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近期,接二连三有公众人物因癌症突然离世,令人扼腕的同...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近期,接二连三有公众人物因癌症突然离世,令人扼腕的同时也引发热议:我们该如何更早地发现癌症,从而获得尽早治疗的机会?

近日,南京大学陈洪渊教授团队,在国际上率先实现了在纳秒及纳米尺度上对单个活细胞内生物分子化学反应过程的分析工作,可精准测量单个细胞内分子的动态变化。

癌症在早期时,人体不会有任何症状,如果按照一般的检测手段,相当于从外观的角度,透视或放大人体组织器官,很难“看穿”细胞内分子的细微变化。

从上世纪80年代起,科学家们依靠科学仪器对细胞内的分子变化情况进行精准探测,并用化学分析的方法得出判断结果,逐渐成为一种全新的检测手段。

这个方法的基本原理就是用纳米尺寸大小的探针,深入到单个活细胞中,利用探针表面的识别物或输送进去的检测试剂去寻找特定的分子,“就像在一群人当中寻找穿红色衣服的人”,江德臣说。

“我们这套测量系统通过综合电化学、光学、质谱检测手段,可以探知细胞内的化学变化。你可以把它看作是‘化学显微镜’‘细胞放大镜’,它可以给各种细胞贴上分子标签。”陈洪渊介绍。

一般来说,细胞的平均直径在10—30微米之间,而一个细胞器的直径仅为50—100纳米。想要在如此小的尺度上对其包含的分子进行化学反应的检测,可以说极为困难。

“我们设计的纳米探针,根据检测目标物的不同,会在探针上修饰不同的识别物,可以特征性地去识别一些分子。”陈洪渊介绍说,这就可以获取被检测区间中更加详实的分子信息。为了实现对于复杂生物分子的检测,科研人员则把对应的检测试剂输送到细胞中。

经过多次研讨,项目组利用“溶液可在电场作用下,在纳米管中流动”的原理,实现了将这些试剂通过探针定向输运到细胞内的指定位置。

由于输运溶液的体积仅相当于一滴水的十亿分之一,该采用多大电压?如何观测这样微小的液滴?研究团队通过反复的实验论证,终于稳定地获得了从纳米毛细管内精准排出的液体。

“我们成功地实现了将体积微小的分析溶液输运到目标区域,并在国际上率先实现了对单个细胞器中蛋白活性的定量电化学分析。”江德臣介绍说,把细胞看成一个大东西以后,所需要做的只是把工具做小,和细胞匹配。

目前,人类对于细胞分子的检测手段也日益丰富,除了这种“单细胞高时空分辨分子动态分析系统”之外,还有一种超分辨显微镜也获得长足发展。

“两者都可以实现对好细胞和坏细胞的区分。细胞中的分子信息包含物理信息(如分布及其含量等)和化学信息(如氧化/还原活性及动力学参数等),这些信息都是评估细胞的重要参数。超分辨显微镜是基于荧光或者其他光学检测手段,主要实现对生物分子的分布、含量等物理信息的读取,空间分辨率已达10纳米。我们的仪器特点在于对细胞内分子的化学信息的获取。同时,我们综合了电化学、光学和质谱的信息,获取的信息量比超分辨显微镜会更加丰富一些。”陈洪渊说,我们的仪器和超分辨显微镜各有所长,互为补充。

(摘自2018年11月20日《科技日报》,有删改)

1.对于用化学分析方法发现细胞的变化的科学研究,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种由中国科学家率先研究的细胞分析方法能“看穿”细胞内分子的细微变化。

B. 这种测量方法通过综合电化学、光学检测手段,可以探知细胞内的化学变化。

C. 这种方法的基本原理就是用纳米尺寸大小的探针,深入到单个细胞中去寻找特定的分子。

D. 只要工具足够小,和细胞匹配,就能实现对细胞内部的探测。

2.对于测试试剂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测试试剂体积非常小,仅相当于一滴水的十亿分之一。

B. 为了实现对于复杂生物分子的检测,科研人员则把对应的检测试剂输送到细胞中。

C. 科学家利用“溶液在电场的作用下,在纳米管中流动”的原理,实现了将这些试剂输送到指定位置。

D. 细胞的平均直径在10—30微米之间,一个细胞器的直径仅为50—100纳米。

3.关于“单细胞高时空分辨分子动态分析系统”和“超显微镜分析”之间的比较,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国的“单细胞高时空分辨分子动态分析”优势明显,比“超显微镜分析”要先进。

B. 两者都可以实现对好细胞和坏细胞的区分。

C. 超分辨显微镜是基于荧光或者其他光学检测手段,主要实现对生物分子的分布、含量等物理信息的读取。

D. 陈洪渊团队的仪器特点在于对细胞内分子的化学信息的获取。

 

1. B 2. D 3. A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辨析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对于用化学分析方法发现细胞的变化的科学研究,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到文中圈出“用化学分析方法发现细胞的变化的科学研究”的内容,并与选项进行比较。本题中,B项,“这种测量方法通过综合电化学、光学检测手段,可以探知细胞内的化学变化”错误,选项列举不全,文中说的是“我们这套测量系统通过综合电化学、光学、质谱检测手段,可以探知细胞内的化学变化”,由此可知,选项列举的内容少了“质谱检测”这一内容。故选B项。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辨析文本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如本题,题干问的是“对于测试试剂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到文中圈出“测试试剂”的内容,再浏览选项,与文本进行比较。本题中,D项,“细胞的平均直径在10—30微米之间,一个细胞器的直径仅为50—100纳米”错误,选项说的是细胞以及细胞器的情况,与选项“测试试剂”不一致,属于文不对题。ABC三项源自第九、十、十一三段,这三项的信息与文本一致。故选D项。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辨析文本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关于‘单细胞高时空分辨分子动态分析系统’和“超显微镜分析”之间的比较,不正确的一项”,这就要求考生要到文中找出“单细胞高时空分辨分子动态分析系统”和“超显微镜分析”的内容,然后与选项的信息进行比较。本题中,A项,“……优势明显,比……要先进”错误,从文中来看,最后一段说“两者都可以实现对好细胞和坏细胞的区分……超分辨显微镜是基于荧光或者其他光学检测手段,主要实现对生物分子的分布、含量等物理信息的读取,空间分辨率已达10纳米。我们的仪器特点在于对细胞内分子的化学信息的获取……我们的仪器和超分辨显微镜各有所长,互为补充”,由此可知,这两者应是“各有所长,互为补充”。故选A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文言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句是(   )

A. 夫晋,何厌之有?    B. 沛公安在?

C. 大王来何操?    D.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查看答案

下列文言实词中古今意义相近的一组是(   )

A.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B.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C. 既已,无可奈何    D.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查看答案

下列文言虚词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击沛公于坐        ②不如善遇之

B. ①吾还也            ②失所与,不知

C. ①臣得有以报太子    ②事所以不成者,欲以生劫之

D. ①若属皆为所虏      ②臣死不避

 

查看答案

下列文言实词活用现象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函陵             吏民,封府库

B. 缒而出             道芷阳

C. 项伯杀人,臣之      太子

D. 其人居未来         越国以鄙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保存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五百年间的作品,共305篇,也称“诗三百”。“诗六义”,即风、雅、颂、赋、比、兴。

B. 《包身工》作者夏衍,现代剧作家。主要作品有《赛金花》《上海屋檐下》。选入课本的报告文学《包身工》,记录了“芦柴棒”等底层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

C. 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的变调,音调激愤;羽声,声调悲凉。

D. “陛”,殿前的台阶。古时帝王的卫士就在陛下两侧进行戒备。“陛下”是臣子对帝王的尊称。当帝王与臣子谈话时,不敢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阶下的侍者而告之。因而称“陛下”,意思是通过在你台阶下的臣属向你传达卑者话,表示卑者向尊者进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