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的文稿在表达和形式上有五处不妥,请指出并改正。
通告
为保障冬季期间用电通畅,我公司决定对辖区电网进行维护,现将有关事宜宣布如下:
维护将于2018年10月20日7时至20日19时施工。涉及范围:东到云中路,西到牧马路,南至长征街,北至雁门大道。
对维护工作给贵用户造成的不便,我们深表不安。请予理解和支持。
如有疑问,欢迎垂询。
2018年10月15日
忻府区电力公司
下面是介绍中国“端午节”的思维导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教育的普及、出版的繁荣、互联网的兴盛,使得知识获取的成本大大下降。“学好数理化”不再成为求知边界,通识教育正不断打开知识视野。因此,若以知识宽度论,今天学子可以完胜过去。然而,广度之外,同样需要有深度。书不多,反能精读以致“ ”;诱惑少,所以 不断钻研。将有限的注意力资源用到最有效的地方,才会有“ ”的成就。因此,既要重视知识的宽度,也要重视学习的深度,在努力扩大知识半径的同时,避免陷入平面化的“知识焦虑”,落入 的学习路径。
既有知识的宽度,又有知识的深度,才能在积累知识的基础上形成卓越的见识。当前,许多领域深入发展,创新的重要性愈发凸显。芯片技术如何突破?人工智能领域如何推进?东西方文化如何更好交融?这有赖于“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传授高深知识的使命尽管往往在高等教育,但是培养钻研精神却需要从小抓起。面对全球化竞争,教育者需要引导学生,摆脱简单的记诵,在慎思明辨上下功夫;关注知识的积累,更注重思维的锤炼。换句话说,一种好的教育,既教会学生如何数清掉落的苹果,更激发学生思考为何苹果是掉下来而非飞上天。
同时,知识传承很重要,见识的培育更关键。在古汉语中,“知”与“识”相连又有别。知是获取信息,是第一层级;识是具备见解,是更高层级。由知而识,方为智慧。一方面,正所谓“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注重把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形成自己的见解,才算得上学懂弄通;( )。从路径上说,培养见识,离不开课堂,但也不能囿于课堂,既需要言传,更需要鼓励学生在敏于求知、勤于学习、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过程中去主动领悟与把握。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而另一方面,具备粗中取精的信息筛选力、去伪存真的知识鉴别力、把握时代大势的洞察力,方能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从容不迫。
B. 而另一方面,具备把握时代大势的洞察力、去伪存真的知识鉴别力、粗中取精的信息筛选力,方能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从容不迫。
C. 一方面,具备粗中取精的信息筛选、去伪存真的知识鉴别、把握时代大势的洞察,就能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从容不迫。
D. 一方面,只有具备去伪存真的知识鉴别力、粗中取精的信息筛选力、把握时代大势的洞察力,就能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从容不迫。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韦编三绝 心无羁绊 替古人担忧 细大不捐
B. 韦编三绝 心无旁骛 铁杵磨成针 浅尝辄止
C. 丹书铁券 心无羁绊 铁杵磨成针 细大不捐
D. 丹书铁券 心无旁骛 替古人担忧 浅尝辄止
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传授高深知识的使命虽然往往在高等教育,但是培养钻研精神却需要从小抓起
B. 传授高深知识的使命尽管常常在高等教育,但是培养钻研精神却需要从小抓起
C. 只要传授高深知识的使命常常在高等教育,那么培养钻研精神就需要从小抓起
D. 尽管传授高深知识的使命往往在高等教育,但是培养钻研精神却需要从小抓起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描写霞光与野鸭映衬、秋水与蓝天一色的句子是“______, _______”。
(2)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两句写诗人问道于行人,恨晨光微弱,不见前路,表现作者归心似箭。
(3)苏轼在《赤壁怀古》中写自己神游故国时发出了“________,______”的感叹,自嘲自己因多情而早衰,貌似悲观,实则旷达。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留诲曹师等诗①
杜 牧
万物有丑好,各一姿状分。
唯人即不尔,学与不学论。
学非探其花,要自拨其根。
孝友与诚实,而不忘尔言。
根本既深实,柯叶自滋繁。
念尔无忽此,期以庆吾门。
注①此诗作于大中二年(852),杜牧临终留诗,诲其子。曹师,杜牧之子晦辞的乳名。
1.下列对这首诗相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鉴赏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前两句诗是说万物都有美丑之别,姿态各异, 意在教诲曹师等要努力追求美好的品质,摈弃丑恶的行为。
B. 三、四两句诗意在强调人生的关键在于学,学与不学是人与人之间区别的核心,力学能获得美德,废学难免有鄙陋浅浮之弊。
C. 五、六两句诗承接上文,进一步告诫曹师等学习要紧抓关键,紧抓根本,不可在表面上、虚华处、非关痛痒的地方下功夫。
D. 这首诗主要写了作者教导儿子求学、做学问的方法,表达对孩子的期望,语言含蓄蕴藉,余味悠扬。
2.结合全诗,就表达技巧方面谈谈杜牧的“诲子”方法。
文言文阅读,完成小题。
王审琦,字仲宝,其先辽西人,后徙家洛阳。汉乾佑初,隶周祖帐下,性纯谨,甚亲任之。从平李守贞,以功署厅直左番副将。广顺中,历东西班行首、内殿直都知、铁骑指挥使,从世宗征刘崇于河内,力战有功,迁东西班都虞候,改铁骑都虞候,转本军右第二军都校。世宗召禁军诸校宴射苑中,审琦连中的,世宗嘉之,赏赉有加。
亲征淮南舒州坚壁未下诏以郭令图领刺史命审琦中路以精骑攻其城一夕拔之擒其史获铠仗军储数十万计。令图既入城,审琦等遂救黄州,数日,令图为舒人所逐。审琦选轻骑衔枚夜发,信宿至城下,大败舒人,令图得复还治所。世宗嘉之,授都指挥使。
世宗围濠州,审琦率敢死士数千人拔其水砦,夺月城,濠州遂降。及攻楚州,为南面巡检。城将陷,审琦意淮人必遁,设伏待之。少顷,城中兵果凿南门而溃,伏兵击之,斩数千级,系五千余人,献于行在,赐名马、玉带、锦彩数百匹。
建隆二年,出为忠正军节度。在镇八年,为政宽简。所部邑令以罪停其录事吏,幕僚白令不先咨府,请按之。审琦曰:“五代以来,诸侯强横,令宰不得专县事。今天下治平,我忝守藩维,而部内宰能斥去黠吏,诚可嘉尔,何按之有?”闻者叹服。审琦重厚有方略,尤善骑射。镇寿春,岁得租课,量入为出,未尝有所殊求。素不能饮,尝侍宴,太祖酒酣仰祝曰:“酒,天之美禄;审琦,朕布衣交也。方兴朕共享富贵,何靳之不令饮邪?”祝毕,顾谓审琦曰:“天必赐卿酒量,试饮之,勿惮也。”审琦受诏,饮十杯无苦。开宝二年,从征太原,为御营四面都巡检。三年,太祖尝召审琦宴射苑中,连中的,赐御马、黄金鞍勒。七年,卒,年五十。初,审琦暴疾,不能语,帝亲临视,及卒,又幸其第,哭之恸。赐中书令,追封琅琊郡王,赙赠加等。葬日,又为废朝。
(节选自《宋史•王审琦传》,有删改)
(注)信宿:连住两夜。 录事吏:官职名。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亲征淮南舒州坚壁/ 未下诏 /以郭令图领刺史命/ 审琦中路以精骑攻其城一夕/ 拔之/ 擒其史/ 获铠仗军储数十万计/
B. 亲征淮南/ 舒州坚壁未下 /诏以郭令图领刺史/ 命审琦中路以精骑攻其城/ 一夕拔之/擒其史/ 获铠仗军储数十万计/
C. 亲征淮南舒州坚壁/ 未下诏/ 以郭令图领刺史/ 命审琦中路以精骑攻其城/ 一夕拔之/ 擒其史/ 获铠仗军储数十万计/
D. 亲征淮南/ 舒州坚壁/ 未下诏/ 以郭令图领刺史命/ 审琦中路以精骑攻其城一夕/拔之/ 擒其史/ 获铠仗军储数十万计/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乾佑是年号。此纪年法由汉武帝首创,后形成制度,历史上一个皇帝可用多个年号。
B. 出,是指京官因获罪被贬谪到地方任职,如白居易《琵琶行》中“予出官二年”。
C. 衔枚,古代行军时,士卒口中衔着形状如筷子的器具,以禁喧哗。
D. 赙赠是指封建时代,死者的上司及亲戚朋友拿出钱财帮助丧家办理丧事的习俗。
3.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审琦箭术超群。在一次各位禁军校官聚宴射箭时,他连续射中靶子,得到了世宗的称赞和赏赐。
B. 王审琦战功赫赫。他与司超率精骑一晚攻下舒州城;楚州将陷,他准确预估,提前埋伏,又获大胜。
C. 王审琦施政宽厚。他的幕僚请求审查越权县令,审琦认为自己只是守边将领,无权干涉地方政务。
D. 王审琦深受皇帝器重。审琦重病,皇帝亲临探视;审琦死后,皇帝到家吊唁;审琦下葬日,皇帝没有上朝。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部内宰能斥去黠吏,诚可嘉尔,何按之有?
(2)镇寿春,岁得租课,量入为出,未尝有所殊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