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小题。 形势越来越紧。我们隔壁住着一位年老的工商业者,原先是某...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小题。

形势越来越紧。我们隔壁住着一位年老的工商业者,原先是某工厂的老板,住屋是他自己修建的,同我的院子只隔了一道竹篱。有人到他家去抄“四旧”了。隔壁人家的    ,我们听得    ,从篱笆缝里也看得见一些情况。这个晚上附近小孩几次打门捉小狗,幸而包弟不曾出来乱叫,也没有给捉了去。这是我六十多年来第一次看见抄家,人们拿着东西进进出出,一些人在    ,有人  坛坛罐罐。这情景实在可怕。十多天来我就睡不好觉,这一夜我想得更多,同萧珊谈起包弟的事情,我们最后决定把包弟送到医院去,交给我的大妹妹去办。

包弟送走后,我下班回家,听不见狗叫声,看不见包弟向我作揖、跟着我进屋,我反而感到轻松,真有一种甩掉包袱的感觉。但是在我吞了两片眠尔通、上床许久还不能入睡的时候,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包弟,想来想去,我又觉得我不但不曾甩掉什么,反而背上了更加沉重的包袱。在我眼前出现的不是摇头摆尾、连连作揖的小狗,而是躺在解剖桌上给割开肚皮的包弟。我再往下想,不仅是小狗包弟,连我自己也在受解剖。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我就这样可耻地开始了十年浩劫中逆来顺受的苦难生活。一方面责备自己,另一方面又想保全自己,不要让一家人跟自己一起堕入地狱。我自己终于也变成了包弟,没有死在解剖桌上,倒是我的幸运。……

1.为引文的空格处选出最合适的一组词语

A. 一举一动    清清楚楚    大声嚷嚷    敲打

B. 一动一静    仔仔细细    大声吆喝    摔破

C. 一动一静    清清楚楚    大声叱骂    摔破

D. 一举一动    清清楚楚    大声叱骂    摔破

2.填入上题空格处的这一组词语表现了当时怎样险恶的情势?有何作用?。

3.巴金送走包弟后心情经历怎样的变化?请简要概括。

4.文中划线句表达了作者哪些丰富而深刻的思想?请简析。

 

1. C 2. 这组词语客观上表现了当时野蛮混乱的社会现实,主观上则真实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惊恐不安。为下文写送走包弟的情节作了铺垫。 3. 先是感到短暂的轻松,随后反而背上更加沉重的心理负担,感到深深的自责和羞耻。 4. 作者发自内心的自遣自责,当年像甩掉包袱一般将包弟送到医院的解剖桌上,终成为作者心上永远也无法卸却的重负。这样的自遣自责一方面是解剖自己,具有摄人心魄的力量;另一方面,又为将来人们提供一面值得借鉴的镜子。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首先明确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要正确理解成语的整体意义,要注意语境的组合与搭配情况,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特别陌生的成语往往是对的。还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 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来帮助我们判断。一动一静:指动静。一举一动:意为人的每一个动作,指所有的行动。仔仔细细:是指人处事认真细心,丝毫不马虎。清清楚楚:清晰明白有条理。大声吆喝:大声喊叫、叫卖、 呼唤。大声叱骂:大声叱责,责骂。摔破:摔坏。敲打:敲,指用言语刺激或批评别人。第一个空跟第二个联系的比较紧密,后面说“听得”,因此前面应该选“一动一静”,后面应该选“清清楚楚”。文革时候抄“四旧”,不应该仅仅是“大声嚷嚷”和“大声吆喝”,而应该是“大声叱骂”,因此该题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默写

(1)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______________________。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寻梦?撑一支长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满载一船星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徐志摩《再别康桥》)

(3)又前而为歌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荆轲刺秦王》)

(4)惨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流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5)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的,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戴望舒《雨巷》)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孔子)

(2)大言不惭,则不必为之志。(朱熹)

(3)言论的花儿开的愈大,行为的果子结的愈小。(冰心)

(4)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汉·司马迁《史记·平原君列传》)

(5)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臧克家对闻一多的评价)

读了上面五个句子,你对“言”和“行”的关系有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以其中的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看法。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面是新闻报道中的部分文字,请在阅读后写一则新闻短评,表明自己的观点,100字左右。

2018年4月4日,《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总决赛上,来自杭州的外卖小哥雷海为夺冠。雷海为说,自己7岁起读诗,喜欢诗词中文字的韵律感,至今仍随身携带一本《唐诗三百首》。从20岁离家起,雷海为已经在外漂泊17年。做礼品销售那几年,每周末他都会去书店看诗词,在书店里背完,回家后默写下来,下次去书店校对一遍。如今做起了外卖小哥,在等餐间隙,其他人都在看直播、打游戏,雷海为却拿起手机背诗。尽管物质生活并不如意,但是在他看来,“诗与远方”是一种永恒的追求,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挥之不去。

 

查看答案

下面是某书店门口贴的失物招领的片段,其中有五处用语不恰当,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

昨天有个人在本书店二楼捡到男用手包一个,内装500多元现金,还有一张洗车卡、好几张银行卡、某商场国庆特惠购物卡,现手包在一楼服务台处保管,望失主务必在今天下午前来认领,特此启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在关于环境保护的网站上,我们可以轻易找到许许多多触目惊心的图片:若干海鸟误入触礁沉没的油轮留下的油污里带,浑身沾满粘稠的石油而不能再飞翔;大洋深处的信天翁因为误食塑料垃圾而死亡,在逐渐腐朽的尸身里,露出若干        的塑料碎块;海龟在幼年时被塑料拉环套住,终其一生也不能挣脱,只能带着葫芦形的身躯         ;(      ),使它们因为难以浮出水面换气而身亡……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的破坏,已经在不经意间影响了许许多多海洋生物的生活乃至命运。最终,人类也将         。举例而言,传统的塑料难以自然降解,在塑料垃圾进入海洋之后,随着洋流汇总到大洋上的特定区域,就会形成一块“垃圾大陆”。而在漂浮的过程中,一部分塑料垃圾会因为碰撞而破碎,形成极小的甚至肉眼都难以看到的微粒,进入海洋动物的身体,并且随着食物链传递给人。人类随意地将污染物排放到海洋里,如今也只能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都恰当的一项是 (   )

A. 五颜六色         苟延残喘         在劫难逃         自作自受

B. 五颜六色         苟且偷安         祸从天降         自食其果

C. 五光十色         苟且偷安         在劫难逃         自食其果

D. 五光十色         苟延残喘         祸从天降         自作自受

2.下列在文种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与其相遇的海豹或海豚,不幸被渔民废弃的渔网裹挟其中

B. 渔民废弃的渔网,将不幸与其相遇的海豹或海豚裹挟其中

C. 海豹或海豚不幸与其相遇,被渔民废弃的渔网裹挟其中

D. 渔民废弃的渔网不幸与其相遇,将海豹或海豚裹挟其中

3.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在塑料垃圾进入海洋之后,随着洋流会集到大洋上的特定区域,就会形成一块“垃圾大陆”。

B. 塑料垃圾在进入海洋之后,随着洋流会集到大洋上的特定区域,就会形成一块“垃圾大陆”。

C. 塑料垃圾在进入海洋之后,随着洋流汇集到大洋上的特定区域,就会形成一块“垃圾大陆”。

D. 在塑料垃圾进入海洋之后,随着洋流汇集到大洋上的特定区域,就会形成一块“垃圾大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