引进人才发展的一项重要原则指标,但如果片面地强调人才数量,易造成城市间“恶性竞争”,使得行政成本、人才资源的极大消耗浪费。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人才是否用得好、能否留得住是引才政策的重要一环,是评价政策成功与否的关键标准
B. 人才能否留得住、是否用得好是引才政策的重要一环,是评价政策成功的标志和关键标准
C. 人才能否留得住、是否用得好是人才政策的重要一环,也是引才政策成功与否的关键标准
D. 人才能否留得住、是否用得好是引才政策的重要一环,是评价政策成功与否的关键标准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雁门太守行》中运用典故写守将曾受皇帝厚遇,临危时誓死相报,英勇赴战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欧阳修《醉翁亭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了春夏之景。
(3)《阿房宫赋》中警示后人不要重蹈秦国灭亡覆辙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寄题徐都官新居假山
梅尧臣
太湖万穴古山骨①,共结峰岚势不孤。
苔径三层平木末②,河流一道接墙隅。
已知谷口多花药,只欠林间落狖鼯③。
谁侍巾鞲④此游乐,里中遗老肯⑤相呼。
(注)①古山骨:指石。②木末:树梢。③狖(yàn):长尾猿。此泛指猿猴。鼯(wú):鼠名,俗称飞鼠,形似蝙蝠。④巾鞲(gōu):代指徐都官。巾:冠的一种。鞲:革制袖套。⑤遗老:年老历练的人,此泛指老者。肯:可肯。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指取太湖石为假山,不径言石而言“古山骨”,写出假山具有山的骨髓。“峰岚”不仅写出山形,而且绘出山神,颇有云气蓊郁之感。
B. 颔联写假山有崎岖小路达于峰顶,高于园中之树,山下河流一道,自墙外引入。于是,假山、真树、活水,彼此浑溶无间,大得自然意趣。
C. 颈联暗用西汉隐士郑子真身居谷口而名动京师的典故,并且说此地没有猿猴飞鼠之类的卑劣小人,赞美主人公徐都官的雅韵高德。
D. 本诗由景及人,既写出园林建构之巧妙,又表现了园林主人的情趣。全诗笔力雄劲,格调明快,不施藻饰,瘦劲挺拔,很能体现宋诗的艺术特色。
2.尾联化用杜甫《客至》“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句意,而含意颇深,请试着鉴赏尾联的思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