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根据下面材料,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

根据下面材料,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是一座桥梁,而非目的。

桥梁是使行人等顺利通行的构筑物,亦比喻能起沟通作用的人或事物。

 

心灵的桥梁 桥是一只放大了的板凳,是行走的通道;桥是捷径,提高效率的路径;桥亦是纽带,是沟通人与人心灵的工具。 其实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块留给修桥的基地,有人修了它有人忘了它,甚至于有人从没有理会它。于是有人的心灵充实了,而有人的心灵,却总是空缺着这么一块位置;于是有了世间的善﹑真﹑恶之别。那么没修桥的人,听听那些正在修桥的人的心灵之声——叮叮,咚咚,就像欢快充实的交响乐。 请听我说,为自己架起一座沟通心灵的桥吧! 架起一座爱心之桥。你需要的是同情心,利他心,还有真诚的笑,善意的鼓励……这样,你的爱心之桥破土动工了!叮叮,梆梆!当你的爱心之桥向网络一样接到其他人的心灵上时,你便成功了。请记住:善意地帮助他人,投以真诚的微笑,伸出你的手拉拉误入歧途的人,张开怀抱,进入别人的一片蓝天;分享自己的一份快乐,用爱心感化家人﹑同学﹑朋友﹑陌生人。 这样,心理指数开始升级,道德指数加一星,热度:20℃ 然后,架起一座情谊之桥。你需要爱心之桥,珍惜,理解,奉献,想念,感激。接着我们可以开工,这次我们要在爱心之桥上架起一座心型立交桥。也许会有些难,但如果你是个有心人,如果你有毅力,你可以建好。完工后,我们需要让它和爱心之桥接轨,然后接到桥的“网络”中去,那么,我们的情谊之桥完工了。你需要:珍惜爱情、亲情、友情、师生情等等,不遗余力地为自己的情谊奉献,用自己的真情迎接每一个人,分享他们的喜悦和悲伤。这样,你的情谊之桥才能被激活。 心理指数越升越高,道德指数加两星,热度:60℃ 在此基础上,我们开始修筑“宽容与悦纳之桥”。当然,你需要情谊之桥、爱心之桥、博纳、海阔天空、宽广的胸襟、豪迈的气概、原谅他人的胸怀。接着,从爱心之桥的心尖筑起,沿着情谊之桥的棱角建筑,直到包容了那些棱角,然后我们可以直接将它接入网络。当然,你要以宽容之心对待世间万物,原谅别人无意的伤害,抛弃自私自利与心胸狭隘,让别人走进自己的天空……做完这一切,““宽容与悦纳之桥””开始被激活,不过,这个过程可能会有一点小小的差错:系统会告诉你:“文件残缺”。别着急,这是因为我们漏掉了“yuanze。exe”程序——我们的宽容不能包容有意的伤害。那么,你只要说:“我要原则”,系统便会照常运行,并自动接入网络。 完成后,恭喜你,心理指数满分;道德指数:五星(满格);热度:100℃ 您成功地架起了三座“心灵之桥”并将其接入网络,它们会自动升级,不过要注意桥的维护。 当你成功地架起心灵之桥后,你就会发现自己正被人们所接纳,自己正走入大家的群体,自己的修养在不断提升……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这是一道名言类材料作文题,因而审题时首先要准确理解名言的含义,名言的含义是确定立意的基础。从材料中看,“桥”这一意象不仅指具体的“桥梁”,还有人与人沟通的媒介这一含义,写作时最好选择“桥”的第二种含义展开作文。文章如果采用记叙文文体,可以写自己与他人沟通的故事,比如自己担当了沟通的桥梁的角色,让两个有误会的人重新建立了友谊等等,写作时要做到文脉清晰,重点突出;如果采用议论文体,可以从多个方面论述“沟通的桥梁”的重要性,说明人与人的沟通是需要一定媒介的,写作时要立论鲜明,论据充足,不要泛泛而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构思立意: (1)人伟大是因为人可以起到沟通的作用; (2)追求生命本身的过程、体验; (3)有的事物也可以起到和桥梁一样的沟通作用; (4)围绕实体的“桥梁”行文,由实到虚,体现出桥梁使人顺利通行、助人成长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长篇小说的边缘化

沈敏特

进入新世纪,评论界的基本共识是:数量上有“井喷”之势,质量上大面积滑坡,长篇小说进一步边缘化。   

长篇小说边缘化的原因复杂。上个世纪80年代文学很“火”,原因是给长期处在封闭状态中的读者带来了新信息、新观念,成为思想解放的推动力。但其中多是政治原因,文学的本体并没引起充分关注。如今,可以传播新信息、新观念的媒体纷至沓来,在传播的覆盖率和快速度上远远超过了纸本的文学。满足这方面的要求,从各种媒介看,文学不占优势。 再加上一种非规范的市场经济,以强大的物质诱惑催生着人们的“暴富欲”,由此而来的贫富差距又使太多的人陷入谋生的紧张中。一种浮躁的、低道德的、低人文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泛漫开来,直接影响着文化的接受方式。广大的人群不可能沉下心来进行纸本的阅读,几十万字的长篇小说更是令人“望而生畏”。作家也有生存之虞,为了适应这种现实,相当一部分作家走上了媚俗之路。这真是悲剧中的悲剧,因为媚俗恰是文学本体的丧失。

本体,是指一个物种的不可替代性;因此丧失了本体,也就丧失了它的价值,丧失了它发展的空间,长篇小说亦是如此。就我个人的偏见,高贵应该是长篇小说不可替代的特性,它不能失去这个本体。     

长篇小说以人道主义的关怀和透视人的心灵,从而最深刻、最全面地展示人的命运。哪一种艺术品种可以直接透视和描述人的心灵状态和历程?只有文学,尤其是长篇小说。

我们知道,只有语言文字,才能保存和表达人类最精密的思维活动,才能承载和显示人类最细腻的感情变化,提供人类最高级的审美方式。语言文字不直接提供图景、人像、声音,它要通过阅读,融入读者自身的经历、感受、思索、联想,转化为读者自己创造的图景、人像、声音,延伸出读者相同而又各自不完全相同的感情的波澜、人生的感悟、思维的成果。这是一个美妙、丰富的审美大餐,在这样高级的审美活动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人之为人的骄傲和自豪。一部小说能不能坚持文学的本体性,必须看语言是否具有调动读者在阅读中进入再创造状态的张力。长篇小说在发挥语言文字应有的审美功能上无与伦比,它的高贵就在于充分使用了没有可以替代的人类最高级的传播手段——语言文字。

无论中外,人们愈来愈认识到一个人类迫切的共同的任务:这个世界的生活方式,需要重新认识和重新规划。“娱乐至死”正在被反思和理智替代,这种趋势反映在文化消费领域中,就是高贵的审美需求的苏醒。愈来愈多的人对过度娱乐化的痴迷逐渐厌倦,开始意识到通俗和低俗、喜剧和搞笑、幽默和无厘头的区别。换句话说,用大白话说,愈来愈多的人需要多一些经得起回味、咀嚼、思索,能在孤独中品味、反思一切,包括品味、反思自己的高贵的文化享受。   

新的需要开拓着长篇小说重生的新空间,我们听到了长篇小说走出边缘化的鼓声。虽是隐隐约约,但我想,只要世界在进步,文化在更新,这鼓声会响亮、会清晰。

1.试简述长篇小说边缘化的原因。

2.文章说,“高贵应该是长篇小说不可替代的特性”,请根据文意指出长篇小说的高贵本体是什么。

3.作者在文末表达了对长篇小说重生的信心,他的依据何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祁茂顺

汪曾祺

他原先不是蹬车的,他有手艺:糊烧活,裱糊顶棚。 

祁茂顺在家里糊烧活,他家的门敞着,为的是做活有地方,也才豁亮。他在糊烧活的时候,总有一堆孩子围着看。糊得了,就在门外放着:一匹高头大白马——跟真马一样大,金鞍玉辔紫丝缰;拉着一辆花轱辘轿子车,蓝车围,紫红软帘,软帘贴着金纸的团寿字。不但是孩子,就是路过的大人也要停步看看,而且连声赞叹:“地道!祁茂顺心细手巧!”

后来订烧活来越少了,都兴火葬了。谁家还会弄一堂“车船轿马”到八宝山去? 

祁茂顺主要的活就剩下裱糊顶棚了。后来,糊顶棚的活也少了,纸糊的顶棚很容易坏,而且招蟑螂,招耗子。住钢筋水泥楼房的没有谁家糊个纸顶棚的。 

祁茂顺只好改行。 

经人介绍,祁茂顺到历史博物馆来蹬三轮车,祁茂顺每天一早蹬车接馆长上班,中午送他回家吃饭,下午再接他到馆里,下班送他回家。祁茂顺很爱护这辆三轮车,总是擦洗得干干净净的。晚上把车蹬回家,锁上,不许院里的孩子蹬着玩。 

不过街坊邻居有事求他,他总是有求必应的。 

隔壁陈大妈来找祁茂顺。 

“茂顺大哥,你大兄弟病了,高烧不退,想麻烦您送他上一趟医院,不知您的车这会见得空不得空?” 

“没事,交给我了!”

祁茂顺把病人送到医院。挂号、陪病人打针、领药,他全都包了。 

离祁茂顺家不远,住着一家姓金的。他是旗人皇室宗亲,旗人见面时还称他为“四贝勒”,街坊则称之为“金四爷”。贝勒府原是很大的四合院,后来大部分都卖给同仁堂乐家当了堆放药材的栈房。他只保留了三间北房。 金四爷还保留一些贝勒的习惯。他不爱“灰顶花砖地”,爱脚踩方砖,头上是纸顶棚,四白落地。 

上个月下雨,顶棚漏湿了,垮下了一大片。金四爷找到了祁茂顺,说: 

“茂顺,你给我把顶棚裱糊一下。”

祁茂顺说:“行!星期天。” 

祁茂顺星期天一早就来了,带了他的全套工具:棕刷子,棕笤帚,一盆稀稀的糨子,一大沓大白纸。

金四爷看着祁茂顺做活。 

只见他用棕刷子在大白纸上蹭蹭两刷子.轻轻拈起来,用棕笤帚托着,腕子一使劲, 大白纸就“吊”上了顶棚。棕笤帚抹两下,大白纸就在顶棚上呆住了。一张一张大白纸压着韭菜叶宽的边,平平展展、方方正正、整整齐齐。拐弯抹角用的纸也都用眼睛量好了的,不宽不窄,正合适。棕笤帚一抹,连一点褶子都没有。而且,用的大白纸正好够数,不多一张,不少一张。连糨子都正好使完,没有一点糟践。金四爷看着祁茂顺的“表演”,看得傻了,说:“茂顺,你这两下子真不简单,眼睛、手里怎么能有那么准?”

“也就是个熟。”

“没有个三年五载,到不了这功夫。”

“那倒是。”

金四爷给祁茂顺倒了一杯沏了两开的热茶。祁茂顺尝了一口:“好茶!还是叶和元的双窨香片?”

“喝惯了。”

祁茂顺告辞。 

“茂顺,别走,咱们到大酒缸喝两个去。”

“大酒缸?现在上哪儿找大酒缸去?”

“八面槽不就有一家吗?他们的酥鱼做得好。”

“金四爷,你这可真是老黄历了。八面槽大酒缸早都没了。现在那儿改了门脸儿,卖手表照相机。酥鱼?可着北京,现在大概都找不出一碟酥鱼!”

“大酒缸没有了?”

“没有喽。”

金四爷喝着茶,连说了几句: 

“大酒缸没有了。大酒缸没有了。”

很难说得清他的话是什么意思。

1.文章对祁茂顺糊顶棚的描写有何作用?

2.祁茂顺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3.文章的标题是祁茂顺,但用了很大篇幅来写金四爷,有何用意?

4.汪曾祺的小说追求“质朴而凝重”,请结合本篇小说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 。(王维《使至塞上》)

(3)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 。(周敦颐《爱莲说》)

(5)__________,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6)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 。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7)察己可以知人,___________ 。(《吕氏春秋》)

(8)流水不腐,___________,动也。(《吕氏春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狂夫

杜甫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篠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注释:“篠”即“筱”;“裛”即“浥”

1.这首诗的颔联在写景上有何特色?

2.请简要概括这首诗的构思脉络。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完成小题。

郑浑字文公,河南开封人也。浑兄泰,与荀攸等谋诛董卓,为扬州刺史,卒。浑将泰小子袤避难淮南,袁术宾礼甚厚。浑知术必败。时华歆为豫章太守,素与泰善,浑乃渡江投歆。太祖闻其笃行,召为掾,复迁邵陵令。天下未定,民皆剽轻,不念产殖;其生子无以相活,率皆不举。浑所在夺其渔猎之具,课使耕桑,又兼开稻田,重去子之法。民初畏罪,后稍丰给,无不举赡;所育男女,多以郑为字。辟为丞相掾属,迁左冯翊。

时梁兴等略吏五千余家为寇钞,诸县不能御,皆恐惧,寄治郡下。议者悉以为当移就险,浑曰:“兴等破散,窜在山阻。虽有随者,率胁从耳。今当广开降路,宣喻恩信。而保险自守,此示弱也。”乃聚敛吏民,治城郭,为守御之备。遂发民逐贼,明赏罚,与要誓,其所得获,十以七赏。百姓大悦,皆愿捕贼,多得妇女、财物。贼之失妻子者,皆还求降。浑责其得他妇女,然后还其妻子,于是转相寇盗,党与离散。又遣吏民有恩信者,分布山谷告喻,出者相继,乃使诸县长吏各还本治以安集之。兴等惧,将余众聚鄜城。太祖使夏侯渊就助郡击之,浑率吏民前登,斩兴及其支党。前后归附四千余家,由是山贼皆平,民安产业。转为上党太守。

太祖征汉中,以浑为京兆尹。浑以百姓新集,为制移居之法,使兼复者与单轻者相伍,温信者与孤老为比,勤稼穑,明禁令,以发奸者。由是民安于农,而盗贼止息。及大军入汉中,运转军粮为最。太祖益嘉之,复人为丞相掾。文帝即位,迁阳平、沛郡二太守。郡界下湿,患水涝,百姓饥乏。浑于萧、相二县界,兴陂遏,开稻田。郡人皆以为不便,浑曰:“地势洿下,宜溉灌,终有鱼稻经久之利,此丰民之本也。”遂躬率吏民,兴立功夫,一冬间皆成。比年大收,顷亩岁增,租入倍常,民赖其利,刻石颂之,号曰郑陂。转为山阳、魏郡太守,其治放此。又以郡下百姓,苦乏材木,乃课树榆为篱,并益树五果;榆皆成藩,五果丰实。入魏郡界,村落齐整如一,民得财足用饶。明帝闻之,下诏称述,布告天下。浑清素在公,妻子不免于饥寒。及卒,以子崇为郎中。

(选自《三国志·魏书十六·郑浑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其生子无以相活,率皆不      举:生养,养育

B. 年大收,顷亩岁增            比:等到

C. 租入倍常,民其利            赖:获得

D. 榆皆成                      藩:行列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郑浑治理政绩的一组是

①后稍丰给,无不举赡。

②由是民安于农,而盗贼止息。

③山贼皆平,民安产业。

④勤稼穑,明禁令,以发奸者。

⑤终有鱼稻经久之利。

⑥村落齐整如一,民得财足用饶。

A. ①③⑥    B. ①②⑤    C. ②④⑥    D. 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郑浑带领哥哥的小儿子在淮南避难时,受到袁术礼待,但考虑到袁术最终必败,他就渡江投靠哥哥的好友华歆。

B. 郑浑有胆有识,智勇双全;在平叛梁兴等人的劫掠时,他既能力排众议,又亲率吏民前往鄜城,斩杀梁兴及其党羽。

C. 郑浑任阳平、沛郡太守期间,亲率吏民兴修水利,开辟稻田,以致连年丰收,租如倍常,等到曹操大军进入汉中,他转运的军粮也最多。

D. 郑浑之所以能受到曹魏政权的重用和褒扬,是因为他不仅治理有方,政绩突出,而且具有“清素在公”德优秀品质。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浑所在夺其渔猎之具,课使耕桑,又兼开稻田,重去子之法。

(2)浑责其得他妇女,然后还其妻子,于是转相寇盗,党与离散。

(3)浑以百姓新集,为制移居之法,使兼复者与单轻者相伍,温信者与孤老为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