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文艺是一种表现而不是一种卖弄。表现的理想是文情并茂,“充实而有光辉”,虽经苦心雕琢,却是天衣无缝,自然熨贴,不现勉强作为痕迹。一件完美的艺术品像一个大家闺秀,引人注目而却不招邀人注目,举止大方之中仍有她的贞静幽闲,有她的高贵的身份。
艺术和人一样,有它的品格,我们常说某种艺术品高,某种艺术品低,品的高低固然可以在多方面见出,最重要的仍在作者的态度。品高的是诚于中,形于外,表里如一的高华完美。品低的是内不充实而外求光辉,存心卖弄,像小家娼妇涂脂抹粉,招摇过市,眉挑目送的样子。
文艺的卖弄有种种方式。最普遍的是卖弄词藻,只顾堆砌漂亮的字眼,显得花枝招展,绚烂夺目,不管它对于思想情感是否有绝对的必要。从前骈俪文犯这毛病的最多,现在新进作家也有时不免。
其次是卖弄学识。文艺作者不能没有学识,但是他的学识须如盐溶解在水里,尝得出味,指不出形状。有时饱学的作者无心中在作品中流露学识,我们尚不免有“学问汩没性灵”之感,至于有意要卖弄学识,如暴发户对人夸数家珍,在寻常人如此已足见趣味低劣,在文艺作品中如此更不免令人作呕了。
过去中国文人犯这病的最多,在诗中用僻典,谈哲理,写古字,都是最显著的例。新文学作家常爱把自己知道比较清楚的材料不分皂白地和盘托出,不管它是否对于表现情调、描写人物或是点明故事为绝对必需,写农村就把农村所有的东西都摆进去,写官场也就把官场所有的奇形怪状都摆进去,有如杂货店,七零八落的货物乱堆在一起,没有一点整一性,连比较著名的作品如赛珍珠的《大地》,吴趼人的《二十年来目睹之怪现状》之类均不免此病,这也还是卖弄学识。
第三是卖弄才气。文艺作者固不能没有才气,但是逞才使气,存心炫耀,仍是趣味低劣。像英国哲学家休谟和法国诗人魏尔兰所一再指示的,文学不应只有“雄辩(eloquence),而且带不得雄辩的色彩。
“雄辩”是以口舌争胜,说话的人要显出他聪明,要博得群众的羡慕,要讲究话的“效果”,要拿出一副可以镇压人说服人的本领给人看,免不掉许多装模作样,愈显得出才气愈易成功。但是这种浮浅的炫耀对于文学作品却是大污点。一般文学作者越有才气,也就越难避免炫耀雄辩的毛病。
从前文人夸口下笔万言,倚马可待,文成一字不易,做诗押险韵,和韵的诗一做就是几十首,用堂皇铿锵的字面,戏剧式表情的语调,浩浩荡荡,一泻直下,乍听似可喜,细玩无余味,这些都是卖弄才气,用雄辩术于文学。爱好这一类的作品在趣味上仍不很高。
(选自朱光潜《文学上的低级趣味》)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艺工作者要有学识,但是这种学识体现在文艺作品中,要无形,不漏痕迹。
B. 现在新进作家在写骈俪文时也爱犯卖弄辞藻的毛病,只顾堆砌漂亮的词眼。
C. 艺术有品格。品高的艺术通常追求内在的充实而不 “外求光辉”。
D. 文学作者越有才气,就越喜欢炫耀雄辩,并以此显示出一副可以镇压人说服人的本领。
2.下列对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二段主要从作者的创作态度方面提出文艺的特点是“表现而不是卖弄”,并分别对“表现”和“卖弄”在文艺中的体现做了形象的阐述。
B. 从第三段起,作者重点论述“卖弄”。文章分别列举了文艺作者卖弄的几个层面,论证条理清楚。
C. 举例论证是本文突出的论证方法。比如,用“大家闺秀”论证品高的艺术品,用“小家娼妇”论证品低的艺术品,说服力强。
D. 本文论证语言生动形象,论证方式多样,说理深入浅出,增强了阅读兴趣。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件完美的艺术品引人注目却不招邀人注目,就在于它不卖弄,不做作。
B. 作品中用典也是作者卖弄学识的体现,跟作者要表达的感情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C. 如果对作品思想感情的表达有必要,那么,辞藻绚丽夺目也是无可非议的。
D. 文艺作品中,卖弄是作者创作态度的一种体现,卖弄的作品,艺术品位不会很高。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珍珠
蚌壳里的夜,有多长
不再思量,不再思量
我已摆脱苦闷与忧伤
如果被昔日的泪水淹没
要求:请根据这首诗的含义及给你的启示,写一篇文章。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少于800字。
下列各项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外交辞令:美方置双方已经形成的共识于不顾,反复无常,挑起贸易战。此举既损害双边利益,又破坏世界贸易秩序,中方对此表示严重关切。
B. 回函母校:因航班临时延误,故不能及时飞往母校出席建校百年庆典,恳请领导谅解。
C. 遗失启事:本人昨日中午在田径场不慎丢失棕色钱包一个,内有急用证件,希望拾得者尽早与我联系,不胜感激,当面酬谢。
D. 开张预告:本店正在精心装修,拟定7月隆重开张,届时奉上神秘大礼,敬请新老客户期待。
对下列诗句所用修辞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比拟
B.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拟人
C.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白居易《长恨歌》) ——比喻
D.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燕歌行》) ——对比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晚唐时期著名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通俗易懂、流畅自然,著名的《新乐府》《秦中吟》等作品,反映了人民疾苦,揭露了社会黑暗,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最具有代表性的两首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是歌行体诗歌,两首诗歌都具有形象鲜明,情节连贯,语言优美的特点,具有感伤色彩,是脍炙人口的篇章。
B. 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屈原的代表作有《离骚》1篇、《天问》1篇、《九歌》11篇、《九章》9篇,《远游》、《卜居》、《渔父》、《九辩》各1篇。
C. 中国古代官宦人家的大门外有两根柱子,左边的称“阀”,右边的叫“阅”,用来张贴功状。后人就把世代为官的人家称为阀阅、门阀世族、士族。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门阀制度,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一些才高却难以出头的寒士心怀不平,常在文学作品中表达这种不平,南朝宋文学家鲍照的《拟行路难》正是这类文学作品的代表。
D. 我国古代有鸿雁传书的说法,据《晋书》记载,窦涛妻苏氏曾织锦为《回文璇玑图诗》,寄给她的丈夫,后来用“锦书”指代妻子给在外的丈夫的信。李清照的《一剪梅》“云中谁寄锦书来”一句中的“锦书”与之同义,都是指妻子写给丈夫的书信。
“早春江上雨初晴,杨柳丝丝夹岸莺。画舫烟波双桨急,小桥风浪一帆轻。”人工智能机器人“九歌”,创作了这首清新别致、朗朗上口的小诗。“九歌”创作之所以能信手拈来,是因为“熟读唐诗三百首”,它储存了从初唐到晚清的30万首诗篇,然后通过深度学习模型,(),按照主题需要解码输出一首完整的诗。如今,人工智能技术,各式各样的智能机器人早已各显神通,“张小明”是国内第一款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俄罗斯世界杯期间,“张小明”记者16天撰写450多篇体育新闻,并以与直播同步的速度发布,最终,一战成名。“强大的人工智能崛起,要么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事,要么是最糟的。我们应该竭尽所能,确保它的未来发展对我们和环境有利。”斯蒂芬·霍金生前如是警醒。当诗歌创作这一人类精神文化最后的堡垒被逐渐攻破,你我手中的饭碗岂不是岌岌可危?不过也有专家认为这是。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牛刀小试 一日千里 众望所归 庸人自扰
B. 牛刀小试 日新月异 不负众望 杞人忧天
C. 初露锋芒 日新月异 众望所归 杞人忧天
D. 初露锋芒 一日千里 不负众望 庸人自扰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古诗中的“潜规则”被掌握,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
B. 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古诗中的“潜规则”被掌握
C. 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自己学习古诗中的“潜规则”
D. 自己学习古诗中的“潜规则”,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张小明”是国内第一款综合利用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B. “张小明”是第一款国内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C. “张小明”是国内第一款利用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D. “张小明”是第一款国内综合利用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