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菩萨蛮
舒 亶
楼前流水西江道,江头水落芙蓉老。画鼓叠凉波,凭栏颦翠娥。
当年金马客,青鬓芦花色。把酒感秋蓬,骊歌半醉中。
(注释)金马:官署门旁有铜马,故曰“金马”。秋蓬:秋季的蓬草因枯易飘,故喻飘泊不定。骊歌:指告别的歌。
1.下列对本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句描写了江水悠悠流去,水边飘荡着老去的芙蓉花瓣的景象,起到渲染氛围的作用,奠定了感伤的基调。
B. “画鼓叠凉波,凭栏颦翠娥”,一动一静,有景有人,画面的层次感强,而“凉、颦”又让画面的情调更突出。
C. 本词上阕写景下阕写情,这是由实到虚又虚实结合的写法;而抒写的情感又衬托了眼前实景的感伤之色。
D. 词中撷取流水、老芙蓉、画鼓、凉波、翠娥、青鬓、芦花、秋蓬、骊歌等意象,全着冷色调,全词意脉贯通。
2.本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梦麟,字文子,西鲁特氏,蒙古正白旗人,尚书宪德子。乾隆十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十五年,迁侍讲学士,再迁祭酒,提督河南学政。十六年,授内阁学士。十七年,湖北罗田民据天堂寨谋乱,梦麟以河南商城邻罗田,驰往捕治,上嘉之。疏言:“商城界江、楚,峻岭深岩,易藏奸宄,请增兵巡察。”下河南巡抚议,移驻守备,增兵百。十八年,署户部侍郎,充江南乡试考官,即命提督江苏学政。二十年,授工部侍郎,代还,调署兵部,兼镶白旗蒙古副都统。二十一年,命在军机处学习行走。大臣在军机处,资望少浅者曰"学习行走",自梦麟始。
是岁,河决孙家集。二十二年,河道总督白锺山奏请开荆山桥河,命梦麟驰勘,趣即兴工,工竟,议叙。上南巡阅河,以六塘河以下积潦,桃源、宿迁、清河诸县卑成浸,令梦麟勘治。寻奏:“六塘河上承骆马湖,至清河分两派,由武障、义泽等河汇潮河入海,长三百馀里,中间淤浅数十处,已令速疏浚南北两堰。并去年水坏宿迁堰工及诸缺口,俱加修筑。诸县积水,开沟十五,设涵洞五,建闸四,俾得宣泄。”工既竟,又奏:“荆山桥河道经铜、沛、邳、睢四州县,分设四汛;黄水自丁家楼汇入苏家闸,荆山桥正当其冲,应令堵筑。微山湖至荆山桥河下游王母山,纡长湾曲,每岁霜降后应令疏浚。居民就湾筑堰坝捕鱼,渡口叠石为步,皆阻河道,应令严禁。”上命如所议行。
山东巡抚鹤年奏金乡、鱼台、济宁诸州县水患,命侍郎裘曰修偕梦麟驰往相度,合疏言:“诸县久为微山湖水所浸,当筹分泄之路。韩庄闸南伊家河至江南梁旺城入运,今已久淤,当开浚引积水东注。”疏入上许为颇得要领调户部冬工竟还京师/ 二十三年,复调工部,署翰林院掌院学士。卒,赐祭葬,年仅三十又六。
(摘自《清史•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疏入/上许/为颇得要领/调户部/冬工竟/还京师/
B. 疏入/上许为颇得要领/调户部/冬/工竟/还京师/
C. 疏入上/许为颇得要领/调户部/冬工竟/还京师/
D. 疏入上/许/为颇得要领/调户部冬工/竟还京师/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乾隆,清高宗年号。年号始创于汉武帝,有时一个皇帝换多个年号,明清两代一般是一个皇帝一个年号。
B. 进士,是指中国古代会试及第者。清代的进士分三等:一等赐进士及第,二等赐进士出身,三等赐同进士出身。
C. 祭酒,官名,西汉称博士之长,东汉改为博士祭酒。此官职历代沿置,隋、唐国子监都以祭酒为长官。
D. 学士,最早指在学校读书的人,六朝以后为掌管编纂撰述的官,本文的“翰林院掌院学士”指的就是后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梦麟家族显赫,出身显贵。他是正白旗人,家族地位相当显赫;而他的父亲宪德又位居尚书,也是朝中大员。
B. 梦麟反应机警,有预见性。罗田有乱,他驰往捕治;商城地势险要,易藏违法作乱的人,他提醒朝廷增加了守备的兵丁。
C. 梦麟精于河务,能因地治水。他成功开凿荆山桥河,发现并治理好六塘河下游积潦问题,修堰、开沟、设涵、建闸等各得其宜。
D. 梦麟年轻有为,政绩卓著。他二十三岁就在朝廷任职,三十四岁又进军机处任职;他兵事、河务兼善,后者业绩尤著。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十七年,湖北罗田民据天堂寨谋乱,梦麟以河南商城邻罗田,驰往捕治,上嘉之。
(2)居民就湾筑堰坝捕鱼,渡口叠石为步,皆阻河道,应令严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全国贫困人口减少6853万,贫困县摘帽100多个,贫困群众收入水平明显提高、获得感明显增强,创造了我国减贫史上的最好成绩。但我们的脱贫攻坚任务仍十分艰巨。
“从总量上看,我国还有3000万左右农村贫困人口需要脱贫。从结构上看,剩下的贫困人口很多是残疾人、孤寡老人、长期患病者等特殊贫困群体,以及教育文化水平低、缺乏技能的贫困群众。”韩俊指出,从区域上看,贫困人口多数分布在尚未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地区,大都是经过多轮攻坚没有啃下来的“硬骨头”;从工作上看,还存在责任不落实、工作不到位、措施不精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等问题。
在实践中,有些地方政府拔高了扶贫标准,甚至出现不同地区之间互相攀比的现象;有的则对贫困户做出不切实际的承诺,设置的地方性考核指标有明显超过“两不愁、三保障”标准的情况。如果这个标准被突破,会造成社会新的不公,导致很多贫困户不愿意脱贫、不愿意摘帽,使脱贫工作陷入“福利陷阱”。
(摘编自《今后三年,中国脱贫攻坚战这样打》,《光明日报》2018年8月21日)
材料二:
扶贫工作涉及大规模的资金运转,资金拨付力度大、渠道多,分配使用权大多集中在职能部门,部分腐败分子便从中渔利,通过贪污挪用、虚报冒领、层层截留、吃拿卡要、克扣私分、挥霍浪费、优亲厚友等手段,想方设法蚕食扶贫资金。习近平同志指出:“有的地方扶贫、涉农、医保、低保资金都敢贪敢挪,而且拿这些钱来行贿买官,群众的‘保命钱’成了干部的‘买官钱’;发达地区通过工程项目搞权钱交易,贫困地区贪扶贫救济的钱,恶行令人发指。”
扶贫过程中存在的腐败现象不仅直接影响扶贫成效,危害贫困群众的切身利益,而且严重损害党的形象,是扶贫的毒瘤,必须严加防治。一方面,习近平同志指出对于贪污、挪用、截留扶贫资金的情况要防患于未然,应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管理和监督,加强对于重大领域、重大项目、重要资金的审计监督。另一方面,他指出:“社保基金、扶贫资金、惠民资金等关系千家万户切身利益,历来贪污挪用这种钱要罪加一等。”并强调,对于扶贫工作中出现的违法乱纪、贪污腐败行为,一经发现要严厉惩处。
(摘编自杨力源《习近平新时代扶贫攻坚工作思想的基本特征》)
材料三:
“反正有扶贫政策兜底,再穷我们贫困户也能吃饱穿暖。”在贫困村,有这种思想的贫困户不在少数。为彻底转变贫困户的“等、靠、要”思想,河南省杞县组织部门派出4000余名帮扶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员深入贫困户家中,一对一宣讲扶贫政策,帮助贫困户梳理脱贫思路、寻找脱贫门路、激发脱贫动力、增强脱贫信心,鼓舞他们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志气。通过思想扶贫,大多数贫困户懂得了“靠人吃饭空米缸,下田流汗谷满仓”,知道了“好日子是干出来的”,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从“贫困有理”到“脱贫光荣”,贫困户的思想上有了质的转变。
在强力推进精准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这场战役中,杞县县委县政府清醒认识到,只有充分激发贫困群众的内驱力,将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不断增强其脱贫致富的能力,才能真正让贫困户“拔穷根”“摘穷帽”,实现持续增收、稳定脱贫。
(摘编自《文化扶贫软实力成脱贫攻坚硬支撑》,《光明日报》2018年8月21)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十八大以来,我们创造了减贫史上的最好成绩,但从总量和结构上看,脱贫攻坚任务仍旧十分艰巨。
B. 3000万左右的脱贫人员多数分布在尚未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地区,很多是因为文化水平低和技能缺乏。
C. 有了扶贫政策兜底,贫困户就有了“等、靠、要”的思想,所以国家的扶贫政策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D. 河南省杞县派出工作人员深入贫困户家中,一一宣讲扶贫政策,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思想扶贫工作。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有些地区政府对贫困户做出不切实际的承诺,地方性考核指标超标,出现了不同地区之间互相攀比的现象。
B. 对于扶贫工作中的大量资金,腐败分子们通过各种方式来谋私利,主要方式有挪用、截留,甚至在工程上搞权钱交易等。
C. 扶贫中滋生的腐败现象影响脱贫的成效,习近平从防患未然、加强审计监督和加重惩处违纪贪腐行为两个方面做了强调。
D. 扶贫与扶智、扶志三者缺一不可,同步进行,充分激发起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才能让贫困户提高收入,稳定脱贫。
3.从以上三则材料来看,要做好扶贫攻坚工作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说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民国政府教育部陶部长亲临古城,是受到蒋委员长的指令急匆匆起程的。蒋委员长正集中精力围剿中国南方山区的共产党红军,忽然得到中国西北有学生闹事的情报,便电示教育部:“怎么搞的?还不快去管一下!”陶部长到来之后,频频接触本省党政军各方要人,要促成他对西安各个学校的学生代表进行训导,以此结束他的西部之行……白灵得知这个消息以后,便和刚刚建立的西安学界抗日促进联盟的学生领袖做出决定:给陶部长一个下马威。
白灵穿过小巷走到礼堂门口,只看见三四个卫兵守侍在那里,有两个验查入场券的便装工作人员,气氛显得轻松并不紧张。她丝毫不为这种表面的轻松气氛而松懈,情报说陶部长坚持不要造成大兵林立的局面,那样会损伤文职官员的尊仪,也显得自己更加豁达从容。但他对地方官员改派便衣警戒的举措没有干预,小巷里那些游荡的闲人和坐在礼堂里的学生代表中,肯定混杂着数以百计的特务和警察。她把一张蓝色道林纸印制的听讲券交给门卫,就选择了会场中间靠右的一个位置,掏出一张报纸来等候开会。
陶部长在众多的官员陪伴下走上讲台。他一表人才,又擅长演讲,一言一行都显示南京政府官员居高临下的气魄,也显示出与地方官员的截然区别。他从国际形势到国内局势,侃侃而论蒋委员长“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方针;又从理论和道德以及治学的几重关系,阐释蒋委员长“学生应该潜心读书,抗日的事由政府管”的宗旨;陶部长不惜假传圣旨,把蒋委员长自江西“剿共”前线发来的训斥他的电示改编成对学生的柔肠寸心,“委员长让我转告他对西北学生的问候,并对学生的爱国之心表示钦敬!再次申明学生要安心读书,日后报效党国,抗日的事政府能管得好的。”他也许没有料到,经过严格审查的学生听众中,混杂着一批蓄意破坏委员长旨意的赤党分子,他们是专意给陶部长下巴底下支砖头、给眼睛里揉沙子、往耳朵里灌水、朝脸上是泼尿来的;来就是为了撩他的毛,搔他的皮,伤他的脸,杀他的威风的。
骚乱起初是从一张字条引发的。一绺扭成麻花的字条儿从台下传到台上,主持会议的教育局新任局长看了条子上的字,就像看见一条长虫似的变了脸,扬起头时,却装出一副生硬紧巴的笑脸说:“今天是陶部长的训导报告,不安排回答问题。回答问题将另行安排专门的会议。”台子底下没有反应,条子却一绺接一绺抛上讲台。新局长拉下脸来厉声禁斥:“我刚说过,回答问询另行安排时间嘛!你们会听话不会听话?”台下便激起了由零星到纷乱的回声,顷刻之间就乱成一窝蜂,有不少学生离开座位窜到讲台下的走道里质问陶部长。陶部长巍然不动也不开口,白灵也窜到讲台下人窝里,高喊一声:“打这个小日本的乏走狗!”一扬手就把半截砖抛上台去,不偏不倚正好击中陶部长的鼻梁。陶部长惨叫一声,连同坐椅一起跌翻到台子上。学生们大声呐喊着,把板凳和从脚地上揭起的砖头一起抛上讲台;有人把摆列在台下花池里的盆花也抛掷上去,有人跳进花池再拥上讲台。陶部长满脸血污,被人拉起来拖挟到后台,仅仅只抢先一步从窗口翻跳出去。大厅里有人撑开一条写着“还我河山”的横幅布标,学生们便自动挽起臂膀在横标的引导下冲出礼堂,踏倒了卦摊儿,撞翻了羊肉泡馍的汤锅,一路汹涌,一路吼喊着冲上大街。白灵的胳膊被左右两边的男女同学紧紧钩挽着,忽然想到自己像镶嵌在砖墙里的一块砖头。游行队伍涌流到端履门时,遭到蜂拥而至的宪兵和警察的封堵拦截。冲突刚一发生,就显示出警察宪兵的强大和学生们的脆弱,游行队伍很快瓦解,学生被捕者不计其数,白灵却侥幸逃走了。
从古城最热闹最龌龊的角落向全城传播着一桩桩诙谐的笑话和演义性传闻,说陶部长临跳窗之前,还训斥搀扶他的省教育局新任局长:“你说这儿是历朝百代的国都圣地,是民风淳厚的礼仪之邦,怎么竟是砖头瓦砾的干活?”教育局长说:“你赶快跳窗子呀!小心关中冷娃来了……”人们纷传,抡出第一块砖头而且呐喊叫打的竟是一个女生!那女生根本不是学生,而是北边过来的一个红军的神枪手云云。
(选自《白鹿原》,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头交代了陶部长来古城的原因和他在古城进行的一系列活动,为故事情节的开端提供了背景,渲染了气氛。
B. 小说对陶部长的外表和口才的描写固然展示出南京政府官员的气魄,但和他后来逃窜的狼狈相比,更显出了他的丑恶。
C. 一绺绺的纸条子引发了新任局长两次脸部变化和语言变化,进而引发了双方的冲突,使情节的发展趋于紧张。
D. 小说运用“冲出、踏倒、撞翻、吼喊”等动词,形象表现了学生们对日本乏走狗的憎恨,以及抗日热情的高涨。
2.文中的人物白灵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文本分析。
3.结尾补写古城传播的笑话和传闻有何艺术效果?请进行简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艺高峰的出现,除客观社会环境外,创作主体至关重要。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为文艺家勇攀文艺高峰创设良好客观条件,但伟大杰出作品的产生依然有赖于文艺家自身努力,换句话说,创作主体高度决定文艺高度。
众所周知,文艺高峰总以伟大文艺家所创作的杰出作品为标志。如屈原的《离骚》代表楚辞高峰,司马迁的《史记》代表史传文学高峰,李白、杜甫代表唐诗高峰,唐宋八大家代表古典散文高峰,等等。代表文艺高峰的作品往往具备以下特征:一是反映的现实生活比较广阔和深刻,二是给人们的思想启迪比较丰富和先进,三是文艺形式的创造比较完美和新颖。
优秀作品是真善美的统一。真即相对现实生活而言,善乃相对思想导向而言,美则是有别于现实美乃至比现实美更高的艺术美。真善美的统一必然要求文艺家对现实生活有广泛深刻的体验与把握,除确保生活细节真实生动外,还要深入了解人性和社会关系,与时俱进,因为人性和人的社会关系都随历史的发展而变化;必然要求文艺家对历史积累的思想文化有丰厚继承,并对历史发展趋势有超越常人的洞察力;还必然要求文艺家具有独到的审美涵养、自觉的艺术创新意识以及精益求精的不懈追求。屈原之所以名垂千古,与他被流放三湘“哀民生之多艰”、上下求索、广纳民歌民俗丰富自己的创作以及弘扬爱国精神分不开。司马迁《史记》的不朽,跟他遍历名山大川,广蒐史籍史料,横受宫刑后发愤著书紧密联系。李白、杜甫被誉“诗仙”“诗圣”,与他们从盛世入乱世,走遍大半中国,胸怀匡国济民之志,创作大量诗篇不无关联。《红楼梦》之所以名列古典小说的上乘,也缘于作者曹雪芹由富贵堕入贫寒的身世,缘于其具备丰富的生活阅历、精深的文化积累和高远的思想境界,进而萌发个性解放之心声,在“绳床瓦灶,举家食粥”的困境中仍能将此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可见,没有创作主体的超常条件和超常努力,高峰很难以产生。
一般来说,文艺家的生活阅历越丰富,思想就越丰富;在生活中积累的思想文化资源越多,就越可能具有超越常人的思想高度;如果站在推动历史前进的前沿,其思想就必然带有先进的性质,从而就更能创作出鼓舞人们前进的现实内涵广阔且深刻的作品,成为鲁迅所说的“照亮国民精神前途的灯火”。
(张炯《创作主体高度决定文艺高度》,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政治、经济和文化是文艺高峰能否出现的外在条件,创作主体才是它能否出现的决定性因素。
B. 代表文艺高峰的优秀作品是现实、思想与艺术美的高度统一,换句话说就是能做到真善美的统一。
C. 要做到“善”,文艺家必然要对历史发展趋势有超越常人的洞察力,具有独到的审美涵养和创新意识等。
D. 流放让屈原对生活有了广泛深刻的体验与把握,《离骚》能成为楚辞的高峰是与此分不开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首段开门见山提出了要论述的中心观点,而为了突出这个中心,本段还进行了又一次强调。
B. 文章论述创作主体高度体现在真善美的统一,接着阐释了真善美的内涵,以及对文艺家的必然要求。
C. 二三两段虽然均列举了屈原、司马迁、李杜的事例,但是两段的事例所论证的侧重点是完全不同的。
D. 文章提出论点后,就抽丝剥茧,一步一步地把论证引向深入,层次清晰,观点鲜明,论证有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没有文艺创作的才能就没有杰出作品的问世,没有杰出的作品就谈不上有文艺高峰。
B. 文艺家洞悉了人性和社会关系,与时俱进,因而能写出现实生活广阔且深刻的作品。
C. 文艺家的生活阅历丰富了,思想就丰富;思想丰富了,其超越常人的思想高度就有了。
D. 文艺作品的现实内涵广阔且深刻,就能成为鲁迅所说的“照亮国民精神前途的灯火”。
根据要求作文。
《擅于到来的人和擅于离别的人》一文中写道,“我妈为我带来的东西五花八门。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两根长棍”。是啊,生活中总有像这“两根长棍”一样的看似普通却包含着动人故事的某个物件,让我们印象深刻。请你选取生活中这样的一个物件,记录下关于它的故事。
要求:题目自拟,文体为记叙文,不少于800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