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毫无疑问,反映现实生活应当是现实主义的首要任务。只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毫无疑问,反映现实生活应当是现实主义的首要任务。只有直面现实生活,真实反映生活现实和强力介入生活实践,才能更充分地体现现实主义精神。其次,从反映生活的内容来看,不能只是满足于描写庸常化的生活,而应该反映现实生活中那些更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现象,包括社会变革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现实问题,让人们更深刻地认识和理解现实。这就需要如鲁迅所说的那样,敢于直面和正视现实。再次,反映生活必然要求真实性。历来的现实主义理论,无不把真实性视为现实主义文学最根本的特性。然而问题在于,什么是现实主义文学的真实性?无论是巴尔扎克还是恩格斯。都不约而同地强调了细节描写的真实性。但仅限于此显然不够,恩格斯还特别强调真实地描写现实关系,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真实地把握和描写推动现实生活发展的历史潮流。

现实主义并非自然主义式的照搬生活真实,而是要求高于生活真实达到典型化的高度,这本来也是人们所熟知的常识。然而以往对于文学典型的理解似乎存在偏差,有一,典型理论将其解释为个性与共性统一,同时又把“共性”解释为某一类人物的共同特征,比如从几十个乃至几百个同类人物身上,把他们最有代表性的特点、习惯等等抽取出来,综合在一个人物身上创造出典型,不过这种理解过于简单化了。现实主义文学的典型化,更重要的还在于,并不仅限于按照生活真实进行综合创造,而是要用深刻的思想洞察现实,用高于现实的审美理想烛照现实,创造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

所谓创造典型人物,无论正面、反面还是多面性的复杂人物,都不只在于刻画其鲜明独特的性格,更需要穿透人物的精神灵魂,在艺术审美理想的烛照下,把人物真假善恶美丑的本来面目及其复杂性深刻揭示出来,这样才真正具有典型意义。如在《平凡的世界》中,自尊好强不屈服于命运的农家子弟孙少平,敢爱敢恨正义凛然的田晓霞,心系乡土不计得失的田福军,这些人物形象不仅个性鲜明独特让人印象深刻,而且的确抵达了人物的灵魂深处,揭示了人物精神信念的坚定或幻灭,应当说是融入了作者审美理想的典型化创造。

现实主义文学反映生活现实,必定有一个对待生活现实的态度问题,这通常被称为现实主义的思想倾向性。我们的基本立场,应当是基于社会的文明进步和合理健全发展,以及人合乎人性的自由全面发展,确立我们应有的文学观念和审美理想。从这种基本立场出发,就理应坚持批判反思与弘扬正气相统一的价值导向。当然,在文艺家的创作实践中,根据具体创作题材的不同往往有不同的侧重。比如《平凡的世界》既有对人民深恶痛绝的官僚主义腐败现象的深刻揭露与批判,也有对勇于改革担当为民造福的激情讴歌。铁凝的《永远有多远》,则侧重于对于小说主人公坚守传统价值观念却在现实变革中无所适从的现象进行反思,同样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总之,无论是对现实的批判、歌颂还是反思,都应当是基于促进社会和人的合理健全发展的审美理想。批判现实并不是为了个人情绪的发泄,而应当是为了理想而否定;歌颂现实也不是为了某种廉价的逢迎,而是真正出于弘扬正气和表达民心所向;反思现实同样不是为了把人引入精神虚无和迷惘,而是应当引导人们在反思中找到应有的价值方向和审美理想。现实主义文学不同于其他文学形态,其特性与力量正在于此。

(摘编自赖大仁《现实主义是一种精神品格》)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家如果在作品中想要更充分地体现现实主义精神,就必须直面现实生活,真实反映生活现实和强力介入生活实践。

B. 现实主义倡导直面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现实问题,而不是像自然主义那样细致入微、纯粹客观地描摹现实生活。

C. 现实主义的人物典型化是立足于现实生活实际,融入作者的深刻思想和审美理想,创造出具有鲜明性格特征的人物形象。

D. 作者以社会的文明进步以及人性的健全发展为前提,提出了批判反思与弘扬正气相统一的现实主义思想倾向。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以重铸现实主义文学精神为中心,从三个方面对现实主义的深刻内涵分层进行了阐释。

B. 文章开篇部分层层推进,依次展开,分层阐释现实主义“真实反映现实生活”的丰富内涵。

C. 文章采用了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论述了典型化创造要高于生活真实,并融入作者的审美理想。

D. 文章最后一段对全篇进行总结,升华主旨,重申了现实主义文学的本质属性和重要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现实主义要求真实描写现实关系,真实描写社会矛盾和现实问题,所以要求将“细节描写”作为其主要描写手段。

B. 现实主义强调真实地反应现实生活,但同样倡导艺术虚构,“抽取多人,合成一个”是人物典型化基本的虚构手法。

C. 现实主义批判、反思和歌颂现实,既是为了促进社会和他人的进步发展,也是为了宣泄作者个人主观情绪。

D. 现实主义的思想倾向性表现在每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中都应当呈现出批判反思与弘扬正气统筹兼顾的价值导向。

 

1. C 2. D 3. B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中,C项,“现实主义的人物典型化是……创造出具有鲜明性格特征的人物形象”错误,选项对于“现实主义人物的典型化”表述不完整,从文中来看,第三段说的是“所谓创造典型人物,无论正面、反面还是多面性的复杂人物,都不只在于刻画其鲜明独特的性格,更需要穿透人物的精神灵魂,在艺术审美理想的烛照下,把人物真假善恶美丑的本来面目及其复杂性深刻揭示出来,这样才真正具有典型意义”,由此可知,现实主义人物典型化不只在于刻画鲜明独特的性格,还要揭示出人物丰富复杂的精神世界。故选C项。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中,D项,“文章最后一段对全篇进行总结……”错误,从文中来看,最后一段并非对全篇进行总结,文章一共五段,前面二、三、四段以层递的方式从三个方面对现实主义的深刻内涵分层进行了阐释,第四段说“现实主义文学反映生活现实,必定有一个对待生活现实的态度问题,这通常被称为现实主义的思想倾向性。我们的基本立场,……就理应坚持批判反思与弘扬正气相统一的价值导向”,第五段说“总之,无论是对现实的批判、歌颂还是反思,都应当是基于促进社会和人的合理健全发展的审美理想。批判现实……歌颂现实……反思现实……”,由此可知,第五段是对第四段的小结,都是从现实主义的思想倾向性角度来分析的。故选D项。 3.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A项,“现实主义要求真实描写现实关系,真实描写社会矛盾和现实问题,所以要求将‘细节描写’作为其主要描写手段”错误,选项强加因果,从文章第一段来看,“现实主义要求真实描写现实关系,真实描写社会矛盾和现实问题”与“要求将‘细节描写’作为其主要描写手段”并无绝对的因果关系。C项,“宣泄作者个人主观情绪”错误,该信息与原文不符,文章最后一段明确说明“批判现实并不是为了个人情绪的发泄”。D项,“……都应当呈现出批判反思与弘扬正气统筹兼顾的价值导向”错误,选项的理解太片面,题材不同,表现的也应有侧重。故选B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下面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人的一生中“等”的事情很多。“等”,能让人期盼希望,发现美好;“等”,也能让人无为地消磨时间,最终一事无成。有人在“等”中枝叶干枯,有人在“等”中成了一棵常青藤。

 

查看答案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

三年级往事

路明

我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妈生病了,先是躺在镇卫生院的病房挂盐水,后来转院去了上海。上海的医生说,发现得早,没什么大问题,但要开刀。

我懵懵懂懂,并不担忧或是哀伤。我妈不管我了,这是一件好事情。以前都是我妈爬起来给我做早餐,她去上海后,我爸每天早上给我一块钱,让我自己去买早点。九十年代初的一块钱可以买很多东西,肉包子三毛钱一个,菜包子和烧麦两毛钱一个,豆浆一毛五分一碗,小笼包八毛一笼,要是加一点,一块五毛钱,就可以买一碗加了雪菜的咖喱牛肉面,牛肉切得很薄,铺满整个碗口,只有十字路口的“北方饺子馆”卖这种据传是上海风味的面。

剩下两顿饭去爷爷家吃。放学后,我不用写作业了,牵了爷爷家的草狗到处瞎逛。爷爷有个邻居是自来水厂的职工,每次看见我都会说,啊呦,今朝又过来骗饭吃。我咯咯乱笑,觉得“骗”这个字用得很高级。晚饭后,我爸来接我回家,我坐在他自行车后面,上桥时跳下来一路小跑,到了桥顶再跳上车。我爸是高中部老师,他上夜自修的时候,我就自己回家,脖子上挂着钥匙,一路晃荡晃荡。回到家,溜到爸妈房间偷看一会电视。至少要在我爸回来前十分钟关电视,不然我爸一摸,电视机壳是热的,那么我就要挨打了。

周末,我爸去上海陪我妈,我彻底自由了。爬树打鸟,下河摸虾,跟一帮野孩子玩打仗,折根竹子当青龙偃月刀。我爸给我的早点钱通常能省下一半,到游戏机厅打三毛钱一个的铜板,打完了站着看别人打。直到我爷爷找到游戏机厅,揪着我的耳朵回去吃饭。

一天中午,我吃了饭早早到学校。教室里没几个人,我有点百无聊赖。咸菜瓶问我,你怎么来这么早?

咸菜瓶大名严彩萍,吴语“咸”“严”不分,到后来,连老师都叫她咸菜瓶。咸菜瓶拖两根鼻涕,坐在最后一排,长得比我还高一头,成绩长期在倒数几名徘徊。

我懒洋洋地回答,我妈去上海了,家里没人呀。

你妈干嘛去上海?

她生病了……

你妈死了。

我清清楚楚地听见她说出这几个字,我明明白白地看见她的嘴巴一张一合。咸菜瓶歪着头,挑衅地看着我。

我脑子“嗡”的一声,血涌上来。我走到咸菜瓶面前,朝她脸上用力一拳。

她低头擦了一把鼻子,手上沾了鼻血。咸菜瓶的脸上闪过疼痛,愤怒,还有不可思议的表情。

拳头雨点般地落在我身上。我也发了狂,扑过去拳打脚踢。

几个同学跑过来,连拉带拽分开了我们。

我抓起她的铅笔盒,扔到楼下。她冲过来想抢我的书包,我死死地拽着书包带。课桌掀翻了,两个人滚到地上。在场的同学惊呆了,在此之前,没见我打过架。

办公室里,班主任坐在一杯茶后面。有目击者汇报,是我先打的人,这一点毫无疑问。

班主任问,为什么打人?

她骂我。

骂你什么?

我低下头,不说话。

说呀,班主任不耐烦了,他用圆珠笔敲敲桌子,赶紧说。

她骂我妈。

骂你妈什么?

我死死地咬住嘴唇,一言不发。哪怕是小孩子,也会有这种说不清的忌讳吧。

班主任显然对我的强头倔脑很不满意,骂你你就骂回去啊,干嘛动手打人,还把人家打出血了……罚你做一个礼拜的值日,从今天开始。

放学后,同学们都回家了,留下我一个人翻凳子,扫地,倒垃圾。泪水滴到地上,溅起一小团尘埃。

咸菜瓶不知什么时候出现了,她一把抢过我的扫帚,要扫地。

我抢回来,她又要来抢。我擦擦眼睛,对她说,滚。

她愣了一下。我又说了一遍,滚。她的脸涨得通红,想说什么,但终究没说出来。她一跺脚,转身走了。

晚饭后,我爸来接我,他已经听说了我打架的事情。

你干嘛跟她打,我爸叹气,严彩萍是个没妈的孩子。

啊,我惊异地抬起头。

你不知道啊,我爸说,她妈妈在她很小的时候就生病死掉了,她爸后来又讨了个女人,听说经常打她。对了,她骂你什么?

1.作品开头用很多文字(二-四段)叙写妈妈不管“我”是一件好事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简要分析作品中严彩萍的生活状态。

3.文中两处画线句分别表现了严彩萍什么样的心理?请简要分析。

4.请探究作品结尾部分“啊,我惊异地抬起头”的意蕴。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____________________ ,则芥为之舟。

(2)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__________________ ,此亦飞之至也。

(3)_____________________ ,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

(4)槲叶落山路,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6)独立小桥风满袖,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 ,弄妆梳洗迟。

(8)_______________ ,不用登临恨落晖。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答张十一①

韩愈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②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

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

(注)①本诗是作者第一次被贬到阳山(今属广东)后的第二年春天所作。德宗贞元十九年,张十一与韩愈同为监察御史,一起被贬。张到郴州林武令任上曾有诗赠韩愈,韩愈写此诗作答。②筼筜(yún    dāng):竹子。③踯躅:映山红,杜鹏花科。

1.首联写景有何作用?

2.为什么诗人陡然觉得“霜毛一半加”,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大夫方君传

刘大櫆

封大夫方君讳祈宜,字亦桓,歙县人也。方氏自君之曾祖、祖、父皆业贾于楚中。君年十八,其祖年老家居,父不欲远离,而君之兄祈昌方入郡庠为弟子。君虽天资颖异,而以远业需经理甚急,不得已而之楚游。

君于人无问智愚贤否,一皆推诚相结。人或以其易与也,而因售其欺,以至逋千万,旁观者皆为之不平。君与校曲直而已,卒以不衔怨于中也。至无故横逆之来,尤忍人所不能忍。

君家自上世以来多厚德长者,其生殖丰裕,能以惠利及人。至于君则处己虽俭,而周人之急常恐其不及。族姻之有丧而不能,有子女而不能婚嫁者,均受其庇荫。乾隆辛未岁饥,于乡里倡为赈恤,又捐惠济仓谷至白金三千两。郡邑劝输修城,亦且捐至千缗。君之祖考尝建支祠而未就,君善继其志,晨夕营度,不避淫潦毒暑,勤劬过甚。祠垂成,而君遂至得疾不起。卒之岁,年五十有九。

君既性纯孝,笃于友恭,而所遭多不幸。其尊府已见背,而祖母谢安人与其兄祈昌相随以没,逾年,嫂洪氏亦没。君既执嫡母程恭人及继母吴恭人之丧,过哀至毁。而有弟三人,弟妇二人,十数年间,后先殂丧。君于其间,侍汤药,治丧殡,育孤幼,延师课读,以婚以嫁:备礼尽瘁。盖君于世事尽心力而为之者多矣,而庭闱之内,遭闵凶,何以堪之?

有姊妹四人,其适程氏者,幼年守志,一子复早夭,其后家益落,而以垂白抚孤孙,君尤痛惜之。临没时,命其子分产以济其困乏,且为其身后计甚谆且详焉。

论曰:世之儒者以诵说诗书自藩饰,而伦类之间,孝友睦姻任恤之行,多内省而惭。至于方君者,既弃儒术而事机利矣,其平生所为,求之缙绅先生,何可易得哉?呜呼!可谓淳笃君子矣。

(节选自《刘大櫆集》,有删改)

注:①封,即诰封,对五品以上官员及其先代和妻室以皇帝的诰命赠予爵位名号。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与校曲直而已       第:只,仅    B. 族姻之有丧而不能     敛:收敛

C. 遭闵凶,何以堪之     荐:屡次    D. 其平生所为           迹:考察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方君对待他人,不管聪明与否,贤德与否,都一概以诚相交。无故受到蛮横不讲理的对待,他也能忍受。

B. 方君的同族姻亲中婚丧嫁娶有困难时他都资助。灾荒之年,他在乡里提倡赈灾救恤。府县修城,他捐助白银三千两。

C. 方君的弟弟、弟媳先后去世,作为兄长,他办理丧事,抚育孤儿,聘请老师教育他们,乃至他们婚嫁,各种礼仪都尽心尽力做到。

D. 方君有一嫁给程氏的姊妹,家庭没落,年老了还要抚养孤弱的孙子。方君在临死时让儿子分出部分家产给她,还安排好她的后事。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虽天资颖异,而以远业需经理甚急,不得已而之楚游。

(2)至于君则处己虽俭,而周人之急常恐其不及。

(3)计官为不足用也,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给以食而任以事。

(4)车服不维,刀锯不加,理乱不知,黜陟不闻。

4.文中三、四两段从哪些方面体现了方君“淳笃君子”这一特点?请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