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类阅读题
侠的存在及其文学表现是中国古代一个独具特色的社会历史文化现象。
先秦两汉咏侠歌谣时谚是咏侠诗的源头,对咏侠诗产生发展具有先导影响和奠基作用,后代文人咏侠诗由此孕育发展。这一时期的咏侠诗为后世咏侠诗创作,提供了主题性素材;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提供了侠义形象、灌注了人格精神;形成了古代咏侠诗的文化基质,尤其是“利他”的侠客之义和“士为知己者死”的恩报观念,丰富了侠意识内涵,为在诗歌中塑造游侠形象、展现人格精神奠定了价值基础;形成了咏侠诗最常见的基本母题和艺术形式,并为后世咏侠诗带来了清新自然的艺术风格。
魏晋南北朝咏侠诗出史入文、创新立意,展现了新的时代侠意识,创造了以乐府为主的传统艺术体制。既肯定侠的功业名节观念,又肯定侠的自由放荡和世俗享乐。内容除对古游侠歌咏外,多是对游侠从军边塞和贵族子弟游侠生活的描写,并采用张弛自由、气韵贯通的乐府形式,塑造了鲜明生动的游侠形象,为游侠进入文学殿堂注入了鲜明生动的艺术魅力,为侠文化的发展积攒了正能量。
唐代侠风炽盛,是咏侠诗创作的高潮期,侠的现实存在、形象寄托和精神张扬成为丰富、提升文人人格精神的重要因素。唐人咏侠诗内涵深邃,创新层面丰厚:一是通过挖掘不同类型侠者的人格精神和生命情调,提升了咏侠诗的思想境界,为咏侠诗赋予了健全的人格意识和清醒的理性精神,闪耀着时代光芒和诗人理想。二是通过对边塞游侠、市井游侠少年、文人任侠者、禁军侠少、剑侠等的歌咏,大大拓展了游侠的类型形象。三是开创了咏侠诗描写边塞游侠儿的新模式,即游侠-征战-立功-受赏。唐人咏侠诗富含时代精神,闪耀着理想光芒,艺术形式多彩纷呈。唐人继承了魏晋六朝咏侠文学传统,又在近体诗新的艺术形式下创新发展,提高了艺术品位和审美效果,在咏侠诗发展史上树起了一座承前启后的艺术丰碑。
宋、元、明、清,咏侠诗呈现出创作衰变期的特征。相对而言,北宋咏侠诗多拟古之作;南宋咏侠诗多现实内容,表现着英雄气概和牺牲精神。明代由于都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复古观念,加之外敌入侵、宦官专权等动荡的现实影响,咏侠诗出现了创作的再一次兴盛。诗人把对个人欲望的追求、实现较为普遍地建立在对个体生命本能的直接体验上,抹去了经世的功业精神,多了世俗化、个性化的真实生命意志和自然欲求,咏侠诗在内蕴上更契合于市民趣味。晚清尤其近代,内忧外患,因时代变幻和抵御外侮、追求变革的时代要求,许多文人和革命志士呼唤尚武精神,使游侠形象又一次活跃于晚清诗坛。诗人借侠之咏,竭力张扬一种勇武精神和游侠的生命情调,用儒墨大义重新诠释侠义精神,为衰败不堪的民族精神注入一股豪气与武力。晚清咏侠诗集中表现着侠义之士的担当精神,充满了浓厚的悲剧意识。
(编选自汪聚应《中国古代咏侠诗之流变》原载《光明日报》2018年05月30日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魏晋南北朝咏侠诗不仅肯定侠的功业名节观,而且更肯定了其自由放荡和世俗享乐。
B. 唐代侠风炽盛,文人的人格精神主要体现为侠的现实存在、形象寄托和精神张扬。
C. 明代都市商品经济发展使游侠诗多了世俗化、个性化的真实生命意志和自然欲求。
D. 晚清咏侠诗为衰败不堪的民族精神注入了豪气与武力,也充满着浓厚的悲剧意识。
2.下列咏侠诗中的诗句不能够体现其所在的时代特征的是
A.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魏)《白马篇》
B. “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王昌龄(唐)《塞上曲》
C. “论功独第一,天子赐旌游。”“当时杀人者,今日海西侯。”王世贞(明)《拟古七十首》
D. “我有不平事,君有游侠风。”“君为我感愤,慷慨欲从戎。”洪繻(清)《游侠篇》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 后世咏侠诗的不同艺术风格,是由先秦两汉时的咏侠歌谣时谚孕育发展而来的。
B. 历代文人的创造,为中国侠文化的创新发展注入了丰富的精神内涵和道德价值。
C. 唐朝咏侠诗继承魏晋六朝的传统且内涵深邃,从而树起了承前启后的艺术丰碑。
D. 我国古代咏侠诗的创作有着深刻的现实动因,并和文人建功立业的理想相融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7年北京市文科状元熊轩昂,父母都是外交官,家庭条件优越,他在接受采访时说:“现在的状元就是家里又好又厉害的这种。”此言一出,引发网友热议,更有不少人发出“寒门再难出贵子”的感慨。
2018年毕业于河北枣强中学的王心仪,因一篇《感谢贫穷》感动无数人。她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妈妈体弱多病,常年在家照顾患病且生活不能自理的姥爷;家中有两个弟弟,大弟弟即将升入高三,小弟弟还没有上小学;一家六口全靠家中的五亩地和爸爸外出做零活补贴家用。今年高考她考了707 分,当北大的录取通知书寄到家门口之时,她却只身一人在异地打工。
对此你有何感想?请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下列是某校突发事故应急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

下面是一高二学生加入学校文学社申请书的正文部分,其中有五处用语不得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日前惠顾学校网站,得知文学社招纳社员,很希望能到这个机会。本人爱读书、爱写作,多次在省市级作文竞赛中获奖,取得了显著成绩。现附上我的佳作,请您拜读。期盼与我洽谈。不胜感谢!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坚持全面动员与有序推进相结合。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是一个 、不断养成的过程,对待乡村文化振兴,我们既要保持 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也不可 、一味追求快、搞成新的“大跃进”。工作中,要坚持规划先行,时间服从质量, ,久久为功。
坚持党政主导与农民主体相结合。( ),让农民“热起来”,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积极参与乡村文化振兴的浓厚氛围。要切忌简单代替农民选择, 调动亿万农民最大限度参与乡村文化振兴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不断提升农民的文化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
A. 要切忌简单代替农民选择,最大限度调动亿万农民参与乡村文化振兴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提升农民的文化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
B. 要切忌不简单代替农民选择,最大限度调动亿万农民参与乡村文化振兴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提升农民的文化获得感、参与感、幸福感。
C. 要切忌简单代替农民选择,最大限度调动亿万农民参与乡村文化振兴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不断提升农民的文化获得感、参与感、幸福感。
D. 要切忌不简单代替农民选择,调动亿万农民最大限度参与乡村文化振兴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提升农民的文化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乡村文化振兴靠的是发挥党委、政府主导作用和尊重农民主体地位两方面
B. 乡村文化振兴不仅要发挥党委、政府的主导作用,更要尊重农民主体地位
C. 乡村文化振兴既要发挥党委、政府的主导作用,又要尊重农民主体地位
D. 不仅发挥党委、政府的主导作用,更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对乡村文化振兴很重要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潜移默化 不失时机 一哄而上 亦步亦趋
B. 耳濡目染 时不我待 一呼百应 稳扎稳打
C. 潜移默化 时不我待 一哄而上 稳扎稳打
D. 耳濡目染 不失时机 一呼百应 亦步亦趋
补出下列句子中空白处诗句
(1)屈原在《离骚》中直抒胸臆,表达自己不畏艰难、一往无前,对理想和真理执着追求、至死不改的句子是 :“_____,____。”
(2)庄子《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宋荣子看淡世间的荣辱,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世人毁誉的牵制。
(3)李商隐在《锦瑟》中通过化用南海鲛人和蓝田玉石的传说来抒发情感的两句是:“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