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最近,在河南郑州举行了智能机器人与三位...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最近,在河南郑州举行了智能机器人与三位名师团队对决的首场教学比赛。比拼的是人类教师与智能机器人谁更擅长教学,谁提升考试能力更强。其方式是教师和机器人分别为参加数学比赛的78名初中学生进行四天集中性的教学辅导。结果是,智能机器人依靠程序精密、反馈及时、矫正到位的大数据教学方式,在平均提分上以36.13分打败教师教学组的26.18分。智能机器人的教学获得了胜利。

材料二: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办公室。当陶行知回到办公室时,男生在等候了。陶行知掏出一颗糖送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说明你尊重我。”男生半信半疑。陶校长又很欣赏地说:“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这时,像被唤醒一般的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我不能用砖头砸同学。”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我再奖励你一块。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对以上两则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选准角度,明确立意,确定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或含意。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未来,教师会消失吗? 最近,在河南郑州举行了智能机器人与三位名师团队对决的首场教学比赛,智能机器人的教学获得了胜利.在震惊之余,我不禁陷入沉思,在新时代,传统的教育教学工作会被智能机器人取代吗?未来,教师会消失吗? 其实,只要认真去审视这场人机对决,我们便不难找到答案. 在这场对决中,双方比拼的是“谁更擅长教学,谁提升考试能力更强.”智能机器人代表的是“拥有高精尖的技术团队、百名特级教师研究组,成功地将智能技术与教育经验融为一体的国内第一家人工智能智适应教育机构”,而三位名师团队代表的仅是有着“17年平均教龄的中高级老师”,其实,从双方的力量来看,孰优孰劣,便一目了然了.与其说是智能机器人赢得了比赛,不如说是它背后庞大的精英团队赢得了比赛.3个中高级教师PK由100个特级教师组成的研究组啊,更不要说智能机器人本身是依靠程序精密、反馈及时、矫正到位的大数据教学方式来比拼了. 虽然这场比赛智能机器人赢了,但在我看来,这并不能证明机器人的教学水平就一定比教师好,只能说在智能机器人的帮助下,学生的考试能力增强了.因为智能机器人能够通过大数据,对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进行及时评价,对知识欠缺点及时补救,使辅导更到位.这纯粹是技术性的东西.如果智能机器人一直这样辅导学生的话,或许他们真的可以成为解题高手,但绝对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霸”!因为“学霸”除了考试成绩好之外,他们的各个方面都应该是“顶呱呱”的,例如情商、逆商. 我们不要忘记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不单包括学习能力、还包括批判性思维、创造力和想象力等,就目前而言智能机器人还不具备这些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还必须要依靠教师才可以. 教育家陶行知“四颗糖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面对着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他并没有简单地判断谁对谁错,而是本着热情关怀、耐心教育的真心,在学生最需要关心、爱护的时候充分体现自己的爱心和善举,用特别的爱做道具,把“四颗糖”串成一个“糖葫芦”,把“尊重和理解、信任和支持、赏识和鼓励、宽容和体贴”轻轻地递给那个用砖头砸同学的男生,唤醒他的良知和动力.如果是智能机器人,它会怎么样判断呢?在它的世界里或许只有对、错之分,正、误之别;或许它会认为,打人就是不对,被打的就是受害者吧.作出的判断尚且不能够依理依据,更不要奢望它能够去“教育”学生了. 尽管智能机器人在教学和提升考试能力方面取得非凡的成绩,但并不代表它在未来就可以取代教师,在感性的世界里教师还是主宰.而教师在新时代的教学教育当中也要居安思危、与时俱进,如果能够借助智能机器人的力量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这对教育事业而言,无疑是一个福音.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材料作文,材料共有两则,第一则是机器人和教师同时培训学生,结果机器人完胜老师,第二则是陶行知的教育案例,说明教育中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情感的因素。两则材料的基本点是:智能机器人与人类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的孰优孰劣。作文时对此提出自己的看法,然后进行论证即可,可以赞同智能机器人,也可以倾向于教师,还可以辩证的看待。行文中注意观点明确,论证清晰,如提出“辩证的看待”,首先通过第一则材料引出智能机器人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然后深入的论述其优缺点,数据整合方面是优点,情感教育上存在劣势,正因有此特征,可作为教师在教学中的有益补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作为一种文化基因和精神传承,工匠精神为各行各业所必需。以工匠精神来打造产品和企业的品牌,必能打造出响当当的“名牌”,塑造出光灿灿的“形象”。弘扬工匠精神,既靠思想自觉,也靠文化涵养。有了这两点就可以形成尊重工匠、尊崇工匠精神的社会氛围,就能树立技能宝贵、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让我们高扬工匠精神,照亮质量时代之前程。

①以工匠精神来打造品牌,一定就能打造出响当当的“名牌”,塑造出光灿灿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

中华文化的自信缘于开放包容的文化品质。我们提倡继承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①____________。尤其是在国际间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排斥外来文化,在文化上把自己封闭起来,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是促进民族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在我国历史上,汉、唐时代既是吸收外来文化最为积极最有气魄的时代,同时也是民族主体意识高扬、民族文化蓬勃发展的时代。“五四”以来,以鲁迅、郭沫若、茅盾、老舍为代表的革命家和进步作家,都最善于借鉴、吸收外来文化,同时又都对民族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9月10日,正在念大学的张华,给高中时的班主任寄上一张祝福卡片:毕业之后,学生垂念师恩。值此教师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

B. 您在研究领域的成就,有目共睹;您在学术界的威望,人皆仰慕。我们诚挚地邀请您拨冗光临此次盛会,您的到来将使大会蓬荜生辉。

C. 尊敬的张教授,您在国学的花坛上勤奋笔耕,为弘扬古诗词之美而略尽绵薄之力,让我辈后生尽知唐诗宋词之风采,古典文化之风雅。

D. 我们诚挚邀请您莅临本届年会,过去的一年感谢各位企业家和投资人支持,未来的一年期待我们有更多的合作机会,衷心感谢您的支持和光临。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一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旨在稳增长的政策措施:引导信贷资金支持实体经济、加大对“三农”和小微企业等薄弱环节的支持、助推消费升级……这些措施有效缓解了经济下行压力。

B. 今年以来,全省工业部门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产扩销稳增长,挖潜降本增效益,1至10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比去年同期相比提高4.6个百分点。

C. 都说“流言止于智者”,但如今这年头,智者进了朋友圈,也只有被吊打的份。因为智者追求的是真相,而民众要的是感动、愤怒、鄙视和共鸣。

D. “最美巾国新建筑寻访”活动到了第三站,长城脚下的公社、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北京四中房山校区等新型建筑,让人流连忘返,构思奇特,巧夺天工。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利用人脸识别技术,能通过前端抓拍机上传的抓拍人脸图片对在逃人员进行实时比对报警,并及时通知现场安保人员,让犯罪分子无所遁形

②冷空气真是加班加点地制造寒冷,周一开始,大风再次归来,降温明显,让出门的市民浑身不寒而栗,充分感受到严冬的残酷无情。

③也许我们曾经自艾自怨过自己的身世,也曾经因为某些方面的失败而怨天尤人,但请别忘了:生活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是公平的,我们应该感谢生活。

④这座古老的园林融合了山水、楼台、亭阁等建筑和花草树木这些必不可少的自然美景元素,水木清华,格调雅致,无疑就是一个充满美学气息的艺术品。

⑤尽管各国的植树节没有统一规定的日期,但许多人自发走到义务植树的行列中,栽种一片新绿;就连各国政要也都身体力行,用实际行动呼吁大家保护绿色家园。

⑥在“魅力中国城”竞演活动中频频被提及的茂名浪漫海岸是一个以“爱”与“浪漫”为主题的度假区,不少新人在这里的蓝天白云与海岸的见证下义结金兰,许下爱情的诺言。

A. ①②⑤    B. ②③⑥    C. ②⑤⑥    D. ③④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