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答张十一① 韩愈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答张十一①

韩愈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②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

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

(注)①本诗是作者第一次被贬到阳山(今属广东)后的第二年春天所作。德宗贞元十九年,张十一与韩愈同为监察御史,一起被贬。张到郴州林武令任上曾有诗赠韩愈,韩愈写此诗作答。②筼筜(yún    dāng):竹子。③踯躅:映山红,杜鹏花科。

1.首联写景有何作用?

2.为什么诗人陡然觉得“霜毛一半加”,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

 

1. 写山净江空猿哀人家少,突出了环境的偏僻空寂,体现了诗人遭贬后的孤独与凄凉,奠定全诗的情感基调。 2. 百感交集,同病相怜的愁绪;被贬而愤懑;未报皇恩,年事已高的遗憾;对南方气(瘟疫)的忧惧之情;触景伤情,对自身前途的心灰意冷。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题干要求分析首联写景的作用,可从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心情;交代背景、暗示社会环境;揭示或深化作品主题等角度分析。“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春山明净,春江空阔,清澈得以见到江底的沙粒,悲伤哀怨的猿啼声处处可听。这两句勾画出阳山地区的全景。春山明净,春江空阔,还传递出一种人烟稀少的空寂。淡淡几笔,生动地摹写了荒僻冷落的景象。这首诗中的景物,是与作者此时的处境与心情紧密相连的。作者从繁华嘈杂、人事纷扰的京城一下子到了这僻远荒冷的山区,哀猿啼声处处有,人间茅舍两三家,这种静与作者仕途的冷遇相互作用,使他倍感孤独和凄凉。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多角度思考,可从时间角度梳理,要看作者在不同时段的情感;可从描述对象角度梳理,不仅要看描述主体(诗人或抒情主人公)的情感,也要看描述客体(人、事、物、景)蕴含的情感。“霜毛一半加”指叹看双鬓,顿时觉得鬓发白了一半。这一联写得委婉曲折,诗人没有正面写自己如何忧愁,却说读了张署来诗后鬓发顿时白了一半,似乎来诗是愁的原因,这就把全诗惟一正面表现愁怨的地方掩盖住了。分析诗人愁的原因可从前三联的内容来概括。前两联写景表现了诗人遭贬后的孤独与凄凉;第三联“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前句的“未”字贯“报”与“知”,意谓皇帝的深恩自己尚未报答,死所也未可得知,但求不要在南方炎热的瘴气中虚度余生而已。这两句是全诗的关键,孕含着作者内心深处许多矛盾着的隐微之情:有无辜被贬的愤怨与悲愁,又有对自己从此消沉下去的担心;有自己被贬南荒回归无望的叹息,又有对未来建功立业的憧憬。他虽然没有直接说忧愁怨恨,只提到“死所”、“炎瘴”,却比说出来更为深切。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大夫方君传

刘大櫆

封大夫方君讳祈宜,字亦桓,歙县人也。方氏自君之曾祖、祖、父皆业贾于楚中。君年十八,其祖年老家居,父不欲远离,而君之兄祈昌方入郡庠为弟子。君虽天资颖异,而以远业需经理甚急,不得已而之楚游。

君于人无问智愚贤否,一皆推诚相结。人或以其易与也,而因售其欺,以至逋千万,旁观者皆为之不平。君与校曲直而已,卒以不衔怨于中也。至无故横逆之来,尤忍人所不能忍。

君家自上世以来多厚德长者,其生殖丰裕,能以惠利及人。至于君则处己虽俭,而周人之急常恐其不及。族姻之有丧而不能,有子女而不能婚嫁者,均受其庇荫。乾隆辛未岁饥,于乡里倡为赈恤,又捐惠济仓谷至白金三千两。郡邑劝输修城,亦且捐至千缗。君之祖考尝建支祠而未就,君善继其志,晨夕营度,不避淫潦毒暑,勤劬过甚。祠垂成,而君遂至得疾不起。卒之岁,年五十有九。

君既性纯孝,笃于友恭,而所遭多不幸。其尊府已见背,而祖母谢安人与其兄祈昌相随以没,逾年,嫂洪氏亦没。君既执嫡母程恭人及继母吴恭人之丧,过哀至毁。而有弟三人,弟妇二人,十数年间,后先殂丧。君于其间,侍汤药,治丧殡,育孤幼,延师课读,以婚以嫁:备礼尽瘁。盖君于世事尽心力而为之者多矣,而庭闱之内,遭闵凶,何以堪之?

有姊妹四人,其适程氏者,幼年守志,一子复早夭,其后家益落,而以垂白抚孤孙,君尤痛惜之。临没时,命其子分产以济其困乏,且为其身后计甚谆且详焉。

论曰:世之儒者以诵说诗书自藩饰,而伦类之间,孝友睦姻任恤之行,多内省而惭。至于方君者,既弃儒术而事机利矣,其平生所为,求之缙绅先生,何可易得哉?呜呼!可谓淳笃君子矣。

(节选自《刘大櫆集》,有删改)

注:①封,即诰封,对五品以上官员及其先代和妻室以皇帝的诰命赠予爵位名号。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与校曲直而已       第:只,仅    B. 族姻之有丧而不能     敛:收敛

C. 遭闵凶,何以堪之     荐:屡次    D. 其平生所为           迹:考察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方君对待他人,不管聪明与否,贤德与否,都一概以诚相交。无故受到蛮横不讲理的对待,他也能忍受。

B. 方君的同族姻亲中婚丧嫁娶有困难时他都资助。灾荒之年,他在乡里提倡赈灾救恤。府县修城,他捐助白银三千两。

C. 方君的弟弟、弟媳先后去世,作为兄长,他办理丧事,抚育孤儿,聘请老师教育他们,乃至他们婚嫁,各种礼仪都尽心尽力做到。

D. 方君有一嫁给程氏的姊妹,家庭没落,年老了还要抚养孤弱的孙子。方君在临死时让儿子分出部分家产给她,还安排好她的后事。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虽天资颖异,而以远业需经理甚急,不得已而之楚游。

(2)至于君则处己虽俭,而周人之急常恐其不及。

(3)计官为不足用也,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给以食而任以事。

(4)车服不维,刀锯不加,理乱不知,黜陟不闻。

4.文中三、四两段从哪些方面体现了方君“淳笃君子”这一特点?请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词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 羽衣翩跹(轻快飘动的样子)    乎其不可久留也(恐惧的样子)             予亦悄然而悲(忧伤的样子)

B. 观者见其然,从而之(怪罪)  弃城而遁(预先)                         二公之贤,其之精矣(谋划)

C. 其文漫灭(模糊不清)          则或其欲出者(责备)                     而无物以之(助)

D. 使自十月(旧历每月初一)    公敛富人所及僧道士食之羡者 (交纳,献纳)  或便宜,多辄行(容易做的事)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字的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

A. 梁君臣之首    B. 予乃摄衣而

C. 唐浮图慧褒始于其址    D. 武夫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的句式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

A. 触刑辟而诛戮    B. 乞救于贺兰也

C.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D. 灾未有巨于此也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词中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    )

A.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B. 巡就戮时,颜色不乱

C. 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D. 奔走于形势之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