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探讨环境美学涉及两个重要问题:环境是什么?审美是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探讨环境美学涉及两个重要问题:环境是什么?审美是什么?

环境必然与人相关,是人的环境。强调环境的属人性是非常必要的。首先,它将环境科学与自然科学区分开来,因为自然科学研究更关注自然本身。其次,它将环境与资源区分开来。环境于人的功能主要是生活,而资源于人的意义主要是生产。环境与资源都有价值,然而是不同的价值。它们都是人所需要的,二者在不矛盾的情况下相安无事,而在发生矛盾的情况下就需要权衡轻重。环境的意义在于它是人的生存之本、安居之地,重要性不言而喻。

看环境有两个维度,一个是自然维度,主要考察自然具不具有宜人性。只有宜人的自然才是人的环境。在自然维度中,最为重要的是生态。生态是否良好关系人的生存、生活和发展。在人看来,有利于人的生存、生活、发展的生态就是良好的生态,反之就是不好的生态。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协助生态在朝着有利于自身方向发展的同时也适合人的生存与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生态双赢。这样造就的环境就是生态文明环境。看环境的另一个维度是文明维度。文明是人类的创造,它体现在诸多方面,其中就有与环境相关的创造。人于环境的创造性活动,最重要的是上面说到的有利于人与生态共生的活动。此外,还有大量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活动,这些活动质量的高低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环境的质量。

审美是什么?美学家们对此有不同看法,但有一点是大家都赞同的,那就是愉快。我们可以将具有审美性质的愉快概括成“乐”。人有三种生存方式:谋生、荣生和乐生。谋生,为自然人生;荣生,为社会人生;乐生,则为审美人生。乐生,有物质性的乐,也有精神性的乐。对于审美来说,精神性的乐更为重要。精神性的乐有高低之别,审美无疑是品位高尚的精神性的乐。乐生,体现在环境审美中,则为“乐居”。“居”当然首先是住下来,但不局限于此,广义的居是生活。环境美学,顾名思义就是环境的审美。环境审美的本质即为“乐居”。人在环境中生活,感受到环境给予的种种或物质或精神的愉快,就是“乐居”。

那么,何为环境美学?简要地说,它是研究人在环境中乐居的学科。环境美学属于偏重于人文方向的研究。从人文方向研究环境,主要有环境哲学、环境伦理、环境美学,环境审美是这三个学科的尖端。说是尖端,不是说它最高深,而是说环境审美是在环境哲学的指导下、在环境伦理的基础上进行的。环境哲学提出人与自然互动和谐,环境伦理学提出人与动植物共生友好,都是环境审美的重要内涵,环境美学使人们的审美关注从原初的人自身扩展到人之外的世界,从艺术扩展到生活,从自然扩展到无限。审美视界的扩大,必然带来审美内涵的深化。

(摘编自陈望衡《环境美学助力美丽中国建设》2018月9月25日《人民日报》07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人们如果加深对环境美学概念的理解,准确透彻地把握环境与审美的内涵,就能达到探究环境美学的目的。

B. 环境与资源都有价值,都是人所需,二者不矛盾时相安无事,而在发生矛盾的情况下就需要权衡轻重。

C. 人们通过努力,可以协助生态朝着“安居”“乐居”的方向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生态双赢,造就生态文明环境。

D. 除了人于环境的创造性活动,大量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活动质量的高低也决定着环境质量。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设问为发端,在论证过程中先立论后分析,明确概念,承转自如,逻辑严密,结构清晰。

B. 文章首先强调环境的属人性的必要性,继而重申环境的意义是人的生存之本、安居之地,重要性不言而喻。

C. 文章分别从自然和文明两个维度明确了评价环境的指标,并进一步分析了两项指标的轻重主次。

D. 作者卒章结旨,明确环境美学的要义与方向,相信随着审美视界的扩大,环境审美的内涵必将不断深化。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论述“谋生”“荣生”“乐生”三种生存方式,层层递进,其论述重点是与“审美”密切相关的“乐生”。

B. 环境审美的本质是“乐居”,人在环境中生活,“物质性愉快”和“精神性愉快”二者得兼,就是“乐居”。

C. 虽然对于“审美是什么”的问题,美学家们见仁见智,但“审美就是愉快”的结论已成为大家的共识。

D. 以环境哲学为指导,以环境伦理为基础,环境美学会不断发展与完善,并将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1.B 2.C 3.B 【解析】 1.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选项A,“就能达到探究环境美学的目的”表达绝对。根据对原文的理解,探究环境美学,除了把握环境与审美的内涵,还关涉很多学科,还关联人类很多的活动;选项C,转述错误,原文是“协助生态在朝着有利于自身方向发展的同时也适合人的生存与发展”,且“乐居”不属于生态文明环境的范畴。选D,“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活动”与“创造性活动”并非并列关系,而是包含与被包含关系,前者从属于后者。故答案选B。 2.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选项C,“进一步分析了两项指标的轻重主次”错,文章分析了两项指标的具体差别,但没有指明轻重主次。故答案选C。 3.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的观点理解和归纳能力。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选项B,对“乐居”转述错误。原文表达为“乐居”是指人在环境中生活,“感受到环境给予的种种或物质或精神的愉快”,可以理解为或“物质的”或“精神的”或“物质兼精神的”几种情况。故答案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9月11日下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接收了一名心脏骤停的病危患者。经急救医生全力抢救,患者才转危为安。

事后,患者的父亲李先生要求医院赔偿1500元。面对众人的不解和指责,李先生解释说,他非常感激医护人员救了他儿子性命,但一码归一码,索赔的原因是因为医院在抢救中剪坏了他儿子的衣裤,还弄丢了他儿子的一张身份证、一张银行卡和500元现金等物品。医院应当保管好患者的财物,弄丢了就是医院的工作疏忽,就应当赔偿。在索赔要求遭到医院拒绝后,李先生选择向警方报案。经过警方调解,医院同意赔偿李先生1000元,这笔钱是由最初参与抢救的急诊科医护人员凑的。

此事经媒体报道后,引发网友激烈的争论。

请你选择医院或者李先生一方的行为,阐发你个人的见解看法,体现你对当事一方行为的的思考和分析。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请把下面几个短句组合成一个长单句。不得遗漏信息,可增删个别词语。

①“3·15”晚会于3月15日20点在中央电视台一套直播。

②广大观众渴望了解种种消费投资陷阱和一年来发生的重大侵权事件。

③晚会充分满足了广大观众的收视期待。

④晚会的主题是“携手共治、畅享消费”。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流行语,网络热词则是互联网时代最普遍的副产品。与以往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得快,去得更快”成为网络热词的集体宿命。“从前阅文章,后来读段子,现在看热词。”一位资深媒体人如此概括人们记录社会事件方式的变迁。流行文化 ________________,“词时代”正乘着互联网有力的双翼开始自己的新纪元。当我们说起某起事件与人物时,脑中第一反应,不再是详实的过程或概括性的新闻标题,而是标记性热词。现在衡量一起社会事件、一档节目、一个名人,到底火不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某知名作家投来稿件,编辑兴奋地说:“您寄呈的大作,我已经收到,拜读再三,激动不已。”

B. 某学生去看望自己中学时代的班主任,一见面,就紧紧握住老师的双手激动地说:“老师,久仰了!身体还好吧?”

C. 辩论会上,他对中国人口问题发表了一番高论,最终获得了比赛的第一名,他的观点也引起全国知名专家的高度关注。

D. 你的文稿我已读过,整体思路很好,语言也很流畅,只是有个别地方需要修改,我就大胆地做了些斧正。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不法分子打着假记者的幌子,四处寻找问题单位,以曝光相威胁,强拉广告,敲诈勒索,聚敛钱财,令人痛恨。对这些假记者施以重拳,严惩不贷,实在是太有必要了。

B. 上海交通大学等多个高校科研团队正在同步进展,希望突破微藻制备生物柴油的诸多瓶颈与障碍,解决微藻采收和提高微藻生物量的关键问题。

C. 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城镇学校的早操、跑步等体育活动尽量安排在校园内进行,严禁学校组织学生在主要街道和交通要道上进行集体跑步等体育活动。

D. 参照世界级企业的标准,我们不难发现,相当大的一部分走出去的中国企业,虽然资产规模名列行业前茅,但是在国际化视野和创新力水平方面,与全球公认的品牌仍有明显差距。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