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归谬法是指为反对错误观点,先假设这个观点是正确的,由此推论得出荒谬结论的论证方法...

归谬法是指为反对错误观点,先假设这个观点是正确的,由此推论得出荒谬结论的论证方法。仿照下面的示例,在“仿写”文段中的横线上补写两个句子,反驳相关观点。要求:符合归谬逻辑,句式基本一致,语言简洁明了。

(示例)

观点:核电站有微量的放射性,所以核电站是不应该存在的。

反驳:如果说“核电站因为有微量放射性就不应该存在”是对的,①那么大自然也有微量放射性,所以大自然也不应该存在。②可是,大自然怎么能不存在呢?所以不能仅因为核电站有微量的放射性就说核电站不应该存在。

(仿写)

观点:许多研究生找不到工作,所以考研是没用的。

反驳:如果说“许多研究生找不到工作,所以考研是没用的”是对的,________?所以不能仅因为许多研究生毕业找不到工作,就说考研是没用的。

 

①那么许多人生病就医后没能治好病,所以生病就医是没用的。 ②可是,生病怎么能不就医呢?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和语言表达准确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仿照下面的示例,在‘仿写’文段中的横线上补写两个句子,反驳相关观点。要求:符合归谬逻辑,句式基本一致,语言简洁明了”,“仿写”就要看示例,答题时弄清句式结构特点、前后语意,弄清句子所在的语境后,再予以针对性作答。本题要注意利用“归谬法”,首先假设对方的论点是正确的,然后从这一论点中加以引申、类比、推论,从而得出极其荒谬可笑的结论来,以驳倒对方论点。仿写时要注意结构、句式、修辞、字数等,尽量保持一致。分析所给示例可以发现,反驳者先假设“核电站因为有微量放射性就不应该存在”是对的,然后联系也有微量放射性的大自然,从错误观点的角度得出“大自然不该存在”这一观点,接着以反问句给出一个大家都知的结果,即“大自然怎么能不存在呢”,由此说明先前的观点是错误的。再来看题干所给题目,“许多研究生找不到工作,所以考研是没用的”,假设这一观点是正确的,就可以联系生活中与此相似的事例,如生病就医却没能治好病,并顺着前面错误的观点得出结论,即“生病就医是没用的”,并以反问句给出一个大家都知的结果,即“生病怎能不就医”,就此证明先前观点是错误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一则文稿在表达上有五处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

通告

2011年4月7日~8日,崇左市将举办首届国际商务文化节。为做好道路交通安全保卫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有关规定,决定对崇左市城区部分路段实行临时交通管制,现宣布如下:

4月8日晚,市行政中心广场将举行首届国际商务文化节文艺晚会。从17∶00~23∶00对德天路、新城路、龙峡山路西段实行交通管制,无通行证的车辆切莫通行。前来观看晚会的群众务必将机动车、非机动车有序停放在指定地点:(一)摩托车、电动车、单车停放在环山路公务员小区周边道路两旁;(二)其他小车停放在德天路南段。

交通管制措施如有变动,以现场交通警察指挥或者设置交通标志明示为准。

因实行临时交通管制给交通出行带来的不便,敝交警支队深表不安,希望市民给予谅解、支持与配合。

崇左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

2011年4月2日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影》的布景大量使用大幅草书的屏风,水墨山水画到了人的宽袍大袖之上,初看颇具古风。,我们回头静心一问,就能缓过神来:古人那么热爱水墨、山水和书法,为什么他们却不曾用这样的方式装点他们的生活空间?看故宫的殿宇,辉煌气派;看古代的建筑,各地有别,却也多半秀丽雅致,反映中国文人审美趣味的苏州园林,处处新奇,温和景丽。以白墙青瓦的搭配闻名于世的徽派建筑,必须映衬青山绿水,人们方可心旷神怡。房间有书画墨宝的装点,但并不,肆意铺张。

张艺谋的答记者问体现了他对水墨的误解。水墨的黑白不是“不代表单纯的好坏”,而是根本与善恶没有丝毫关系。张艺谋把黑白当成了善恶的对立,而且还有所谓“中间部分的灰色地带”。如此,电影的形式色彩与故事所表现的伦理情感发生了联系,而这部悲剧恰恰表现的是人的欲望、权力和阴谋算计。主角们都戴着面具,表面上只是都督有一个影子,作为他另一面的表现,其实每个人都有一个影子——

主公在朝堂之上装疯卖傻,,对都督表现得关爱有加却;而对鲁相则。直到结尾的高潮之处,他的种种算计从之前斑驳的光影中跳脱出来。当他畅快地亲自手刃鲁相的时候,他才抛弃了影子,或者说他从影子变回了自己,而恰恰因为失去了自己营造的这个影子的掩护,他马上就死于非命。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1.依次填入文中标序号处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A. ①接着      ②既然      ③即使      ④比如

B. ①然而      ②既然      ③虽然      ④尤其

C. ①接着      ②如果      ③虽然      ④尤其

D. ①然而      ②如果      ③即使      ④比如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a喧宾夺主  b胸无大志  c谨小慎微  d披肝沥胆

B. a本末倒置  b胸无点墨  c敬小慎微  d安时处顺

C. a喧宾夺主  b胸无点墨  c敬小慎微  d安时处顺

D. a本末倒置  b胸无大志  c谨小慎微  d披肝沥胆

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以白墙青瓦的搭配闻名于世的徽派建筑,必须在青山绿水的映衬之下,人们方可心旷神怡。

B. 徽派建筑以白墙青瓦的搭配闻名于世,必须映衬青山绿水,方才令人心旷神怡。

C. 以白墙青瓦的搭配闻名于世的徽派建筑,必须在青山绿水的映衬之下,方才令人心旷神怡。

D. 徽派建筑以白墙青瓦的搭配闻名于世,必须在青山绿水的映衬之下,人们方可心旷神怡。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宋荣子并不因世人的誉谤而改变,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铸成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拟行路难》中举杯消愁却大放悲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秋尽

杜甫

秋尽东行且未回,茅斋寄在少城隈,

篱边老却陶潜菊,江上徒逢袁绍杯

雪岭独看西日落,剑门犹阻北人来。

不辞万里长为客,怀抱何时得好开。

[注]①宝应元年,严武被召回京,杜甫送行后欲返少城时遇到叛乱,滞留梓州,作此诗。②袁绍大宴宾客,宴会上郑玄受到袁绍礼遇。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诗是一首以抒怀为主题的七言律诗,作者感时自叹,感事抒情,诗中多用典故,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格调。

B. “秋尽东行且未回”一句交代了时间和作者的行踪,“茅斋寄在少城隈”一句中“寄”字写出茅斋无人,自己身在家外的状态。

C. 颔联中“陶潜菊”体现了作者渴望隐逸的心境和淡泊洒脱的品格,“袁绍杯”则表明作者渴望被人重视,但却无用武之地。

D. 颈联中“雪岭独看西日落”一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在雪岭看西天日落,与首句中“东行且未回”照应,使诗歌内容更加紧密。

2.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胡世宁,字永清,仁和人。弘治六年进士。性刚直,不畏强御;且知兵,除德安推官。岐王初就藩,从官骄,世宁裁之。

迁广西太平知府。太平知州李浚数杀掠吏民,世宁密檄龙英、知州赵元瑶擒之。母丧归,服阕赴京。道沧州,流寇攻城急,世宁即驰入城,画防守计,贼攻七日夜,不能拔,引去

迁江西副使。当是时,宁王宸濠骄横有异志,莫敢言,世宁愤甚。正德九年三月上疏曰:“敕王止治其国,毋挠有司,以靖乱源,销意外变。”宸濠闻,大怒,列世宁罪,遍赂权幸,必杀世宁。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李承勋为按察使,保护之。世宁乃亡命抵京师,自投锦衣狱。狱中三上书言宸濠逆状,卒不省。系岁余,言官程启充、徐文华、萧鸣凤、邢寰等交章救,乃谪戍沈阳。居四年,宸濠果反。世宁起戍中为湖广按察使。寻右佥都御史,巡抚四川。以父忧归。

世宁风格峻整,居官廉。疾恶若仇,而荐达贤士如不及。都御史马昊、陈九畴坐累废;副使施儒、杨必进考察被黜;御史李润、副使范辂为时所抑,连章荐之。与人语,呐不出口,及具疏,援据古今,洞中窾会与李承勋善而持议不苟合始以议礼与张璁合璁德之欲援以自助世宁不肯附会论事多牴牾。诸大臣皆忌之,帝始终优礼不替。

九年秋卒。赠少保,端敏。

(摘编自《明史•列传第八十七》)

(窾会:kuǎn huì要害,关键)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与李承勋善/而持议不苟合/始以议礼/与张璁合/璁德之/欲援以自助/世宁不肯/附会论事多牴牾

B. 与李承勋善/而持议不苟合/始以议礼与张璁合/璁德之/欲援以自助/世宁不肯附会/论事多牴牾

C. 与李承勋善而持/议不苟合/始以议礼/与张璁合/璁德之/欲援以自助/世宁不肯附会/论事多牴牾

D. 与李承勋善而持/议不苟合/始以议礼与张璁合/璁德之/欲援以自助/世宁不肯/附会论事多牴牾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服阕:服丧期满除去丧服。服丧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戴孝,通过穿孝服﹑佩黑纱或戴白花等形式对死去的长辈或平辈亲属表示哀悼。

B. 有司: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诸葛亮《出师表》里“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中的“有司”就是这个意思。

C. 擢:本义为抽引,拉拔;引申为选拔、提升官职。如“擢发难数”的“擢”为拉、拔之意;而“擢奇”的“擢”即指选拔。

D. 谥:是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他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褒扬的称号,始于西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胡世宁性情刚直,不畏强暴。宁王有造反意图,他非常愤恨,大胆上书,劝谏皇上遏制宁王宸濠的势力。

B. 胡世宁通晓军事,擅于谋划。在赴京途中,他出谋划策,成功防守,从而化解了贼寇攻城的危机。

C. 胡世宁为官公正,推贤举能。他积极举荐在考评中被罢黜的都御史马昊、陈九畴,又为受牵连被罢官的副使施儒、杨必进进言。

D. 胡世宁处事严正,坚持自我。在与李承勋、张璁等人交往的过程中,他不因个人情感而轻易更改主张、附和他人言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世宁即驰入城,画防守计,贼攻七日夜,不能拔,引去。

(2)与人语,呐不出口,及具疏,援据古今,洞中窾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