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根据下面材料写作。 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大门上,一根铁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

根据下面材料写作。

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大门上,一根铁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将它撬开。

钥匙来了,他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大锁就“啪”地一声打开了。

铁杆奇怪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力气也打不开,而你却轻而易举地就把他打开了呢?”

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他的心。”

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锁”需要我们去打开。请以“开‘锁’”为话题写一篇800 字左右的文章。

 

开锁 曾经像许多女孩那样,我也有一本带锁的日记。那里载满了美丽的心情、淡淡的忧伤,记下了多少难忘的回忆、成功的喜悦甚至对父母或多或少的抱怨,还有或大或小的挫折也都倾吐其中。之后,用一把很精致的小锁牢牢地锁住自己的心事,生怕被父母知道,那会是一条很深的代沟。 然而有一次在一个微寒的夜晚,正当丢失了车钥匙的我无助地徘徊于校门口时,是爸爸,是爸爸冒着寒风来为我送备用车钥匙。不知为什么,一刹那间所有的感激都一齐涌上心头。无需千言万语,我一下子读懂了这深深的关怀,读懂了爸爸眼中那深情的爱护–––就像怜花惜草的老人对待自己亲手栽种的花草一样。其实无数个日日夜夜父母都曾经这样关怀过我,爱护过我,可是,为什么,为什么我以前却未懂得这份深深的亲子之爱呢?于是那个晚上,那阵并不寒冷的风却让我冻出了一脸的泪水。 父母给了我很多很多的爱,可我回敬他们的却是–––一把冰冷的锁。写字台上那把原本似乎很可爱的小金锁此刻却仿佛变成了一堵厚厚的、无情的墙。 我终于鼓起了勇气,打开了那把锁,将它掷向远远的爪哇岛…… 其实,人与人之间不应该有锁,心与心之间不应该有锁,父母与儿女之间也不应该有锁。在这阳光遍地的日子里,我“慷慨陈词”,对同龄人说:“我们曾向往阳光,追求阳光,却忽略了身边一束最灿烂的阳光–––父母所给予的爱。太阳也有黑子,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过错。世间并没有永恒的代沟,只要你填,用心去填,用爱去填,那么总有一天代沟将化作一条铺满鲜花的小径。” 我骑上车子,妈妈温柔的目光投向我:“路上慢点儿,小心些……在学校要听话……晚上一定早回来……”听着这一句句的絮叨,我笑了。我打开心上的锁,去接受阳光那千丝万缕的温暖,因为此时我看见那片乌云已经消逝得无影无踪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写作能力。以“开‘锁’”为话题,这是一则话题作文。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本作文题目由两个部分组成,提示语和要求。“铁棍”撬不开“大锁”,费了好大的力气夜白费,“钥匙”最了解“大锁”的心,这是材料的最关键所在。自然界中的现象是如此,人类的生活不也是如此吗?对于一般的事物、问题而言,这里的“心”是指事物的关键之处、问题的症结所在;对于人的思想、情感而言,“心”是指思想的实质和情感的隐秘之处。“铁杆”天生不是开锁的料,只会砸“锁”、撬“锁”——这样一来,锁就变形了,“心”就受到伤害了。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没有抓住事物的关键或问题的症结,不讲科学、不讲技巧的粗暴蛮干的工作手段或工作方法。可以论述解决问题要看实质,抓关键;顺应规律,就会得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否则只能是蛮干。可以从思想和情感的角度切入:只有把握他人内心情感的脉络,才能打开对方封闭的心灵之窗。可以作思辨性的联想:“铁杆”也想开锁,只是采用的方式不正确,可见解决问题应追求合理的途径;“钥匙”是开锁的工具,但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锁,如果开错了锁,同样打不开——生活中老师用各种方法做思想工作,但对于学生个体而言,好“钥匙”(或者说好方法)往往只有一种。贴心的关爱、对心灵的了解是打开心结的最好方法。从“大锁”的角度,生活需要的是“润物细无声”的关心。只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能够自圆其说即可。立意角度要跳出材料,给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之感。注意题干的要求,具体写作时,还应避免抽象的描写,大而无边的空泛议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仿照下面的例句,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文字。

何谓真正的“白富美”?身为女子,“出淤泥而不染”,做到洁身自好,是为“白”,“腹有诗书气自华”,做到饱读诗书,是为“富”;“一片冰心在玉壶”,做到心清如水,是为“美”。何谓真正的“高富帅”?身为男子,①__,是为“高”;②__,是为“富”;③__,是为“帅”。

 

查看答案

根据语境,下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示现本是佛教用语,指的是佛菩萨应机缘而现种种化身。           。如杜甫《月夜》诗: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闺中只独看,就是诗人运用示现修辞手法来描绘想象中的情景。              。预言的示现,同追述的示现相反,是把未来的事情说得好像摆在眼前一样。         。示现作为一种修辞现象,值得我们关注。

修辞学中的示现是指把实际上不见不闻的事物,说得如闻如见的一种修辞手法

至于悬想的示现,则是把想象中的事情说得在眼前一般,同时间的过去未来全然没有关系

后来人们把这一词语用在修辞学中,当作一种辞格的名称

在修辞学中,示现一般分为三类:追述的、预言的和悬想的

追述的示现,是把过去的事迹说得仿佛还在眼前一样

A. ①④⑤②③    B. ①③④⑤②    C. ③①④⑤②    D. ③④⑤①②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电子服务设施的普及,方便了大多数人,提高了服务的现代化。①  一些老年人,②  是不识字、不懂电脑、视力不便的人,③   难以充分享受这种便利,④   可能成了不便⑤  这个群体的数量不大,但他们⑥  是最需关注的困难群体。

A. 但     和     又     更     不管   往往

B. 然而   或者   还     更     不管   常常

C. 但     或者   还     甚至    尽管   往往

D. 然而   和     又     甚至    尽管   常常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我们来到这举世闻名的博物馆,看到琳琅满目的艺术珍品,无不使人感到自豪。

B. 摇滚乐那强烈快速的节奏和迷离闪烁的灯光效果,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C. 要是一篇文章里的思想是有问题的,那么文字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

D. 除非加强对抗性训练,中国足球才有可能走向世界,否则连亚洲也冲不出去。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学习中国现当代诗歌,应该反复诵读揣摩,并且还要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这样对诗歌内容才能做到知情达理,了然于胸。

B. 闻一多最赞赏五言绝句,认为五言绝句是唐诗中的精品,二十个字就是二十个仙人,容不得一个滥竽充数

C. 《再别康桥》七节诗错落有致地排列,韵律在其中徐行缓步地铺展,优美的节奏像涟漪般荡漾开来,给人一种独特的审美愉悦。

D. 今天我们重读徐志摩的诗作,在心潮澎湃的同时,诗人的悄然离世更令人扼腕叹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