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中华民国十五年三月二十...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中华民国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就是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为十八日在段祺瑞执政府前遇害的刘和珍杨德群两君开追悼会的那一天,我独在礼堂外_______

(2)面对记者的拍照和采访,这位在华尔街工作的女士并不_______自己的投票决定:“我不赞同美国政府对中国实施高技术封锁的政策。”

(3)前不久,一个名为《杯子的秘密》的视频在网络传播,曝光了北京、上海等地五星级酒店从垃圾桶里拣出塑料杯盖给客人使用、用同一块抹布擦杯子和马桶等行为,真是_______

A. 徘徊   隐讳   骇人听闻    B. 徜徉   隐晦   骇人听闻

C. 徘徊   隐晦   耸人听闻    D. 徜徉   隐讳   耸人听闻

 

A 【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和用法,再结合语境进行选择。“徘徊”是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徜徉”指安闲自在的步行。第一句,前面说在段祺瑞执政府前遇害的刘和珍杨德群两君开追悼会,此处应是说鲁迅在礼堂外来回地走,“徜徉”与语境不合,故应使用“徘徊”,这就排除BD两项。“隐讳”,有所忌讳而隐瞒不说,“隐晦”指意思不明显,不容易明白。第二句中,句中是说不隐瞒自己的投票决定,应使用“隐讳”。“骇人听闻”指使人听了之后惊讶恐惧,“耸人听闻”指故意夸大事实引起注意。第三句中,句中说曝光了一些五星级酒店从垃圾桶里拣出塑料杯盖给客人使用、用同一块抹布擦杯子和马桶的行为,这是事实,并非夸大,应使用“骇人听闻”。故选A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组词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旗竿       目眩       婆挲起舞       涕泗交流

B. 噩耗       屠戳       陨身不恤       天伦叙乐

C. 寥廓       通谍       博闻强识       引亢高歌

D. 黯淡       精悍       绿草如茵       堕入深渊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bō)     遒(jìn)    (yà)钢      桀骜不(xùn)

B. (pāo)    长(gāo)    漫(sù)      忸(ní)不安

C. (cuì)火    (fǔ)心     青(tái)     长歌(dàng)哭

D. (chēn)目   (dié)血    执(niù)     风尘仆仆(pǔpǔ)

 

查看答案

根据下面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万物皆有裂痕,那是阳光照进来的地方。                 ——莱昂纳多.科恩(加拿大吟游诗人)

心灵就像一面镜子,有了裂痕,镜子里的风景也就扭曲了。 ——网友

一切都会有麻烦,一切感情都会有裂痕。把生活当成一场游戏,输了,大不了从头来过。    ——陆琪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君 子 文 化

钱念孙

①文化的重要功能是以文化人,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在数千年漫长发展进程中不断塑造和培育的正面人格,就是被历代中国人尊崇的君子人格。

②“君子”一词在西周时主要是贵族和执政者的代称。到了春秋末期,孔子对“君子”概念的内涵进行改造,赋予其许多优秀道德的意蕴,“君子”一词在《论语》里出现107次,足见孔子对君子人格的百般钟爱和悉心打造。如果说,孔子思想的核心是探求如何“做人”的道理,那么他苦苦求索的结果,就是做人要做君子。

③为了让世人认识和理解君子人格,孔子在《论语》里采取比较排除法,同时论述了比君子高大的“圣人”和比君子矮小的“小人”。关于“圣人”,他对弟子把他奉为“圣人”的做法表示反对,“若圣与仁,则吾岂敢”。关于“小人”,他在与君子一系列比照中予以否定,比如,“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这就告诉我们:君子一方面不是高不可攀的圣人,另一方面也与目光短浅、见利忘义的小人判然有别。君子作为孔子心目中的崇德向善之人格,既理想又现实、既尊贵又亲切、既高尚又平凡,是可见、可感,又可学、可做,并应学、应做的人格范式。

④孔子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创立了影响中华文明数千年发展轨迹的儒家学派。什么是儒学?儒学就是君子之学。无论是修己还是治人,儒学都以“君子的理想”为其枢纽的观念:修己即所以成为“君子”,治人则必须先成为“君子”。孔子确信文化教养能够提升人的品质,改善社会风气。儒学的价值就是培育具有这种文化教养的人即君子,再通过君子的言行与修为引领社会风尚。

⑤儒学乃至整个中华传统文化,其生命力主要是日常应用。中华传统文化的这一特点,与西方文化大相径庭。西方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康德、黑格尔、海德格尔等,都热衷于构造一个能够解释思维与存在、精神与物质关系的严密理论系统,热衷于探寻认识论、方法论、辩证法问题等。中国从孔孟、老庄,到程朱、陆王、颜李等,其学说却并不层层追问“是什么、为什么”,而只是直截了当地告诉你“做什么、怎么做”,其所探寻的问题多半集中在社会人生方面,主要涉猎生活方式、人生态度、价值取向,以及个人与群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关系等。

⑥这种“知行合一”的思想,在有关君子文化的论述中尤为突出。“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中的这些论述,无不鲜明体现出儒家乃至整个中华传统文化洋溢的“实用理性”精神。这种重行动、轻言词,重实践、轻思辨的观念,使历代士大夫知识分子都不是把仁、义、礼、智、信只是作为一种理论来探讨,而是作为一种应该遵循的伦理规范推向大众。其结果就是要在全社会尽可能多地培育和塑造君子人格,并以其为引导带动各阶层大兴君子文化、大倡君子之风、大行君子之道。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请简要概述第③段的论述层次。

2.文章第⑤段中,作者举西方文化的例子对论述儒学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请结合文意,简要概括孔子打造君子人格的目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船上

沈从文

住在那小旅馆实在不是个办法,每天虽只三毛六分钱,四个月来欠下的钱很像个大数目了。欠账太多了,非常怕见内老板,每天又必得同她在一桌吃饭。她说的话我可以装作不懂,可是仍然留在心上,挪移不开。恰好那时有一只押运军服的帆船,正预备上行,押运人就是我哥哥一个老朋友,我也同他在一堆吃过喝过。一个做小学教员的亲戚,答应替我向店中办个交涉,欠账暂时不说。在桃源的那个表弟,恰好也正想回返本队,因此三人就一同坐了这小船上驶。

船上装满了崭新棉布军服,把军服摊开,就躺到那上面去,听押船上行的曾姓朋友,说过去生活中种种故事。

这曾姓朋友读书不多,办事却十分在行,军人风味的勇敢,爽直,正如一般镇人的通性,因此说到任何故事时,也一例能使人神往意移。这朋友最爱说的就是粗野话。一切粗俗的话语,在一个直爽的人口中说来,却常常是妩媚的。

但七百里航程还只走过八分之一时,我们所有的钱却已完全花光了。把钱花光后我们仍然有说有笑,各人躺在温暖软和的棉军服上面,说粗野的故事,喝寒冷的北风,让船儿慢慢拉去,到应吃饭时,便用极厉害的辣椒在火中烧焦蘸盐下饭。

船只因为得随同一批有兵队护送的货船同时上行,一百来只大小不等的货船,每天必同时拔锚,同时抛锚,因此景象十分动人。任何一只船出事时皆得加以援助,一出事总就得停顿半天。天气又冷,河水业已下落,每到上滩河槽容船处都十分窄,船夫在这样天气下,还时时刻刻得下水中拉纤,故每天即或毫无阻碍也只能走三十里。送船兵士到了晚上有一部分人得上岸去放哨,大白天则全部上岸跟着船行,所以也十分劳苦。但人人却十分高兴。一遇船上出事时,就去帮助船夫。

常德到辰州四百四十里,我们一行便走了十八天,抵岸那天恰恰是正月一日。船傍城下时已黄昏,三人空手上岸,走到市街去看了一阵春联。从一个屠户铺子经过,我正为他们说及四年前见到这退伍兵士屠户同人殴打,如《水浒》上的镇关西,谁也不是他的对手。恰恰这时节我们前面一点就抛下了一个大爆竹,訇的一声,吓了我们一跳。那时各处虽有爆竹的响声,但曾姓朋友却以为这个来得古怪。就拖我们稍稍走过了屠户门前几步,停顿了一下。只见那屠户家楼口小门里,很迅速地又抛了一个爆竹下来,又是訇的一声,那曾姓朋友说:“这狗杂种故意吓人,让我们去拜年吧。”还来不及阻止,他就到那边拍门去了。一面拍门一面和气异常地说:“老板,老板,拜年,拜年!”一会儿有个人来开门,门拉开时,曾姓朋友一望,就知道这人是镇关西,便同他把手拱拱,冷不防在那高个子眼鼻之间就是结结实实一拳,那家伙大约多喝了杯酒,一拳打去就倒到烛光辉煌的门里去了。只听到哼哼乱骂,但一时却爬不起来,且有人在楼上问什么什么,那曾姓朋友便说:“狗X的,把爆竹从我头上丢来,你认错了人。老子打了你,有什么话说,到中南门河边送军服船上来找我,我名曾祖宗。”一面说,一面便取出一个名片向门里抛去,拉着我们两人的膀子,哈哈大笑迈步走了。

我们还以为那个镇关西会赶来的,因此各人随手拾了些石头,预备来一场恶斗,谁知身后并无人赶来。上船后,还以为当时虽不赶来,过不久定有人在泥滩上喊曾芹轩,叫他上岸比武。这朋友腹部临时还缚了一个软牛皮大抱肚,选了一块很合手的湿柴,表弟同我却各人拿了好些石块,预备这屠户来说理。也许一拳打去那家伙已把鼻子打塌了,也许听到寻事的声音是镇人,知道不大好惹,且自己先输了理,故不敢来第二次讨亏吃了,因此我们竟白等了一个上半夜。这个年也就在这样可笑情形中过了。第二天一早,船又离开辰州河岸,开进辰河支流的白河了。

1.全文主要记述了行船中发生的哪些事情?请简要概括。

2.“这个年也就在这样可笑情形中过了”,其中“可笑”指的是什么?

3.请简析小说中曾姓朋友的形象特点。

4.请探究小说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