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陶瓷艺术是一种具有标志性的中国文化符号,作为全世界 的一种艺术语言,似乎总是以优雅的姿态吸引着世界的目光。制作瓷器需要极度的细心和耐心,否则,不可能制造出 的瓷器。中国陶瓷上有“中国故事”,在表达人物故事或戏曲故事时,工匠们惯于使用“减法”,抓住其中最具爆发力的瞬间,或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来概括整个故事的内容。而( )。通过这种以图代文的方式,实现理念与思想的教化和普及。随着瓷器的大量出口,中国传统故事画也传到了异国他乡。中国瓷器所蕴藏的“中国风”,令西方人 ,但因为文化传统的隔阂,国外文博学界在解读中国瓷器故事画时经常 。当前,国家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古丝绸之路有了新的时代内涵,这使中国陶瓷焕发生机提供了更大的舞台。各方力量应该携手,把陶瓷上的中国故事讲得精准、透彻、动听。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耳熟能详 美轮美奂 拍案叫绝 张冠李戴
B. 有目共睹 精美绝伦 拍案叫绝 南辕北辙
C. 耳熟能详 精美绝伦 赞不绝口 张冠李戴
D. 有目共睹 美轮美奂 赞不绝口 南辕北辙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些故事内容通常取材于当时流行的话本小说,容易被理解。
B. 这些故事又通常取材于容易被理解的话本小说,当时很流行。
C. 这些故事内容通常取材于容易被理解的话本小说,当时很流行。
D. 这些故事又通常取材于当时流行的话本小说,容易被理解。
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国家在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古丝绸之路有了新的时代内涵,这给中国陶瓷焕发生机提供了更大的舞台。
B. 国家在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赋予了古丝绸之路新的时代内涵,这使中国陶瓷焕发生机提供了更大的舞台。
C. 在国家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赋予了古丝绸之路新的时代内涵,这使中国陶瓷焕发生机提供了更大的舞台。
D. 在国家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古丝绸之路有了新的时代内涵,这给中国陶瓷焕发生机提供了更大的舞台。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追求真理、献身理想,百死而不悔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由琵琶女的遭遇想到自己仕途的不顺,油然而生同病相怜的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春望》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在连绵的战火中诗人对家书的珍视及渴望。
阅读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秋晚登城北门①
陆游
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②秋。
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③。
(注)①此诗写于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九月四川成都。②杜陵:本指长安,此处借指汴京。③梁州:古梁州州治在汉中,南宋西北边境上的重要关塞南郑、大散关皆在此地,诗人过去曾在这里驻守。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幅巾藜杖北城头”描述了诗人的装束和出游的地点,反映了他当时的生活状态,为其下文描述抒情作了铺垫。
B. “两行雁带杜陵秋”寄寓着诗人对关中、故都的怀恋之情,诗人也希望鸿雁能将自己的思情带回故乡,
C. “身世安危入倚楼”中,从字面看作者是在感慨自己身世的安危,实则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D. “横槊赋诗非复昔”中,“横槊赋诗”这一典故在苏轼的《赤壁赋》中也有体现,如“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在本诗中指作者当年的军中英姿。
2.本诗首联中哪个字是全诗的诗眼?请找出来,并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觉,字仲明,本京兆长安人。太平兴国五年举九经,起家将作监丞、通判建州,秩满,州人借留,有诏褒之,就迁左赞善大夫、知泗州,转秘书丞。太宗以孔颖达《五经正义》诏孔维与觉等校定。王师征燕、蓟,命觉部京东诸州刍粮赴幽州。维荐觉有学,迁《礼记》博士,赐绯鱼。
雍熙三年,与右补阙李若拙同使交州,黎桓谓曰:“此土山川之险,中朝人乍历之,岂不倦乎?”觉曰:“国家提封万里,列郡四百,地有平易,亦有险固,此一方何足云哉!”桓默然色沮。使还,久之,迁国子博士。
端拱元年春,初令学官讲说,觉首预焉。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觉曰:“陛下六龙在御,臣何敢辄升高坐。”上因降辇,令有司张帟幕,设别坐,诏觉讲《周易》之《泰卦》,从臣皆列坐。觉因述天地感通、君臣相应之旨,上甚悦,特赐帛百匹。
俄献时务策,上颇嘉奖。是冬,以本官直史馆。右正言王禹偁上言:“觉但能通经,不当辄居史职。”觉仿韩愈《毛颖传》作《竹颖传》以献,太宗嘉之,故寝禹偁之奏。淳化初,上以经书板本有田敏辄删去者数字,命觉与孔维详定。二年,详校《春秋正义》成,改水部员外郎、判国子监。四年,迁司门员外郎,被病。假满,诏不绝奉,卒。
觉累上书言时务,述养马、漕运、屯田三事,太宗嘉其详备,令送史馆。觉性强毅而聪敏,尝与秘阁校理吴淑等同考试开封府秋赋举人,语及算雉兔首足法,觉曰:“此颇繁,吾能易之。”及成,果精简。淑意其宿制,即试以别法,皆能立就,坐中皆叹伏。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九十》)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 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
B. 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
C. 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
D. 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秋赋:也称秋贡、秋荐,唐宋时州府向朝廷荐举会试人员的选拔考试。因于秋季举行,故有此称。
B. 国子监: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
C. 绯鱼:指绯衣与鱼符袋,旧时朝官的服饰。唐制,五品以上佩鱼符袋。宋代因袭之。
D. 《礼记》:据传成书于西汉,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是儒、释、道思想的资料汇编。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李觉关心时局,聪慧机敏。他对当时的一些政务有很好的论述,得到太宗认可;在计算方法上也有独到见解。
B. 李觉仕途顺畅,颇受赏识。皇上对他所献策略以及所作《竹颖传》大加赞赏,王禹偁也大力举荐他。
C. 李觉学问精深,政绩卓越。他明晓《九经》,参与孔颖达《五经正义》校定;担任将作监丞、建州通判,受到朝廷褒扬。
D. 李觉涉远为官,不畏艰苦。与李若拙出使交州时,别人认为前往此地辛苦劳累,他却认为不足挂齿。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俄献时务策,上颇嘉奖。是冬,以本官直史馆。
(2)觉累上书言时务,述养马、漕运、屯田三事,太宗嘉其详备,令送史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2017年中国哪座城市的人最幸福?《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2017-2018)》2月5日在北京发布。记者了解到,在2017年“中国最具幸福感的省会城市和直辖市”大数据调查中,武汉、西宁、南昌、呼和浩特、长沙、天津、福州、杭州、南京、海口成为“中国十大幸福城市”,调查结果将于3月全国两会期间在央视财经频道播出。
“城市幸福感”是指市民对所在城市的认同感、归属感、安定感、满足感,以及外界人群的向往度、赞誉度。南昌成为一座具有幸福感的城市有哪些“幸福密码”?回眸过去一年,记忆储存着太多的精彩。2017年,对南昌而言是极不寻常的一年,一股股暖流淌过我们心间,一件件民生实事掷地有声,市民与城市同呼吸共命运。从《建军大业》全国震撼上映到火中奋不顾身救人的许诺,从龙王庙立交拆除的“南昌速度”惊艳世界到“天下英雄城”的形象登上东京银座和纽约时代广场,从实现三分钟过江的红谷隧道到八一广场10万市民高呼“祖国万岁”,从承载C919试飞的瑶湖机场建设完成到多位市民荣登“中国好人榜”……在这座充满动感的都市里,细细品味她的发展,我们都会发现,南昌的形象更好了,气质更佳了。
我们也可以用数据见证一个城市的发展:南昌产业发展有规模、上档次,千亿产业园招大引强纷纷发力;2017年南昌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0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实现37492 元、16298元,“钱袋子”稳定增长且有质量,带给老百姓稳稳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南昌新闻网·2017年“中国十大幸福城市”出炉南昌荣膺探花》)
材料二:
拥有幸福的生活,是自古以来大多数人的理想。但幸福的感觉稍纵即逝,无数人追寻,却往往不得其法。幸福是什么?什么因素在影响着中国人的幸福生活?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联合中国邮政,深入中国最微小的经济细胞——普通家庭,用十万张明信片问卷,勾画去往幸福世界的地图!

(摘编自《央视财经:“幸福生活”哪里找?这里将给你最美的答案》)
材料三:
“幸福悖论”,指幸福增长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不一致问题,也即通常所说的更多财富没有带来更大幸福。“幸福悖论”问题的出现有着深刻的理论根源和切实的经验依据。传统的经济学认为,增加财富是增加幸福的主要方式。首先,财富的增加使人们有可能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购买消费的物品;其次,更多的财富给了人们更多的选择的权力,人们可以自由地选择消费或不消费某些商品,因此,更多的财富会带来更大的幸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金钱和财富成为幸福的代名词。一般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的幸福感应该增强,特别是在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是很高,人们收入较少,处于贫穷阶段时,收入的增加、财富的增长无疑是人们幸福生活的重要影响因子。但是,物质丰裕并不是幸福的充分条件,人不仅要活着,而且要活得有意义和价值。幸福是快乐和意义的结合,温饱问题得到解决后,精神上的追求就显得愈益迫切。如果人们依然把物质财富的增长与积累作为生活的唯一目标,人类的精神和道德发展自然就被放逐而沦亡。有学者认为,“当今社会虽然变富了,可是没有更快乐,就是因为许多人不懂得人生真谛,正在做钱的奴隶而变得痛苦。把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都锁定在物质财富的增加上,其实就是把钱当作唯一的目标,无疑起了不好的作用”。
(摘编自《求实:“幸福悖论”的道德反思》)
材料四 :
据《日本新华侨报》报道,荷兰伊拉斯谟大学曾对A国国民的幸福感进行了3次调查,其中,1990年国民幸福指数6.64,1995年上升到7.08,但2001年却下降到6.60。到了2009年12月,美国密歇根大学社会研究所公布的幸福调查显示,A国人的幸福感仍在下降。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也容易理解,因为幸福感带有很强的主观性,是个人感觉的一种表达。
从个人因素来说,一个人的幸福是由许多因素决定的。如心理因素、健康因素、地位因素、家庭因素等的影响,即使是在同样的物质条件下,人们的幸福表达也会不同。此次调查中,女性比男性幸福比例高,老年人比青年人幸福比例高。如70岁以上的被调查者中无人认为自己“不幸福”。这就说明,女性和老年人因为期望值低等原因容易对现实产生满足感。正所谓,知足常乐。
从社会因素来说,社会政策和公共政策同样会影响到人们的幸福感。一些学者研究发现在同样的收入水平和其他条件下,生活在公共治理水平高的社区的人们会感到更幸福。同样,政府官员的腐败行为会影响到普通百姓的幸福感,正如一些跨国研究所显示的,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生活在腐败指数较高的国家的居民,其幸福指数也就越低。此外,此次调查中收入分配是否公平合理已成影响幸福的重要因素,也说明社会的和谐发展与公平正义与否,也会直接影响人们的幸福感。
(摘编自王廷连《民众的“幸福感”从哪里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 B. B C. C D. D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 南昌以中部省会城市之一的身份荣膺“2017年度中国十大幸福城市”美誉,说明外界人群对其的赞誉度足以与其他九个城市匹敌。
B. 由图一可以看出,教育程度对生活幸福的影响占比,三线城市要高于一、二线城市,这反映出不同城市市民对教育的关注度不尽相同。
C. 由图一可以看出,在三类城市中,生态环境对生活幸福的影响占比都不高,足见国人对保护生态环境重视不够。
D. 据材料三可知,“幸福悖论”问题的出现促使人们反思自身,启示人们注重精神和道德发展,并帮助人们逐渐思考人生的真谛。
E. 材料四中荷兰和美国的大学研究机构对A国国民幸福感调查结果显示,A国人的幸福感在持续下降,是因为他们的调查带有很强的主观性。
3.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简要分析应该从哪些方面增强幸福感。
阅读下面的文章(文学类),回答各题。
小米
徐慧芬
小米是我小学时的同学,从小就长得很丑,丑得一点都不讨人喜欢。一张大嘴,嘴皮翻起,眼皮上有块跌伤后留下的疤,疤没长好,使眼皮有点吊起来,让人觉得两只眼睛大小很不一样。
小米三年级转到我们班,来后不多久,大家就发现,这样一个难看的女孩还喜欢说谎。她偷了家里藏着的糖果,带到学校分给同学吃,说是她妈妈专门买给她吃的,买了好多好多。可是,那天,她摇摇晃晃拎着一只大马桶走着,她妈妈迎面上来,伸手就是两记耳光,原因就是她偷了糖果还不承认。有一个同学看到了,全班也就知道了。大家都说小米骗了人,以后不吃她的糖果了。
过了一个学期,班里来了两位实习老师,班主任让大家穿得干净点,迎接新老师。小米从书包里掏出一块漂亮的丝巾围在脖子上,很自豪地告诉大家,这是她的小阿姨送她的生日礼物。后来她的小阿姨当着同学的面骂小米是贱骨头,偷了她的新丝巾。从那以后,没有一个同学相信她的话了。但是,她仍旧不断地说谎,又一次一次地被别人戳穿。
说谎是不老实的行为,当然不够资格当少先队员。所以到了五年级,小米还是入不了队。后来她又做出了一件更严重的不老实的事情。那次我们中队去少年宫搞活动,当然,不是少先队员,不戴红领巾,少年宫门口是不让进去的。这次,辅导员对小米说:“你也去吧,你候在门口,等我到了,带你进去。”可是等我们进了少年宫,发现她早已进来了。辅导员问她:“你怎么进来的?”她说是看门的老伯伯主动放她进去的。后来别班有个同学告诉辅导员说,他看见小米慌慌张张地从口袋里掏出一条红领巾往脖子上一系,进门后又赶紧扯了下来藏在口袋里。辅导员问小米,是不是这样?小米说是别人瞎说。有个同学就一伸手从她口袋里扯出了红领巾。这样,大家便很气愤,气愤她竟敢冒充少先队员。之后大家经常骂她:不要脸!骗子!冒充少先队员!
过了几年,碰到上山下乡,小米和她的弟弟为了实现“一片红”,就一起回到他们老家乡下插队落户干革命了。又过了几年,她妈妈退休了,有政策可以让子女顶替,小米的弟弟就上来顶替她的妈妈进了工厂。小米就在老家生了根,嫁给了当地一个驼了背的村办厂厂长。小米的乡亲告诉过小米的娘家人,那个驼背脾气很坏,喝醉了酒,常常骂小米是丑八怪。驼背还嫌小米乱花钱,把钱统统藏了起来。小米买布做一条短裤的钱也要向他讨。可是小米回娘家时,还是骗大家,说她的男人待她很好,很看得起她。她男人偶尔发发小脾气,她只要眼睛一瞪,男人就乖得一声不响了。她说她很有威信,两个孩子也听她的话。
又过了几年,又有政策,知青的孩子可以报一个户口回来。男人说:“两个丫头,弄一个回上海吧。”她就到娘家来和父母兄弟姐妹商量。大家说:“哪来的地方住?难办得很哪!”她回到乡下,又骗男人说,家里的兄弟姐妹抢着要她的孩子住他们家,可是她想来想去还是舍不得让孩子离开爹娘。男人知道她说谎话,骂了她几声十三点只好罢了。
前年,她的老娘风瘫了,家里写信叫她回来一次。兄弟姐妹说:“我们都要上班的,工作跑不开的,要么你来陪陪老娘,要么大家出点钱,请个人帮忙。”小米当即就摸出一千块钱,说是她男人叫她带上的。回到乡下,她男人一把揪住她的头发,问她家里的一千块钱哪儿去了,小米说:“我怎么知道?”男人要往死里打她,小米只好说拿了这钱是想到上海为男人买一套样子好点的西装,结果钱丢了。男人哪里信她。男人说他总要到上海去问个究竟。吓得小米赶紧跑到邮局打电话给娘家:“不要说我给了你们一千块钱。”这一次她自己戳穿了自己的谎话,气得她娘家人骂道:这辈子就没一句真话!
看来,小米娘家人的话是对的。到死,小米仍在说着谎话。去年,我在火车站不期碰到小米,见她如此瘦削,不免诧异,她却告诉我无甚大病。其实,她是来上海查病的。查出来得了肝癌,已是晚期。她是知道的。但她对家里人说她只是生了一个不要紧的囊肿。所以直到她死后,家里人才知道小米又一次骗了大家。
现在小米已经去世了。如果她的灵魂能升入天堂,我相信她在那儿大约是不会说谎的。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米内心很要强,为了赢得同学们的好感,她偷了家里藏着的糖果,带到学校分给同学吃;为了和同学们一样参加少年宫的活动,她冒充少先队员。
B. 小米不讨人喜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她爱说谎,表面上看她品质不好,实际是她珍惜个人形象的体现。
C. 小米骗家人说钱是丈夫叫她带上的 ,是因为想在娘家人面前显示自己嫁得好,丈夫通情达理对自己也很疼爱。
D. 小说叙写了小米一系列说谎的故事,但是并不给人以重复烦琐之感,因为每个故事中小米面对的人物都不同是最主要原因。
2.小米为什么总要说谎?造成小米悲剧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如果她的灵魂能升入天堂,我相信她在那儿大约是不会说谎的”,这句话是理解小说主题的关键。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