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字)
野生动物的价值更多地承载于它们的基因之中,种群本身的延续更为关键。个体的死亡是必然的,但基因通过基因库①_______,维持种群的存在。我们保护野生动物个体,更多②_______,本身并非最主要的目的。所以黄石公园才会引入狼来控制鹿的数量,来淘汰老弱病残。这样的行为在人类中无法想象,在自然界③_________。我们经常用人类的眼光去看野生动物,忘记了我们之间的客观差异。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在学校开设的各种选修课中,同学们尤其更喜欢“生活中的法律”“电脑音乐制作”等体验性强、新鲜有趣的课程。
B. 一代又一代儒家学者以“返本开新”为宗旨,不断对《论语》进行创造性的诠释,由此形成了中国思想史上的经学传统。
C. “蛟龙”号载人深潜器每年会有近5个月的霎时间执行深海资源勘察、环境勘探、海底生物研究等项工作。
D. 关于《红楼梦》后40回的作者是谁这个问题,红学家历来有不同的说法,现在大家一般采用的是以高鹗续作这一说法为准。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邻里之间的是非大多是由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屑小事引起的,不必寻根究底,你们还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吧。
②正在悠闲散步的外科主任王教授,突然接到护士电话说有个病人情况危急,他立刻安步当车向医院跑去。
③在我父亲的记忆里,那是一段极为特殊、不堪回首的岁月,人事的变迁如白云苍狗,谁也无法预料。
④老王家的橱柜里摆满了他多年收藏的各种老旧钟表,每当他向慕名来访的参观者介绍这些宝贝时,总是如数家珍。
⑤两位多年未见的战友在火车上意外相逢,他们一见如故,回忆起一同出生入死的战斗经历,不禁感慨万千。
⑥沿着岷江且行且看,既能感受都江堰鬼斧神工、动人心魄的伟大,又能领略沿江两岸鲜为人知的民族文化,体会别样的风土人情。
A. ①④⑥
B. ①③⑤
C. ②③⑥
D. ②④⑤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表现女子决绝而不留恋的心态和刚烈性格特点是________,______。
(2) 《诗经.采薇》中烘托作者哀伤之情的景物描写的句子是 _______, __________。
(3)《荆轲刺秦王》中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荆轲慷慨赴难、为国捐躯的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回答各题。
桃 夭
桃之夭夭①,灼灼其华。之子于归②,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 ③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④。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选自《诗经•国风》)
[注] ①夭夭:形容草木茂盛。②归:出嫁。③蕡(fén):草木果实繁盛硕大的样子。 ④蓁蓁(zhēn):草木茂盛的样子。
1.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桃之夭夭”,以丰富缤纷的夸张意蕴开篇,扑面而来的娇艳桃花,使诗歌产生一种强烈的色彩感。
B. “有 其实”本意是树上结的桃子又多又好。在这里它暗示了女子婚后生儿育女,让夫家人丁兴旺。
C. 章法结构上的特点是重章叠句,每一章第二句的变化最大,使诗歌所表达的意思得以发展、加深,但也有重复单调之感。
D. 全诗三章,极有层次:由花开到结果,再由果落到叶盛;所喻诗意也渐次变化,与桃花的生长相适应,自然浑成,融为一体。
E. 此诗反复用一个“宜”字,揭示了新娘与家人和睦相处的美好品德,也写出了她的美好品德给新建的家庭注入新鲜的血液,带来和谐欢乐的气氛。
2.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素善留侯张良 善:友善,交好。
B. 距关,毋内诸侯 距:通“拒”,把守的意思。
C. 不如因善遇之 遇:相逢,会面。
D. 籍吏民,封府库 籍:登记。
2.下列语句编成四组,全部表现项伯“重义气,少谋略”的一项是
①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
②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③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④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⑤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⑥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A. ②③⑥ B. ①③④ C. ②④⑤ D. ①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项伯的本意是为自己的私情救张良,但他智短虑浅,头脑简单,在“信义”面前,他不明是非,最终被刘邦拉拢。
B. 刘邦与项羽的为人处世相反,在这段文字中,刘邦的“四问”非常高明,清楚地表现了他处变不惊、善于用人的性格特点。
C. 从项伯夜驰至沛公军、张良引项伯与刘邦相见可以看出,张良是这场宴会中刘邦阵营的总导演,是一个善于谋略的大智者。
D. 节选的这段文字,虽然没有对项羽进行重点描写,但从“项王许诺”一句中可以看出,项羽缺少思考,疏于分辨是非真假。
4.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
(2)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