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根据下面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

根据下面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万物皆有裂痕,那是阳光照进来的地方。                 ——莱昂纳多.科恩(加拿大吟游诗人)

心灵就像一面镜子,有了裂痕,镜子里的风景也就扭曲了。 ——网友

一切都会有麻烦,一切感情都会有裂痕。把生活当成一场游戏,输了,大不了从头来过。    ——陆琪

 

裂痕,也是一种美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事情也从来没有完美无缺的.“万物皆有裂痕,那是阳光照进来的地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这个世界本就不存在完美,完美反而会让人认为是一种假象,所以我更欣赏第一个观点一裂痕,是阳光照进来的地方,不完美.其实也是一种美. 对于其他的两种观点,我的理解是:有一定的人生哲理,但在某种程度上说的太片面. “心灵就像一面镜子,有了裂痕,镜子里的风景也就扭曲了”这一观点可能有些夸大了裂痕的作用,试问,有多少人的心灵是没有裂痕的呢?人生在世,总会经历一些挫折、不公、坎坷、人的心灵也会随之产生一些裂痕,可能会抱怨、愤怒,对人生充满失望. 也许有一些人的心里可能会扭曲,但怎能说所有遇到不公的人心灵的风景都是扭曲的呢?我们并不能以偏概全,夸大裂痕的作用.也许随着不幸,挫折的消失,随着时间的流逝,人内心的镜子也可能会“破镜重圆”. “一切人都会有麻烦,一切感情都会有裂痕,把生活当成一场游戏,输了,大不了从头来过”,这一观点可能又把裂痕看的太简单了,当人有了麻烦的时候,当感情有了裂痕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做的难道不是想办法去弥补吗?如果我们权当生活是一场游戏,毫不认真的对待它,那么生活也会报之以无穷无尽的麻烦和裂痕.防微杜渐的道理我们都懂,如果当有一个小小的裂痕我们并不去及时补救,那么它终究会使你的生活天崩地裂,轰然倒塌.也许,你想重新来过重建你的生活,但其实那并不现实,你真的可能像重新开始一场游 戏一样要重建你的生活吗,可能,但那毕竟是少数人,终究不是你. 万物皆有裂痕,那是阳光照进来的地方,这种观点是我最认同的一种观点,既不夸大也,倾世潋痕的作用,万物皆有裂痕,人可能有诸多不顺.世事无常,人也总是有很多的不完美,但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当你遇到麻烦时,你可能看清周围的人,当你不完美时,你可能因此提高自身的素质,当你绝望时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可能下一秒,你又会绝处逢生,所以裂痕是阳光照进来的地方不完美.其实也是一种美. 人生处处有裂痕,我们不能改变,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对裂痕的看法,既不夸大也不轻视,辩证地认清裂痕在我们生活中的位置和作用,努力更好的生活. 裂痕可能就是你接受阳光的开始,可能就是你锻炼自己的时间可能就是你人生转变的开始,裂痕也是一种美.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写作能力。材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对材料的分析、整合,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属于自命题作文。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本题给了三则材料,第一则材料是加拿大吟游诗人莱昂纳多.科恩的一句名言,“万物皆有裂痕,那是阳光照进来的地方”意思是万事万物,并不是完美无缺的,他总会有那么点瑕疵。但是你不应该只消极的着眼于他的残缺部分,因为他的残缺部分也有可能会将希望带进来。第二则出自于某个网友之口,“心灵就像一面镜子,有了裂痕,镜子里的风景也就扭曲了”是说:心灵就像一面镜子,可以反映大千世界的美景。镜子有了裂痕,里面的风景也就扭曲边形。不是风景不美,出问题的是人的心灵。心灵不能有裂痕,心灵有了裂痕,世界在眼中也就扭曲了,人就偏激了。第三则材料是陆琪的一句话,“一切都会有麻烦,一切感情都会有裂痕。把生活当成一场游戏,输了,大不了从头来过”,把生活当成一场游戏,输了,大不了从头来过。麻烦、隔核、矛盾如裂痕,面对这些它们,要乐观坚强。根据以上分析,作文时,可以参考以下立意:①面对生活的与不完美,要乐观;②心不能破裂与扭曲;③坚强面对生活中的困境,有可能会迎来新的机遇;等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君 子 文 化

钱念孙

①文化的重要功能是以文化人,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在数千年漫长发展进程中不断塑造和培育的正面人格,就是被历代中国人尊崇的君子人格。

②“君子”一词在西周时主要是贵族和执政者的代称。到了春秋末期,孔子对“君子”概念的内涵进行改造,赋予其许多优秀道德的意蕴,“君子”一词在《论语》里出现107次,足见孔子对君子人格的百般钟爱和悉心打造。如果说,孔子思想的核心是探求如何“做人”的道理,那么他苦苦求索的结果,就是做人要做君子。

③为了让世人认识和理解君子人格,孔子在《论语》里采取比较排除法,同时论述了比君子高大的“圣人”和比君子矮小的“小人”。关于“圣人”,他对弟子把他奉为“圣人”的做法表示反对,“若圣与仁,则吾岂敢”。关于“小人”,他在与君子一系列比照中予以否定,比如,“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这就告诉我们:君子一方面不是高不可攀的圣人,另一方面也与目光短浅、见利忘义的小人判然有别。君子作为孔子心目中的崇德向善之人格,既理想又现实、既尊贵又亲切、既高尚又平凡,是可见、可感,又可学、可做,并应学、应做的人格范式。

④孔子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创立了影响中华文明数千年发展轨迹的儒家学派。什么是儒学?儒学就是君子之学。无论是修己还是治人,儒学都以“君子的理想”为其枢纽的观念:修己即所以成为“君子”,治人则必须先成为“君子”。孔子确信文化教养能够提升人的品质,改善社会风气。儒学的价值就是培育具有这种文化教养的人即君子,再通过君子的言行与修为引领社会风尚。

⑤儒学乃至整个中华传统文化,其生命力主要是日常应用。中华传统文化的这一特点,与西方文化大相径庭。西方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康德、黑格尔、海德格尔等,都热衷于构造一个能够解释思维与存在、精神与物质关系的严密理论系统,热衷于探寻认识论、方法论、辩证法问题等。中国从孔孟、老庄,到程朱、陆王、颜李等,其学说却并不层层追问“是什么、为什么”,而只是直截了当地告诉你“做什么、怎么做”,其所探寻的问题多半集中在社会人生方面,主要涉猎生活方式、人生态度、价值取向,以及个人与群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关系等。

⑥这种“知行合一”的思想,在有关君子文化的论述中尤为突出。“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中的这些论述,无不鲜明体现出儒家乃至整个中华传统文化洋溢的“实用理性”精神。这种重行动、轻言词,重实践、轻思辨的观念,使历代士大夫知识分子都不是把仁、义、礼、智、信只是作为一种理论来探讨,而是作为一种应该遵循的伦理规范推向大众。其结果就是要在全社会尽可能多地培育和塑造君子人格,并以其为引导带动各阶层大兴君子文化、大倡君子之风、大行君子之道。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请简要概述第③段的论述层次。

2.文章第⑤段中,作者举西方文化的例子对论述儒学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请结合文意,简要概括孔子打造君子人格的目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船上

沈从文

住在那小旅馆实在不是个办法,每天虽只三毛六分钱,四个月来欠下的钱很像个大数目了。欠账太多了,非常怕见内老板,每天又必得同她在一桌吃饭。她说的话我可以装作不懂,可是仍然留在心上,挪移不开。恰好那时有一只押运军服的帆船,正预备上行,押运人就是我哥哥一个老朋友,我也同他在一堆吃过喝过。一个做小学教员的亲戚,答应替我向店中办个交涉,欠账暂时不说。在桃源的那个表弟,恰好也正想回返本队,因此三人就一同坐了这小船上驶。

船上装满了崭新棉布军服,把军服摊开,就躺到那上面去,听押船上行的曾姓朋友,说过去生活中种种故事。

这曾姓朋友读书不多,办事却十分在行,军人风味的勇敢,爽直,正如一般镇人的通性,因此说到任何故事时,也一例能使人神往意移。这朋友最爱说的就是粗野话。一切粗俗的话语,在一个直爽的人口中说来,却常常是妩媚的。

但七百里航程还只走过八分之一时,我们所有的钱却已完全花光了。把钱花光后我们仍然有说有笑,各人躺在温暖软和的棉军服上面,说粗野的故事,喝寒冷的北风,让船儿慢慢拉去,到应吃饭时,便用极厉害的辣椒在火中烧焦蘸盐下饭。

船只因为得随同一批有兵队护送的货船同时上行,一百来只大小不等的货船,每天必同时拔锚,同时抛锚,因此景象十分动人。任何一只船出事时皆得加以援助,一出事总就得停顿半天。天气又冷,河水业已下落,每到上滩河槽容船处都十分窄,船夫在这样天气下,还时时刻刻得下水中拉纤,故每天即或毫无阻碍也只能走三十里。送船兵士到了晚上有一部分人得上岸去放哨,大白天则全部上岸跟着船行,所以也十分劳苦。但人人却十分高兴。一遇船上出事时,就去帮助船夫。

常德到辰州四百四十里,我们一行便走了十八天,抵岸那天恰恰是正月一日。船傍城下时已黄昏,三人空手上岸,走到市街去看了一阵春联。从一个屠户铺子经过,我正为他们说及四年前见到这退伍兵士屠户同人殴打,如《水浒》上的镇关西,谁也不是他的对手。恰恰这时节我们前面一点就抛下了一个大爆竹,訇的一声,吓了我们一跳。那时各处虽有爆竹的响声,但曾姓朋友却以为这个来得古怪。就拖我们稍稍走过了屠户门前几步,停顿了一下。只见那屠户家楼口小门里,很迅速地又抛了一个爆竹下来,又是訇的一声,那曾姓朋友说:“这狗杂种故意吓人,让我们去拜年吧。”还来不及阻止,他就到那边拍门去了。一面拍门一面和气异常地说:“老板,老板,拜年,拜年!”一会儿有个人来开门,门拉开时,曾姓朋友一望,就知道这人是镇关西,便同他把手拱拱,冷不防在那高个子眼鼻之间就是结结实实一拳,那家伙大约多喝了杯酒,一拳打去就倒到烛光辉煌的门里去了。只听到哼哼乱骂,但一时却爬不起来,且有人在楼上问什么什么,那曾姓朋友便说:“狗X的,把爆竹从我头上丢来,你认错了人。老子打了你,有什么话说,到中南门河边送军服船上来找我,我名曾祖宗。”一面说,一面便取出一个名片向门里抛去,拉着我们两人的膀子,哈哈大笑迈步走了。

我们还以为那个镇关西会赶来的,因此各人随手拾了些石头,预备来一场恶斗,谁知身后并无人赶来。上船后,还以为当时虽不赶来,过不久定有人在泥滩上喊曾芹轩,叫他上岸比武。这朋友腹部临时还缚了一个软牛皮大抱肚,选了一块很合手的湿柴,表弟同我却各人拿了好些石块,预备这屠户来说理。也许一拳打去那家伙已把鼻子打塌了,也许听到寻事的声音是镇人,知道不大好惹,且自己先输了理,故不敢来第二次讨亏吃了,因此我们竟白等了一个上半夜。这个年也就在这样可笑情形中过了。第二天一早,船又离开辰州河岸,开进辰河支流的白河了。

1.全文主要记述了行船中发生的哪些事情?请简要概括。

2.“这个年也就在这样可笑情形中过了”,其中“可笑”指的是什么?

3.请简析小说中曾姓朋友的形象特点。

4.请探究小说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_______________,则芥为之舟。(庄子《逍遥游》)

⑵淇则有岸,________。(《诗经·卫风·氓》)

⑶朝搴阰之木兰兮,___________。(屈原《离骚》)

_____________,血色罗裙翻酒污。(白居易《琵琶行》)

⑸布衾多年冷似铁,_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⑹浮光跃金,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

_______,终累大德。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尚书·旅獒》)

⑻纸上得来终觉浅,_____________。(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清平乐·博山①道中即事

·辛弃疾

柳边飞鞚② ,露湿征衣重。宿鹭窥沙孤影动,应有鱼虾入梦。

一川明月疏星,浣纱人影娉婷。笑背行人归去,门前稚子啼声。

注:① 博山:位于今江西永丰县,作者闲居上饶时,曾多次游览此山。② 鞚(kòng):马勒。

1.“宿鹭窥沙孤影动,应有鱼虾入梦”写得饶有趣味,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词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是如何表现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怀庆府推官刘君墓表

归有光

刘氏之先,自大梁来居华亭,曰亨叔。亨叔生仲礼,始徙上海。仲礼生庆;庆生四子。长曰铣,次曰钝。铣坐法,被京师。钝阴乞守者,代其兄,令出得一见家人而归死。钝既系而铣归,绐其父母云:“钝死,己得赦归。”钝久系而其兄不至。京师士大夫皆知其冤,为馈食饮。久之,赦归。家人惊以为鬼物,母泣曰:“儿馁欲求食,吾自祭汝,勿怖吾也。”钝具言不死状。乃开门纳之。铣仓皇从窦中去,遂不知所之。

君自少举止不类凡儿。嘉靖四年,中应天府乡试。先是,其所亲有诬害君者,及君得举,则又曰:“吾固称德资聪明,今果然矣。”君益厚遇之。上海俗奢华,好自眩。君独闭门读书,虽兵阵、风角、占候之书,皆手自抄写。时从野老散发箕踞乐饮,不自表异。计偕还,渡江,登秣陵诸山,呼古人名,举酒与相酬,不醉不止也。嘉靖某年,选调怀庆,先太守已迁去,会中使衔命,降香王屋山。民苦供应,多逃亡。君摄守,能以权宜办济,使者告成事而去。君尝虑囚,一女子呼冤,君察其诬,系狱已二十年,遂出之。武陟富人,以女许巨室,因借其资,以致大富。而婿家后贫,遂结诸豪为证,欲离婚。君责令归其女,而疑富人家多女婢,即归,恐非真女。乃问有老妪,尝识其女面有黑子。已而果非真女。君怒,欲按籍其家,竟以其女成婚。君为人宽和,至持法,虽宗室贵人请乞,不能也。

寻以病去官。至淮阴道卒。临卒于邑,曰:“吾始与唐元殊饮酒欢呼,宁知有今日耶?我死于此,无亲知故人为诀。男未成,女未嫁,负用世之志而不施,命也夫。”时嘉靖某年月日,年四十有九。

(选自《震川先生集》,有删改)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铣坐法,被京师        系:囚禁    B. 铣仓皇从窦中去          逸:逃跑

C. 上海俗奢华,好自眩    矜:夸耀    D. 虽宗室贵人请乞,不能也  夺:剥夺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为了让坐牢的兄长和家人见上一面,刘钝暗中请求看守让自己代替兄长,让兄长归家,谁知其兄竟一去不归。

B. 上海的风俗奢侈浮华,但刘钝却不受影响,常常闭门读书,即使是兵阵、风角、占候之类的书籍他也亲自抄写。

C. 武陟县某富人把女儿许配给世家大族,后因对方家贫  而想解除婚约,刘钝得知后,责令他把女儿送回家,再择时成婚。

D. 刘钝临终之时,叹息自己没有与亲朋好友诀别,儿女都  还未成家,自己虽然有用世之志,却未能施行,真是命运使然啊。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钝既系而铣归,绐其父母云:“钝死,己得赦归。”

(2)君摄守,能以权宜办济,使者告成事而去。

4.刘钝有哪些优秀的品格?请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