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这封推荐信存在语言不得体、用词不准确、表述不合逻辑等若干问题,请找出五处有问题的词语或句子,并加以修改。
推荐信
xx大学招生办:
兹有我校高三(二)班李雷同学,拟参加贵校自主招生考试。该生不仅综合素质优良,而且学习成绩优秀。他在担任我校山海文学社社长期间,邀请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先生荣膺文学社顾问之职。在莫先生的支持下,该生变本加厉,将文学社活动搞得有声有色,深受广大师生的爱戴。他酷爱文学,多篇大作发表在《小说月报》《收获》等文学刊物上。若贵校能给他一次机会,必是他和贵校的幸运。特此推荐!
此致
敬礼
xx中学
2018年11月9日
请仿照示例,分别以“苏轼”“李清照”为写作对象,再写两个句子,使其构成一组排比句。
示例:柳永,你泼墨的瞬间,委婉含蓄,隐约听到红牙板叮当,歌“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苏轼,
李清照,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陶瓷艺术是一种具有标志性的中国文化符号,作为全世界 的一种艺术语言,似乎总是以优雅的姿态吸引着世界的目光。制作瓷器需要极度的细心和耐心,否则,不可能制造出 的瓷器。中国陶瓷上有“中国故事”,在表达人物故事或戏曲故事时,工匠们惯于使用“减法”,抓住其中最具爆发力的瞬间,或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来概括整个故事的内容。而( )。通过这种以图代文的方式,实现理念与思想的教化和普及。随着瓷器的大量出口,中国传统故事画也传到了异国他乡。中国瓷器所蕴藏的“中国风”,令西方人 ,但因为文化传统的隔阂,国外文博学界在解读中国瓷器故事画时经常 。当前,国家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古丝绸之路有了新的时代内涵,这使中国陶瓷焕发生机提供了更大的舞台。各方力量应该携手,把陶瓷上的中国故事讲得精准、透彻、动听。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耳熟能详 美轮美奂 拍案叫绝 张冠李戴
B. 有目共睹 精美绝伦 拍案叫绝 南辕北辙
C. 耳熟能详 精美绝伦 赞不绝口 张冠李戴
D. 有目共睹 美轮美奂 赞不绝口 南辕北辙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些故事内容通常取材于当时流行的话本小说,容易被理解。
B. 这些故事又通常取材于容易被理解的话本小说,当时很流行。
C. 这些故事内容通常取材于容易被理解的话本小说,当时很流行。
D. 这些故事又通常取材于当时流行的话本小说,容易被理解。
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国家在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古丝绸之路有了新的时代内涵,这给中国陶瓷焕发生机提供了更大的舞台。
B. 国家在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赋予了古丝绸之路新的时代内涵,这使中国陶瓷焕发生机提供了更大的舞台。
C. 在国家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赋予了古丝绸之路新的时代内涵,这使中国陶瓷焕发生机提供了更大的舞台。
D. 在国家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古丝绸之路有了新的时代内涵,这给中国陶瓷焕发生机提供了更大的舞台。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追求真理、献身理想,百死而不悔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由琵琶女的遭遇想到自己仕途的不顺,油然而生同病相怜的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春望》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在连绵的战火中诗人对家书的珍视及渴望。
阅读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秋晚登城北门①
陆游
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②秋。
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③。
(注)①此诗写于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九月四川成都。②杜陵:本指长安,此处借指汴京。③梁州:古梁州州治在汉中,南宋西北边境上的重要关塞南郑、大散关皆在此地,诗人过去曾在这里驻守。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幅巾藜杖北城头”描述了诗人的装束和出游的地点,反映了他当时的生活状态,为其下文描述抒情作了铺垫。
B. “两行雁带杜陵秋”寄寓着诗人对关中、故都的怀恋之情,诗人也希望鸿雁能将自己的思情带回故乡,
C. “身世安危入倚楼”中,从字面看作者是在感慨自己身世的安危,实则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D. “横槊赋诗非复昔”中,“横槊赋诗”这一典故在苏轼的《赤壁赋》中也有体现,如“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在本诗中指作者当年的军中英姿。
2.本诗首联中哪个字是全诗的诗眼?请找出来,并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觉,字仲明,本京兆长安人。太平兴国五年举九经,起家将作监丞、通判建州,秩满,州人借留,有诏褒之,就迁左赞善大夫、知泗州,转秘书丞。太宗以孔颖达《五经正义》诏孔维与觉等校定。王师征燕、蓟,命觉部京东诸州刍粮赴幽州。维荐觉有学,迁《礼记》博士,赐绯鱼。
雍熙三年,与右补阙李若拙同使交州,黎桓谓曰:“此土山川之险,中朝人乍历之,岂不倦乎?”觉曰:“国家提封万里,列郡四百,地有平易,亦有险固,此一方何足云哉!”桓默然色沮。使还,久之,迁国子博士。
端拱元年春,初令学官讲说,觉首预焉。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觉曰:“陛下六龙在御,臣何敢辄升高坐。”上因降辇,令有司张帟幕,设别坐,诏觉讲《周易》之《泰卦》,从臣皆列坐。觉因述天地感通、君臣相应之旨,上甚悦,特赐帛百匹。
俄献时务策,上颇嘉奖。是冬,以本官直史馆。右正言王禹偁上言:“觉但能通经,不当辄居史职。”觉仿韩愈《毛颖传》作《竹颖传》以献,太宗嘉之,故寝禹偁之奏。淳化初,上以经书板本有田敏辄删去者数字,命觉与孔维详定。二年,详校《春秋正义》成,改水部员外郎、判国子监。四年,迁司门员外郎,被病。假满,诏不绝奉,卒。
觉累上书言时务,述养马、漕运、屯田三事,太宗嘉其详备,令送史馆。觉性强毅而聪敏,尝与秘阁校理吴淑等同考试开封府秋赋举人,语及算雉兔首足法,觉曰:“此颇繁,吾能易之。”及成,果精简。淑意其宿制,即试以别法,皆能立就,坐中皆叹伏。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九十》)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 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
B. 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
C. 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
D. 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秋赋:也称秋贡、秋荐,唐宋时州府向朝廷荐举会试人员的选拔考试。因于秋季举行,故有此称。
B. 国子监: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
C. 绯鱼:指绯衣与鱼符袋,旧时朝官的服饰。唐制,五品以上佩鱼符袋。宋代因袭之。
D. 《礼记》:据传成书于西汉,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是儒、释、道思想的资料汇编。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李觉关心时局,聪慧机敏。他对当时的一些政务有很好的论述,得到太宗认可;在计算方法上也有独到见解。
B. 李觉仕途顺畅,颇受赏识。皇上对他所献策略以及所作《竹颖传》大加赞赏,王禹偁也大力举荐他。
C. 李觉学问精深,政绩卓越。他明晓《九经》,参与孔颖达《五经正义》校定;担任将作监丞、建州通判,受到朝廷褒扬。
D. 李觉涉远为官,不畏艰苦。与李若拙出使交州时,别人认为前往此地辛苦劳累,他却认为不足挂齿。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俄献时务策,上颇嘉奖。是冬,以本官直史馆。
(2)觉累上书言时务,述养马、漕运、屯田三事,太宗嘉其详备,令送史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