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经·小雅》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下面是关于文化作用的框架图,请把这个框架图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

下面是一封信的主要内容,其中有五处用语不恰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恩师好!时光荏苒,与您分别几年,我甚是想念。您的音容宛在,常入梦来,令我寝食难安。作为您的门墙桃李,深深感谢您高中三年的悉心教诲,对我倾尽绵薄之力,让我不孚众望,考入理想大学。
教师节来临,祝恩师身体康健,工作顺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缂丝是中国传统丝绸艺术品中的精华,其精湛的技艺令人 。缂丝工艺极为复杂,图案极为优美,可谓 。缂丝工艺曾用于制作“龙袍”,是只有王公贵族一度才能专享的“织中圣品”。“雀踏花枝出素纨,曾闻人说缂丝难。要知应是宣和物,莫作寻常黹绣看。”宋徽宗为缂丝名家朱克柔的作品所题的这首诗,道出了缂丝千百年来深受上层人物喜爱的原因。缂丝作品立体感强,所选的题材又都是人们 的,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完全可以和名家书画媲美。缂丝是个慢功夫,“通经断纬”的制作方法,从开始到结束,要经过落经线、牵经线、套筘、弯结、嵌后轴经、拖经面、嵌前轴经、捎经面、挑交等16道工序,仅一厘米见方的布面上,就要穿插过24根经线,可即便是 的老手,一天也只能织出一两寸素地缂丝,遇到图案繁复、花色细腻的画稿,可能一天仅能织几厘米。今天,( ),这门古老的技艺正被国人重新认识。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拍案叫绝 鬼斧神工 司空见惯 驾轻就熟
B. 叹为观止 巧夺天工 喜闻乐见 驾轻就熟
C. 拍案叫绝 巧夺天工 喜闻乐见 熟能生巧
D. 叹为观止 鬼斧神工 司空见惯 熟能生巧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缂丝工艺曾用于制作“龙袍”,是只有王公贵族才能一度专享的“织中圣品”。
B. 曾用于制作“龙袍”的缂丝工艺,是一度只有王公贵族才能专享的“织中圣品”。
C. 缂丝曾用于制作“龙袍”,是只有王公贵族才能一度专享的“织中圣品”。
D. 缂丝曾用于制作“龙袍”,是一度只有王公贵族才能专享的“织中圣品”。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现代服装中的缂丝这一技法正在被巧妙地运用
B. 现代服装中正在巧妙地运用缂丝这一技法
C. 缂丝这一技法正在被巧妙地运用到现代服装中
D. 巧妙的缂丝这一技法正在被运用到现代服装中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两句运用侧面描写表现了洞箫声极强的感染力。
(2)杜甫《春望》一诗中通过细节展现诗人衰老形象的两句是“____,____”。
(3)屈原《离骚》中“____,____”两句表达了诗人愿以古代圣贤的正道作为自己终身奉行的准则。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采桑子·塞上咏雪花
纳兰性德
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谢娘别后谁能惜,飘泊天涯。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
(注)此词作于康熙十七年十月,诗人随驾北巡塞上时。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一、二句诗人直抒胸臆,表明自己喜欢雪花,在于雪花轻盈的形态,不在于雪花处在寒冷之地。
B. 三、四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写出了雪花与牡丹等人间富贵花的不同,表现雪花高洁的品性。
C. 五、六句用典,悲叹东晋咏雪的才女谢道韫死后,再也无人怜惜雪花,雪花只落得漂泊天涯的命运。
D. 整首词中诗人以雪花自况,托物言志,委婉含蓄地表达出诗人追求的至清至洁的精神境界。
2.请简要赏析“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的妙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