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塞下曲六首(其三) 李 白 骏马似风飙,鸣...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塞下曲六首(其三)

李  白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

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

注:①渭桥:即中渭桥,位于唐代长安西安北渭水上。②辞汉月:指离开京城。天骄,指匈奴,这里指敌人。③星芒尽:指战争结束。④麟阁:即麒麟阁。在未央宫中。汉宣帝时曾绘十一位功臣像于其上,以示表彰。霍嫖姚:即霍去病。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战马飞奔出渭桥,风驰电掣,既说明军队兵强马壮,又渲染了军情急迫的紧张气氛。

B. 颔联并没有直接描写战场厮杀场景,在“弯弓”“插羽”之间就迅速结束了战争,照应了首联的内容。

C. 颈联描写“破天骄”的景象,战争结束后,敌军营寨空无一人,紧张气氛消失,烘托出战争的悲壮惨烈。

D. 全诗笔力雄健,气势雄浑,基调乐观高亢,意境壮美。

2.作者采用哪些手法塑造将士们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1. C 2. ①侧面描写(衬托、烘托):首联写奔驰的骏马、催马前进的鞭声,从侧面烘托将士们斗志昂扬、杀敌心切的形象特点;②动作、细节细节:颔联通过弯弓搭箭的动作(细节)描写,表现将士们的神勇无比(骁勇);③用典:尾联用霍去病建功立业的典故,即突出将士们报效祖国的英雄主义气概和献身精神。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仔细阅读原诗和所给选项,结合作者身世及写作背景做出判断。C项,“烘托出战争的悲壮惨烈”不正确。颈联描写的景象并没有“烘托出战争的悲壮惨烈”,而是表现了将士们的神勇无比,敌人不堪一击。古人认为客星呈现白色的光芒,就是战争的征兆。星芒已尽,就意味着战争结束。北方沙漠、草原,广阔无垠,浩瀚如海,故名瀚海。“海雾消”,指漠北战争气氛已经消失。故选C项。 2.试题分析:此题要求答出塑造将士们形象的手法,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时可通读全诗,找到描写人物的句子,然后分析。本诗首联“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是对将士们的侧面描写,战马飞奔,有如风驰电掣,写“骏马”实际上是写驾驭骏马的健儿们,写马壮是为了表现兵强。“出渭桥”而“鸣鞭”,正所谓快马加鞭,进一步烘托出健儿们的急切心情,也渲染了军事任务的紧迫和唐军士气的旺盛。颔联“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是正面描写将士们,重点描写了“弯弓”和“插羽”两个细节,表现将士们做战的勇猛。颈联“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描写“破天骄”后的战场景象,侧面表现出将士们的神勇无比。结合注释可知,尾联“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用典,以士卒口吻表示:明知血战凯旋后只能有“上将”一人能够绘像于麒麟阁上,但他们仍因能报效国家、民族而感到自豪和满足。功业不朽不一定必须画像麟阁。这更能体现健儿们的英雄主义和献身精神。考生依据上述分析可概括出此题答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田叔者,赵陉城人也,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赵王张敖以为郎中。

汉七年,高祖过赵,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礼恭甚,高祖箕踞骂之。是时赵相赵午等数十人皆怒,谓赵王曰:“王事上礼备矣,今遇王如是,臣等请为乱。”赵王啮指出血,曰:“先人失国,微陛下,臣等当虫出。公等奈何言若是!毋复出口矣!”于是贯高等曰:“王长者,不倍德。”卒私相与谋弑上。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于是赵午等皆自杀,唯贯高就系。是时汉下诏书:“赵有敢随赵王者罪三族。”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自髡钳,称王家奴,随赵王敖至长安。贯高事明白,赵王敖得出,废为宣平侯,乃进言田叔等十余人。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者。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叔为汉中守十余年。

孝文帝既立,召田叔问之曰:“公知天下长者乎?”叔顿首曰:“故云中守孟舒,长者也。”是时孟舒坐虏入塞盗劫,云中尤甚,免。上曰:“先帝置孟舒云中十余年矣,虏曾一入,孟舒不能坚守,毋故士卒战死者数百人,长者固杀人乎?公何以言孟舒为长者也?”叔叩头对曰:“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夫贯高等谋反,上下明诏,赵有敢随赵王,罪三族。然孟舒自髡钳,随赵王敖之所在,欲以身死之,岂自知为云中守哉!汉与楚相距,士卒罢敝。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出言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以故死者数百人。孟舒岂故驱战之哉!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于是复召舒以为云中守。

后数岁,为鲁相。初到,民自言相,讼王取其财物百余人。田叔取其渠率二十人,各笞五十,余各搏二十,怒之曰:“王非若主邪?何自敢言若主!”鲁王闻之大惭,发中府钱,使相偿之。相曰:“王自夺之,使相偿之,是王为恶而相为善也。相毋与偿之。”于是王乃尽偿之。鲁王好猎,相常从入中,王辄休相就馆舍,相出,常暴坐待王苑外。王数使人请相休,终不休,曰:“我王暴露苑中,我独何为就舍!”鲁王以故不大出游。

数年,叔以官卒,鲁以百金祠,少子仁不受也,曰:“不以百金伤先人名。”

太史公曰:孔子称曰“居是国必闻其政”,田叔之谓乎!义不忘贤,明主之美以救过。仁与余善,余故并论之。

(选自《史记·田叔列传》)

(注)①虫出:指死不得葬。

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出言/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以故死者数百人

B. 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出言/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以故死者数百人

C. 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出言/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以故死者数百人

D. 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出言/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以故死者数百人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箕踞,指两脚张开,两膝微曲,形状像箕的一种不拘礼法的坐法,是一种表示对对方轻慢的姿态。

B. 古代尚左,以左为尊,为贵,为高,为上,以右次之。如文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

C. 顿首,古时的一种拜礼,行礼时头触地时间很短,只是略作停顿,故称顿首,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也常用于书信。

D. 苑,放养禽兽种植林木的地方,后多指帝王的花园或其游乐打猎之所,也可用来指学术、文艺荟萃之处。

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田叔才能卓著,忠诚事主。赵王获罪,田叔带上刑具,假称赵王家奴跟随;真相大白后,赵王被黜,田叔凭自己的才能获高祖赏识。

B. 田叔善于识人,认为孟舒是真正的长者。他根据孟舒对赵王的忠诚以及孟舒体恤下情,爱护士卒并受士兵爱戴这些事实,做出了中肯的判断。

C. 田叔重视维护君王声望,并能使君王之美发扬光大。对控诉鲁王夺取财物的百姓,田叔处以笞五十,搏二十的处罚,后又劝说鲁王亲自归还百姓财物,让君王扬善弃恶。

D. 田叔有为臣之贤,善于纠正君王的过失。鲁王围猎,他坐于露天等待鲁王,以委婉的方式让鲁王不再大举外出游猎。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

(2)孟舒岂故驱战之哉!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

 

查看答案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

(2)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以”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吾道一以贯之

A. 焉用亡郑以陪邻    B. 樊哙侧其盾以撞

C.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D. 常以身翼蔽沛公

 

查看答案

下列文言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A.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B. 以其无礼于晋

C.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D.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查看答案

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道芷阳行    ②越国以远    ③吏民

④沛公旦日百余骑来见项王    ⑤老者之   ⑥吾得事之

A. ①②/③⑤/④/⑥    B. ①/②⑥/③④⑤

C. ①⑥/②/③/④⑤    D. ①/②⑤/③④/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