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下列诗句所用修辞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比拟
B.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拟人
C.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白居易《长恨歌》) ——比喻
D.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燕歌行》) ——对比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晚唐时期著名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通俗易懂、流畅自然,著名的《新乐府》《秦中吟》等作品,反映了人民疾苦,揭露了社会黑暗,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最具有代表性的两首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是歌行体诗歌,两首诗歌都具有形象鲜明,情节连贯,语言优美的特点,具有感伤色彩,是脍炙人口的篇章。
B. 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屈原的代表作有《离骚》1篇、《天问》1篇、《九歌》11篇、《九章》9篇,《远游》、《卜居》、《渔父》、《九辩》各1篇。
C. 中国古代官宦人家的大门外有两根柱子,左边的称“阀”,右边的叫“阅”,用来张贴功状。后人就把世代为官的人家称为阀阅、门阀世族、士族。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门阀制度,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一些才高却难以出头的寒士心怀不平,常在文学作品中表达这种不平,南朝宋文学家鲍照的《拟行路难》正是这类文学作品的代表。
D. 我国古代有鸿雁传书的说法,据《晋书》记载,窦涛妻苏氏曾织锦为《回文璇玑图诗》,寄给她的丈夫,后来用“锦书”指代妻子给在外的丈夫的信。李清照的《一剪梅》“云中谁寄锦书来”一句中的“锦书”与之同义,都是指妻子写给丈夫的书信。
“早春江上雨初晴,杨柳丝丝夹岸莺。画舫烟波双桨急,小桥风浪一帆轻。”人工智能机器人“九歌”,创作了这首清新别致、朗朗上口的小诗。“九歌”创作之所以能信手拈来,是因为“熟读唐诗三百首”,它储存了从初唐到晚清的30万首诗篇,然后通过深度学习模型,(),按照主题需要解码输出一首完整的诗。如今,人工智能技术,各式各样的智能机器人早已各显神通,“张小明”是国内第一款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俄罗斯世界杯期间,“张小明”记者16天撰写450多篇体育新闻,并以与直播同步的速度发布,最终,一战成名。“强大的人工智能崛起,要么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事,要么是最糟的。我们应该竭尽所能,确保它的未来发展对我们和环境有利。”斯蒂芬·霍金生前如是警醒。当诗歌创作这一人类精神文化最后的堡垒被逐渐攻破,你我手中的饭碗岂不是岌岌可危?不过也有专家认为这是。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牛刀小试 一日千里 众望所归 庸人自扰
B. 牛刀小试 日新月异 不负众望 杞人忧天
C. 初露锋芒 日新月异 众望所归 杞人忧天
D. 初露锋芒 一日千里 不负众望 庸人自扰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古诗中的“潜规则”被掌握,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
B. 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古诗中的“潜规则”被掌握
C. 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自己学习古诗中的“潜规则”
D. 自己学习古诗中的“潜规则”,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张小明”是国内第一款综合利用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B. “张小明”是第一款国内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C. “张小明”是国内第一款利用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D. “张小明”是第一款国内综合利用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长恨歌》中采用浪漫主义手法,表现杨玉环和唐玄宗对于爱情的美好誓愿,并成为千古以来有情人对爱情忠贞的共同誓愿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唐代武平一的《杂曲歌辞·妾薄命》中有一句描摹美女回眸之美:“疑是仙女下凡来,回眸一笑胜星华”,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同样选择写杨玉环回眸一笑,突出其倾城之色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仰慕、崇敬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在一起的千古名句是___ ,____________ 。
(4)陆游的《书愤》中追述两次抗金胜利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5)李清照的《一剪梅》中运用起兴的手法,与屈原的“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所表达感情相类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6)李白的《越中览古》中表达与《乌衣巷》中“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相似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 ,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呈蒋、薛二友
(宋)赵师秀
中夜清寒入缊袍①,一杯山茗当香醪②。
鸟飞竹叶霜初下,人立梅花月正高。
无欲自然心似水,有营何止事如毛。
春来拟约萧闲伴,同上天台看海涛。
(注)①缊袍:以乱麻为絮的袍子。②香醪:美酒。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通过衣、饮二事的介绍,略加勾勒,便刻画出了一个生活清贫但志趣不俗的形象。
B. “心似水”“事如毛”运用比喻手法,颈联上下句体现的不同人生境界形成鲜明对比。
C. 诗歌尾联照应题目,以景结情,使全诗境界由小变大,诗歌意蕴也得到进一步深化。
D. 本诗综合运用了叙事、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其中“无欲”两句体现了宋诗多议论说理的特点。
2.本诗颔联“鸟飞竹叶霜初下,人立梅花月正高”表达精妙,请从描写角度和塑造形象角度加以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登九峰楼寄张祜
杜牧
百感衷来不自由,角声孤起夕阳楼。
碧山终日思无尽,芳草何年恨即休。
睫在眼前长不见,道非身外更何求?
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
(注)据《云溪友议》载,长庆年间(821-824)白居易为杭州刺史时,张祜和徐凝同应贡举而未能分出谁当首荐。白居易遂出试题命二人决赛,结果列徐第一,张第二。张以为耻,遂“行歌而返”。后杜牧颇为张祜抱不平,写此诗歌寄赠张祜。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孤起”一词,写角声凄厉,实际上也烘托出诗人独自登上九峰楼孤寂黯然的心境。
B. 颔联把无形离思别情寄寓在碧山、芳草等景物中,情景相生,显得丰满具体,意蕴深长。
C. 翠峰依旧,徒添知己之思;芳草连天,益增离别之恨。“思无尽”“恨即休”即本诗的诗眼。
D. 尾联一个“轻”字表现出张祜蔑视权贵利禄的名士风骨,暗寓对张祜的赞赏。
2.讲究“兴寄”是我国古代诗歌的重要特点,要求诗歌不正言直述,而是托物(景、事)兴情,有所寄寓。杜牧“兴寄深远”的诗风历来为人所称道,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