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某地开通了一条新公交线路,公交线路的一处站点命名,...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某地开通了一条新公交线路,公交线路的一处站点命名,引发社会热议。有人建议,以不远处的烈士陵园的名称作为站名。70多年前,解放本地时,牺牲了几百名战士,烈士就埋葬在陵园内。

有人建议,以千年前的一本著名的文化典籍的名称,作为站名。千年前,这本书的作者,谪居于此地此处,写成了这本书。

有人建议,以附近的一所幼儿园的园名来命名。一切应为孩子和未来着想,为明天着想,为教育着想。

有人建议,以不远处一所企业的名称来作为站名。这家民营企业,开拓创新,不懈奋斗,所生产的产品,远销到海外几大洲,赢得全球赞誉。

你的建议是哪一个?你也可以给出以上建议之外的其他建议。请你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不少于800字。

 

灵魂停泊点 对于公交站点的命名,不同的人自然有不同的看法。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我私下以为,把烈士陵园的名称作为站点名也许是最好的结果。那些崇高的灵魂闪烁着人性的光辉,足以承受我们的一切敬意。而表达我们敬意的方式,也许仅仅从一个公交站点的命名开始。 《九三年》里有一句话:“我们无法在时间的长河中垂钓,但我们可以把对苦难的诘问,化为觅渡的力量。”我曾长久地为这句话所感动,那些觅渡人身上所展现出的力量,总给我一温柔的启迪。而追本溯源,七十多年前的那些烈士,不也正是一帮觅渡人吗?也正是因为他们的牺牲,才能使此地得以解放。他们用自己的鲜血,浇灌了下一代希望的花朵,而觅渡的花朵,也在时间的长河中熠熠闪光。以陵园为名,能潜移默化地将这种力量慢慢汇集,以一种柔软的姿态传承。 当地不仅有烈士的陵园,同时也有一所幼儿园。当孩子开始向着世界迈出善意的第一步时,烈士所传递的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也足以为他们点亮人生的第一盏明灯。在幼小事物的发展阶段,传递的美好力量,将会在之后的成长中发挥着不可思议的力量。也许仅仅以公交站点命名这样的方式,慢慢滋养孩子的心灵,于无声处传递美好,即像水溶于水中。 时间本是洪水猛兽。一代人的死去,除了生命的终结,也许还有时间的遗言。消逝于漫漫长河中的死去,才是真正的死去。而这样一批精神明亮的人,我想不应该孤独的消逝。也许把陵园作为站点名,作为一条路线,也能让我们有力量和时间对抗撕扯,忠实地记着那段泛旧的时光,而记忆、印象,尚未忘记,是我们能带给那帮精神明亮的人的最大的敬意,也是他们因得的荣光。 用烈士陵园给公交站点命名,给灵魂一个停泊点。时间太瘦太窄而指缝太宽。作为后来人,以一种细小的方式表达敬意,并不是一种倒退,而是未来对过去的悼念。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对于那帮可爱的觅渡人,也许早已不复少年时,但我想他们的赤诚之心,若能感受到这小小举动的温度,也许会缓下前行的脚步,回以一个标准的军礼,轻声说道:“以浮沉七十年的荣誉,多谢。” 以站点倡教育,为孩子撑片天 近日,某地开通一条新公交线路,公交线路的一处站点命名引发了社会热议。不同的人自然有不同的看法。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该点附近的烈士陵园、文化典籍著作处、幼儿园、企业,各有特色。而我认为,从多方面考虑,用幼儿园园名来命名最为恰当。 首先,从实用性上考虑。如今年轻家长基本较忙,接送幼龄儿童的责任,大多落在了老年人的身上。而最近老年人使用最多的代步工具,便是公交车,以幼儿园名命名,既能提醒老年人及时下车,又为更多的家长接送孩子提供方便,同时也给孩子送上了一份温暖,何乐而不为?较之其他名字,以幼儿园的人流量为最大,且大多是弱势群体,故以幼儿园名命名最为周到。 其次,教育是一个民族之根本。只有发展好教育,一个民族才能持续发展繁荣。而幼儿园作为教育的起点,理应受到社会大众的重视。以幼儿园园名作为站点,是对该幼儿园在精神上的鼓励与支持,显示出当地政府对其的关心与重视,同时也给予了该幼儿园以更强的责任感,实践好、发展好幼龄儿童的教育,给该地的未来打好坚实的基础。俗话说:“少年强则国强。”历史应该被铭记,但更为重要的是未来。我们要向前看,目光应更多地聚集在这些少年、这些初升的朝阳身上,为社会着想,为教育着想,更为美好的明天着想。因此,以幼儿园园名为站点,实为最佳。 最后,从影响上看。烈士陵园的筑造以及每年的扫墓,是对烈士们的尊敬与铭记,已刻在大家心里,以之为站台影响不足。对于文化典籍,需要人们传颂;对于企业,需要政府褒扬和奖励。而以幼儿园园名为站名,则时时刻刻提醒着人们要做好教育,把教育作为根本。不仅影响着学生、家长和教师,更影响着公交车上的每一为旅客,使得更多的人对教育关心、上心。 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总之,为孩子、为教育撑起一片天,是每一个人都该尽力去做的事。以幼儿园为站名,给孩子以鼓励,给家长以方便,给社会大众以提醒。让教育的船,在社会的护航下,驶得更快更远。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根据要求写作的能力,以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方式呈现。写作时要仔细阅读所给材料,把握材料中心,确定立意。本题所给材料讲的是给一处公交车站点命名引热议的事。材料中列出了为这个站点命名的四种建议,第一种建议是用烈士陵园来命名,可以提醒世人缅怀先烈,不忘历史,珍惜当下的美好生活。第二种建议是用文化典籍的名称来命名,不仅可以扩大当地的文化影响,还可以给路人以教育,表达传承传统文化的美好愿望。第三种建议是以幼儿园来命名,可以方便接送孩子的乘客,体现爱护下一代的意思。第四种建议是以企业命名,可以为当地经济发展扩大影响,同时突出创新精神等。题干要求考生提出自己的建议,考生写作可以从以上四种建议中选择一种作为自己的建议,也可以在四种之外提出其它建议。需要注意的是,题干中说“你的建议是哪一个”,这就要求考生只能选一种建议来详细阐述,若选了两种或两种以上建议来阐述,则违反了材料的要求,偏离题意。具体选择的时候,建议考生选择那个利于自己阐述的建议。如选择用企业给站点命名,行文中行文时可从材料分析入手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进行论证,可抓住材料中“创新”“奋斗”“面向世界”等关键词进行分析,同时对比分析另三种建议的利弊,使得论述时更有针对性。 立意角度参考: 以烈士陵园命名,不忘历史,砥砺前行;以文化典籍命名,发挥教育意义;以幼儿园命名,倡导教育,为孩子撑一片天;以企业命名,发热开拓创新精神,为家乡经济发展扬名;等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的文稿在表达和形式上有五处不妥,请指出并改正。

通告

为保障冬季期间用电通畅,我公司决定对辖区电网进行维护,现将有关事宜宣布如下:

维护将于2018年10月20日7时至20日19时施工。涉及范围:东到云中路,西到牧马路,南至长征街,北至雁门大道。

对维护工作给贵用户造成的不便,我们深表不安。请予理解和支持。

如有疑问,欢迎垂询。

2018年10月15日

忻府区电力公司

 

查看答案

下面是介绍中国“端午节”的思维导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教育的普及、出版的繁荣、互联网的兴盛,使得知识获取的成本大大下降。“学好数理化”不再成为求知边界,通识教育正不断打开知识视野。因此,若以知识宽度论,今天学子可以完胜过去。然而,广度之外,同样需要有深度。书不多,反能精读以致“        ”;诱惑少,所以        不断钻研。将有限的注意力资源用到最有效的地方,才会有“        ”的成就。因此,既要重视知识的宽度,也要重视学习的深度,在努力扩大知识半径的同时,避免陷入平面化的“知识焦虑”,落入        的学习路径。

既有知识的宽度,又有知识的深度,才能在积累知识的基础上形成卓越的见识。当前,许多领域深入发展,创新的重要性愈发凸显。芯片技术如何突破?人工智能领域如何推进?东西方文化如何更好交融?这有赖于“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传授高深知识的使命尽管往往在高等教育,但是培养钻研精神却需要从小抓起。面对全球化竞争,教育者需要引导学生,摆脱简单的记诵,在慎思明辨上下功夫;关注知识的积累,更注重思维的锤炼。换句话说,一种好的教育,既教会学生如何数清掉落的苹果,更激发学生思考为何苹果是掉下来而非飞上天。

同时,知识传承很重要,见识的培育更关键。在古汉语中,“知”与“识”相连又有别。知是获取信息,是第一层级;识是具备见解,是更高层级。由知而识,方为智慧。一方面,正所谓“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注重把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形成自己的见解,才算得上学懂弄通;(       )。从路径上说,培养见识,离不开课堂,但也不能囿于课堂,既需要言传,更需要鼓励学生在敏于求知、勤于学习、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过程中去主动领悟与把握。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而另一方面,具备粗中取精的信息筛选力、去伪存真的知识鉴别力、把握时代大势的洞察力,方能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从容不迫。

B. 而另一方面,具备把握时代大势的洞察力、去伪存真的知识鉴别力、粗中取精的信息筛选力,方能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从容不迫。

C. 一方面,具备粗中取精的信息筛选、去伪存真的知识鉴别、把握时代大势的洞察,就能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从容不迫。

D. 一方面,只有具备去伪存真的知识鉴别力、粗中取精的信息筛选力、把握时代大势的洞察力,就能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从容不迫。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韦编三绝      心无羁绊      替古人担忧      细大不捐

B. 韦编三绝      心无旁骛      铁杵磨成针      浅尝辄止

C. 丹书铁券      心无羁绊      铁杵磨成针      细大不捐

D. 丹书铁券      心无旁骛      替古人担忧      浅尝辄止

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传授高深知识的使命虽然往往在高等教育,但是培养钻研精神却需要从小抓起

B. 传授高深知识的使命尽管常常在高等教育,但是培养钻研精神却需要从小抓起

C. 只要传授高深知识的使命常常在高等教育,那么培养钻研精神就需要从小抓起

D. 尽管传授高深知识的使命往往在高等教育,但是培养钻研精神却需要从小抓起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描写霞光与野鸭映衬、秋水与蓝天一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2)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两句写诗人问道于行人,恨晨光微弱,不见前路,表现作者归心似箭。

(3)苏轼在《赤壁怀古》中写自己神游故国时发出了“______________”的感叹,自嘲自己因多情而早衰,貌似悲观,实则旷达。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留诲曹师等诗

杜 牧

万物有丑好,各一姿状分。

唯人即不尔,学与不学论。

学非探其花,要自拨其根。

孝友与诚实,而不忘尔言。

根本既深实,柯叶自滋繁。

念尔无忽此,期以庆吾门。

注①此诗作于大中二年(852),杜牧临终留诗,诲其子。曹师,杜牧之子晦辞的乳名。

1.下列对这首诗相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鉴赏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前两句诗是说万物都有美丑之别,姿态各异, 意在教诲曹师等要努力追求美好的品质,摈弃丑恶的行为。

B. 三、四两句诗意在强调人生的关键在于学,学与不学是人与人之间区别的核心,力学能获得美德,废学难免有鄙陋浅浮之弊。

C. 五、六两句诗承接上文,进一步告诫曹师等学习要紧抓关键,紧抓根本,不可在表面上、虚华处、非关痛痒的地方下功夫。

D. 这首诗主要写了作者教导儿子求学、做学问的方法,表达对孩子的期望,语言含蓄蕴藉,余味悠扬。

2.结合全诗,就表达技巧方面谈谈杜牧的“诲子”方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