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陆子隆字兴世,吴郡吴人也。子隆少慷慨,有志功名...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陆子隆字兴世,吴郡吴人也。子隆少慷慨,有志功名。侯景之乱,于乡里聚徒。是时张彪为吴郡太守,引为将帅。彪徙镇会稽,子隆随之。及世祖讨彪,彪将沈泰、吴宝真、申缙等皆降,而子隆力战败绩。世祖义之,复使领其部曲。板为中兵参军。历始丰、永兴二县令。

世祖嗣位,子隆领甲仗宿卫。寻随侯安都拒王琳于栅口。王琳平,授左中郎将。二年,除明威将军、庐陵太守。时周迪据临川反,东昌县人脩行师应之,率兵以攻子隆,其锋甚盛。子隆设伏于外仍闭门偃甲示之以弱及行师至腹背击之行师大败因乞降子隆许之送于京师

四年,周迪引陈宝应复出临川,子隆随都督章昭达讨迪。迪退走,因随昭达逾东兴岭,讨陈宝应。军至建安,宝应据建安之湖际以拒官军,子隆与昭达各据一营,昭达先与贼战,不利,亡其鼓角,子隆闻之,率兵来救,大破贼徒,尽获昭达所亡羽仪甲仗。晋安平,子隆功最,迁假节、都督武州诸军事,将军如故。

华皎据湘州反,以子隆居其心腹,皎深患之,频遣使招诱,子隆不从,皎因遣兵攻之,又不能克。及皎败于郢州,子隆出兵以袭其后,因与王师相会。进爵为侯。寻迁荆州刺史。是时荆州新置,治于公安,城池未固,子隆修建城郭,绥集夷夏,甚得民和,当时号为称职。三年,吏民诣都上表,请立碑颂美功绩,诏许之。太建元年,进号云麾将军。二年卒,时年四十七。

(节选自《陈书•列传十六》,有删减)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子隆少慷慨                      慷慨:大方

B. 为中兵参军                   板:委任

C. 子隆                          许:答应

D. 以子隆居其心腹,皎深         患:忧虑

2.下列句子中“以”的用法,与其他句子不同的一项是:

A. 率兵攻子隆    B. 闭门偃甲示之

C. 宝应据建安之湖际拒官    D. 子降出兵袭其后

3.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子隆设伏于外/仍闭门偃甲/示之以弱/及行师至/腹背击之/行师大敗/因乞降/子隆许之/ 送于京师/

B. 子降设伏/于外仍闭门/偃甲示之以弱/及行师至/腹背击之行师/大敗因乞降/子隆许之/送于京师/

C. 子隆设伏于外/仍闭门/偃甲示之以弱/及行师至/腹背击之/行师大败/因乞降/子降/许之/送干京师/

D. 子降设伏/于外仍闭门/偃甲示之以弱/及行师至腹背/击之行师大败/因乞降/子隆许/之送于京师/

4.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字,又称为表字。古代男子成年后,由于其同辈或属下等不便直呼其名,便另取一与 本名含义有某种关系的別名,称之为“字”。

B. 参军,官名“参谋军务”的简称,最初是丞相的军事参谋,如《出师表》中的参军蒋琬,后来其范围逐渐扩大,如文中的“中兵参军”。

C. 夷夏,夷指中国周边少数民族;夏指华夏,一般指代中国。夷夏是夷狄与华夏的并称, 在古代常用来指中国境内的各族人民。

D. 卒,多义词,文中指死亡。我国古代对不同地位的人的去世有不同的称谓。如“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不禄,士曰卒,庶人曰死”。

5.概括陆子隆的形象特点。(不超过24字)

6.翻译下列句子。

①华皎据湘州反,以子隆居其心腹,皎深患之

②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③萦青缭白,外与天际

 

1. A 2. B 3. A 4. D 5. 性格豪爽、忠义守节、智勇善战、治理有方。 6. ①华皎占据湘州造反,因为陆子隆所居是他心腹之地,华皎非常忧虑(这件 事)。 ②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则足以感到羞耻;以官大的人为师,则被认为近于谄媚。 ③青山白水互相萦绕,与遥远的天边交会(在远方与无交会)。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能力。文言文词语含义的理解,一定要结合所要理解的文言文词语所在的上下文,也就是具体语境进行。本题要求选择“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A项,“子隆少慷慨”的意思是“子隆少年时性格豪爽”,所以“慷慨”的意思是“性格豪爽”。故选A。 2.本题考查考生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掌握能力。做此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最方便快捷的方法就是将所学教材中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代入课外的语句中比较验证。对于材料中的虚词,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推敲;对于常用的文言文虚词,特别是教材中的典型句子要重视积累。本题要求选出“句子中‘以’的用法,与其他句子不同的一项”,ACD三项的“以”都是连词,表目的;B项,为介词,把。故选B。 3.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句,根据名词代词“子隆”“外”“门”“天”“甲”“行师”“腹背”“京师”等,虚词“于”“之”“以”“因”,“于外”作“设”的后置状语,“子隆”为主语,意思是“陆子隆在城外设埋伏”,意思独立,结构完整,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D两项。“许之”的主语是“子隆”,意思是“陆子隆同意他报降”,意思完整,结构独立,前后断开,排除C项,再结合本句大概意思:陆子隆设埋伏于城外,紧闭城门偃旗息甲,表现出弱势。等修行师到达,腹背攻击他,修行师大败,因而乞求投降,陆子隆同意他报降,将他送于京师。句子可以断开为:子隆设伏于外/仍闭门偃甲/示之以弱/及行师至/腹背击之/行师大敗/因乞降/子隆许之/ 送于京师/故选A。 4.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D项,“大夫曰不禄,士曰卒”说法错误,应为:大夫曰卒,士曰不禄。故选D。 5.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言文人物形象能力。文言文人物形象概括,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和现代文概括人物形象方法一样,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文言文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文章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本题要求概括陆子隆的形象特点。概括陆子隆的形象特点,通读文章,可从文章中筛选出“子隆少慷慨”“及世祖讨彪,彪将沈泰、吴宝真、申缙等皆降,而子隆力战败绩”“时周迪据临川反,东昌县人修行师应之,率兵以攻子隆,其锋甚盛。子隆设伏于外仍闭门偃甲示之以弱及行师至腹背击之行师大败因乞降子隆许之送于京师”“子隆闻之,率兵来救,大破贼徒,尽获昭达所亡羽仪甲仗”“华皎据湘州反,以子隆居其心腹,皎深患之,频遣使招诱,子隆不从,皎因遣兵攻之,又不能克。及皎败于郢州,子隆出兵以袭其后,因与王师相会”“子隆修建城郭,绥集夷夏,甚得民和,当时号为称职”等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分析概括陆子隆的形象特点。概括时还要注意字数要求——不超过24字。 6.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1)中的“据”,占据;“反”,造反;“以”,因为;“居其心腹”,指所居是他心腹之地;“深”,非常;“患”,忧虑,担心。(2)中“位卑”,指地位低下;“羞”,动词意动用法,以……为羞;“位卑则足羞”,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则足以感到羞耻;“官盛”,官职高;“谀”,阿谀奉承,谄媚;“官盛则近谀”,以官大的人为师,则被认为近于谄媚。(3)句中“萦”,萦回;“青”,代指青山;“缭”,缭绕;“白”,代指白水;“际”,交会;“外”,名词作状语,在外面,在外重;“外与天际”,与遥远的天边交会(在远方与天交会)。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本,回答下列小题。

天坛之美

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的天坛,是世界建筑艺术的珍品。它具有一种独特的意境,它以凝练的艺术形式表现了博大深邃的精神内涵,体现了中国古人对宇宙的思考和想象。

天坛的意境美,可以归纳为:高、圆、清。

“高”是天的一种特性。天坛的建筑是连续性的逐渐上升的完整体,从南北中轴线上看,南端的圜丘高5.18米,皇穹宇高19.2米,祈年殿上升到38米,成为中轴线的高峰。故宫太和殿是永乐以前全城最高的建筑,是帝王的象征,而祈年殿比太和殿还高出3米,成为天帝的象征。祈年殿的主体建筑四周,墙体低矮,空间开阔,祈年殿和圆丘的整个外轮廓直接与天空连接,祭坛仿佛高入云霄,人站在祭坛上也好像升上青天。天坛的崇高感中,蕴涵着敬天的思想。

“圆”不仅指外形,而且是一种哲学境界。在中国古代美学中,圆代表着生命流转,蕴涵着宇宙万物,体现了一种“天行健”的思想以及祥和的精神。

天坛建筑群的一个突出特征是大量圆的造型。圈丘、皇穹宇、祈年殿都是圆形,每一个建筑又形成很多同心圆,一直扩展到与穹隆形的天空成为一个圆融的整体。

“清”是天的一种特征,也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美学范畴,体现一种人格精神或艺术境界,例如:清新、清真、清淡、清妙等。“清”由“青”而来,通常我们称天是“青天”“蓝天”“苍天”。天坛的基本色调整体是青色,不论是天空还是琉璃瓦都属于青色。“青”是祥和、安宁的象征,也体现了一种空灵的美。

天坛建筑中,祈年殿、皇穹宇都采用蓝色琉璃瓦,深蓝的琉璃和浅蓝的天空形成色彩上深浅的对比,更显示出天的澄清、明朗。反过来天的澄清、明朗,又与祈年殿的外轮廓虚实相生,唤起观赏者的审美想象。

以上高、圆、清三点体现了天坛的崇高、祥和、清朗的独特意境。如果比较一下,就会发现:故宫拥有庞大的建筑群,以气势取胜,天坛的建筑少而精,以宁静深远而著称;故宫以封闭式的一道道门、一道道墙为特点,而天坛以天高地阔的开放式为特点;故宫的空间造型是方的,而天坛则是柔和的匾;故宫的颜色以红为重,而天坛则是幽静的青绿色。天坛之美,耐人深思。

1.下列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天坛的建筑风格是以气势高耸、铺天盖地取胜。

B. 故宫太和殿是明清两代北京的最高建筑,是帝王的象征。

C. 天坛的大量圆形建筑表现了中国古人生生不息的宇宙观。

D. 天坛的琉璃瓦采用蓝色,与篮天相互融合,虚实相生。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为了体现中国古人对宇宙的思考和想像,明永乐皇帝建造了天坛,天坛具有一种独特的意境,以凝练的艺术形式表现了博大深速的精神内涵。

B. 天坛的基本色调整体是青色,而“青”与“清”有关,因此,“清”所包含的中国古代的审美特怔、人格精神也在天坛建筑风格上体现出来,

C. 作者从审美角度指出天坛的意境是崇高、祥和、清朗,那么,从审美角度看待故宫的建筑特点,可以用雄伟、威严、厚重等词语概括。

D. 天坛大约有十万株树,这些树木的作用与本文所概括的“清”关系最大,因为大面积的树木能突出天坛青色的整体色调,增加空灵之美。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B.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C.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 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蚓无爪牙之利    B. 古之学者必有师

C.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D. 弟子不必不如师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君子博学而参省乎己

A. 食埃土    B. 子孙帝王万事之业也

C. 学于师    D. 学而大遗

 

查看答案

与“句读之不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 以为凡是州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B. 不拘于时,学于余

C. 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D. 微斯人,吾谁与归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