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狂夫 杜甫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狂夫

杜甫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篠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注释:“篠”即“筱”;“裛”即“浥”

1.这首诗的颔联在写景上有何特色?

2.请简要概括这首诗的构思脉络。

 

1. 选词精当:动词细腻生动:“含”有小心呵护之意,运用了拟人手法;“裛”是滋润的意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自然风雨的微细、轻柔;形容词“净”、“香”巧妙地营造了微风中有细雨、细雨中夹微风的清新朗润的美妙意境。叠词“娟娟净”秀美光洁,“冉冉香”,阵阵清香,既生动地点出了竹子和荷花的美好形态,又平添音韵之美。色彩清新明丽。“翠竹”、“红蕖”。从视觉、嗅觉等角度描写。 2. 先写居住环境、暗寓疏放之意:诗的前四句描写眼前幽美清静的草堂环境,表达诗人饱经丧乱之后的舒展愉悦乃至旷放的心情;五六两句笔锋调转,写出世态炎凉和生活艰辛,点出诗人现实处境之艰难为下文抒发心志做铺垫;七八句表明心志:即使生活如颈联所述那般残酷,诗人并未被打倒,而是愈发“疏放”、“老更狂”,可见诗人坚强、乐观的生活态度。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侧重对诗歌写景手法的赏析。解答该题时,应在理解诗句含意的基础上分析其写景手法。诗歌常见的写景手法主要有白描、虚实结合、动静关系、对比、衬托、烘托、渲染、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用典、通感等等。“风含翠篠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意思是:风吹着翠竹轻摇,带着水光的枝枝叶叶明净悦目;细雨出落得荷花格外娇艳,而微风吹送,清香可闻。“含”为动词,是人的动作,作者用来描写风,可见是拟人,而拟人的表达作用一般为生动形象,可结合诗句分析;“裛”通“浥”,比洗、洒一类字更轻柔,有“润物细无声”的意味,则雨之细也不言而喻;“翠竹净”、“红蕖香”又运用视觉、嗅觉等角度来描写景物。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具体指向“对诗歌层次的把握能力”。 题干为“概括构思脉络”, 即分析诗歌的行文思路。要在整体把握诗歌的基础上,考虑诗作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使得诗歌呈现系统性,有中心有层次,同时,答案中一定出现体现行文思路的关联词语。本诗可分为三层,前四句为写景,寄寓饱经丧乱之后的舒展愉悦的心情;五六两句描写世态炎凉和生活艰辛;最后两句直接抒情,表达自己的乐观狂放的生活态度。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完成小题。

郑浑字文公,河南开封人也。浑兄泰,与荀攸等谋诛董卓,为扬州刺史,卒。浑将泰小子袤避难淮南,袁术宾礼甚厚。浑知术必败。时华歆为豫章太守,素与泰善,浑乃渡江投歆。太祖闻其笃行,召为掾,复迁邵陵令。天下未定,民皆剽轻,不念产殖;其生子无以相活,率皆不举。浑所在夺其渔猎之具,课使耕桑,又兼开稻田,重去子之法。民初畏罪,后稍丰给,无不举赡;所育男女,多以郑为字。辟为丞相掾属,迁左冯翊。

时梁兴等略吏五千余家为寇钞,诸县不能御,皆恐惧,寄治郡下。议者悉以为当移就险,浑曰:“兴等破散,窜在山阻。虽有随者,率胁从耳。今当广开降路,宣喻恩信。而保险自守,此示弱也。”乃聚敛吏民,治城郭,为守御之备。遂发民逐贼,明赏罚,与要誓,其所得获,十以七赏。百姓大悦,皆愿捕贼,多得妇女、财物。贼之失妻子者,皆还求降。浑责其得他妇女,然后还其妻子,于是转相寇盗,党与离散。又遣吏民有恩信者,分布山谷告喻,出者相继,乃使诸县长吏各还本治以安集之。兴等惧,将余众聚鄜城。太祖使夏侯渊就助郡击之,浑率吏民前登,斩兴及其支党。前后归附四千余家,由是山贼皆平,民安产业。转为上党太守。

太祖征汉中,以浑为京兆尹。浑以百姓新集,为制移居之法,使兼复者与单轻者相伍,温信者与孤老为比,勤稼穑,明禁令,以发奸者。由是民安于农,而盗贼止息。及大军入汉中,运转军粮为最。太祖益嘉之,复人为丞相掾。文帝即位,迁阳平、沛郡二太守。郡界下湿,患水涝,百姓饥乏。浑于萧、相二县界,兴陂遏,开稻田。郡人皆以为不便,浑曰:“地势洿下,宜溉灌,终有鱼稻经久之利,此丰民之本也。”遂躬率吏民,兴立功夫,一冬间皆成。比年大收,顷亩岁增,租入倍常,民赖其利,刻石颂之,号曰郑陂。转为山阳、魏郡太守,其治放此。又以郡下百姓,苦乏材木,乃课树榆为篱,并益树五果;榆皆成藩,五果丰实。入魏郡界,村落齐整如一,民得财足用饶。明帝闻之,下诏称述,布告天下。浑清素在公,妻子不免于饥寒。及卒,以子崇为郎中。

(选自《三国志·魏书十六·郑浑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其生子无以相活,率皆不      举:生养,养育

B. 年大收,顷亩岁增            比:等到

C. 租入倍常,民其利            赖:获得

D. 榆皆成                      藩:行列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郑浑治理政绩的一组是

①后稍丰给,无不举赡。

②由是民安于农,而盗贼止息。

③山贼皆平,民安产业。

④勤稼穑,明禁令,以发奸者。

⑤终有鱼稻经久之利。

⑥村落齐整如一,民得财足用饶。

A. ①③⑥    B. ①②⑤    C. ②④⑥    D. 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郑浑带领哥哥的小儿子在淮南避难时,受到袁术礼待,但考虑到袁术最终必败,他就渡江投靠哥哥的好友华歆。

B. 郑浑有胆有识,智勇双全;在平叛梁兴等人的劫掠时,他既能力排众议,又亲率吏民前往鄜城,斩杀梁兴及其党羽。

C. 郑浑任阳平、沛郡太守期间,亲率吏民兴修水利,开辟稻田,以致连年丰收,租如倍常,等到曹操大军进入汉中,他转运的军粮也最多。

D. 郑浑之所以能受到曹魏政权的重用和褒扬,是因为他不仅治理有方,政绩突出,而且具有“清素在公”德优秀品质。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浑所在夺其渔猎之具,课使耕桑,又兼开稻田,重去子之法。

(2)浑责其得他妇女,然后还其妻子,于是转相寇盗,党与离散。

(3)浑以百姓新集,为制移居之法,使兼复者与单轻者相伍,温信者与孤老为比。

 

查看答案

对下面这幅漫画寓意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教育呼唤公平,要有教无类,特别要关注弱势群体。

B. 教育不能固守教条,要与时俱进。

C. 教育不能模式化,否则抹杀学生个性,阻碍学生发展。

D. 教师要按照自己的方式教学,不能人云亦云。

 

查看答案

下面是四个日常生活交际情景,其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 昨日本人手机遗落在图书馆,如有拾获,速速交还,必有重赏。(寻物启事)

B. 杨老师作为考古界有名的前辈,我能成为他的高足,深感荣幸。

C. 感谢阁下当初的鼎力相助,这是一点心意,请笑纳。

D. 哥哥把他最重要的手表给了我,我一定惠存。

 

查看答案

下列诗句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B.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C. 卷地朔风沙似雪,家家行帐下毡帘。

D.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中国教育报》开辟了刊登教学一线老师阐述自己在教学中,如何进行教学改革,如何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使学生学会做人的文章的专栏。

B. 与此同时,一个传承红色传统、励志精武建功为主题的“学旅史、唱旅歌、铸旅魂”活动也在部队蓬勃开展,大力宣扬部队光荣历史,用红军精神引领、感召和激励新一代官兵。

C. 所谓核心价值观,说到底就是一种德。它既是体现个人品行修养的“私德”,又是彰显民族进步和国家发展价值目标的“大德”,更是体现社会精神追求的“公德”。

D. 一个人能否成才,能否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有益的成员,不光取决于他的专业能力、知识技能,还取决于他拥有正确的“三观”。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