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了题目。 额尔古纳河右岸(节选) 迟子建 我是个鄂温克女人。...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了题目。

额尔古纳河右岸(节选)

迟子建

我是个鄂温克女人。我的弟弟鲁尼降生了。一看到鲁尼的笑脸,父亲阴沉的脸也会变得和颜悦色了。

父亲一心想把鲁尼培养成一个出色的猎手,因而鲁尼八九岁的时候,只要不是去离开营地太远的地方狩猎,父亲就会带上他。我还记得那是一个凉爽的夏夜,是个满月的日子,我正跟着母亲在火塘边捻筋线,鲁尼跑进来,他兴冲冲地告诉我,一会儿父亲要带着他,乘着佳乌(桦皮船)去河湾打猎。我对堪达罕(兴安岭森林里体态最大的动物,学名驼鹿)并没多大的兴趣,但我很想乘坐佳乌。我央求母亲,让她跟父亲说说,把我也带上。

父亲背着枪,带着我们穿过松林,来到河畔。路上他嘱咐我和鲁尼,上了佳乌后,不许大声说话,不许往水中吐痰。

那条河流很狭窄,水也不深,父亲就像揪出一个偷懒的孩子似的,把掩藏在河边草丛中的桦皮船拽出来,推到河水上。他先看着我和鲁尼上了船,然后自己才跳上去。船悠悠走起来的时候,我觉得耳边有阵阵凉风掠过,非常舒服。在水中行进时看岸上的树木,个个都仿佛长了腿,在节节后退。好像河流是勇士,树木是溃败的士兵。

父亲将桦皮船荡进湖泊,我们划向湖对面一片起伏不大的山峦。父亲上了岸,他让我和鲁尼不要下船。父亲一离开,鲁尼就吓唬我说,快看,前面有狼,我看见它的眼睛发出的亮光了!我刚要叫,听到了鲁尼的话的父亲回过头来,他对鲁尼说,我怎么跟你说的了?一个好猎手在出猎的时候是不能胡说八道、多嘴多舌的!鲁尼立刻就安静下来了,他用手指轻轻弹了几下船身,就像敲着他自己的脑壳反省似的。

父亲很快回到了船上,他小声对我们说,他在岸上的草丛中发现了堪达罕的粪便和蹄印,粪便很新鲜,说明几个小时前它还来过这里。从它的蹄印来看,它是一头成年的堪达罕,很有分量。父亲说我们到对面的柳树丛中守候它。我们把船划到湖畔的柳树丛,桦皮船夹在其中,也就成了一片陆地。我们潜伏在船上,父亲让鲁尼帮他把枪膛上了子弹,然后用手指在嘴唇那儿竖了一下,示意我们不可出声。

我们敛声屏气地等待着。

父亲咽了口唾沫,我听见了“嚓嚓——”的声响,这“嚓嚓”声很快变成了“噗噗”声,循声望去,发现一团灰黑的影子正在湖的对面移动!父亲抑制不住兴奋地“哦”了一声。

堪达罕在夜色中镇定自若地行进着,父亲瞄准了它,然而未等他射击,它突然一个猛子扎进水里……当堪达罕离我们近了的时候,我非常紧张,因为看它的模样,它一定是胃口很大的,万一父亲打不中它,它反扑过来,我们的佳乌就会被它踏碎,我们只能逃跑。如果跑得慢,被它逮着,定是九死一生了。

父亲确实是个优秀的猎手,当堪达罕沉入水中,让湖面的月亮又圆满起来的时候,他非常镇静,耐心等待着。直到它从湖水中站了起来,心满意足地晃了晃脑袋,打算上岸的时候,父亲才把枪打响。枪响的时候,我的心也仿佛跟着蹦了出来,我看见堪达罕栽歪了一下身子,似乎要倒在水中的样子,但它很快又站直了,朝枪响处奔来,我顾不得父亲的嘱咐了,我哇哇大叫着,魂魄已被吓丢了七分。父亲又在它身上连打两发子弹,它才停止了进攻。不过它也不是立刻就倒在水中的,它像酒鬼一样摇晃了许久,这才“咕咚——”一声倒下了,溅起一朵巨大的水花。鲁尼欢呼起来,父亲也长吁一口气,放下枪。我们又等待了两三分钟,确定它已无声息的时候,这才撑着桦皮船,从柳树丛中穿梭而出,飞快地荡到湖心。

堪达罕的头浸在水里,身躯只露出一角,好像一块被磨去了棱角的青石。鲜血已把湖心染成黑夜的颜色。想着刚才还在悠闲潜水吃着针古草的它说没气就没气了,我的牙齿打颤,腿也哆嗦起来。而鲁尼却是那么的兴高采烈。我知道,我永远做不了出色的猎手。

(注)《额尔古纳河右岸》是第一部描述我国东北少数民族鄂温克人生存现状及百年沧桑的长篇小说,显示了弱小民族顽强的生命力及其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描写“我”同父亲、弟弟一次狩猎的经历,呈现给读者一次惊险刺激的狩猎之旅,感受到鄂温克人独特的民族风情。

B. “好像河流是勇士,树木是溃败的士兵”运用比喻手法,写出行船时的惬意,与下文狩猎时的紧张氛围形成鲜明对比。

C. 枪一响,“我”吓得魂飞魄散;看到死去的猎物,“我”吓得颤抖,弟弟却非常高兴,这表明弟弟比“我”更有可能成为优秀猎手。

D. 文章画线部分描绘了堪达罕被射杀后的场景,给人留下了血腥的印象,暗含了“我”对父亲射杀堪达罕这一行为的不满。

2.从全文看,父亲为了把鲁尼培养成为出色的猎手做了哪些事情?

3.“我”在小说中起了怎样的作用?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1. D 2. ①在鲁尼八九岁时,就带他在营地附近狩猎。②在带“我”和弟弟打猎路上,讲解上佳乌后的禁忌。③告诫鲁尼好猎手不能在出猎时胡乱说话。④狩猎过程中向“我们”分析怎样根据猎物的踪迹判断猎物的种属及特征。⑤潜伏时,让鲁尼帮他把枪膛上了子弹。⑥给鲁尼做出了怎样选择最佳时机打猎的示范。 3. ①“我”作为故事的讲述者、情节的推动者贯穿全篇,对其他人物的态度及感受都是从“我”的角度来展示的。②使人物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文中父亲、弟弟的性格由于“我”的存在而更加鲜明突出。③第一人称使人物、事件描写更真实自然,从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D项,“表达了‘我’对父亲射杀堪达罕这一行为的不满”分析错误,从上文对父亲狩猎细节的描写及小说“显示了弱小民族顽强的生命力及其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主题来看,这只是狩猎场景的再现,并非表达了“我”对父亲射杀堪达罕这一行为的不满。故选D。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题干要求分析:父亲为了把鲁尼培养成为出色的猎手做了哪些事情。这是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辨明检索区间,然后抓住关键语句进行筛选,最后整合答案。本题的答题区间是全文内容,可按照小说的情节来概括。筛选答案时要重点关注父亲对鲁尼的一些要求和做法。如文中的重点语句“父亲一心想把鲁尼培养成一个出色的猎手,因而鲁尼八九岁的时候,只要不是去离开营地太远的地方狩猎,父亲就会带上他。”“林克背着枪,带着我们穿过松林,来到河畔。路上他嘱咐我和鲁尼,上了佳乌后,不许大声说话,不许往水中吐痰。”“我刚要叫,听到了鲁尼的话的父亲回过头来,他对鲁尼说,我怎么跟你说的了?一个好猎手在出猎的时候是不能胡说八道、多嘴多舌的!”;以及父亲在狩猎过程中向“我们”分析怎样根据猎物的踪迹判断猎物的种属及特征的做法;给鲁尼做出了怎样选择最佳时机打猎的示范。根据这些内容整合答案即可。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我”在小说中的作用可从线索、推动情节发展、突出人物形象、深化小说的主题等角度分析。也可从第一人称的作用角度:叙述较为亲切自然,便于直接、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感等角度来分析。回答本题就可按照以上的要点来分析。如小说中的“我”是作为故事的讲述者、情节的推动者贯穿全篇的,对其他人物的态度及感受都是从“我”的角度来展示的。所以可以使事件描写更真实自然,从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可以突出父亲、弟弟的性格。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新诗以中华文化为依托,在外来诗歌的影响下出生和成长。臧棣曾评价新诗是“在中西文化冲突中不断拓展的一个新的审美空间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新诗如何接纳古今中外的影响所呈现的迷思是其百年发展及未来所需关注的。

新诗是在古典诗歌基础上发展变化而来,但是无论其间的反叛还是背向,在本质上是不可能将两者完全独立起来的。早期新文学的推手胡适大力贬低文言旧诗,提倡白话新诗,但他自身仍承认有向宋诗学习的诗作,除他之外,还有许多诗人的诗作皆有古典诗的影子,如废名、朱湘、戴望舒、卞之琳、林庚……中国新诗无论如何发展,都是在中华文化土地上生根发芽,汲取了古典诗歌精华,这一事实是不可否定的,也是不可忽视的。

追溯历史可见,早期新诗的发展离不开国外留学归来的知识分子的推动,他们的学识和视野都经过国外教育的熏陶而得到了极大拓展。西方诗潮在中国的大力宣扬和广泛传播,这背后既有被迫推动的命运之歌,更有诗歌发展态势的必然趋向。留美归来的胡适对诗歌的构想无疑受到英美意象派的影响,以自己的《尝试集》率先为白话新诗铺路;深受日本俳句和印度诗人泰戈尔影响的冰心也推出自己“爱”的代表诗集《繁星》、《春水》,为新诗注入新鲜血液。20世纪30年代现代派诗人艾青、卞之琳等人主要受法国象征派诗歌观念的影响;40年代九叶诗派受西方现代主义影响较大;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朦胧诗与西方现代派的关系也很密切;直到今天,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依然和西方诗歌保持着紧密的联系。

接受中国古典诗歌和西方诗歌的影响是新诗自身发展的一大动力,然而也很可能带来视野的局限,对这两者应如何结合和接受所呈现的迷思是新诗一直在摸索与调适的。新诗在古典诗歌的土壤中接受阳光雨露变革旧诗,结合西方诗艺追求新理念,两者结合从而指向重生,而两者在古今中外文化间的融合和失真状态,是其不断追求中所一直呈现的迷思。朱光潜曾指出:“我们的新诗运动正在开始,我们必须郑重谨慎,不能让它流产。当前有两大问题须特别研究,一是固有传统究竟有几分可以沿袭,一是外来影响究竟有几分可以接收。”在不同的时期、文化、社会环境中,新诗的选择是不一样的。龙泉明也曾说:“新诗对传统与西方的选取,在各个时期,各个诗派与当今诗人那里,常常是有条件的,有其选择重点的。”

接受古今中外的诗歌影响是新诗百年来的重要标识,在不同的时期和环境中有着不同的表现,而如何对待这标识所体现的交融迷思却仍在摸索中,这一自身特点将有待于诗歌的自身呈现和不断拷问,也有待于在今后的诗歌发展中得到更多的领悟与解释。

(摘编自陈西西《新诗的追逐与迷思》)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国新诗就是将古典诗歌的审美元素与外来诗歌的审美元素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

B. 我国新诗在发展中与古典诗歌出现了反叛与背向,因为两者在本质上就是独立的。

C. 我国新诗早期受到留学国外的知识分子的推动,被迫与西方诗歌保持着紧密的联系。

D. 我国新诗一直没有停止摸索与调适自身应如何将我国古典和西方诗歌结合的问题。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段先写新诗产生的背景,再提出新诗如何接纳古今中外的影响所呈现的迷思的问题。

B. 二、三段运用例证分别剖析了影响新诗发展的两大因素——中国古典诗歌和西方诗歌。

C. 第四段引用朱光潜和龙泉明的新诗理论,论述了我国新诗追求过程中迷思的成因。

D. 末段指出如何对待新诗的迷思仍在摸索之中,呼吁人们深入审视新诗这一自身的特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胡适作为早期新文学的助力者,虽然看不起文言旧诗,但是透过他的诗作能让人看到宋诗的风格。

B. 《繁星》的出现为新诗注入了新鲜的血液,阅读《繁星》,我们也能感受到日本俳句和印度诗人泰戈尔对冰心的影响。

C. 不同诗歌流派、诗人在新诗发展过程中对如何接受古今中外诗歌的影响受时间、环境的影响而表现各不相同。

D. 现在我们还不能对新诗在中外诗歌影响下体现的交融迷思有清晰的认知,但这种认知会越来越丰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了“2017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分别是:十九大;新时代;共享;雄安新区;金砖国家;人工智能;人类命运共同体;天舟一号;撸起袖子加油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流行语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流行语,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申渐高是南唐时候的一个艺人,经常在宫中的宴会上奏乐,他生性诙谐幽默,敢于为民众说话。南唐皇帝李升在位时,国力薄弱,军粮储备不足,官府横征暴敛,人们深厚苛捐杂税之害,不胜其苦。一年久旱不雨,祈雨也不应验。

一天李升在宫苑中同群臣饮酒时说“现在京郊下起雨来,唯独京城不下雨,难道我们监狱中有冤枉的事违背了天意吗?”群臣都不知如何回答。

这时,申渐高走上前来笑着说:“ _________________ ”皇帝猛然醒悟后大笑起来,于是当日就下诏书免去一切不合理的税赋,其他税赋也都有减除。

根据前后文意思,补充空缺处的内容。(不超过20字)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在短短一两年时间之内,网络视频尤其是短视频对我们的影响如此之深, ①________ ,仿佛无处不被“视频化”。套用一句时髦的网络表述就是:“无视频,不生活”。如果说短视频发展初期,其功能还更多在于“观看”,那么,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尤其是迅速更新的新技术,②__________  。“随手拍”的短视频就像是日常生活中人们彼此之间的打招呼,其重点不在信息传递,③______ 。它消除了时空距离,创造了新的生活化的“共处”情景。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弊处靠山面海,风光优美,如果您有空,可前来小住,我在家扫席以待。

B. 我家兄弟俩,愚兄比我年长两岁,是当地一位小有名气的书画家。

C. 今天在报纸上看到您关于儿童教育的拙作,我认真拜读了一下,受益匪浅。

D. 老师毕业时奉送我几句话,我牢牢地记在心里,非常感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