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面是某人发给朋友的一则手机短信中的部分内容,有六处不合语体要求,请找出其中五处...

下面是某人发给朋友的一则手机短信中的部分内容,有六处不合语体要求,请找出其中五处,并加以修改。

我于昨晚明白家母重病住院、急需手术、资金不足的消息,甚为挂念。现拜托王晓峰给你5000元,以尽绵薄之力,请务必领受;他日抽闲我定当前往医院看看。祝愿老人家病体早日康复。

 

①“明白”改为得知”; ②“家母”改为“令堂”; ③“资金”改为“费用”; ④“给你”改为“捎去”; ⑤“领受”改为“收下”; ⑥“看看”改为“探望” 【解析】 此题考核语言得体的能力,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敬词语的运用。题中后面是“消息”,用“明白”搭配不当;“家母”是对自己母亲的谦称;“资金”用于较大的数目,或正规的项目;“王晓峰”是“拜托”的人,钱不是“王晓峰”给的;“领受”用于自己用别人的东西;“看看”口语化严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中国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借助算盘和口诀,通过人手指拨动算珠,就可以完成高难度计算。                                           。2013年12月4日,“中国珠算”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①即便是不识字的人也能熟练掌握

②珠算算盘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③包含了珠算的所有秘密

④蕴含了坐标几何的原理

⑤用珠算运算,无论速度还是准确率都可以跟电子计算器媲美

⑥珠算口诀则是一套完整的韵味诗歌。

A. ②③⑥④⑤①

B. ⑤②③⑥④①

C. ⑤①②⑥③④

D. ②④⑥③①⑤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巴黎气候大会的目标是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达成一个具有法律效力的协议,该协议将成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依据。

B. 舆论认为,“中国梦”鼓励每个人不仅敢于构想国家的未来,也敢于构想自己的未来。而且,中国青年已展示出对未来的憧憬,开始为梦想奋斗。

C. 在“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总决赛上,武亦姝历经三轮比拼,一路过关斩将,最终夺得冠军。观众认为,武亦姝的水平达到了大学本科生行列。

D. 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也是世界上最早制茶的国家。很久以前,中国人就把茶树种子和种茶经验传授给世界各国人民。今天,茶已成为世界上饮用人数最多的饮料。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他虽然入行不久,但有极好的新闻敏感,善于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捕风捉影,写出反映现实生活本质的报道。

②技术的革新与道德的建设是互相促进、相互统一的。在推动技术革新的同时,要加强道德建设,让两者并驾齐驱,愈行愈远。

③在中小学广泛开展生命安全教育,就是让学生远离危险,珍爱生命,这无可厚非,各学校不应以任何理由拒绝。

④发生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奥兰多市的枪击事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这是一件耸人听闻的恐怖事件,引发了美国社会关于禁枪的又一轮争论。

⑤强调道德力量规范人们的行为是正确的,但不能用道德绑架他人,不论它听起来有多么冠冕堂皇,也不足为训

⑥网络快速发展,各种网络谣言也不胫而走,这既损害公民权益,也损害政府形象。整治网络谣言,已是人心所向。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②⑤⑥    D. ③④⑥

 

查看答案

(1)《沁园春•长沙》中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诗句:“____________?”

(2)《氓》通过写桑叶凋落喻指女子年华逝去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岳阳楼记》中“_________”两句写月光与水波一起荡漾,闪烁着金光,月光的倒影沉浸在水底,宛如一块美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客舍悲秋,有怀两省旧游,呈幕中诸公

岑 参

三度为郎便白头,一从出守五经秋。 莫言圣主长不用,其那苍生应未休。

人间岁月如流水,客舍秋风今又起。不知心事向谁论,江上蝉鸣空满耳。

注:①大历四年(769),岑参在嘉州刺史任满后滞留蜀中。由于戎泸间受乱军阻路,只好折回成都。此诗即作于成都客舍,此时离诗人去世仅四五个月的时间。②其那:那,奈何。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 首联“三度为郎”“一从出守”两句自叙平生,概括了诗人的仕途经历。这里说“三”是言其为多数,且与下文“五”字不重复。

B. 颔联承首联采用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诉说平生感慨,“长不用” 不仅指嘉州刺史秩满后未受任用,更主要的还是指平生不是“为郎”,便是“出守”,从未被重用过。

C. 颈联“客舍秋风今又起”,点出题目“客舍悲秋”,写出了诗人寄居成都客舍的情景。作者触景生情,采用直接抒情的方式抒发了凄凉的情感。

D. 尾联“江上蝉鸣空满耳”,以景结情,以“满耳”的蝉鸣衬托作者内心的孤寂,以秋蝉凄厉的鸣声收束全诗,将作者的种种悲愁表达得淋漓尽致。

E. 本诗为诗人在成都客舍向幕中诸公倾诉情怀之作,借景抒情,感情直露,格调清新,读来不禁令人唏嘘长叹。

2.本诗流露出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