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小寒与物候
虽然在冰天雪地里,但先民们发现,小寒时期阳能其实在增加。小寒时期会依次出现以下物候:首先是雁北乡,雁将避热而回,尽乡北飞之,至立春后皆归矣,禽鸟得气之先故也;接着第二候是鹊始巢,每向太岁,冬至天元之始至,后二阳已得来年之节气,鹊遂可为巢,始所向也;三候雉始雊,雊,雌雄之同鸣也,感于阳而后有声。
先民对大雁这种候鸟观察得十分仔细,大雁的行为也是古人判断节气的重要依据。大雁虽然还在南方过冬,但它们已经感知到阴阳的顺逆变化,阳气即将回升,雁群开始自南方往北飞回故乡。每当秋冬季节,它们就从西伯利亚一带,成群结队、浩浩荡荡地飞到中国南方过冬。冬去春来,它们又飞回到西伯利亚产蛋繁殖。在中国文化中,雁是禽中之冠,自古被视为“五常俱全”的灵物,即具有仁义礼智信五常。雁有仁心,一队雁阵当中,总有老弱病残之辈,其他壮年大雁不会弃之不顾。雁有情义,雌雁雄雁相配,从一而终,一只死去,另一只也会自杀或者郁郁而亡。雁在迁徙时总是几十只、数百只,甚至上千只汇集在一起,互相紧接着列队而飞,古人称之为“雁阵”。“雁阵”由有经验的“头雁”带领,加速飞行时,队伍排成“人”字形,一旦减速,队伍又由“人”字形换成“一”字长蛇形,这是为了进行长途迁徙而采取的有效措施,在古人看来即为礼。雁有智慧,雁为最难猎获之物,落地歇息之际,群雁中会由孤雁放哨警戒。人们说,犬为地厌、雁为天厌、鳢为水厌,即指它们机智警觉。雁有信,它是南北迁徙的候鸟。因时节变换而迁动,从不爽期,至秋而南翔,故称秋天为雁天。
中国文化中很早就把雁当作文明的象征,古时有以大雁为礼物的惯例。周代开创的婚姻礼仪,是礼仪的根本,而婚姻的六礼中,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个阶段,只有第五个阶段不必用雁,其他几礼都要用雁,即说明在中国人的观察里,“雁”这种候鸟兼具社会对人们婚姻问题上需求的引义。
到了第二候,虽然这时进入了一年中最冷的时节,喜鹊却会冒着严寒开始筑巢,准备孕育后代。喜鹊是适应能力比较强的鸟类,人类活动越多的地方,喜鹊种群的数量往往也越多,而在人迹罕至的密林中则难见它们的身影,可以说它们是很有人缘的鸟类。喜鹊常成对或结成大群活动,白天在旷野农田觅食,夜间在高大乔木的顶端栖息。中国人在鹊之前加上喜字,明证喜鹊在中国人的眼中象征吉祥。民间传说鹊能报喜,故称喜鹊。画鹊兆喜几乎成了我们文化中的一个大为流行的风俗,齐白石、徐悲鸿等人都画过喜鹊。两只鹊儿面对面叫“喜相逢”;双鹊中加一枚古钱叫“喜在眼前”;一只獾和一只鹊在树下树上对望叫“欢天喜地”。流传最广的,则是鹊登梅枝报喜图,又叫“喜上眉梢”。中国人对喜鹊的观察也非常早,《诗经》中有“维鹊有巢,维鸠居之”,这是成语鹊巢鸠占的源头。
第三候中的“雉”是野鸡,在山中的野鸡也察觉到了阳气的滋长,开始鸣叫寻找同伴。我们今天已经很少能看到野鸡,但在古代,“雉”也参与了中国文化的经验和表达。“雉”善走,不能久飞,羽毛可做装饰品。《诗经》中说,“雄雉于飞,泄泄其羽”。它由矢和隹两字组成,矢为矢量,长度单位,表示本地方;隹为鸟,雉的本义是留鸟,特指野鸡。古人也因此把雉当作长度单位,长三丈高一丈的城墙为一雉。《左传》中说:“都城过百雉。”城墙则称为雉堞,谢朓有诗:“出没眺楼雉,远近送春目。”
(节选自余世存《时间之书:余世存说二十四节气》,有删改)
1.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整个小寒时节的天气都是一年之中最冷的,此时尽管有冰天雪地的现象,但阳气已动,阳能开始增加,自然界的一些候鸟和留鸟能感受到这些变化。
B. 在先民的心中,大雁是禽鸟中最机智聪明的,作为一种候鸟,小寒时它们感受阳气已动,开始离开南方最热的地方有组织渐次向北迁移。
C. 作为留鸟,喜鹊既表现为很强的适应气候和人类的能力,又能敏感地察觉到气候的变化,小寒时会冒着严寒在高大的乔木筑巢,为孵养后代做准备。
D. 作为小寒第三候,在山中的野鸡也参与了中国传统节气的表达,节气的变化、阳气的生长使得野鸡不论公母都开始鸣叫,用叫声来招引同类。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门见山提出观点小寒其实并不寒,因为小寒这个节气其实是阳能在增加,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B. 文章论证大雁是人类判断节气的重要依据,大量引用了名言名句,非常有文化内涵。
C. 文章将小寒节气中三种物候做了对比论证来分别表现对先民文化生活的影响有大有小,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可读性强。
D. 文章在论述中采用总分的层次来安排内容,按照大雁、喜鹊、野鸡的顺序,分别论证了小寒时的三种物侯特征,使论述既非常清晰有条理。
3.下列诗句中,涉及到“小寒时期的阳能其实在增加”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冰簟银床梦不成,雁声远过潇湘去,碧天如水夜云轻,十二楼中月自明。(温庭筠《瑶瑟怨》)
B.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
C. 江鸿断续翻云去,海燕差池拂水回。想得心知近寒食,潜听喜鹊望归来。(李绅《江南暮春寄家》)
D.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2017年12月,“佛系青年”刷遍朋友圈。火遍网络,成为流行词。其含义是指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追求平和淡然的生活方式的青年人。“佛系”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一种有目的地放下,看破红尘,按自己生活方式生活的一种生活态度。
材料二:匠系由匠人精神演化而来:极度重视细节,不断追求完美,将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精神融入每一个环节。匠系青年任性、执着、坚持,专注、开放、创新,死磕自己,追求美好。就像丁磊所言:我只想安静地做个匠系青年。
对于以上材料,你有何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自拟标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文体特征鲜明(诗歌除外),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下面是泰安市《开发利用人防工程和设施审批许可流程图》,请把这个图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达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40字。

下面是一则首届“中华泰山诗词大会”组委会拟发给某校的邀请函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或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首届“中华泰山诗词大会”将于2018年11月22~29日隆重开幕。组委会向贵校的各位老师和同学们发出诚挚邀请。
届时,您将会看到师生们精彩的诵读表演和才艺展示。您也可以牛刀小试。一展诗词诵读方面的才华。同时也希望各位能对“中华泰山诗词大会”的后续举办提出一孔之见。
①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国庆期间,某名在今年夏天迅速走红的网红歌手,因为恶搞国歌而遭网友举报封禁直播间,账号下架,影音作品冻结。___________,不久前,网友举报某网红主播在早期直播中,公然把南京大屠杀、东三省沦陷等民族惨痛记忆作为调侃的笑料。其结果是,这名主播被彻底封杀。
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楼塌了。眼见这一届网红,不少人红得“大步流星”,也凉得“________________”。有些人从草根一夜之间身家飙至千百万,却因为一些不当言行,顷刻之间跌回尘埃,好似提早做完了一场人生大梦。
出事以后,有人辩解自己是“一时口快”“一不小心”,但所谓“无心之失”,( )。一个人的德行修养,不光体现在平凡时、逆境中如何自处,更体现在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际能不能保持一分_____________。
这是一个鼓励个性发展的时代,各种网络直播平台、短视频平台,给了普通人__________机会。但网络不是规则、法律和道德约束不到的“盲区”“飞地”。底线守不住,纵然有再惊艳的作品,背后有再众多的粉丝、再强大的平台,也是枉煞。毕竟,“三观”不跑偏、道德不失范,才有行稳致远不“翻船”的“压凳石”。
1.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因恶搞国歌被网友举报,封禁直播间,账号下架,影音作品冻结。
B. 因恶搞国歌直播间被举报,遭网友封禁,账号冻结,影音作品下架。
C. 因恶搞国歌直播间被封禁,遭网友举报,账号下架,影音作品冻结。
D. 因恶搞国歌被网友举报,直播间遭封禁,账号冻结,影音作品下架。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无独有偶 风驰电掣 先见之明 初露头脚
B. 曾几何时 一日千里 自知之明 大显身手
C. 无独有偶 风驰电掣 自知之明 大显身手
D. 曾几何时 一日千里 先见之明 初露头脚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毕竟是给自己的推脱辩解之词
B. 其实是某些人的有意为之的做派而已
C. 毕竟不过是对自己缺少正确认识而已
D. 其实都是德行缺位的必然之果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有学问有修养的人与一般人有相同点,更有不同之处。
(2)李白的《蜀道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开辟蜀道所付出的代价及蜀道的模样。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表达了自己不被重用的愤懑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