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名句名篇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不知其...

名句名篇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________________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举匏樽以相属。

(3)《赤壁赋》中,写箫声的作用和力量,蛟龙听了飞舞起来,寡妇独处孤舟中,听到箫声想到自己的身世凄凉,不禁泣下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春望》一诗中杜甫眼望面前的颓败之景,以搔首踌躇动作来写诗人忧愤之深之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刘禹锡运用两个典故表达了被贬时间之长,恍如隔世,表达人事全非的无限感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雁门太守行》一诗中诗人李贺引用“黄金台”典故抒写将士们誓死报效朝廷的决心和爱国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羽化而登仙 侣鱼虾而友麋鹿 驾一叶之扁舟 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解析】 此题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注意根据提示选准句子,同时注意“冯”“麋”“壑”“嫠”“簪”“柯”的写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寄外舅郭大夫①

陈师道

巴蜀通归使,妻孥且旧居。

深知报消息,不忍问何如。

身健何妨远,情亲未肯疏。

功名欺老病,泪尽数行书。

(注)①元丰七年五月,陈师道的岳父郭概赴蜀任职,陈因家贫,无力赡养家室,所以妻子和三子女都随郭赴蜀。陈则留长安。此诗是分别后作。外舅:古代媳妇称公婆为“舅姑”,女婿称呼岳父为“外舅”。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 首句说从遥远的四川,回来一个带信的使者。一个“通”字,把“巴蜀”和“归使”串联起来,说明获知“巴蜀”之地妻子儿女消息的艰难。

B. “妻孥且旧居”一句写妻子儿女仍在外家居住,这既是信使带来的消息,又是作者内心独白。

C. 颔联中“深知”与“不忍”写作者明知道信使是报消息的,但又不忍心问,将作者想知道家人的消息但又害怕是坏消息的矛盾心理体现得淋漓尽致。

D. 颈联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距离遥远不算什么,亲情不会因此而生疏,关键是家人的身体要健康,这既是作者对妻儿的安慰,也是自我慰藉。

E. 本诗含蓄委婉,慷慨悲壮,情真意切。首联情绪平静,颔联沉抑,颈联欢快,尾联感慨深沉,起伏跌宕,尽显真情之妙。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宇文绍节,字挺臣,成都广都人。祖虚中,签书枢密院事。父师瑗显谟阁待制父子皆以使北死无子孝宗愍之命其族子绍节为之后补官仕州县九年,第进士。累迁宝谟阁待制、知庐州。时侂胄方议用兵,绍节至庐州,乃修筑古城,创造砦栅,专为固圉计。淮西转运判官邓友龙谮于侂胄,谓绍节但为城守,徒耗财力,无益于事。侂胄以书让绍节,绍节复书谓:“公有复仇之志,而无复仇之略;有开边之害,而无开边之利。不量国力,浪为进取计,非所敢知。”侂胄得书不乐,乃以李爽代绍节,召还,为兵部侍郎兼中书舍人。

吴曦据蜀反,趣绍节赴阙,任以西讨之事。绍节至,谓大臣曰:“今进攻,则瞿唐一关,彼必固守;若驻军荆南,徒损威望。闻随军转运安丙者素怀忠义,若授以密旨,必能讨贼成功。”大臣用其言,遣丙所亲以帛书达上意,丙卒诛曦。权兵部尚书,未几,除华文阁学士、知江陵府。统制官高悦在戍所,肆为杀掠,远近苦之。绍节召置帐前,收其部曲。俄有诉悦纵所部为寇者,绍节杖杀之,兵民皆欢。升吏部尚书,寻除端明殿学士。

安丙宣抚四川,或言丙有异志,语闻,廷臣欲易丙。绍节曰:“方诛曦初,安丙一摇足,全蜀非国家有,顾不以此时为利,今乃有他耶?绍节愿以百口保丙。”丙卒不易。朝廷于蜀事多所咨访,绍节审而后言,皆周悉事情

嘉定六年正月甲午卒,讣闻,上嗟悼,为改日朝享。进资政殿学士致仕,又七官为少师,非常典也。谥曰忠惠。

(节选自《宋史·宇文绍节传》)

注:圉:读“yǔ”,养马的地方。②摇足:动脚。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父师瑷/显谟阁待制/父子皆以使北/死无子/孝宗愍之/命其族子绍节为之后/补宦仕州县/

B. 父师瑗/显谟阁待制/父子皆以使北/死无子/孝宗愍之命/其族子绍节为之后/补宦仕州县/

C. 父师瑷/显谟阁待制/父子皆以使北死/无子/孝宗愍之命/其族子绍节为之后/补官仕州县/

D. 父师瑗/显谟阁待制/父子皆以使北死/无子/孝宗愍之/命其族子绍节为之后/补官仕州县/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进士,指考中进士。“进士”是科举时代对殿试考取之人的称谓。

B. 兵部,掌管武官选用及兵籍、兵械、军令等的机构;尚书为主官,侍郎为次官。

C. 甲午,甲是地支之一,午是天干之一,文中用的是天干地支记日法。

D. 赠,文中指追赠,指在人死后授予某种官职、称号等,此处指授予官职。

3.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宇文绍节敢于直言,反对随意用兵。任庐州知州时,和准备用兵的韩侂胄意见相左,致力于防御,为此受到韩侂胄的指责,但他不为所动,仍然坚持己见。

B. 宇文绍节善于知人,竭力举荐安丙。他向用事者举荐安丙,认为安丙必能平定吴曦叛乱,安丙果然不负众望;后又举荐安丙宣抚四川,并担保其不会谋反。

C. 宇文绍节处事果断,大胆为民除害。他先是把肆意杀戮、抢劫的高悦召置帐前,后又接受人们的控告,杖杀放纵部下为盗的高悦,此举深受军民热烈欢迎。

D. 宇文绍节深受器重,死后备极哀荣。步入仕途后,多次升迁,曾任宝谟阁待制、庐州知州、吏部尚书、端明殿学士等官职;死时皇上为之改变朝会宴享的日期,并予赠谥。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臣用其言,遣丙所亲以帛书达上意,丙卒诛曦。

(2)朝廷于蜀事多所咨访,绍节审而后言,皆周悉事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你从鸟声中醒来

羊令野

①听说你也是每天从鸟声中醒来的人,那一带苍郁的山坡上丛生的杂树,把你的初夏渲染得更绿了。而你的琴韵就拍醒了每一枝叶,展示着自己生命的成长。

②你说喜欢落雨的日子,雨的逗点落向屋檐或者碧绿的草叶,你都能谛听到那种别有的韵致。有人在黄冈竹楼上听雨,有人在陋室之中弹琴,而你却拥有了最美好的庭园,在这喧哗的尘市边缘,鸟语对答里,你莫非也是其中一种韵律,一种色彩?

③去年冬天,为朋友题了一幅山水小品,诗是五言绝句:

一庐临水曲,野树抱山来。仿佛幽人意,琴声几度回?

④这幅小品,只画了山和树林,拥有一庐,却没有补上人物。我想树丛中的小屋,必是幽人居处,静观之余,仿佛有琴声回绕其间,就画题句,分享了毫端余韵。一条美溪远远地依向你的山脚来,那不就是画中的幽境,心上的净土?这份清福赋予你的乃是慧根的滋长,灵性的焕发。

⑤古人买山退隐,耽于林泉的淡泊自甘,你不是曾经听见诗人的警语,“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今天许多深幽可隐的山林,已不是我们可以独享其美的地方,哪里有“深林人不知”的化外,让“明月来相照”呢?王维在竹馆里,幽篁深掩,想是最清闲无为的情境,而我们现代人不也正想飞出摘星的大厦,去拥抱残山剩水间的一幢独立别墅吗?

⑥你每天走向尘烟,踏碎市声,待到深夜归来,享受那片宁静的时间之海,自己就成了一叶无桨无帆的小舟,航于如梦如醒的玄思里,那真是静坐无牵挂,多么干净的世界!这般夜对孤灯、晨读鸟声的生涯,不是富敌天下贵傲诸侯的人所能领略的情趣!最近在偶然的兴味中,缀得一联:日耕九百亩,夜读五千年。

⑦我循例每日晨起必写九百字,九百字即九百个方格子,亦九百亩也;人如老圃,乐在其中,入夜则孤灯人影与五千年相对耳。这五言联读来似乎遣词夸张,其实那就是把生命握在手里看个仔细,摩挲不辍,如此的自我观照一个跳跃的灵魂。在九百亩中,我只想根植且灌溉将芜的心园,不希冀一朵蓓蕾的绽放,或者一枚果实的撷取,也许生命就从其中成长不息。在五千年中,想是浩瀚无涯的放浪,纵然是契合的片刻,也是许多发光的灵魂偶然相遇的顷间电击的神话。

⑧夜与晨曦之间,你总是逡巡于这段时光隧道,守望着你窗外的树和园中的草叶,你不忍遗弃于梦的边缘。或者也有一二只不眠的禽鸟,惊飞于高高的寒枝。如果这是秋日,想必“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的!人毋须苦于悟禅参佛,能把一颗洗涤过的心,置于这般透明清澈的晨光里,我想那即净土一方,不是武陵人暂游桃源,更非刘阮上天台了。泥巷之中也有大智的人,东篱之下一样见到悠悠的南山。只看你的心境能否容纳下这宇宙!这人间!不过景美溪的水仍然流向汪洋,不留涓滴在沟壑之中,昼夜不息的正是逝者如斯!这自然间所有样相,无不是人的一面可鉴的妆镜,也是我们摹临的一本万古不废的碑帖。

⑨趁着你还未入梦,夜色与晨曦还遥遥衔接的时分,你和那山岗醒着来听我的夜话,亦如我听那弦音般的溪水,蜿蜒而过彼此的枕畔,那是自然为夜话铺叠的背景音乐,而话语依稀是写在水上,写在云上,那样的节奏和色调!

(选自《散文精品》,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文章的标题诗意盎然,让人感到一股清新之气扑面而来,仿佛鸟声婉转响在耳旁, 带领我们走进诗情画意的世界。

B. 文章多处引用诗句和化用典故,增强了文章的文学色彩和抒情意味。同时,也体现出作者在传统文化和古诗词方面的造诣。

C. 景美溪的水“昼夜不息”地奔向汪洋,不在沟壑中停留,暗示着生命在自我奋斗中延伸张扬,蕴藉隽永,耐人寻味。

D. 文章以理服人,作者以深入浅出的说理紧紧抓住读者,使读者沉醉在作者所创设的情感氛围中,引起心灵震颤和感应,从而获得美感和启迪。

E. 这是一篇文采飞扬、韵致风流的写景美文,语言秀逸,风格柔和、温婉、含蓄,读来给人以清丽、柔婉、沉郁的感觉。

2.“这自然间所有样相,无不是人的一面可鉴的妆镜,也是我们摹临的一本万古不废的碑帖。”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是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2018年2月,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传》英文版三部曲(《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将分九卷陆续出版,这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一件大事,中国人有“侠”情,且认为“侠”可以超越文化边界。西方文化中亚瑟王的圆桌骑士、罗宾汉式的绿林英雄,以及风靡当下的银幕上的超级英雄,在我国都有“侠”缘。

但是,侠不是骑士,甚至不是武士。不管是骑士,还是武士,都是某种权成——往往是封建领主给予的一种身份。 而侠,非身份,亦非职业。侠,其实是一种态度、一种行事方式。司马迁在《游侠列传》中说,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 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太史公的看法,其实太过理想主义。在笔者看来,侠不见得真有如此伟大,反倒是韩非子的话更为直接,“侠以武犯禁”。侠,是一种无视“禁忌”的(“禁忌”有好有坏,这种“无视”也自然是双刃剑)直接狂放的行事方式。

侠讲究的是豪放不羁、快意恩仇。这种“豪放不羁”,如《笑傲江湖》所描绘的,不贪高位,不惧追杀,不恋亲情,只愿与知己合奏一曲《广陵散》。侠的“快意恩仇”,如王家卫电影《东邪西毒》中的洪七,他收了贫女一个鸡蛋后,冲入王府杀了一众刀客,为贫女的弟弟报了仇,自己则在交战中被削掉一个手指。洪七是侠,他做事的原则不是“付出与回报是否对等”,而是,做这事,心里是否“痛快”。相比之下,《史记.刺客列传》中所载诸人,虽勇猛如聂政,忠义如豫让,慷慨如荆轲等,都算不得“侠”,因为他们把做事看作一种工作,而工作讲究的是按劳取酬。

侠讲究的是一份担当。在徐克电影《七剑》中,被清兵追杀,身受重伤的傅青主,对无助的村民们说,“上天山,找帮手!”为什么天山上的剑客要帮助素不相识的傅青主和村民们?因为他们是有担当的侠。电影《佐罗》中,迭哥代替遇刺的好友前往南美行总督之职并化身蒙面侠佐罗行侠仗义,解救被欺压奴役的殖民地百姓,也是一种担当。

侠,其实很少存在于武侠小说所热衷描绘的江湖门派中,因为那些根本就是“地下政治组织”,而不是“豪侠”的聚集地。“千秋万代,一统江湖”,与其说是武侠的宏愿,倒不如说是野心家的梦想。如果说《鹿鼎记》《书剑恩仇录》 中的帮会还有个“反清复明”的宏大目标,那《笑傲江湖》中的各大门派的纷争,则更是把“江湖”这个会党互相倾轧的修罗场,揭露得淋漓尽致了。武侠小说虽妙,但其对大众的影响力显然还是不敌武侠片。可惜的是,近年来,中国武侠电影势头亦渐弱。西方之侠,却风头正劲,蝙蝠侠、蜘蛛侠、钢铁侠、闪电侠、神奇女侠……一众奇侠不仅在各自电影中大显神通,更时不时地联合作战,《复仇者联盟》《正义联盟》等,让观众应接不暇。

其实无论东方还是西方文学、电影艺术作品中的侠士,哪里有不公,哪里就有他们,他们是正义的化身,他们代表着善良、勇敢、不畏强权、不慕金钱,他们有着常人所没有的本领、勇气和责任感。他们能为人们所不能,解救弱者于危难之中。他们身上,寄托着人们善永远打败恶、正义永远主宰世界的希望。

(摘编自王伟滨《中国武侠走进英语世界》,《光明日报》2018年1月17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司马迁看来,侠有很多值得赞许之处,如已诺必诚、舍己救困、不矜其能等。

B. 在韩非子看来,侠并非真有如此伟大,“侠以武犯禁”的行事方式是把双刃剑。

C. 侠讲究的是一份担当,所以即便勇猛如聂政,慷慨如荆轲等,都算不得“侠”。

D. 侠存在于武侠小说所热衷描绘的江湖门派中,而真正的“豪侠”并不聚集于此。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以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英文版即将出版一事自然地引出了有关“侠”这一论题,增强了文章的时代感。

B. 文章从“侠”的行事方式、精神内涵及其社会意义等多角度展开论证,给人以层次分明、逐层深入的印象。

C. 文章在选择事例进行论证时并不局限于中国武侠小说,还选取了不少人们熟悉的中外电影等艺术作品中的侠士形象。

D. 文章将中国武侠电影势头渐弱与西方之侠却风头正劲进行对比论证,揭示了本文的写作意图和中心论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骑士和武士往往是封建领主给予的一种身份,这决定了既非身份也非职业的侠与他们毫无共同之处。

B. 江湖门派热衷于相互倾轧,常把“千秋万代,一统江湖”当成自己的宏愿,而侠与他们有很大区别。

C. 作者并不完全认可司马迁在《游侠列传》中提出的对侠的评价,而是赞同韩非子的“侠以武犯禁”观点。

D.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侠士都是正义的化身,寄托着人们善永远打败恶、正义永远主宰世界的希望。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宝贵之时期也。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身。

——陈独秀

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惟知跃进,惟知雄飞,惟知本其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锐敏之直觉,活泼之生命,以创造环境,征服历史。

——李大钊

青年又何能一概而论?有醒着的,有睡着的,有昏着的,有躺着的,有玩着的,此外还多。但是,自然也有要前进的。

——鲁迅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