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崇义里滞雨 李贺 落漠谁家子?来感长安秋。 壮...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崇义里滞雨

李贺

落漠谁家子?来感长安秋。

壮年抱羁恨,梦泣生白头。

瘦马秣败草,雨沫飘寒沟。

南宫古帘暗,湿景传签筹

家山远千里,云脚天东头。

忧眠枕剑匣,客帐梦封侯。

(注)①南宫:尚书省,诗中指尚书省中主管官员选投的吏部。②签筹:古代报时用的竹筹。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歌首联以“谁家子”引出,仿佛是自问之语,实则包含着诗人极度的忧愤。

B. 第二联可以看出诗人虽处于人生壮年,但由于长期漂泊,思乡之愁已使自己头发花白。

C. “雨沫飘寒沟”着眼于近景,运用了渲染衬托的表现手法,用凄风苦雨来烘托诗人的辛酸不幸。

D. “南宫古帘暗”摹画的是远景,写南宫在烟雨迷蒙中的昏暗景象,意境幽静冷寂。

2.该诗最后两句有何含意?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1. B 2. ①诗人客居他乡,心中满怀忧愤,枕着剑匣入眠,在梦中驰骋沙场,实现了封侯之愿。②寄托着诗人投笔从戎、立功封侯的渴望和对远离家乡、遭遇人生坎坷的忧愤。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仔细阅读原诗和所给选项,结合作者身世及写作背景做出判断。B项,“由于长期漂泊,思乡之愁已使自己头发花白”不正确,诗句“梦泣生白头”意思是诗人梦见自己白发满头,不禁悲伤哭泣。并不是诗人真的已经满头白发了。故选B项。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句含意及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时可逐句分析诗歌内容,结合诗人思想追求及写作背景来归纳。“忧眠枕剑匣,客帐梦封侯”意思是满怀忧愁,枕着剑匣入眠,梦中能够实现封侯的愿望。“忧”表明诗人胸中有忧愤之情,“梦封侯”表明封侯的愿望只能在梦中实现,说明诗人有着投笔从戎、立功封侯的愿望,但现实中却无法实现,写出人生坎坷。再结合上文来看,诗人说“家山远千里,云脚天东头”,意思是家山远隔在千里之外,在天边云脚的东头,表达的是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可见诗人的“忧”的还包括客居他乡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依据上述分析,考生可总结出本题答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裴谞,字士明,摧明经,调河南参军事。性通绰,举止不烦。累迁京兆仓曹参军。会史思明乱,逃山谷间。思明故为谞父宽将,德宽旧恩,且闻诣名,遣捕骑迹获之,喜甚,呼为“郎君”,伪授御史中丞。贼残杀宗室,谞阴缓之,全活者数百人。又尝疏贼虚实于朝,事泄,思明恨骂,危死而免。贼平,除太子中允,迁考功郎中,数燕见奏事。

代宗幸陕,谞徒步挟考功南曹印赴行在,帝曰:“疾风知劲草,果可信。”拜河东租庸、盐铁使。时关中旱,谞入计,帝召至便殿,问榷酤利岁出内几何,谞久不对。帝复问,曰:“臣有所思。”帝曰:“何邪?”谞曰:“臣自河东来,涉三百里,而农人愁叹,谷菽未种。顾臣谓陛下悲念元元,必访疾苦,而乃责臣以利。孟子曰:‘治国者,仁义而已,何以利为?’故未敢即对。”帝曰:“微公言,朕不闻此。”拜左司郎中,数访政事。元载忌之,出为虔州刺史,历饶、卢、亳三州,除右金吾将军。

德宗新即位,以刑名治天下,百吏震服。时大行将蒇陵事,禁屠杀,尚父郭子仪家奴宰羊,谞列奏,帝谓不畏强御,善之。或曰:“尚父有社稷功,岂不为庇之?”谞笑曰:“非君所知尚父方贵盛上新即位必谓党附者众今发其细过以明不恃权耳吾上以尽事君之道下以安大臣不亦可乎

时朝堂别置三司决庶狱,辨争者辄击登闻鼓。谞上疏曰:“谏鼓、谤木之设,所以达幽枉,延直言。今诡猾之人,轻动天听,争纤微,若然者,安用吏治乎?”帝然之,于是悉归有司。谞恶法吏舞文,或挟宿怨为重轻,因献《狱官箴》以讽。坐所善诛,贬阆州司马。俄召为太子右庶子,进兵部侍郎,至河南尹、东都副留守。凡五世为河南,谞视事未尝敢当正处。卒,年七十五,赠礼部尚书。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五十五》)

(注)①榷酤(què gū):制酒业。②大行将蒇陵事:大行,刚去世的皇帝;蒇(chǎn),完成,此句意为唐代宗的丧事行将结束。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非君所知/尚父方贵盛/上新即位/必谓党附者众/今发其细过/以明不恃权耳/吾上以尽事君之道/下以安大臣/不亦可乎/

B. 非君所知/尚父方贵盛/上新即位/必谓党附者众/今发其细过以明/不恃权耳/吾上以尽事/君之道/下以安大臣/不亦可乎/

C. 非君所知尚父/方贵盛上/新即位必谓党附者众/今发其细过以明/不恃权耳/吾上以尽事君之道/下以安大臣/不亦可乎/

D. 非君所知尚父/方贵盛上/新即位/必谓党附者众/今发其细过/以明不恃权耳/吾上以尽事/君之道下/以安大臣/不亦可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行在,也称行在所。第一种释义指天子所在的地方。第二种释义专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此处是第二种释义。

B. 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古时的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到郊 外祭祀土地神和五谷神。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

C. 视事,视察、巡视政事。旧时指官吏被皇帝派往某地巡视政事,考核官员,考察民情。

D. 礼部,中国古代官署之一,南北朝北周始设。隋唐为六部之一,历代相沿,长官为礼部尚书,负责祭祖祭天、科举考试、礼仪制定、迎接外宾等事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裴谞沉稳不躁,忠于朝廷。安史之乱时被史思明抓获,迫受伪职。但他能暗中保护唐宗室并向朝廷汇报叛贼虚实,事情泄露,险些被杀。

B. 裴谞务实为民,深得信任。关中大旱,唐代宗一见面就问他制酒业全年的收支情况,裴谞没有马上回答,并非他答不上来,而是心系百生,不希望皇帝只看到利,代宗深为感动。

C. 裴谞机警敏悟,智保同僚。在代宗丧事禁屠期间,裴谞向德宗举报尚父郭子仪的家奴在家宰羊。有人责怪他为小事而弹劾功臣,裴谞解释了其中良苦用心。

D. 裴谞审察形势,分明职权。他认为谏鼓、谤木之类的设置本就没有什么益处,只会被一些狡猾之徙利用,建议发挥各级官吏的作用,民间诉讼交由各有关部门处理。

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顾臣谓陛下悲念元元,必访疾苦,而乃责臣以利。

(2)谞恶法吏舞文,或挟宿怨为重轻,因献《狱官箴》以讽。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句子中,文言句式的类型不同的一项是

A. ①急于星火                          ②奉宣室以何年

B. ①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②举孝廉不行

C.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                    ②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D. ①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②《齐谐》者,志怪者也

 

查看答案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相如广成传                        ②大将军邓骘其才,累召不应

③臣不胜犬马不惧之情                    ④怒发冲冠

⑤俊采                                ⑥璧归赵

⑦眄庭柯以                       ⑧奚以之九万里而

三江而带五湖                        ⑩或命巾车,或孤舟

A. ①③/②⑦⑧/⑤⑥⑩/④⑨    B. ①⑩/③④⑧/⑦⑤/②⑨⑥

C. ①⑧⑩/②⑨/③④⑤/⑥⑦    D. ①②⑨/③④⑦/⑥/⑤⑧⑩

 

查看答案

下面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①门虽设常关               ②征一国者

B. ①精思傅会,十年成         ②使其从者衣褐

C. ①久,单于使陵至海上       ②二虫又何知

D. ①谨拜表闻                 ②宁许负秦曲

 

查看答案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①厚单于                              赂:贿赂

万物之得时                     善:羡慕

③不名节                             矜:自夸

④宾主尽东南之美                  美:美景

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宣言:扬言

⑥御六气之                       辩:通“变”,变化

⑦所赖君子见                    机:时机

⑧虞常果张胜                     引:招供

⑨安帝闻衡善术学                 雅:素常       

⑩秦王酒                         竟:完毕

A. ①④⑦⑩    B. ①④⑦

C. ②④⑦    D. ②④⑨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