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学校成立若干学生社团,请你将下列词语分别组合成三副内容适合的对联,分别送给戏剧社...

学校成立若干学生社团,请你将下列词语分别组合成三副内容适合的对联,分别送给戏剧社、文学社和摄影小组,以示祝贺。

看我非我  真面目  常向秋山  谁就像谁  留住秋水   我看我   装谁像谁

我也非我  旧丰神  入毫端    现出庐山  又驱春色   寻妙句   谁装谁

 

戏剧社: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 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 文学社:常向秋山寻妙句 又驱春色入毫端。 摄影小组:现出庐山真面目 留住秋水旧丰神。 【解析】 本题重点考查语言表达准确、鲜明、得体能力。题干指出“将下列词语分别组合成三副内容适合的对联,分别送给戏社、文学社和摄影小组,以示祝贺”,答题时,先将所给的词语组成三副对联,根据语意关联以及对联的“仄起平收”,可以首先组成“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 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这一对联形象地说明了演员的特点,所以送给话剧社。“真面目”和“现出庐山”关联紧密,组成“现出庐山真面目”,与“现出庐山”相对的是“留住秋水”,“真面目”与“旧丰神”相对,所以可以组成对联“现出庐山真面目 留住秋水旧丰神”,“现面目”“留旧神”,表现了摄影的特点,送给摄影社。“常向秋山”与“又驱春色”相对,“寻妙句”与“入毫端”相对,可组成对联“常向秋山寻妙句 又驱春色入毫端”,“妙句”“毫端”表明是创作,所以该对联送给文学社。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我把学生时代写的一些小诗结集出版了,第一时间就送你来一本,请你惠存,闲瑕时你凑合看看吧。

B. 现在接人待物还是简单一点好,我们登门拜访就是想跟你叙叙旧,你就略备薄酒小菜,千方别太麻烦啦。

C. 最近我们班好多同学都特别垂青余光中先生的作品,今天早读的时候,大家还在读《等你,在雨中》。

D. 我们隔壁的李老一家对人总是那么友善,这些年对我们家帮助很大。我们能有这样一户芳邻,真是我们家的幸运。

 

查看答案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教育部研发《小学图书馆基本配备书目》是为了以帮助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成为儿童阅读的合格守门人的目的,让他们从众多的图书中找到适合儿童阅读的读物。

B. “美中企业总商会”是非营利性质的民间社团组织,创办的宗旨是加强美中企业家的联系,为美中在经贸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搭建平台,促进美中经贸关系发展。

C. 将发展权的实现状况作为人权评价的核心维度,可以对发展中国家取得的人权成就形成更清晰的理解,防止发展中国家不落入片面强调个人自由权利的自由主义陷阱。

D. 公立医院要优先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强化药物使用监管,大力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促使医疗机构主动规范医疗行为,积极发挥在合理用药方面的药师作用。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出生于国画世家,又深入研习了西洋画,深得中西艺术精髓的他,在作品中表现出放荡不羁的画风,充分展现了他的个性。

②全球约有8000万只被囚禁的动物有机械重复活动的习惯,尽管这与动物原有的行为大相径庭,但人们还是认为,它有助于动物适应狭窄或枯燥的环境。

③既然提升中国公民旅游素质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绿色旅游,这种注重修正行为习惯的休闲方式,又怎能等闲视之

④公司成立这么久,你作为销售顾问却没有什么好的建议和举措,以致公司连续两年销售业绩陷入低谷,说你马齿徒增也不为过。

⑤现在许多年轻人急公好义,不愿踏实学习和工作,希望像超女一样参加电视选秀,以达到快速成名的目的。

⑥人不能饥饿着静候美丽理想世界的到来,正如涸辙之鲋急需水一样,要先把肚子填饱,再去谈追求理想与实现梦想。

A. ①③④    B. ②⑤⑥    C. ②③⑥    D. ①②⑤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从《诗经·氓》最后一章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看,男女主人公年少时关系非常融洽。

(2)在《离骚》中,屈原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直抒胸臆,表明心志,写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纵死不悔。

(3)《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比喻新颖,生动形象地抒发了曹操对人生短暂的深沉感慨。

 

查看答案

四、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列小题。

岁暮杂感十首(其二)

曾国藩

高嵋山下是侬家,岁岁年年斗物华。

老柏有情还忆我,夭桃无语自开花

几回南国思红豆,曾记西风浣碧纱。

最是故园难忘处,待莺亭畔路三叉。

(注)①曾国藩25岁进京科考未第,客居京城,准备参加来年会试,除夕将至时写下此诗。②侬:我。③夭桃:出自《诗经》,以“夭桃”称艳丽的桃花。

1.对这首诗内容和写法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点出故乡位置“高嵋山下”,用“斗”字突出故园万物竞绿的风姿,表现出对故乡的自豪。

B. 颔联诗人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并在“老柏有情”“夭桃无语”的对举中写出故乡树木花草对主人的悠悠思念。

C. 颈联写红豆相思,西风浣纱,诗人在春秋交替中回想起自己在故乡的一段美好情愫,从而更激发了搏击人生的壮志豪情。

D. 全诗语言质朴,笔调自然,词约意丰,在对家乡人事的思念中透露出灰暗凄婉的色彩。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