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提取下面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来解释“端午节”。(不超过50字) 端午节是我...

提取下面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来解释“端午节”。(不超过50字)

端午节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 000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但是大多数人认为是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农历五月初五那一天人们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逐渐发展成粽子。以后,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有了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端午节是)我国农历五月初五以赛龙舟、吃粽子等形式纪念屈原的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下定义,题干要求“整合材料”“一个单句”,需要通读材料,抓住每个句子的关键部分,综合成句。如关键内容:日期为农历五月初五,事件为纪念屈原,形式有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等。整合即可,注意字数要求。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字)

野生动物的价值更多地承载于它们的基因之中,种群本身的延续更为关键。个体的死亡是必然的,但基因通过基因库①_______,维持种群的存在。我们保护野生动物个体,更多②_______,本身并非最主要的目的。所以黄石公园才会引入狼来控制鹿的数量,来淘汰老弱病残。这样的行为在人类中无法想象,在自然界③_________。我们经常用人类的眼光去看野生动物,忘记了我们之间的客观差异。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在学校开设的各种选修课中,同学们尤其更喜欢生活中的法律”“电脑音乐制作等体验性强、新鲜有趣的课程。

B. 一代又一代儒家学者以返本开新为宗旨,不断对《论语》进行创造性的诠释,由此形成了中国思想史上的经学传统。

C. “蛟龙号载人深潜器每年会有近5个月的霎时间执行深海资源勘察、环境勘探、海底生物研究等项工作。

D. 关于《红楼梦》后40回的作者是谁这个问题,红学家历来有不同的说法,现在大家一般采用的是以高鹗续作这一说法为准。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邻里之间的是非大多是由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屑小事引起的,不必寻根究底,你们还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吧。

②正在悠闲散步的外科主任王教授,突然接到护士电话说有个病人情况危急,他立刻安步当车向医院跑去。

③在我父亲的记忆里,那是一段极为特殊、不堪回首的岁月,人事的变迁如白云苍狗,谁也无法预料。

④老王家的橱柜里摆满了他多年收藏的各种老旧钟表,每当他向慕名来访的参观者介绍这些宝贝时,总是如数家珍。

⑤两位多年未见的战友在火车上意外相逢,他们一见如故,回忆起一同出生入死的战斗经历,不禁感慨万千。

⑥沿着岷江且行且看,既能感受都江堰鬼斧神工、动人心魄的伟大,又能领略沿江两岸鲜为人知的民族文化,体会别样的风土人情。

A. ①④⑥

B. ①③⑤

C. ②③⑥

D. ②④⑤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表现女子决绝而不留恋的心态和刚烈性格特点是______________

(2) 《诗经.采薇》中烘托作者哀伤之情的景物描写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

(3)《荆轲刺秦王》中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荆轲慷慨赴难、为国捐躯的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回答各题。

桃 夭

桃之夭夭①,灼灼其华。之子于归②,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 ③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④。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选自《诗经国风》)

[注] ①夭夭:形容草木茂盛。②归:出嫁。③蕡(fén):草木果实繁盛硕大的样子。 ④蓁蓁(zhēn):草木茂盛的样子。

1.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桃之夭夭”,以丰富缤纷的夸张意蕴开篇,扑面而来的娇艳桃花,使诗歌产生一种强烈的色彩感。

B. “有 其实”本意是树上结的桃子又多又好。在这里它暗示了女子婚后生儿育女,让夫家人丁兴旺。

C. 章法结构上的特点是重章叠句,每一章第二句的变化最大,使诗歌所表达的意思得以发展、加深,但也有重复单调之感。

D. 全诗三章,极有层次:由花开到结果,再由果落到叶盛;所喻诗意也渐次变化,与桃花的生长相适应,自然浑成,融为一体。

E. 此诗反复用一个“宜”字,揭示了新娘与家人和睦相处的美好品德,也写出了她的美好品德给新建的家庭注入新鲜的血液,带来和谐欢乐的气氛。

2.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