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7年北京市文科状元熊轩昂,父母都是外交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7年北京市文科状元熊轩昂,父母都是外交官,家庭条件优越,他在接受采访时说:“现在的状元就是家里又好又厉害的这种。”此言一出,引发网友热议,更有不少人发出“寒门再难出贵子”的感慨。

2018年毕业于河北枣强中学的王心仪,因一篇《感谢贫穷》感动无数人。她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妈妈体弱多病,常年在家照顾患病且生活不能自理的姥爷;家中有两个弟弟,大弟弟即将升入高三,小弟弟还没有上小学;一家六口全靠家中的五亩地和爸爸外出做零活补贴家用。今年高考她考了707 分,当北大的录取通知书寄到家门口之时,她却只身一人在异地打工。

对此你有何感想?请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自强永不息,寒门也能出贵子 “今年高考,一名17岁的小伙崔庆涛文科考了669分,被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专业录取。当17岁的崔庆涛接到快递员电话时,他正和父母在一建筑工地上拌砂浆。” 前不久,我们中国大陆首位登上哈佛讲台的农村学子何江,他的演讲让我们看到我们国家的优秀人才,看到了我们的寒门亦能出贵子。 当今社会,关于寒门能不能出贵子的争论一直是公众探讨的热点,尤其是每当各省高考状元的身份背景被公布,大部分都是出自高知家庭,父母能给与良好的教育资源。贵子出贵门已不再什么新闻。然而,笔者却认为,寒门亦可出贵子。 自古寒门多贵子,从来纨绔少伟男。宋太祖赵匡胤,出身寒微,早年生活艰苦,但他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不向命运低头屈服,在困苦的环境中磨练了意志、锻造了品格,自强不息,奋斗不懈,最终结束五代混乱局面,成为宋代开国之君。 再比如,考入清华大学的甘肃定西考生魏祥。魏祥身患重度残疾,生活全靠母亲照料。由于其父早年因病离世,多年来母亲为其求学付出了艰辛努力。2017年高考,魏祥取得648分的优异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他的经历给清华校训“自强不息”以最好的诠释,也恰恰说明了寒门能出贵子。 又如,考入清华大学的吴桥县庞庄村庞众望。他出生在一个极为不普通的农民家庭。父亲是一位精神分裂症患者,母亲下肢残疾,常年瘫痪在床。得不到父母很好地照顾,却要用稚嫩的双肩挑起生活的重担,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他却乐观积极,像太阳一样照亮了贫瘠的生活,虽肩负苦难,却砥砺前行。点滴汗水凝聚力量,艰苦磨难塑造品格,强者何惧寒门!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原生家庭无法选择,不能因为父母无法给我们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优秀的名师家教就自怨自艾,把所有的罪过都推给父母“谁让我没有一个好爸爸”。人的出生就像摸牌,你可能摸到一把好牌,也可能摸到一把烂牌,最终的输赢取决于你怎样经营这一副牌。当我们摸到烂牌的时候,更需要咬紧牙根,攥紧拳头,努力奋斗,自强不息,不为自己的失败找借口,在每一次挫折和跌倒中积累经验,磨炼出钢铁一样的意志。所有挥洒的血汗终将浇灌出美丽的鲜花。志存高远,顽强不息,寒门亦能出贵子。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写作的能力,以材料作文的方式呈现。写好这一类型的作文,有赖于对材料本身的解读。要仔细品读,揣摩意蕴,读懂材料,把握主旨,从而确定写作的重点,这是写好该类文章的关键。解答本题,首先要把握所给材料,本则材料中有两段内容,第一段主要的观点是“寒门再难出贵子”,第二段材料主要观点是“贫穷逆境中也能出贵子”,可就两则材料分别立意如家境并非成功的决定性条件;寒门亦能出贵子;世界永远不会辜负一个坚强、努力的人;批判“寒门再难出贵子”。也可综合两则材料辨证立意如:贵子者,贵在有向贵之心;富家状元气轩昂,寒门贵子亦众望等。行文构思如立意批判“寒门再难出贵子”可从下面两个角度分析: 一、是什么:这一理论的本质是什么?现象有哪些?相同的事例有没有? “豪门多纨绔,寒门出贵子”是古话,与豪门也出贵子,寒门也出逆子其实是相同的概率。这与资源配备,物质富养其实没有直接的关系,所以,阶层并没有固化。固化的是一个人受所在的底层被限制的思想,“努力无用, 读书无用”才是自我固化的开始,使大家心安理得地停止了向上流动的脚步,自甘底层。让人害怕的不是永远会存在的不公平和差距,而是大家都已经不相信读书可以改变命运,不相信努力可以创造奇迹。这种消积的内心暗示力,让本可以成为命运主人的我们失去希望,它是一剂让底层永远是底层的毒药。二、为什么?分析原因1、教育资源不均:高校招生政策的倾斜、基础教育设施水平、师资力量等2、家庭阶层局限:父母对孩子教育的投入、养育者的精神文化层次等3、信息不对称:对网络信息的获取、与外部世界的接触等,寒门出身的学子,虽然客观上处于不平等的境地,但是他们也拥有独有的特质,那就是艰难的生活赋予他们的坚韧与刻苦,想要改变现状积极向上的追求,还有他们即使在艰苦条件下依然能考上大学的聪慧。他们虽然生活在“阴沟”里,但依然能仰望星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是某校突发事故应急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

 

查看答案

下面是一高二学生加入学校文学社申请书的正文部分,其中有五处用语不得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日前惠顾学校网站,得知文学社招纳社员,很希望能到这个机会。本人爱读书、爱写作,多次在省市级作文竞赛中获奖,取得了显著成绩。现附上我的佳作,请您拜读。期盼与我洽谈。不胜感谢!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坚持全面动员与有序推进相结合。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是一个        、不断养成的过程,对待乡村文化振兴,我们既要保持        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也不可        、一味追求快、搞成新的“大跃进”。工作中,要坚持规划先行,时间服从质量,        ,久久为功。

坚持党政主导与农民主体相结合。(              ),让农民“热起来”,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积极参与乡村文化振兴的浓厚氛围。要切忌简单代替农民选择, 调动亿万农民最大限度参与乡村文化振兴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不断提升农民的文化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

A. 要切忌简单代替农民选择,最大限度调动亿万农民参与乡村文化振兴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提升农民的文化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

B. 要切忌不简单代替农民选择,最大限度调动亿万农民参与乡村文化振兴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提升农民的文化获得感、参与感、幸福感。

C. 要切忌简单代替农民选择,最大限度调动亿万农民参与乡村文化振兴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不断提升农民的文化获得感、参与感、幸福感。

D. 要切忌不简单代替农民选择,调动亿万农民最大限度参与乡村文化振兴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提升农民的文化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乡村文化振兴靠的是发挥党委、政府主导作用和尊重农民主体地位两方面

B. 乡村文化振兴不仅要发挥党委、政府的主导作用,更要尊重农民主体地位

C. 乡村文化振兴既要发挥党委、政府的主导作用,又要尊重农民主体地位

D. 不仅发挥党委、政府的主导作用,更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对乡村文化振兴很重要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潜移默化   不失时机    一哄而上    亦步亦趋

B. 耳濡目染   时不我待    一呼百应    稳扎稳打

C. 潜移默化   时不我待    一哄而上    稳扎稳打

D. 耳濡目染   不失时机    一呼百应    亦步亦趋

 

查看答案

补出下列句子中空白处诗句

(1)屈原在《离骚》中直抒胸臆,表达自己不畏艰难、一往无前,对理想和真理执着追求、至死不改的句子是 :“_________。”

(2)庄子《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宋荣子看淡世间的荣辱,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世人毁誉的牵制。

(3)李商隐在《锦瑟》中通过化用南海鲛人和蓝田玉石的传说来抒发情感的两句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京口多景楼

刘过①

壮观东南二百州,景于多处却多愁。

江流千古英雄泪,山掩诸公富贵羞。

北府只今唯有酒,中原在望莫登楼。

西风战舰成何事,只送年年使客舟。

(注)①刘过(1154—1206),南宋文学家,字改之,号龙洲道人。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是

A. 首联上句“观”字统领全篇内容,下句 “愁”字总摄全诗情感主旨。

B. 颔联使用对比手法怒斥苟安者的富贵偷生,抒发诗人的无比愤慨之情。

C. 颈联“莫”字表现出诗人面对时局借饮酒逃避现实,求得心灵解脱的无奈。

D. 本诗缘景生情,感事抒怀,融描写、议论、抒情于一炉,语意警策拔俗。

2.本诗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在内容上有多处吻合,请指出来并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