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擅于到来的人和擅于离别的人 李娟 我妈是擅于到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擅于到来的人和擅于离别的人

李娟

我妈是擅于到来的人。她出现在我面前的时候,总是伴随着坏天气和无数行李。

她冒雪而来,背后背一个大包,左右肩膀各挎一个大包,双手还各拎一只大包。像是一个被各种包劫持的人。

一见面,顾不上别的,她先从所有包的绑架中拼命脱身。气儿还没喘匀,就催着我和她去拿剩下的东西。我跟着她走到楼下,看到单元门外还有两倍之多的行李。

我妈为我带来的东西五花八门。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两根长棍。

准确地说,应该是两棵小松树的树干。笔直细长,粗的一端比网球略粗,细的一端比乒乓球略细。大约三米多长……

难以想象她是怎么把这两根树干带上班车的。

要知道,在当时,所有的班车都不允许在车顶上装货了。

放进下面的行李仓? 也不可能。

放到坐椅中的过道里? 更不可能。况且她还倒了三趟车。总之这是千古之谜。

她把这两根树干挂在我的阳台上方,然后……让我晾衣服……

她骄傲地说:“看! 细吧? 看!长吧? 又长又细又直! 我找了好久才找到这么好的木头! 真是很少能见到这么好的,又长又细又直! ……”——于是就给我带到阿勒泰了。

是的,她扛着这两根三米长的树干及一大堆行李,倒了三趟车。

没有候车室,没有火炉。她在省道线或国道线的路口等着。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她守着她的行李站在茫茫风雪之中。

不知车什么时候来,也不知车会不会来。

头一天她也在同一个路口等了半天,又冷又饿,最后却被路过的老乡告之班车坏了,要停运一天……但第二天她仍站在老地方等待,心怀一线希望。

世界上最强烈的希望就是“一线希望”。

后来车来了。司机在白茫茫天地间顶着无边无际的风雪前行,突然看到前方路口的冰雪间有一大团黑乎乎的事物。据他的经验,应该有三到五个人在那里等车。

可是走到近前,却发现只有一个人和三到五个人的行李。

总之,她不辞辛苦给我带来了两根树干。

——它们又长又直又匀称,最难得的是,居然还那么细。她觉得这么好的东西完全能配得上城里人。却没想到城里人随便牵根铁丝就能晾衣服。

后来我搬家了。那两根木头实在没法带走,便留给了房东。不知为什么,当时一点也不觉得可惜。

又过去了好几年,搬了好几次家,最后打算辞职。我妈说:“你要是离开阿勒泰的话,一定记得把我的木头带回来。”……到那时,才突然间感到愧疚。

我告诉她早就没了。她伤心地说:“那么好的木头! 那么直,那么长,关键是还那么细! 你怎么舍得扔了!”

却丝毫不提当年把它们带到阿勒泰的艰辛。

那是2003年左右,我在阿勒泰上班,同时照料不能自理的外婆。工资六百块,两百块钱交房租费,两百块钱存到冬天交暖气费,剩下两百块钱是生活费。也就是说,日子过得相当紧巴。

我妈第一次来阿勒泰时,一进到我的出租屋,第一件事就是把所有房间的30瓦灯泡拧下来,统统换成她带来的15瓦的。

第二件事是帮我灭蟑螂。

那时我不敢杀生,后果便是整幢楼的邻居都跟着遭殃。

我妈烧了满满一壶开水,往暖气片后面猛浇。黑压压的蟑螂爆炸一般四面逃窜,更多的被沸水冲得满地都是。

接下来的行程内容是逛街。

乡下人难得进一次城,她列了长长的清单。然而什么都嫌贵。最后只买了些蔬菜。

菜哪儿没卖的? 但是阿勒泰的菜比富蕴县的便宜。

还买了几株带根的花苗。

天寒地冻的,她担心中途倒车的时候花苗被冻坏,便将它们小心地塞进一个暖瓶里,轻轻旋上盖子。

她每次来阿勒泰顶多呆一天。一天之内,她能干完十天的事情。

每次她走后,好像家里撤走了一支部队。

走之前,她把她买的宝贝花慷慨地分了我一支。

我家没有花盆,她拾回一只塑料油桶,剪开桶口,洗得干干净净。又不知从哪儿挖了点土,把花种进去,放在我的窗台上。

因为油壶是透明的,她担心阳光直晒下土太烫了,对根不好,特意用我的一本书挡着。

她走后,只有这盆花和花背后的那本书见证了她曾到来。

而我,我最擅长离别。迄今为止,我圆满完成过各种各样的离别。

我送我妈离开,在客运站帮她买票,又帮她把行李放进班车的行李厢,并上车帮她找到座位。

最后的时间里,我俩一时无话可说,一同等待发车时间的到来。

那时,我想起来很久很久以前的另一场离别。旧时的伤心与无奈突然深刻涌上心头。

我好想开口提起那件事,我强烈渴望得知她当时的感受。

却无论如何都说不出一句话来。

此时此刻,彼此间突然无比陌生。甚至微微尴尬。

我又想,人是被时间磨损的吗?……不是的。人是被各种各样的离别磨损的。

这时,车发动了。我赶紧下车,又绕到车窗下冲她挥手。

就这样,又一场离别圆满结束了。最后的仪式是我目送这辆平凡的大巴车带走她。

然而,车刚驶出客运站就停了下来。高峰期堵车。

最后的仪式迟迟不能结束。我一直看着这辆车。我好恨它的平凡。

我看着它停了好久好久。有好几次强烈渴望走上前去,走到我妈窗下,踮起脚敲打车窗,让她看到我,然后和她再重新离别一次。

但终于没有。

本文节选自《遥远的向日葵地》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母亲千辛万苦带来的两根木头,在搬家时我却毫不怜惜地把它留给了房东”表现了“我”对母爱受之无愧的冷漠。

B. 母亲念念不忘两根木头,说明生活中的母亲是个勤俭节约的人,文中多次重复这件事,也说明生活中母亲是一个爱唠叨的人。

C. “那么好的木头! 那么直,那么长,关键是还那么细! 你怎么舍得扔了!”这句母亲伤心的话语中透露出母亲对孩子不理解自己爱子之心的痛心。

D. 文章结尾“但终于没有”独立成章,语言精练,韵味深长,耐人寻味。

E. 本文写得跌宕起伏,将往事不断穿插叙述,表现母亲不计回报关心子女的慈爱形象,也蕴含了我的愧疚之情。

2.赏析文中画线句“像是一个被各种包劫持的人”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3.文中对“到来”和“离别”的叙写一详一略,请结合具体内容谈谈这样安排的好处。

 

1. BC 2. 采用拟人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母亲来看望我时负重劳顿的艰辛,蕴含着深沉朴实的母爱。 3. 一详:母亲到来时极尽铺陈,写母亲带的东西多,写母亲长途劳顿的艰辛,写母亲做的家务多,写母亲对我的照顾无微不至。在记叙和描写中表现母亲对我的深沉、细腻、无怨无悔的关爱。一略:写我送别母亲的流程化、形式化,写我无话可说的尴尬,表现出我对母爱受之无愧而对报答却疏于表达的冷漠、惫懒。通过详略对比,鲜明地表达出我作为子女,顿悟到母爱的伟大无私和子女报答母亲的迟钝疏忽。表现了作者的反思,也引发了读者共鸣。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对文章的阅读理解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一般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结构,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B项,“生活中母亲是一个爱唠叨的人”不正确,从文中来看,母亲的话并不多,她不是一个爱唠叨的人。母亲念念不忘两根木头,主要是表现出母亲的勤俭节约。C项,“透露出母亲对孩子不理解自己爱子之心的痛心”不正确。母亲不是对子女不理解自己的爱子之心的痛心,主要是节俭。故选BC两项。 2.试题分析:此题考核赏析文中重要句子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把句子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从手法和内容两个角度分析。从手法上来看,“劫持”本是人的行为,句中却用来写各种包裹,赋予包裹以人的特点,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用“被各种包劫持”来形容一个人带的包裹多,使用了夸张的手法。从内容上来看,写出了母亲所带的东西多,说明母亲在路上的负重劳顿和艰辛,结合上下文可知,这些包都是母亲带给“我”的,表现出母亲对“我”的爱。考生依据上述分析可概括出本题答案。 3.试题分析:此题要求分析文中的详略安排,考查分析作品结构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时可通读全文,分别找出文中详写和略写的部分,结合主题和人物形象来分析。题干已经指出文中对“到来”和“离别”一详一略,也就是说详写了母亲的到来,略写了“我”和母亲的别离,从原文来看,作者写母亲“到来”时,详细写了母亲带的东西、等车、中途转车、帮“我”收拾家务等情况,表现出母亲旅途的艰辛与劳苦,更反映出母亲对“我”无微不至的照顾和细腻深沉的爱。文中写“我”送母亲离开时,写了“我”给母亲买票,送母亲上车,不知如何和母亲话别等,突出的是一种程式化的分别“仪式”,反映出“我”坦然享受着母爱,却疏于表达对母亲感情的惫懒与冷漠。母亲的表现和“我”的表现形成对比,也就是一详一略形成了对比,突出了母爱的伟大,也反映出作者的反思,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考生分点概括可得到本题答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塞下曲六首(其三)

李  白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

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

注:①渭桥:即中渭桥,位于唐代长安西安北渭水上。②辞汉月:指离开京城。天骄,指匈奴,这里指敌人。③星芒尽:指战争结束。④麟阁:即麒麟阁。在未央宫中。汉宣帝时曾绘十一位功臣像于其上,以示表彰。霍嫖姚:即霍去病。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战马飞奔出渭桥,风驰电掣,既说明军队兵强马壮,又渲染了军情急迫的紧张气氛。

B. 颔联并没有直接描写战场厮杀场景,在“弯弓”“插羽”之间就迅速结束了战争,照应了首联的内容。

C. 颈联描写“破天骄”的景象,战争结束后,敌军营寨空无一人,紧张气氛消失,烘托出战争的悲壮惨烈。

D. 全诗笔力雄健,气势雄浑,基调乐观高亢,意境壮美。

2.作者采用哪些手法塑造将士们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田叔者,赵陉城人也,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赵王张敖以为郎中。

汉七年,高祖过赵,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礼恭甚,高祖箕踞骂之。是时赵相赵午等数十人皆怒,谓赵王曰:“王事上礼备矣,今遇王如是,臣等请为乱。”赵王啮指出血,曰:“先人失国,微陛下,臣等当虫出。公等奈何言若是!毋复出口矣!”于是贯高等曰:“王长者,不倍德。”卒私相与谋弑上。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于是赵午等皆自杀,唯贯高就系。是时汉下诏书:“赵有敢随赵王者罪三族。”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自髡钳,称王家奴,随赵王敖至长安。贯高事明白,赵王敖得出,废为宣平侯,乃进言田叔等十余人。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者。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叔为汉中守十余年。

孝文帝既立,召田叔问之曰:“公知天下长者乎?”叔顿首曰:“故云中守孟舒,长者也。”是时孟舒坐虏入塞盗劫,云中尤甚,免。上曰:“先帝置孟舒云中十余年矣,虏曾一入,孟舒不能坚守,毋故士卒战死者数百人,长者固杀人乎?公何以言孟舒为长者也?”叔叩头对曰:“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夫贯高等谋反,上下明诏,赵有敢随赵王,罪三族。然孟舒自髡钳,随赵王敖之所在,欲以身死之,岂自知为云中守哉!汉与楚相距,士卒罢敝。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出言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以故死者数百人。孟舒岂故驱战之哉!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于是复召舒以为云中守。

后数岁,为鲁相。初到,民自言相,讼王取其财物百余人。田叔取其渠率二十人,各笞五十,余各搏二十,怒之曰:“王非若主邪?何自敢言若主!”鲁王闻之大惭,发中府钱,使相偿之。相曰:“王自夺之,使相偿之,是王为恶而相为善也。相毋与偿之。”于是王乃尽偿之。鲁王好猎,相常从入中,王辄休相就馆舍,相出,常暴坐待王苑外。王数使人请相休,终不休,曰:“我王暴露苑中,我独何为就舍!”鲁王以故不大出游。

数年,叔以官卒,鲁以百金祠,少子仁不受也,曰:“不以百金伤先人名。”

太史公曰:孔子称曰“居是国必闻其政”,田叔之谓乎!义不忘贤,明主之美以救过。仁与余善,余故并论之。

(选自《史记·田叔列传》)

(注)①虫出:指死不得葬。

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出言/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以故死者数百人

B. 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出言/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以故死者数百人

C. 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出言/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以故死者数百人

D. 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出言/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以故死者数百人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箕踞,指两脚张开,两膝微曲,形状像箕的一种不拘礼法的坐法,是一种表示对对方轻慢的姿态。

B. 古代尚左,以左为尊,为贵,为高,为上,以右次之。如文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

C. 顿首,古时的一种拜礼,行礼时头触地时间很短,只是略作停顿,故称顿首,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也常用于书信。

D. 苑,放养禽兽种植林木的地方,后多指帝王的花园或其游乐打猎之所,也可用来指学术、文艺荟萃之处。

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田叔才能卓著,忠诚事主。赵王获罪,田叔带上刑具,假称赵王家奴跟随;真相大白后,赵王被黜,田叔凭自己的才能获高祖赏识。

B. 田叔善于识人,认为孟舒是真正的长者。他根据孟舒对赵王的忠诚以及孟舒体恤下情,爱护士卒并受士兵爱戴这些事实,做出了中肯的判断。

C. 田叔重视维护君王声望,并能使君王之美发扬光大。对控诉鲁王夺取财物的百姓,田叔处以笞五十,搏二十的处罚,后又劝说鲁王亲自归还百姓财物,让君王扬善弃恶。

D. 田叔有为臣之贤,善于纠正君王的过失。鲁王围猎,他坐于露天等待鲁王,以委婉的方式让鲁王不再大举外出游猎。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

(2)孟舒岂故驱战之哉!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

 

查看答案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

(2)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以”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吾道一以贯之

A. 焉用亡郑以陪邻    B. 樊哙侧其盾以撞

C.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D. 常以身翼蔽沛公

 

查看答案

下列文言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A.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B. 以其无礼于晋

C.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D.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