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

②不慕古,不留今,与时变,与俗化。(《管子·正世》)

不以穷变节,不以贱易志。(桓宛《真诚铁论·地广》)

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颧雀楼》)

自立自重,不可跟人脚迹,学人言语。(陆九渊)

⑥现在的青年最要紧的是“行”,不是“言”。(鲁迅)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人生就得有所坚守 人生就得有所坚守你不能总是流浪。 你要知道流浪只是为了寻找,而寻找最终还是为了坚守人在年轻的时候总是渴望摆脱,摆脱那种父母前人长辈为之坚守的东西的束缚,年轻也就是那种不懂坚守也不懂珍惜与珍重的年龄,而当人一旦进入成熟状态,你也就进入了坚守状态。在坚守的岁月里,你其实进行的是一种殊死的抗挣,殊死地与失落抗挣。在这种抗挣里,你既能感到生命的悲壮,也能领略生命的无奈与悲哀。 坚守就是坚守住那些你的生命中不应该丢弃和流失的东西比如人格、比如精神、比如良知、比如原则、比如荣誉、比如健康、比如赤诚、比如友情、比如爱意失落了你就再也找寻不回来了。诚如《真诚铁论·地广》所言,“不以穷变节,不以贱易志。”因为生命是有限的存在而不是一个无限的过程。当你年轻不谙世事的时候,你把一些东西看得很轻,而三钱不值两文地去用它们换取了金钱、换取了财富、换取了生活之所资。然而到头来你才发觉、你才觉醒和觉悟,你用那具有无限价值的事物,换取了有限价值的东西。于是你赶快回过身去寻找并坚守,但那时你除了获得一腔慨叹、一腔惆怅、一腔失悔以外,所能留给你坚守的也就所余无几、所剩无多了。 坚是一种挺拔,而守却是一种柔情坚是紧执,坚执住生命所不愿放弃也不能放弃的守则,有一种思往古之悠情的情怀,则有一种古道热肠的衷情。就像陆九渊所说“自立自重,不可跟人脚迹,学人言语”。 坚,坚持些什么?坚就是坚持你足下的土地,就是那片生你、长你、养你、葬你的土地啊。土地将它的每一颗粒化入了你的职业中,化入了你的单位里,化作了你的加速度,化为了你的家庭,而这一切都只不过是土地的化身而已。因此作为一个人你怎能不爱?我爱我乡、我爱我家、我爱我国,其实就是我爱那片属于我的土地,爱就是一种坚持。你能爱什么也就一定能坚持什么。 守,又守住些什么?守住你那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吧,守住你每一个平凡的日子和每一段不平凡的岁月吧。把守住了它们,就是把守住了你的生命。而对守住最准确的诠释就是珍惜、珍爱和珍重。看守住了,积累成叠的今天,也就意味着你拥有了值得忆念的历史。把守住了每一个今日也就使你能够充实,而不至于一无所有地走向未来。 人生如斯,唯有坚守才可圆梦事业,爱情,家庭等等莫若如此! 当某一天,回首往事,你会蓦然发现坚守原来可以这样美丽。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仿照17年全国二卷高考作文题命制的新材料作文题目,任务性强,文化味浓,考生审题立意时首先要理解每句话的含义,提炼出出相关的主题,然后选择其中的两三句确定立意,完成任务,展开写作。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出自《论语·卫灵公》,意思是工匠想要使他的工作做好,一定要先让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②“不慕古,不留今,与时变,与俗化。”出自《管子•正世》。“不慕古”反对的是因循守旧、抱残守缺;“不留今”是提示人们不要受现实所惑,陶醉于今日的成就中;“与时变”倡导的是因时而变,顺应潮流;“与俗化”即随着习俗一起发展。③“不以穷变节,不以贱易志。”出自桓宛《真诚铁论•地广》,意思是不因穷困丧失节操,不因低贱改变志向。指节操和志向不受境况和地位的影响。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王之涣《登颧雀楼》的名句。意思是要想看到无穷无尽的美丽景色,应当再登上一层楼。比喻想要取得更大的成功,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要想在某一个问题上有所突破,可以在一个更高的角度审视它;也表达了只有积极向上才能高瞻远瞩。⑤“自立自重,不可跟人脚迹,学人言语”。意在提醒人们要自信自重,有独立的判断和思考,不可亦步亦趋,随波逐流。⑥现在的青年最要紧的是“行”,不是“言”。意在提醒青年人要多做少说,埋首工作,而非夸夸其谈。 据此我们可以选择立意:③⑤组合可以从坚守节操,不随波逐流的角度立意;②④组合,可以从志向高远,顺应潮流立意,也可以从高瞻远瞩、追求创新立意,还可以从创新改变要有所准备,付出努力方面立意;①④组合,可以从做任何事情事先都要有所准备立意(技艺和志向);①⑥组合,可以从敬业、工匠精神等方面立意;②⑤组合,可以从顺应时代但要有所坚守方面立意,也可以从创新改变不是推翻传统,要有文化自信,在继承中创新,精益求精,不满足于现状方面立意;①②组合,可以从创新的前提是好的基础与技艺,创新不是凭空而生的,要做好充分准备方面立意。行文时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论述,论述中要体现句子和中心观点的联系,同时合理的引用句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假如你的朋友要开车从太原上高速到张家口,但他根本不清楚路线。现在请你从下图中选择必要的信息加以组合,给他发一条简洁的手机短信,告诉他最佳的行驶路线。(不超过 65 个字)

短信内容:     

 

查看答案

下面是张强同学参加某某大学自主招生面试时的自我介绍,其中有五处措辞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各位老师,我叫张强,来自XX中学。今天能有机会参加贵校组织的面试,我感到非常荣幸。我在文学、体育、艺术等方面多有建树,我最大的优点就是坚强乐观,从不怕困难,有一种不撞南墙不回头的精神。我梦寐以求的理想就是考取贵学校,掌握更多的知识,回馈国家和社会的培养。请各位老师放心,只要你们能慧眼识金,我一定不辜负父母和老师们的期望,定会鼎力学习,用知识武装自己,为母校争口气。谢谢!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18年7月下旬,习访问非洲,塞内加尔成为非洲第一个正式加入“一带一路”的国家。

2013年,我国提出了构建“一带一路”的倡议。这一跨越时空的伟大倡议,(    )。它既传承以平等互利、包容互鉴为核心的古丝绸之路精神,又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21世纪时代潮流。它不仅是一个      的战略构想,也是一条和平发展的共赢之路,还是一项脚踏实地的伟大事业。此倡议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得到沿途各国的广泛支持,国内相关省市也是      ,其影响可见一斑。

五年来,在我国与沿途国家的共同努力下,将使“一带一路”的相关合作取得长足进展。沿途国家正编织以陆、海、空三位一体的立体交通大网络。被誉为现代丝绸之路的新亚欧大陆桥、贯穿中南半岛国家的中国一新加坡经济走廊,以及连通南亚半岛的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等,作为“一带一路”的骨干通道       。沿途区域种类物流中心正在建设中,各种类型的自贸园区      般出现;一张辐射“一带一路”的高标准自贸区大网络也正在编织中,最终形成经济走廊沿途的生产、流通、市场规模效应。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连接中外,承接古今,赋予古老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

B. 承接古今,连接中外,赋予古老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

C. 连接中外,承接古今,将崭新的时代内涵赋予古老丝绸之路。

D. 承接古今,连接中外,将崭新的时代内涵赋予古老丝绸之路。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我国与沿途国家的共同努力,“一带一路”的相关合作将取得长足进展。

B. 我国与沿途国家的共同努力,将使“一带一路”的相关合作取得长足进展。

C. 在我国与沿途国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带一路”的相关合作取得了长足进展。

D. 在我国与沿途国家的共同努力下,使“一带一路”的相关合作取得了长足进展。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高瞻远瞩    摩拳擦掌    初露雏形    雨后春笋

B. 远见卓识    大展拳脚    初露雏形    星罗棋布

C. 高瞻远瞩    大展拳脚    崭露头角    雨后春笋

D. 远见卓识    摩拳擦掌    崭露头角    星罗棋布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见到贤与不贤之人,应持有的态度是“                         ”。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                                      ”形容建造阿房宫所用的钉子数量极多。

(3)李白《蜀道难》中以“                          ”两句将夸张与神话融为 一体,描写了上有高山接天、下有河川曲折的艰险的蜀道。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初到黄州

苏轼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

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注释)员外置:指定额以外的官员,苏轼此时授检校水部员外郎。水曹郎:水部员外郎。梁代的何逊、唐代的张籍、宋代的孟宾子皆以诗名,且都曾任水部郎。压酒囊:宋代官俸一部分用实物来抵数,叫折支。这里说,检校官的“折支”,多用官府中酿酒用剩的酒袋来抵数。作者曾自注:“检校官例,折支多得退酒袋。”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开篇两句,用语简洁,诗人借“自笑”“为口忙”“转荒唐”之语,以自嘲的口吻回顾了自己的人生道路。

B. 第五句中诗人以“逐客”自命,是夸张愤怼之语。第六句中诗人以古今诗人自比,表明自己所得官阶都是虚授之职,并无实权。

C. 最后两句反话正说,如绵里藏针,平和中见锋颖,谈笑诙谐之际,表明诗人贬官到此,将会破费朝廷许多抵作俸禄的“压酒囊”,体现出一种幽默之感。

D. 诗歌语言平实清浅,但内涵丰富,写出了诗人复杂微妙的感情,显示了诗人高超的表达技巧。

2.本诗情感丰富,请结合全诗具体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